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section of Genetic Effect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in Transgenic Cotton
1
作者 ZHANG Yong-shan(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Genetic Improv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Anyang,Henan 455000,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4-,共1页
When alien DNA inserts into cotton genome in multi-copy manner,several QTL in cotton genome are disrupted,which are called dQTL in this study.Transgenic mutant line is near-isogenic to its recipient which is divergent... When alien DNA inserts into cotton genome in multi-copy manner,several QTL in cotton genome are disrupted,which are called dQTL in this study.Transgenic mutant line is near-isogenic to its recipient which is divergent for the dQTL from remaining QTL.So,a set of data from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 in Transgenic Cotton Dissection of Genetic Effect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品种萌芽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QTL定位
2
作者 王露欢 张晓吉 +8 位作者 刘齐妹 张晓宇 张鑫 薛云云 张蕙琪 田跃霞 李娜 王鹏冬 白冬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6-1808,共13页
以0、50、75、85、100、125、150 mmol/L 7个浓度的NaCl溶液对12个花生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筛选出85 mmol/L为花生萌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使用85 mmol/L浓度对88份黄淮海区花生品种进行耐盐性鉴定,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 以0、50、75、85、100、125、150 mmol/L 7个浓度的NaCl溶液对12个花生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筛选出85 mmol/L为花生萌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使用85 mmol/L浓度对88份黄淮海区花生品种进行耐盐性鉴定,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相对芽重作为耐盐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8个花生品种萌芽期耐盐性可分为5大类群,分别为高度耐盐型、耐盐型、中间型、盐敏感型、高度盐敏感型,筛选出2份高度耐盐种质(汾花13和花育910),2份高度盐敏感种质(花育9144和龙花7号)。对花育44(耐盐)×DF12(盐敏感)杂交构建的包含全基因组重测序的200个家系的遗传群体进行了耐盐性鉴定,基于20个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一步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在盐胁迫条件下共定位到4个QTL,分别位于A10和B10两条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49%~4.81%。研究结果为耐盐花生品种鉴定、培育和耐盐基因挖掘提供了宝贵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萌发期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Seed Physical and Nutrient Traits in Cotton
3
作者 SONG Xian-liang,ZHANG Tian-zhen(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 Germplasm Enhancement,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2-,共1页
Cotton(Gossypium spp.) is the leading fiber crop,and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important edible oil and protein meals in the world.Complex genetics and strong environmental effects hinder
关键词 qtls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Seed Physical and Nutrient traits in Cot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TLs and candidate genes for physiological traits associated with drought tolerance in cotton 被引量:6
4
作者 MAGWANGA Richard Odongo LU Pu +5 位作者 KIRUNGU Joy Nyangasi CAI Xiaoyan ZHOU Zhongli AGONG Stephen Gaya WANG Kunbo LIU Fa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0年第1期13-45,共33页
Background:Cotton is mainly grown for its natural fiber and edible oil.The fiber obtained from cotton is the indispensable raw material for the textile industries.The ever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threatens cotton ... Background:Cotton is mainly grown for its natural fiber and edible oil.The fiber obtained from cotton is the indispensable raw material for the textile industries.The ever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threatens cotton production due to a lack of sufficient water for its cultivation.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are estimated to affect more than 50%of the cotton growing regions.To elucidate the drought tolerance phenomenon in cotton,a backcross population was developed from G.tomentosum,a drought tolerant donor parent and G.hirsutum which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drought stress.Results:A genetic map of 10888 SNP markers was developed from 200 BC_2F_2 populations.The map spanned 4191.3 centi-Morgan(c M),with an average distance of 0.1047 c M,covering 51%and 49%of At and Dt sub genomes,respectively.Thirty stab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were detected,in which more than a half