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尚书·秦誓》与早期秦国礼乐政治
1
作者 孙尚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秦誓》与“穆公之霸”有关,是穆公“遂霸西戎”之后用于秦宗庙的仪式文本。此篇短短二百多字,既有批判和自省,亦流露出造就强盛秦国的成就感,又见文化担当的责任感。其言说指向是省思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任用人才,以达成国家治理... 《秦誓》与“穆公之霸”有关,是穆公“遂霸西戎”之后用于秦宗庙的仪式文本。此篇短短二百多字,既有批判和自省,亦流露出造就强盛秦国的成就感,又见文化担当的责任感。其言说指向是省思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任用人才,以达成国家治理的完善。《秦誓》标志着穆公时期秦国学习周礼的巨大成就,可视为早期秦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总结性文本。早期秦国诗书礼乐建设的成功,证明西周礼乐政治对“非我族类”的强大吸引力及其所赋有的文化改造功能。《尚书·秦誓》和《诗·秦风》共同体现了早期秦国在诗书礼乐法度方面的成果,意味着秦国在未来本有可能继续礼乐政治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誓》 早期秦国 礼乐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战国秦汉时期楚地漆器文创产品叙事性研究——以补妆包设计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心怡 戴浩天 张智艳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以战国秦汉时期楚地的漆器日常用具为对象,探讨了其文创产品的叙事设计方法与实践。结合对文创产品与叙事设计内核与内容调研分析,提出将文创产品叙事设计分为艺术特征分析与设计实践两大模块。收集战国秦汉楚地漆器日常用具样本,通过... 以战国秦汉时期楚地的漆器日常用具为对象,探讨了其文创产品的叙事设计方法与实践。结合对文创产品与叙事设计内核与内容调研分析,提出将文创产品叙事设计分为艺术特征分析与设计实践两大模块。收集战国秦汉楚地漆器日常用具样本,通过图像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与文献研究法,从工艺特征、器型特征、纹饰特征3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具有制作工艺精美繁复、器型尺寸人机适用、装饰纹样抽象对比的特征。以叙事设计为切入点,提出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分为文创前期调研、确定叙事对象、构建叙事结构、转化叙事语言4个部分。以户外补妆包设计为例,将以女性为主的汉服爱好者作为目标用户,让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成为故事叙述的主要形式,实现叙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楚地 漆器日常用具 叙事设计 文创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秦汉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编织工艺研究
3
作者 黄天 周旸 龙博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本文以战国秦汉时期的两件斜向互绞编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复原的方法对战国秦汉时期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编织工艺进行分析与探究。对比两者在结构、格眼、纹理、组边上的异同,发现通过变化基础结构中经线交织的方向和次数可... 本文以战国秦汉时期的两件斜向互绞编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复原的方法对战国秦汉时期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编织工艺进行分析与探究。对比两者在结构、格眼、纹理、组边上的异同,发现通过变化基础结构中经线交织的方向和次数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纹理效果。在编织工艺上,两者都使用斜向穿绞编法。其中普通组各编线间的编结变化和排列顺序以2个经线数为循环,编线在各行编结时的状态与编线数的奇偶和第一行编结时各编线的编结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互绞编织物 战国秦汉 编织工艺 组织结构 纹理 格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献公、孝公时期军事地理探述
4
作者 李兴 张蕾 赵红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秦献公即位之初秦国边域四至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军事危机。为摆脱对外发展的困境、重振国势,秦国在变法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军事活动,注重攻取或压制河西去往河东、渭水南岸去往豫西的交通战略点,疏通蓝武道构建南向军事路线;同时,通过... 秦献公即位之初秦国边域四至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军事危机。为摆脱对外发展的困境、重振国势,秦国在变法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军事活动,注重攻取或压制河西去往河东、渭水南岸去往豫西的交通战略点,疏通蓝武道构建南向军事路线;同时,通过镇抚边境并力挫关中以北的魏军,秦国后方与都城区域的安全得以保障。受军事形势变化的影响,秦最终定都咸阳,开启以关中为根基谋取天下的战略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献公 秦孝公 秦国 军事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帝国的文化格局与稷下学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极端举措并没有宣布稷下学的终结。稷下学者仍顽强坚持自己的学术风格。汉初出现有利于多学派复苏的学术气候。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时代,稷下学风依然受到司马迁这样的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儒学全面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后,《汉书》卷三〇《艺文志》设定的思想史框架,将稷下学论著拆分入"道""阴阳""名"等家。这时得到主流学界认可的"杂家"名号,或许可以看作稷下学学术史乐章的终止符。所谓"杂家"在学术思想史上取代了以往以"稷下"为符号的文化存在。稷下学人及其继承者的学术成就于是以另一种表述形式记录于历史。"稷下"虽已成为遥远的学术纪念,其精神内核却仍然长久地发生着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 统一 博士 焚书坑儒 汉初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亡秦兴的政治制度因素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齐廉允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32-37,共6页
