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焊接工艺对QAl11-6-6铜合金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
1
作者 任智强 王晓明 +1 位作者 周超极 朱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2-64,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激光焊接工艺对QAl11-6-6铜合金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对焊缝的宏观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焊接速度较低时焊缝及热影响区较大,而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缝变窄,但焊...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激光焊接工艺对QAl11-6-6铜合金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对焊缝的宏观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焊接速度较低时焊缝及热影响区较大,而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缝变窄,但焊缝的熔透性变小。焊接速度为10 m/min时,由于热输入小、冷却速率大,焊缝区晶粒较细,其尺寸为5μm左右,且基本无氧化夹杂等缺陷;焊缝区的相组成主要为α相、β′相、K相,未发现γ2相的存在,因而可避免焊接接头出现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l11-6-6铜合金 激光焊接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QAl11-6-6合金挤压棒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2
作者 刘莹雪 刘鹏程 +2 位作者 胡克福 吕永生 林高用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硬度计,研究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等热处理参数对QAl11-6-6铝青铜合金挤压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挤压态组织由α、κ(AlFe、AlFe_(3)、A... 采用正交试验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硬度计,研究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等热处理参数对QAl11-6-6铝青铜合金挤压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挤压态组织由α、κ(AlFe、AlFe_(3)、AlNi)、γ_(2)以及剩余的β′相组成;固溶+时效热处理可有效提高该合金挤压棒的硬度,4个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合金硬度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试样在910℃固溶45 min后采用水冷淬火,再经450℃×150 min时效处理,合金硬度由挤压态的33.4HRC提升到40.1HRC,呈现明显的时效硬化特性;较多的类马氏体β′相的析出是合金时效后硬度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l11-6-6 铝青铜合金 挤压棒 固溶 时效 硬度 热处理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剂LW6抑制心肌铁死亡改善大鼠脓毒症心肌损伤
3
作者 王晓悦 曾佑成 +5 位作者 张艺馨 曹国栋 黄铭 林靓 杨鹏强 程青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2-769,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LW6对大鼠脓毒症心肌病中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心肌病模型,将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CLP+溶剂组、LW6组、Fe...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LW6对大鼠脓毒症心肌病中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心肌病模型,将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CLP+溶剂组、LW6组、Fer-1组、LW6+Fer-1组。各组通过心脏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检测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损伤;通过检测铁离子浓度、还原型谷胱甘肽、丙二醛及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确定铁死亡程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脏组织中HIF-1α、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LP组及CLP+溶剂组相比,LW6组可改善心肌损伤,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铁死亡相关指标(均P<0.05),降低HIF-1α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增加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LW6降低HIF-1α表达并通过SLC7A11/GPX4途径降低铁死亡水平,改善脓毒症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LW6 脓毒症 心肌病 铁死亡 SLC7A11/GPX4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对巴氏合金ZChSnSb11-6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建梅 薛亚文 +1 位作者 马立新 唐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13-2518,共6页