were detected in the At subgenome.Eighty-nine candidate genes were mined within the QTL regions for three traits:cell membrane stability(CMS),saturated leaf weight(SLW)and chlorophyll content.The genes had varied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A majority of the genes were interrupted by introns,and only 15 genes were intronless,accounting for 17%of the mined genes.The genes were found to be involved molecular function(MF),cellular component(CC)and biological process(BP),which are the main gene ontological(GO)functions.A number of mi RNAs were detected,such as mi R164,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NAC and MYB genes,with a profound role in enhancing drought tolerance in plants.Through RT-q PCR analysis,5 genes were found to be the key genes involved in enhancing drought tolerance in cotton.Wild cotton harbors a number of favorable alleles,which can be exploited to aid in improving the narrow genetic base of the elite cotton cultivars.The detection of 30 stable QTLs and 89 candidate genes found to be contributed by the donor parent,G.tomentosum,showed the significant genes harbored by the wild progenitors which can be exploited in developing more robust cotton genotypes with diverse tolerance levels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Conclusion:This was the first study involving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mapping for drought tolerance traits in semi wild cotton genotypes.It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future exploration of these genes in developing highly tolerant cotton cultivars to boost cotto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spp.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Genetic map Drought tolerance mi RNAS Gene ont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水稻穗长QTL定位及其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祝小雅 闫蕴韬 +3 位作者 桂金鑫 石居斌 张海清 贺记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南长沙种植254份水稻3K种质资源,在成熟期测定各种质的穗长。结合种质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穗长QTL,分布于水稻第1、5、6号染色体,分别命名为qPL-1、qPL-5和qPL-6,相对贡献率为9.06%~28.27%... 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南长沙种植254份水稻3K种质资源,在成熟期测定各种质的穗长。结合种质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穗长QTL,分布于水稻第1、5、6号染色体,分别命名为qPL-1、qPL-5和qPL-6,相对贡献率为9.06%~28.27%;结合QTL区间内基因功能注释和基因不同单倍型的穗长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最终获得qPL-1、qPL-5和qPL-6的候选基因,其中qPL-6与sped1-D共定位,Os01g0715600、Os05g0132700为调控穗长的新候选基因;对Os01g0715600、Os05g0132700和Os06g0597500的单倍型进行聚合分析,发现这3个基因存在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数量性状位点 候选基因 单倍型 基因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及粗脂肪含量QTL定位
6
作者 李熙 易靖 +8 位作者 熊郭烯 马蓉寒 高伟然 孙浩 刘佳琦 姜澳华 方小梅 易泽林 张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共10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其粗脂肪含量是我国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以长江春2号与渝蜀鲜2号杂交的F 2代186株单株为定位群体,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基础上进行标记加密,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包含480个...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其粗脂肪含量是我国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以长江春2号与渝蜀鲜2号杂交的F 2代186株单株为定位群体,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基础上进行标记加密,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包含480个标记的大豆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469.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14 cM.结合大豆在2021年重庆、2022年重庆、2022年云南和2023年重庆4个环境下的粗脂肪含量表型数据,通过区间作图(Interval Mapping,IM)检测相应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在4个环境中共检测到21个与粗脂肪含量相关的QTLs,分布在16个连锁群上,其中,有3个QTLs(qOIL01.1,qOIL04.1和qOIL14.2)在两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粗脂肪含量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苏丹草后代群体农艺及产量性状QTL初步定位
7
作者 孙安栋 高建明 +3 位作者 吕芃 裴忠有 杨庭金 罗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高粱籽粒和茎秆产量的遗传规律,运用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TS 185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并得到F_(2)及F_(2)∶3群体,利用115对多态性引物对430份F_(2)群体使用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LOD值等于3作为阈值。结果表明,分蘖... 为进一步探究高粱籽粒和茎秆产量的遗传规律,运用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TS 185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并得到F_(2)及F_(2)∶3群体,利用115对多态性引物对430份F_(2)群体使用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LOD值等于3作为阈值。结果表明,分蘖数、叶片数、茎粗、穗长、株高、茎秆鲜质量、整株鲜质量、着壳率、穗质量、千粒质量、单穗粒质量、单穗粒数12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86个QTL。在1号染色体sam17164—sam15397区间定位到茎秆鲜质量的QTL;在2号染色体Xcup64—Xcup26区间定位到分蘖数的QTL,Xtxp019—sam01138区间定位到叶片的QTL,Xcup26—Xtxp080区间定位到茎秆鲜质量的QTL;在3号染色体sam44791—sam33751区间定位到穗长的QTL;在7号染色体sam39622—sam43980区间定位到着壳率的QTL;在8号染色体sam10491—sam17740区间定位到整株鲜质量的QTL;在10号染色体sam710901b—sam59778区间定位到分蘖数的QTL,以上这些都是新检测到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SSR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47