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齐亡秦兴的迥异结局,制度建设的差异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毕竟一个国家的运转要靠制度来规范。在诸项制度中,又以政治制度为重要,因为这一制度与一国政权的运作模式、官僚系统的管理等最核心的问题息息相... 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齐亡秦兴的迥异结局,制度建设的差异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毕竟一个国家的运转要靠制度来规范。在诸项制度中,又以政治制度为重要,因为这一制度与一国政权的运作模式、官僚系统的管理等最核心的问题息息相关。只有符合时代要求并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保证各政权机关权力的合理划分,也才能更好地调动行政机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正是由于在政治制度上的许多差异,才造成齐秦两国在地方与中央权力分配、机构运作、官吏任选等方面存在重大不同,这明显对两国的最终命运产生了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 秦国 政治制度 比较 兴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秦两国军事制度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齐廉允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55-60,共6页
齐亡秦兴的历史命运虽由诸多因素促成,但不可否认,军事实力的差异是造成两国命运迥异的最直接原因。军事力量强弱与军事制度密不可分,军事制度是否健全、能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成为决定一国军事实力强弱的关键,正是军事制度的差异对齐... 齐亡秦兴的历史命运虽由诸多因素促成,但不可否认,军事实力的差异是造成两国命运迥异的最直接原因。军事力量强弱与军事制度密不可分,军事制度是否健全、能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成为决定一国军事实力强弱的关键,正是军事制度的差异对齐秦两国一亡一兴的最终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 秦国 军事制度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秦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北方民族对阴山地区的争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绍东 《阴山学刊》 2018年第4期30-35,41,共7页
阴山地区作为农牧交错带和民族聚集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匈奴争夺的焦点地区。中原政权依靠较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整体的力量,在争夺中占据了优势,并通过军事推进、郡县设置、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农业开发等... 阴山地区作为农牧交错带和民族聚集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匈奴争夺的焦点地区。中原政权依靠较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整体的力量,在争夺中占据了优势,并通过军事推进、郡县设置、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农业开发等综合方式,将农耕生产方式稳步推进到阴山地区。在双方反复争夺、激烈较量的过程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阴山地区碰撞交融,相互学习,为以后中原政权与北方民族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多样化、可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 战国秦汉 农耕民族 游牧民族 匈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秦国的人才开发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礼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16-119,共4页
秦国由一个地僻位卑、国弱民贫的狄夷之邦,一跃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关。正是由于秦国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实行了一条开明的人才政策,即既注意重用本国人才,也注意网罗他国人才,选才无论贵贱,任人不避贤... 秦国由一个地僻位卑、国弱民贫的狄夷之邦,一跃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关。正是由于秦国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实行了一条开明的人才政策,即既注意重用本国人才,也注意网罗他国人才,选才无论贵贱,任人不避贤仇,以至秦国群贤毕至,精英咸集,群星灿烂,形成了强大的人才集团。而正是这些杰出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人才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雍城都城形态与规划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明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6-51,共6页