针对巴氏合金ZChSnSb11-6工作过程中的蠕变现象,对合金进行蠕变实验。基于蠕变实验所得蠕变曲线,证实ZChSnSb11-6在实际工作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蠕变现象,同时利用WDW-E100D试验机,获得ZChSnSb11-6蠕变前后的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通... 针对巴氏合金ZChSnSb11-6工作过程中的蠕变现象,对合金进行蠕变实验。基于蠕变实验所得蠕变曲线,证实ZChSnSb11-6在实际工作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蠕变现象,同时利用WDW-E100D试验机,获得ZChSnSb11-6蠕变前后的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通过分析合金蠕变、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得知蠕变明显降低ZChSnSb11-6的强度、塑性及抗弹性变形能力,并得到合金蠕变机理,明确ZChSnSb11-6蠕变变形是应变硬化与再结晶回复长时间交替作用的结果。通过计算合金的应变硬化指数,证实蠕变使合金均匀变形的能力降低,增大合金发生断裂破坏的可能性。同时,基于硬度试验获得合金硬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确定ZChSnSb11-6的蠕变临界温度范围为50~60℃。通过观察ZChSnSb11-6蠕变前后的显微组织,发现蠕变使合金组织中SnSb和Cu 6 Sn 5明显减少,导致合金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合金 ZChSnSb11-6 蠕变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合金ZChSnSb11-6的蠕变特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建梅 薛亚文 +1 位作者 侯成 马立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5-789,839,共6页
针对油膜轴承巴氏合金ZChSnSb11-6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蠕变变形,提出了巴氏合金蠕变实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蠕变实验,获得了ZChSnSb11-6的蠕变特征,并与ZChSnSb8-4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蠕变对ZChSnSb11-6显微结构的影响。... 针对油膜轴承巴氏合金ZChSnSb11-6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蠕变变形,提出了巴氏合金蠕变实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蠕变实验,获得了ZChSnSb11-6的蠕变特征,并与ZChSnSb8-4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蠕变对ZChSnSb11-6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计算应力相关指数,明确了ZChSnSb11-6蠕变系数和应力的关系,并基于通用Graham蠕变方程建立了65℃下ZChSnSb11-6蠕变模型,外推得出了65℃时多组ZChSnSb11-6不同应力作用下的蠕变曲线。同时基于ANSYS对ZChSnSb11-6试件进行的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了ANSYS用于计算ZChSnSb11-6蠕变变形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研究巴氏合金蠕变寿命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SnSb11-6 蠕变特性 蠕变实验 蠕变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曹际娟 徐君怡 +3 位作者 曹冬梅 张丕桥 栾凤侠 刘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159,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的鉴定方法。方法:以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为研究对象,在转基因小麦外源片段与小麦染色体重组的边界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其他...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的鉴定方法。方法:以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为研究对象,在转基因小麦外源片段与小麦染色体重组的边界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其他多种转基因产品和非转基因小麦为对照进行特异性实验,以B73-6-1样品模拟制备10个含量梯度的添加样品进行灵敏度实验。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很好的品系鉴定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1%(m/m)。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快速、准确地鉴定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B73-6-1 B72-8-11b B102-1-2 品系鉴定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ChSnSb11-6/20号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扩散连接 被引量:6
7
作者 邹军涛 赵艳 +2 位作者 王婵 杨晓红 梁淑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1-1458,共8页