8
作者 易斌 陈伟 +2 位作者 马朝芝 傅廷栋 涂金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6-682,共7页
通过QTL作图分析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保604 F1代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由20个连锁群组成的,包括251个分子标记(2个RFLP标记,72个RAPD标记,91个SSR标记,86个SRA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 通过QTL作图分析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保604 F1代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由20个连锁群组成的,包括251个分子标记(2个RFLP标记,72个RAPD标记,91个SSR标记,86个SRA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10个标记没有分配到连锁群中).图谱的平均图距为6.96 cM,共覆盖油菜基因组1 746.5 cM.在此图谱基础上采取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油菜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有关的QTL共17个.其中控制株高的3个分别位于第4、第9和第10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9.42%~17.58%;与分枝部位有关的4个分别位于第4、第6和第7连锁群上,其中Bp1和Bp2均位于第4连锁群,对性状的解释率为8.13%~15.20%;与主花序有效长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4、第10和第16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7.49%~23.36%;与一次有效分枝有关的2个分别位于第1、第4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5.29%~19.58%;与角果总数和千粒重有关的分别位于第4连锁群和第9连锁群上,贡献率分别为17.42%和7.64%;与单株产量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3、第4和第15连锁群,共解释26.60%的表型变异.部分性状的QTL在连锁群上成簇分布,对性状贡献率很大,表现主效QTLs的特点,相应的性状之间也呈显著相关,这表明一因多效或者相关的QTLs之间紧密连锁是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中与主效QTLs连锁的标记可用于油菜产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双单倍体群体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产量 数量性状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高QTL分析及其与产量QTL的关系 被引量:39
9
作者 樊叶杨 庄杰云 +2 位作者 李强 SALAFrancisco 郑康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5-922,共8页
分别应用具有 112和 160个标记位点的两个籼 /籼交组合的 F2 群体的连锁图 ,对控制水稻株高的数量性状基因 (QTL)进行了研究。各定位了 4个和 3个株高 QTL,每个 QTL的贡献率在 5 .6%~ 2 2 .9%之间。在一个群体中 ,4个 QTL都表现为完全... 分别应用具有 112和 160个标记位点的两个籼 /籼交组合的 F2 群体的连锁图 ,对控制水稻株高的数量性状基因 (QTL)进行了研究。各定位了 4个和 3个株高 QTL,每个 QTL的贡献率在 5 .6%~ 2 2 .9%之间。在一个群体中 ,4个 QTL都表现为完全显性或超显性 ;在另一个群体中 ,3个 QTL均表现为部分显性。分别检测到 7对和 5对影响株高的双基因互作 ,其中一个群体以加性 -加性互作为主 ,另一个群体以加性 -显性 (或显性 -加性 )为主 ,两个群体中均没有检测到显性 -显性互作。另外 ,在二个群体中 ,都有 2个 QTL在染色体位置、基因作用模式和效应方向诸方面 ,与产量性状 QTL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 qtl 株高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倒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 被引量:60
10
作者 张秋英 欧阳由男 +4 位作者 戴伟民 禹盛苗 庄杰云 金千瑜 程式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2-717,共6页
利用珍汕97B密阳46RILs群体及其构建的连锁图谱,对水稻株高和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与稻株抗倒伏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加性效应QTLs16个、加性×加性互作33对。估算了每个QTL的加性效... 利用珍汕97B密阳46RILs群体及其构建的连锁图谱,对水稻株高和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与稻株抗倒伏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加性效应QTLs16个、加性×加性互作33对。估算了每个QTL的加性效应值和每对加加互作的上位性效应值,比较了QTLs的基因组分布。在第1染色体短臂和第6染色体短臂等基因组区域,在相同或相近区间检测到控制相关性状的多个QTLs,其中以第6染色体短臂RM197RZ516区间尤为突出,所检测到的QTLs影响除第Ⅱ伸长节间长以外的其余6个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能力 基部节间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QTL分析 被引量:62
11
作者 张立平 葛秀秀 +4 位作者 何中虎 王德森 闫俊 夏先春 Mark W Sutherland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idase ,PPO)是引起面团 (片 )颜色褐变的主要原因。利用 12 2对SSR引物、4对贮藏蛋白STS引物和 10对AFLP引物组合 ,分析了中优 95 0 7×CA96 32的 71个DH系的基因型 ,构建了由 173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 ... 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idase ,PPO)是引起面团 (片 )颜色褐变的主要原因。利用 12 2对SSR引物、4对贮藏蛋白STS引物和 10对AFLP引物组合 ,分析了中优 95 0 7×CA96 32的 71个DH系的基因型 ,构建了由 173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 ,在小麦 2 1个连锁群上覆盖 2 881cM。将该群体种植于 3个环境 ,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CIM)进行了PPO活性的QTL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籽粒PPO活性的主效QTL有 2个 ,分别位于染色体 2AL和 2DL上 ,贡献率分别为 37 9%~5 0 0 %和 2 5 0 %~ 2 9 1%。所有QTL都来自高PPO活性亲本中优 95 0 7。讨论了通过遗传途径降低PPO活性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多酚氧化酶(PPO) 分子标记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SR分子图谱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晓宇 刁现民 +6 位作者 王节之 王春芳 王根全 郝晓芬 梁增浩 王雪梅 赵芳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1-878,共8页