秦雍都的城市轮廓是不规则的方形,有外郭城和城壕。城内规划布局整齐,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城市规划思想布设宗庙、宫殿、市场等标志性建筑,建筑呈左右对称状,城市有了中轴线。雍都的城市形态在我国都城规划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 雍都 城市形态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汉辽西并海交通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子今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2-27,45,共7页
在战国环渤海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秦汉辽西交通设施的完善获得了更好的条件。秦二世巡行辽东与秦二世时代"治直道、驰道"的关系,不宜忽视。辽西并海交通道路建设,利用了辽西走廊"地势平衍"... 在战国环渤海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秦汉辽西交通设施的完善获得了更好的条件。秦二世巡行辽东与秦二世时代"治直道、驰道"的关系,不宜忽视。辽西并海交通道路建设,利用了辽西走廊"地势平衍"的自然地理条件。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辽西交通的显著影响,表现于"大水,傍海道不通"。分析这一情形,也会联系到对海侵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辽西 交通 并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秦汉“盐神”记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子今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3-10,共8页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有关“盐水”“神女”的记载,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关于“盐神”崇拜的信息,是体现比较早的“盐神”记忆的文献载录,是宝贵的盐史资料。《太平御览》引《世本》又可见“盐水神女”名号。有学...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有关“盐水”“神女”的记载,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关于“盐神”崇拜的信息,是体现比较早的“盐神”记忆的文献载录,是宝贵的盐史资料。《太平御览》引《世本》又可见“盐水神女”名号。有学者解说巫山“神女”,也以为与“盐”有关。此说涉及盐运通道的历史纪念。相关文化现象发生于以“巴盐”“巫盐”为中心的盐文化区,正与我们有关盐业区域开发史以及盐运史的知识大体一致。“盐神”特殊的形象,体现出初始性、朴素性、非经典性的特点,而成为后世多种形态的“盐神”崇拜的滥觞。从盐业史、神话史、意识史的视角对其考察,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秦汉 盐神 盐水 神女 巴盐 巫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州胡家草场汉简《岁纪》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延胜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86-95,共10页
新公布的荆州胡家草场汉简《岁纪》简内容涉及秦昭襄王、秦王政、汉高祖、吕后时期,为战国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提出了新问题。《岁纪》秦昭襄王时期的三枚简,主要记载了秦对韩、魏之地的攻占,与史书记载有同有异。秦攻占宜阳是在... 新公布的荆州胡家草场汉简《岁纪》简内容涉及秦昭襄王、秦王政、汉高祖、吕后时期,为战国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提出了新问题。《岁纪》秦昭襄王时期的三枚简,主要记载了秦对韩、魏之地的攻占,与史书记载有同有异。秦攻占宜阳是在秦武王四年,而《岁纪》却系于秦昭襄王元年。秦昭襄王四年,秦分别攻取了韩国的武遂,以及魏国的蒲反、阳晋、封陵。秦昭襄王十四年伊阙之战中秦军大胜韩、魏,杀死韩、魏联军主帅司马喜。《岁纪》秦王政时期的两枚简,记载了秦王政十六年、十七年,秦灭韩的过程,以及韩王安流亡吴房的情况。《岁纪》西汉早期的三枚简,分别记载了汉高祖元年王汉中,以及还定三秦,消灭章邯之事;汉高祖九年立赵王、大疫、因日食改朔日等事;吕后元年优待官吏和五大夫爵位者、减低免老者年龄增加傅籍者年龄、立号称制、改铸八铢钱等事。《岁纪》记载的内容,或见于史书记载,或未见于史书记载,或与史书记载有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深化了对战国秦汉历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草场汉简 《岁纪》 战国 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芮国地望与秦的“饮马于河”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延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的发现明确了春秋初芮国的地望,今陕西韩城的中部往北一直到龙门山属于芮国,与芮国关系密切的梁国在韩城南部到合阳一带。芮国、梁国地区是沟通黄河两岸的重要渡口的所在。秦迁都雍城后,明确其战略思想是"饮马于...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的发现明确了春秋初芮国的地望,今陕西韩城的中部往北一直到龙门山属于芮国,与芮国关系密切的梁国在韩城南部到合阳一带。芮国、梁国地区是沟通黄河两岸的重要渡口的所在。秦迁都雍城后,明确其战略思想是"饮马于河",目标是争夺东进的渡口和河西地区,并最终灭了芮国和梁国,但芮、梁旧地随后又被晋国占领。在以后漫长的时期,秦、晋双方围绕东进的渡口和河西地区反复争夺。秦国在"饮马于河"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融入了列国争霸形势之中,成为霸主强国,对当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芮国 梁国 秦国 饮马于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楚文化对战国至秦汉统一格局影响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克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胜出,完成了其大刀阔斧的基本统一框架,开辟了千古一帝的君主专制政权;而楚却能够在灭国10多年之后,痛定思痛,奋发有为,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角色转换,完成了精雕细刻的最后统一程序,建立起长达400余年的刘汉王...