为了获得较高的界面结合强度,对20号钢表面采用热浸镀锡处理后,进行液固扩散连接,制备ZChSnSb11-6/20号钢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ZChSnSb11-6/20号钢结合过渡区的形貌及其元素分布,并对其硬度... 为了获得较高的界面结合强度,对20号钢表面采用热浸镀锡处理后,进行液固扩散连接,制备ZChSnSb11-6/20号钢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ZChSnSb11-6/20号钢结合过渡区的形貌及其元素分布,并对其硬度和界面结合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20号钢热浸镀锡后,再进一步进行液固扩散可以制备结合面均匀稳定的ZChSnSb11-6/20号钢双金属复合材料,20号钢中Fe与Sn形成一层互扩散组织的结合过渡层,实现了20号钢与巴氏合金ZChSnSb11-6的冶金结合;结合过渡区的硬度明显高于两侧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可达60.1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SnSb11-6合金 双金属复合材料 过渡区 热浸镀 扩散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6-11尾气低温加氢催化剂在二硫化碳厂硫回收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唐忠怀 廖小东 +1 位作者 康莉 郑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52-356,共5页
介绍了二硫化碳行业的某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的概况,并对开工初期的过程气组成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有机硫水解、加氢后的气体组成等数据。对硫磺回收过程中的氢耗较高、压差较大、急冷水pH值降低等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催化剂评价,提... 介绍了二硫化碳行业的某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的概况,并对开工初期的过程气组成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有机硫水解、加氢后的气体组成等数据。对硫磺回收过程中的氢耗较高、压差较大、急冷水pH值降低等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催化剂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加氢催化剂重新硫化后,该装置加氢段运行良好。工业应用的结果表明,CT6-11尾气低温加氢催化剂+CT6-8钛基催化剂组合在二硫化碳厂的硫回收装置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可大力应用于同类工艺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 尾气处理 催化剂 二硫化碳 CT6-11 CT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ChSnSb11-6/20钢复合材料不同结合界面结合强度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尧 项丹 孟文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6,112,共7页
针对巴氏合金与钢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建立了不同结合界面(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工件结合强度理论计算模型。以微小单元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其结合界面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场仿真模拟,得到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 针对巴氏合金与钢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建立了不同结合界面(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工件结合强度理论计算模型。以微小单元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其结合界面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场仿真模拟,得到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界面应力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三种结合界面下提出的理论计算公式与模拟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值在15%内。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不同结合界面和不同表面粗糙度的ZChSnSb11-6/20钢复合材料,得到了不同结合界面许用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表面粗糙度,其结合强度随结合界面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圆弧面(B型)和截球面(C型)两种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值较接近,差值在2MPa之内;光面(A型)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最小,约为B型、C型两种结合界面结合强度的60%。通过对比分析,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了模型评价,得到了模型评价对照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SnSb11-6 复合材料 结合界面 界面影响因子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墨胶囊对正常大鼠组织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己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斌 韦炳华 +3 位作者 李瑞明 黄靓 罗美娟 刘石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78-2082,共5页