本研究对谷子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以表型差异较大的沈3/晋谷20F,作图群体为材料,观测其株高、穗长等性状,选用SSR作分子标记,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BASTENCJ)进行QTL分析。结果显示,表型数据在作图群... 本研究对谷子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以表型差异较大的沈3/晋谷20F,作图群体为材料,观测其株高、穗长等性状,选用SSR作分子标记,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BASTENCJ)进行QTL分析。结果显示,表型数据在作图群体中呈现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被整合的54个SSR标记构建10个连锁群,LOD阈值设置为2.0,检测到与株高相关的主效QTL2个,联合贡献率45.9637%,穗长主效QTLl个,贡献率14.9647%,与穗重、粒重相关的主效QTL为同一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1.9601%和10.1879%。有6组QTL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互作效应,大小范围为-0.4986~16.6407,对性状的贡献率在2.2716%~6.7478%之间。谷子表型控制复杂,相关QTL的检测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连锁群QTL问互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F2群体 SSR 遗传连锁图 数量性状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旱性的QTL分析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黎裕 王天宇 +1 位作者 石云素 宋艳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9,共8页
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玉米抗旱性的复杂遗传机制得到逐步了解,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进展是通过对玉米抗旱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作图和定位,大致了解了一些对抗旱性有显著贡献的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及其效应,这些结果为分子标... 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玉米抗旱性的复杂遗传机制得到逐步了解,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进展是通过对玉米抗旱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作图和定位,大致了解了一些对抗旱性有显著贡献的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及其效应,这些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在总结分析国际上近十年来在玉米抗旱性QTL分析方面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性状及其相互关系、QTL分析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评述。认为构建通用的连锁图谱、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相结合、应用新的QTL分析技术和抗旱QTL的克隆及其利用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qtl分析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水稻穗部性状及籽粒碾磨品质的QTL及其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霞 石瑜敏 +7 位作者 贾倩 徐琴 王韵 陈凯 孙勇 朱苓华 徐建龙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5-1185,共11页
利用优质恢复系测258为轮回亲本与粳型糯稻新品系IR75862杂交创制的BC1F7回交导入系群体,在广西南宁和海南三亚定位了产量相关性状(二次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粒重和穗重)、粒型(粒长、宽、厚)和碾磨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 利用优质恢复系测258为轮回亲本与粳型糯稻新品系IR75862杂交创制的BC1F7回交导入系群体,在广西南宁和海南三亚定位了产量相关性状(二次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粒重和穗重)、粒型(粒长、宽、厚)和碾磨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主效QTL并剖析其环境互作效应。双亲在穗实粒数、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及整精米率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各产量相关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千粒重和粒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多数产量及粒型相关性状与3种碾磨品质相关不显著。在南宁和三亚环境下检测到影响产量相关性状、粒型及碾磨品质的主效QTL共计57个,包括二次枝梗数6个,穗实粒数4个,穗总粒数、粒重和穗重各5个,粒长9个,粒宽7个,粒厚1个,糙米率4个,精米率5个和整精米率6个,分布在除第11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上。多数影响枝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QTL成簇分布,而且与影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QTL分布在不同染色体区域。在第2、第3、第4、第5和第6染色体上鉴定出影响穗粒数、粒重、粒型及碾磨品质的重要QTL,这些QTL在以往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下被多次检测到。在第8染色体RM152~RM310区间鉴定到1个影响粒长和粒宽的新的QTL,能同步增加粒宽和粒长。鉴定出的这些稳定表达的QTL具有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应用价值。整精米率是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性状,其QTL的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对QTL的环境互作效应特点及其在品种标记辅助改良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座 基因与环境互作 导入系 碾磨品质 产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军 朱金燕 +5 位作者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5,共9页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 粒形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片段代换系(SSSLs)研究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QTL加性及上位性效应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芳明 张桂权 +5 位作者 曾瑞珍 杨正林 朱海涛 钟秉强 凌英华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6,共9页