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胜出,完成了其大刀阔斧的基本统一框架,开辟了千古一帝的君主专制政权;而楚却能够在灭国10多年之后,痛定思痛,奋发有为,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角色转换,完成了精雕细刻的最后统一程序,建立起长达400余年的刘汉王朝。秦、楚两国之所以在统一中居于不同的历史地位,乃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化 楚文化 战国 统一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畜牧兽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880-17880,17884,共2页
文章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畜牧技术和兽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这些珍贵的遗产,对现代畜牧业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秦汉 畜牧技术 兽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楚地服用玉器造型及纹饰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熊兆飞 《设计艺术研究》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当今对先秦时期楚国服用玉器的研究,大多是从收藏鉴赏的角度进行的。从一个开放的视角,去探讨先秦时期楚国服用玉器的造型艺术及其与服饰的关系,以及纹饰特征等一系列问题的显现方式,可为当代服用玉器的设计研究,提供更为扎实的基础平... 当今对先秦时期楚国服用玉器的研究,大多是从收藏鉴赏的角度进行的。从一个开放的视角,去探讨先秦时期楚国服用玉器的造型艺术及其与服饰的关系,以及纹饰特征等一系列问题的显现方式,可为当代服用玉器的设计研究,提供更为扎实的基础平台和资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楚地 服用玉器 造型特征 纹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宇为何称望帝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道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5-68,共4页
杜宇是继蚕丛、柏灌、鱼凫之后,第四个在成都平原立国的蜀王。文献记载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然而,杜宇为什么会被称为望帝?杜宇称帝又说明了什么?而杜宇又是怎样称帝的呢?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 杜宇是继蚕丛、柏灌、鱼凫之后,第四个在成都平原立国的蜀王。文献记载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然而,杜宇为什么会被称为望帝?杜宇称帝又说明了什么?而杜宇又是怎样称帝的呢?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与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蜀国 杜宇 望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漆器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海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5,共5页
随着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漆器艺术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开始起步。本文从中国古代早期文献记载、战国之前漆器、战国秦汉漆器、秦汉以后漆器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漆器的研究,尤其是对漆器发展的盛期——秦汉漆器的研究,进行... 随着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漆器艺术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开始起步。本文从中国古代早期文献记载、战国之前漆器、战国秦汉漆器、秦汉以后漆器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漆器的研究,尤其是对漆器发展的盛期——秦汉漆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漆器 战国秦汉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为春秋大国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东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4,共6页
古今学者或称春秋之世秦不为强国。其实,秦在春秋之世曾护平王东迁、称雄西戎、助晋称霸、救楚危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强国。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其在东周之初得为封诸侯,领有周之故地,取得政治与经济上的优势;同时又凭借其独特的易... 古今学者或称春秋之世秦不为强国。其实,秦在春秋之世曾护平王东迁、称雄西戎、助晋称霸、救楚危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强国。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其在东周之初得为封诸侯,领有周之故地,取得政治与经济上的优势;同时又凭借其独特的易守难攻之势,全力经营西戎,没有在中原的争霸中无谓地消耗能量;再就是用人得当,用人得力。凡此种种,导致秦成为春秋四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大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