目的考察丹墨胶囊(墨旱莲、丹参、女贞子、益母草、金银花、茜草等)对大鼠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和己糖-6-磷酸脱氢酶(H6P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丹墨胶囊0.432 g/kg后,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 目的考察丹墨胶囊(墨旱莲、丹参、女贞子、益母草、金银花、茜草等)对大鼠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和己糖-6-磷酸脱氢酶(H6P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丹墨胶囊0.432 g/kg后,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肝、肾、胸腺、脾、脂肪、肌肉、心脏、肺、小肠、睾丸等组织11β-HSD1、11β-HSD2、H6PD基因表达。结果丹墨胶囊显著诱导肝脏组织11β-HSD1基因表达,抑制大鼠肾脏、胸腺、脾、脂肪、肌肉、小肠、心脏组织11β-HSD1的基因表达。显著诱导大鼠肾脏、小肠、睾丸组织11β-HSD2的基因表达,抑制肝脏、心脏、脾、肌肉组织11β-HSD2基因表达。显著诱导肌肉、睾丸组织H6PD基因表达,抑制肝脏、肾脏、肺、脾、胸腺组织H6PD基因表达。结论丹墨胶囊可通过影响大鼠组织中11β-HSD1、11β-HSD2及H6PD基因表达,影响糖皮质激素体内活化及局部组织中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墨胶囊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己糖-6-磷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车轴草中(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醉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蕊 金辉 +3 位作者 刘权 燕志强 崔海燕 秦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20-823,共4页
从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黄酮苷类化合物(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学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 从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黄酮苷类化合物(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学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醉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二龄幼虫有一定的麻醉活性,麻醉作用的强度与其浓度及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车轴草 (6aR 11aR)-三叶豆紫檀苷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麻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6-O-(11-十二烯酸)葡萄糖酯的脂肪酶催化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广君 韦超 +1 位作者 姚评佳 魏远安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3-510,共8页
为了探索脂肪酶在离子液体中选择性地催化葡萄糖与11-十二烯酸乙酯的转酯化反应,通过不同脂肪酶在不同离子液体中进行转酯化反应,并用单因素法研究离子液体种类、温度、底物的比例、体系含水量和脂肪酶含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化反应条... 为了探索脂肪酶在离子液体中选择性地催化葡萄糖与11-十二烯酸乙酯的转酯化反应,通过不同脂肪酶在不同离子液体中进行转酯化反应,并用单因素法研究离子液体种类、温度、底物的比例、体系含水量和脂肪酶含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表征。结果表明:脂肪酶Novozym-435在离子液体1-正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中,当反应温度为55℃、酶浓度20mg/mL、葡萄糖/11-十二烯酸乙酯的摩尔比1∶2、体系的水含量为2%时,获得糖酯的产率最高,Novozym-435可以重复使用7次。脂肪酶Novozym-435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选择性转酯化反应的产物为6-O-(11-十二烯酸)葡萄糖单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6-O-(11-十二烯酸)葡萄糖单酯 脂肪酶 11-十二烯酸乙酯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毁损间脑A11区域对缺铁饮食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赵红如 朱雯 +2 位作者 潘天虹 董万利 乐卫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0-403,共4页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定向毁损间脑A11核团对缺铁饮食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此方法建立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60只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予缺铁饮食(iron defici...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定向毁损间脑A11核团对缺铁饮食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此方法建立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60只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予缺铁饮食(iron deficiency diet,ID),另外30只予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1个月后观察小鼠的运动活性,包括水平方向的运动次数(HACTV)、垂直方向的运动次数(VACTV)、总的运动距离(TOT-DIST)和运动时间(MOVTIME)。随后每组各取15只小鼠定向注射6-OHDA至双侧A11区域,其余小鼠注射PBS。并继续原来的饮食处理。毁损1个月后所有动物皮下注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ropinirole,比较给药前后小鼠运动活性的变化。对A11区域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TH)染色计数多巴胺(DA)神经元。结果饮食治疗1个月后,缺铁饮食组小鼠的三项运动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均为P<0.01)。