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元流力——侨易学视域下的米亚诺的“边界身份”书写
1
作者 李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6-74,共9页
“黑人移民性”作家是一个典型的“侨易共同体”,移民伴随着想象与世界观的改变,使他们摆脱了非洲作家前辈的意识形态限制,卸下了沉重的历史重负,更多地走向自我。本文以莱奥诺拉·米亚诺为个案,借助侨易学的独特视角与研究方法,剖... “黑人移民性”作家是一个典型的“侨易共同体”,移民伴随着想象与世界观的改变,使他们摆脱了非洲作家前辈的意识形态限制,卸下了沉重的历史重负,更多地走向自我。本文以莱奥诺拉·米亚诺为个案,借助侨易学的独特视角与研究方法,剖析作家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对其身份进行解构与重组,寻找非洲、欧洲之外的第三维身份空间,同时思考她的移民书写所带来的美学表现上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奥诺拉·米亚诺侨易 非-欧边界身份移 民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象”“系词”与“神道设教”--文学侨易学视域下的《焦氏易林》之占验与文学问题
2
作者 李川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3期543-558,共16页
中国现代的文学运动是西方二元论介入的产物,反思现代需要有一个更宏大的理论视野。此种视野至少包含时空两个必要的层次,就空间而言,既然中国文学和域外文学浑然一体,立足于世界文学的全球视野就是必要的;就时间层次上来说,不能不重视... 中国现代的文学运动是西方二元论介入的产物,反思现代需要有一个更宏大的理论视野。此种视野至少包含时空两个必要的层次,就空间而言,既然中国文学和域外文学浑然一体,立足于世界文学的全球视野就是必要的;就时间层次上来说,不能不重视古今之争之于当下文学观念反思的意义。而这两个层次,恰恰是侨易学的努力方向。随着传统经学体系的解体,《易林》首先被视为"文学"作品,文学云云就有侨易的因素。《焦氏易林》植根于《周易》"立象以尽意"五项原则基础之上,足证其"象学之集大成"的价值。无论《易》教,还是《诗》教,以及其他经学之教,皆包含华夏文学肇始的源始逻辑。理解了这一源始逻辑,则得以进一步发掘《易林》在当下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就《易林》占验体系而论,其"观象"乃《易经》的传统,其"系词"乃《诗经》的传统,其表达特质是诗性的、直观的而非逻辑的、理性的。从重新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现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应对现代科学主义的危机来论,对《易林》的占验系统予以重审也是必要的。就易学传统内部而言,占卜从来就是支流和末途,而对德性的强调才是经学的核心思想,然《易经》系统对德性的强调乃是基于"视履考祥""神道设教"的基础之上,这种基础带有某种运命论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文学 《焦氏易林》 神道设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史交融中的流亡书写——试论瓦尔特·麦考尔《星辰陨落》中的侨易
3
作者 阳凌艺 吴晓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13-19,共7页
德国犹太作家瓦尔特·麦考尔的长篇小说《星辰陨落》既属于德语流亡小说,又是一部中国小说。麦考尔将自身的流亡体验融入到主人公中国诗人三礼的身上。这部德语小说深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濡染,儒、道的核心思想构成此作品的诗性内... 德国犹太作家瓦尔特·麦考尔的长篇小说《星辰陨落》既属于德语流亡小说,又是一部中国小说。麦考尔将自身的流亡体验融入到主人公中国诗人三礼的身上。这部德语小说深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濡染,儒、道的核心思想构成此作品的诗性内涵。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文学再现赋予了这部德语流亡小说特殊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从侨易角度探讨这部德语小说中的流亡主题以及中国知识的嬗变,可为中德文学交互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麦考尔 《星辰陨落》 侨易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景”观“侨”:以《魔山》为中心的“侨易景观”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琳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5-65,共11页
景观是影响侨易现象的侨入语境的具象化体现,侨易空间是侨入语境的宏观体现。在侨易学角度对器物景观进行阐释,得到了“侨易景观”的定义:为侨易现象提供实在空间依存条件的为侨易景观。《魔山》中营造的疗养院作为侨易景观反映了空间... 景观是影响侨易现象的侨入语境的具象化体现,侨易空间是侨入语境的宏观体现。在侨易学角度对器物景观进行阐释,得到了“侨易景观”的定义:为侨易现象提供实在空间依存条件的为侨易景观。《魔山》中营造的疗养院作为侨易景观反映了空间以及社会关系的侨易,以此为基础证明了:在侨易景观内部存在着三条基本线索,即人-主体、器物-媒介、关系-制度分别受到空间影响各自变化并共同影响侨易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景观 《魔山》疾病书写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经》理雅各译本的侨易细解
5
作者 贺莎莎 尹根德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03-108,共6页
侨易学理论从本土思想中来,立足于历史学,在文化研究中开辟田地。文章结合了侨易学与翻译学,通过侨易学方法,从理雅各《道德经》译本的侨易过程入手,首先分析了《道德经》侨易过程中的侨易条件,包括欧洲汉学建立与发展的制约、欧洲传统... 侨易学理论从本土思想中来,立足于历史学,在文化研究中开辟田地。文章结合了侨易学与翻译学,通过侨易学方法,从理雅各《道德经》译本的侨易过程入手,首先分析了《道德经》侨易过程中的侨易条件,包括欧洲汉学建立与发展的制约、欧洲传统哲学的制约以及英国宗教文化制约。接着考察了《道德经》的质性变化,先探讨理雅各作为翻译主体对《道德经》的阐释影响,再从《道德经》中消失的道家哲学性、显现的欧洲哲学性以及宗教色彩三个维度分析了《道德经》的变异。侨易学理论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视野,扩充了本土译论,对本土译学研究具有适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侨易过程 质性变化 《道德经》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侨易学何以可能:从穿越文学中的时空结构谈起
6
作者 董琳璐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随着侨易学的理论建设逐步完善,在文学研究中使用侨易学方法论逐渐取得普适性,经由大量个案验证,文学与侨易学的学科互涉成为可能。文学世界中的侨易现象较现实世界更加多元,同时又与现实世界关系紧密,这种复杂多变的侨易现象不但充实... 随着侨易学的理论建设逐步完善,在文学研究中使用侨易学方法论逐渐取得普适性,经由大量个案验证,文学与侨易学的学科互涉成为可能。文学世界中的侨易现象较现实世界更加多元,同时又与现实世界关系紧密,这种复杂多变的侨易现象不但充实扩展了侨易学理论,而且为阐释文本、批评研究文学史的传统方法开辟了新路径。穿越文学中特有的逆时空侨易现象就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种,以典型的穿越文本《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为例,举证"时间迁变—物质位移—精神质变"的时空错序侨易现象及其对研究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的作用。文学世界的侨易现象为理解整体文学世界的重要一步,侨易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现实世界中从物质位移(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在现实世界的物质位移是合二为一的)联系精神质变的思路,而文学世界中,可将时间维度单独剥离出来,形成了"时间迁变—物质位移(空间迁变)—精神质变"的时空错序侨易现象,两个时空的牵连、互动、影响以及侨易主体在其中的多元与消解是文学侨易学理论及相关文学批评方法的核心内容。文学侨易学对时空结构的分析是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作为"变"之现象的大前提,即将时间和空间的重要变量功能作为分析现实层面的时空结构和时空结构异于现实的文学世界中的侨易现象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侨易学 逆时空侨易 穿越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