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b值表观扩散系数与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新瑜 刘晴晴 +3 位作者 李明霞 黄咏文 左伟龙 郝会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6-1100,1108,共6页
目的探讨高b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对移行带(TZ)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且有病理结果的52例患者(73个TZ病... 目的探讨高b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对移行带(TZ)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且有病理结果的52例患者(73个TZ病灶)资料,对TZ病灶行PI-RADS评分并选取3分及以上病灶进行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PCa组22个,非癌性前列腺疾病组51个。比较两组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转移常数、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_(ep))、细胞外血管外血浆容积分数]和ADC值的差异,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和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结果与非癌性前列腺疾病组相比,PCa组的ADC值较低(Z=-6.360,P<0.001),K_(ep)值较高(Z=-2.609,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常数和细胞外血管外血浆容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7、-1.317,P>0.05)。ADC值、K_(ep)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TZ PC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1、0.693和0.980,两项指标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ADC值诊断TZ PCa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9,P=0.223)。结论高b值ADC值和K_(ep)对TZ PCa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高b值ADC值对TZ PCa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但两项指标联合应用未提供更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带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定量参数在不完全型腰骶移行椎定位分型中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叶锋 曲扬 +1 位作者 李自文 李跃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5年第4期553-560,共8页
目的:探讨腰椎生理曲度参数和腰骶移行区定量参数与不完全型腰骶移行椎(LSTV)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186例具有全脊柱X线片与腰椎CT片的不完全型LSTV病例,以全脊柱X线片与腰椎多层螺旋CT(MSCT)片相结合作为定位分型... 目的:探讨腰椎生理曲度参数和腰骶移行区定量参数与不完全型腰骶移行椎(LSTV)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186例具有全脊柱X线片与腰椎CT片的不完全型LSTV病例,以全脊柱X线片与腰椎多层螺旋CT(MSCT)片相结合作为定位分型金标准,将其归为不完全型骶椎腰化组(106例)和不完全型腰椎骶化组(80例)。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腰椎生理曲度参数与腰骶移行区定量参数,作为候选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向前法)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Long检验评估模型与单一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联合预测模型中,腰椎倾斜角(LTA)(OR=0.677,P<0.001)、腰骶椎间盘角(LSIVDA)(OR=1.369,P<0.001)、腰骶角(LSA)(OR=0.927,P=0.005)为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模型、LTA、LSIVDA、LSA鉴别不完全型骶椎腰化及不完全型腰椎骶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00、0.730、0.631,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参数(DeLong检验,P<0.001)。结论: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显著;独立预测因子LTA、LSIVD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LSA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生理曲度参数 腰骶移行区定量参数 不完全型腰骶移行椎 联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