6-OHDA毁损A11核团可显著增加小鼠的各项运动活性(均为P<0.01)。D2受体激动剂ropinirole可以使小鼠增高的运动活性下降到基线水平。6-OHDA毁损可致A11区域DA能神经元明显减少。结论对C57BL/6雄性小鼠在缺铁饮食基础上进行A11区域的6-OHDA毁损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RLS的临床征象,可用作RLS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基多巴 A11核团 缺铁饮食 不安腿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与6-11世纪佛寺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娜冬 王贵祥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3期112-112,共1页
公元6—11世纪处于佛教中国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建筑研究的重要阶段。本文以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形制、经变壁画以及主尊塑像等艺术遗存为直接研究对象来讨论公元6—11世纪佛寺院落的空间布局特征,结合汉地佛寺遗迹及有关历史文献,... 公元6—11世纪处于佛教中国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建筑研究的重要阶段。本文以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形制、经变壁画以及主尊塑像等艺术遗存为直接研究对象来讨论公元6—11世纪佛寺院落的空间布局特征,结合汉地佛寺遗迹及有关历史文献,重点关注佛寺院落的殿阁配置、空间关系与空间组合3方面。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的时空意义及其所反映的礼佛空间进行分析,基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对象艺术分期的对应关系,以及敦煌佛教与中原佛教的紧密关联,明确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主要对应敦煌艺术分期的隋代至归义军时期(公元581—1036年)。在此基础上,参考佛教艺术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对石窟形制、经变壁画以及主尊塑像进行整体研究的视角。然后,基于占绝大多数的佛殿型窟与"一正两厢"式院落空间的对应关系,对隋代至归义军时期莫高窟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爬梳与整理,并结合莫高窟佛教图像特征的总结与辨析,从主尊塑像的姿态入手,讨论不同主尊佛的各种绘塑组合可能体现的信仰主题,进而对其反映出的佛寺院落主题及相应殿阁的可能配伍组合情况加以分析论证,明确了其中的对应关系和历史联系。接下来,对以净土变相为主的莫高窟经变壁画从信仰基础和图像特征2个方面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讨论石窟形制与经变壁画所直接或间接反映的佛寺院落可能出现的3种主要殿阁布局模式及其发展历程,并且分别总结出主辅单体组群型、廊连接组群型和复合型组群这3种主要殿阁布局模式的各子类型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演变关联。最后,讨论莫高窟自身作为大型石窟寺遗迹,其中可能反映有佛寺院落的空间组合关系。分析有关佛寺院落组合的可能性,从纵向空间序列和横向轴线组合两方面,尝试讨论佛寺院落的扩展方式。还通过具体石窟实例研究,对石窟内部空间与绘塑组合的整体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印证石窟空间在整体上是基于对应佛寺布局的功能关系和义理逻辑两方面的统筹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6-11世纪 佛寺 院落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A6,A11)-双位点突变胰岛素原作为外源肽呈递骨架可行性的研究
15
作者 井健 唐建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62,共4页
通过重组DNA技术,以(A6,A11)-双突变胰岛素原分子为支架构建了含有外源抗栓肽功能区的嵌合分子,并在大肠杆菌进行了表达和纯化.对嵌合分子进行胰岛素受体结合活性、放射免疫活性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嵌合分子具有较强的血... 通过重组DNA技术,以(A6,A11)-双突变胰岛素原分子为支架构建了含有外源抗栓肽功能区的嵌合分子,并在大肠杆菌进行了表达和纯化.对嵌合分子进行胰岛素受体结合活性、放射免疫活性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嵌合分子具有较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而无胰岛素生物活性,证明以(A6,A11)-双突变胰岛素原作为外源肽序列呈递骨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6 A11)-双位点突变人胰岛素原 外源抗栓肽 呈递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新品种实钴11-6选育研究报告
16
作者 杨建宁 李俊 昝明财 《四川蚕业》 2010年第1期19-24,共6页
利用钴60-γ射线一万伦照射处理鲜桑种子,通过育苗选优筛出实钴11-6优良变异单株。经多年的室内及农村栽培、养蚕鉴定,证明该品种具有生长特旺、根系发达、发条数多、树势强健、耐阴蔽、产叶量高,增产桑叶27%,全茧量、茧层量增加3%~5%... 利用钴60-γ射线一万伦照射处理鲜桑种子,通过育苗选优筛出实钴11-6优良变异单株。经多年的室内及农村栽培、养蚕鉴定,证明该品种具有生长特旺、根系发达、发条数多、树势强健、耐阴蔽、产叶量高,增产桑叶27%,全茧量、茧层量增加3%~5%,五龄担桑产茧量增加4%~9%,万头产茧量增加7%~10%,全年亩桑产茧量比对照湖桑32高35%~39%,叶质优良等特点。1989年该品种各项性状优良以四川省第二批桑品种区域鉴定总分第一名通过鉴定为合格优良桑品种,1989~1995年参加全国第二批桑品种鉴定,在江苏、浙江、四川、山东、陕西五省,通过五年多栽培和生物养蚕试验,表现产叶量高、叶质优良、抗性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1995年10月被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优良合格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γ 诱变育种 桑品种 选育实钴 1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LC25A13基因内含子突变IVS6-11A>G导致转录子剪接异常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君霖 李海清 +2 位作者 刘妍霖 李冰肖 张占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9-375,共7页