株高是典型的数量性状,易受遗传背景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单片段代换系和双片段聚合系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是鉴定QTL和研究QTL上位性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以初级单片段代换系间杂交衍生的16个次级单... 株高是典型的数量性状,易受遗传背景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单片段代换系和双片段聚合系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是鉴定QTL和研究QTL上位性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以初级单片段代换系间杂交衍生的16个次级单片段代换系和15个双片段聚合系分析了株高及其构成因素QTL的加性效应及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共鉴定出11个QTL,其中3个株高QTL,1个倒1节间长QTL,2个倒2节间长QTL,2个倒3节间长QTL和3个倒4节间长QTL,分布于第4、6和10染色体上。鉴定出23对双基因互作,其中7对为没有显著效应的座位间互作,16对为有显著效应的QTL与没有显著效应的座位间互作。结果表明,QTL加性效应和QTL间的上位性效应都是株高及构成因素的重要遗传组成。通过单片段代换系杂交衍生的次级单片段代换系和双片段聚合系可提高QTL鉴定和上位性分析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株高 qtl 上位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BC_2F_2群体的穗部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利宗 刘均革 +4 位作者 郭晋杰 赵永锋 祝丽英 宋占权 陈景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7,共5页
以农系110为受体、农系531为供体材料,采用回交法构建了样本容量为95株的BC2F2回交群体,选取126个均匀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6个穗部性状QTL分析。结果表明,受体农系110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6... 以农系110为受体、农系531为供体材料,采用回交法构建了样本容量为95株的BC2F2回交群体,选取126个均匀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6个穗部性状QTL分析。结果表明,受体农系110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6个穗部性状表型值分别增加了9.4%,9.6%,4.1%,2.7%,0.35%和4.4%;构建一张含126个SSR标记的玉米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317.4cM,平均区间长18.4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了19个与玉米穗部性状有关的QTL,其中穗长QTL4个,穗粗QTL2个,行粒数QTL1个,穗行数QTL3个,百粒重QTL4个,穗粒重QTL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数量性状位点 穗部性状 作图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瓜长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程周超 顾兴芳 +4 位作者 张圣平 苗晗 张若纬 刘苗苗 杨双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25,共6页
以黄瓜野生变种PI183967(Cucumis sativus L.hardwickii)和新泰密刺选系931为亲本获得的包含179个单株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234个SSR标记、7个连锁群(分别对应黄瓜的7条染色体)的黄瓜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829.7cM... 以黄瓜野生变种PI183967(Cucumis sativus L.hardwickii)和新泰密刺选系931为亲本获得的包含179个单株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234个SSR标记、7个连锁群(分别对应黄瓜的7条染色体)的黄瓜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829.7cM,平均图距3.5cM。结合F2和F3的表型数据,共检测到5个瓜长QTL,分布在第1、4、6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7.1%~14.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SSR 遗传图谱 瓜长 数量性状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株高及穗位高QTL定位 被引量:52
19
作者 郑德波 杨小红 +4 位作者 李建生 严建兵 张士龙 贺正华 黄益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9-556,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制,为育种生产提供服务,本研究以K22×CI7、K22×Dan340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SNP标记构建了2个连锁图谱。并将这2个F2群体衍生的分别含237和218个家系的F2:3群体...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制,为育种生产提供服务,本研究以K22×CI7、K22×Dan340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SNP标记构建了2个连锁图谱。并将这2个F2群体衍生的分别含237和218个家系的F2:3群体用于田间性状的鉴定。用复合区间作图模型对2个群体的株高、穗位高表型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南宁和湖北武汉两种环境条件下共定位到21个株高QTL和27个穗位高QTL;单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的变幅为4.9%~17.9%;株高和穗位高QTL的作用方式以加性和部分显性为主;第7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 数量性状位点(qtl) 连锁图谱 株高 穗位高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的QTL分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张立平 阎俊 +2 位作者 夏先春 何中虎 Mark W Sutherland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小麦面粉黄色度b^*值是反映面粉颜色的重要指标,主要与籽粒黄色素含量有关。利用122对SSR引物、4对贮藏蛋白STS引物和10对AFLP引物组合,分析了中优9507×CA9632的71个DH系,构建了由173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小麦21个连锁... 小麦面粉黄色度b^*值是反映面粉颜色的重要指标,主要与籽粒黄色素含量有关。利用122对SSR引物、4对贮藏蛋白STS引物和10对AFLP引物组合,分析了中优9507×CA9632的71个DH系,构建了由173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小麦21个连锁群上覆盖2881cM。将该群体种植2年共计5个地点,测定籽粒黄色素和面粉黄色度b^*值含量。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了籽粒黄色素含量和面粉黄色度QTL分析。结果表明,面粉黄色度b^*值的QTL位于染色体1DS、2DL、3A、4D、5D、6AL、6D和7AL上,其中7AL的QTL效应最大,贡献率为12.9%~37.6%;籽粒黄色素含量的QTL位于染色体2DL、3DL、4A、5A和7AL,其中7AL的QTL效应最大,贡献率为12.1%~33.9%。面粉黄色度b^*值与籽粒黄色素含量共同的QTL位于7AL,与Xgwm264b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0~3.9cM和0~0.9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面粉黄色度b^*值 籽粒黄色素含量 分子标记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