目的:通过minigene剪接实验分析SLC25A13基因内含子突变IVS6-11A> G是否导致转录子剪接异常,并确定其剪接方式,进而明确其在Citrin缺陷病的致病性.方法:构建携带突变的目的片段外显子捕获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逆转录PCR扩增转录产物,... 目的:通过minigene剪接实验分析SLC25A13基因内含子突变IVS6-11A> G是否导致转录子剪接异常,并确定其剪接方式,进而明确其在Citrin缺陷病的致病性.方法:构建携带突变的目的片段外显子捕获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逆转录PCR扩增转录产物,测序并分析.结果:IVS6-11A> G突变导致SLC25A13基因内含子6的3'端10个碱基保留于转录子中,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Citrin蛋白功能丧失.结论:SLC25A13基因IVS6-11A> G突变为剪接突变,其剪接方式为可变3'剪接,该突变为Citrin缺陷病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5A13基因 IVS6-11A>G minigene剪接 CITRIN缺陷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加氢催化剂CT6-11在镇海炼化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亚伦 王洋 +1 位作者 朱宏扬 杨玉川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7,共5页
介绍了镇海炼化公司7×104 t/a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运行情况和CT6-11低温尾气加氢催化剂在装置上的运行情况。通过近期运行实践表明,低温尾气加氢催化剂CT6-11具有良好的低温水解性能,SO2加氢转化率达到100%,COS水解率超过99%。... 介绍了镇海炼化公司7×104 t/a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运行情况和CT6-11低温尾气加氢催化剂在装置上的运行情况。通过近期运行实践表明,低温尾气加氢催化剂CT6-11具有良好的低温水解性能,SO2加氢转化率达到100%,COS水解率超过99%。在引入S-zorb再生烟气进入尾气加氢装置后,装置运行平稳,各项操作参数正常,催化剂保持较高活性,处理S-zorb再生烟气后的装置烟气SO2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环保标准960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 CT6-11 催化剂 尾气加氢 低温 S-zo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轮艏系大抓力锚及艉连双缆三点系泊方式研究——以曹妃甸11-6油田临时生产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建荣 陈诚 +3 位作者 马兆峰 王聚锋 庄继泽 陈瑞宝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3-187,共5页
曹妃甸11-6油田海管更换临时生产项目须使用"滨海607"油轮,该油轮若采取常规抛锚带缆方式系泊,则会存在操作时间长且锚位滑移后可能撞击试采平台和采油平台的风险,也无法避免触碰海底电缆和管线的风险。为保护现有海上设施,... 曹妃甸11-6油田海管更换临时生产项目须使用"滨海607"油轮,该油轮若采取常规抛锚带缆方式系泊,则会存在操作时间长且锚位滑移后可能撞击试采平台和采油平台的风险,也无法避免触碰海底电缆和管线的风险。为保护现有海上设施,同时保障临时生产的外输安全,通过对比现有的不同靠泊方式的使用条件及优缺点,创新性提出了采用穿梭油轮船艏使用大抓力锚系泊、船艉采用双缆和移动式试采平台连接的三点系泊方式,采用MOSES软件建模并进行了各种环境条件、压载工况下的系泊力分析,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在曹妃甸11-6油田临时生产原油外输项目中得以成功实施。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该系泊方式布置简单,大抓力锚抓地牢固,穿梭油轮可灵活解脱,可快速回收,油田内无需建造固定设施,且施工时间短,作业成本低,外输作业安全可靠,对今后海上油田开发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11-6油田 临时生产项目 穿梭油轮 系泊方式 大抓力锚 三点系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匹斯汀中间体6-氯-11H-二苯[b,e]氮杂卓的合成研究
20
作者 李泉 李国庆 邢雅成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03-705,共3页
以5,11-二氢-二苯[b,e]氮杂卓-6-酮为原料,三氯氧磷为氯代试剂,以N,N-二甲基苯胺为缚酸剂,在无水的条件下,经过氯代反应合成6-氯-11H-二苯[b,e]氮杂卓,并通过IR1、H-NMR对6-氯-11H-二苯[b,e]氮杂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Ⅱ纯度及产率... 以5,11-二氢-二苯[b,e]氮杂卓-6-酮为原料,三氯氧磷为氯代试剂,以N,N-二甲基苯胺为缚酸剂,在无水的条件下,经过氯代反应合成6-氯-11H-二苯[b,e]氮杂卓,并通过IR1、H-NMR对6-氯-11H-二苯[b,e]氮杂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Ⅱ纯度及产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条件为:5,11-二氢-二苯[b,e]氮杂卓-6-酮与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1∶8,催化剂用量为0.6 mol的N,N-二甲基苯胺,控制反应温度130℃,反应5 h,用15%碳酸氢钠溶液,12%碳酸氢钠溶液和水各洗一次,可得到纯度理想、产率96%的6-氯-11H-二苯[b,e]氮杂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11H-二苯[b e]氮杂卓 三氯氧磷 氯代反应 无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