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Q矢量散度场与ω场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结合 1 991年 7月 5日 2 0时至 6日 2 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 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 结合 1 991年 7月 5日 2 0时至 6日 2 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 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矢量散度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雨区之间的对应关系较 ω场优越 ;70 0 h 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场有指示作用 ,尤其在梅雨锋暴雨的发展阶段及强盛时期 ,它对实际降水的落区及强度指示作用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q矢量散度 ω场 比较分析 梅雨锋暴雨 MMM4模式 降水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非地转Q矢量之间的定量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岳彩军 寿亦萱 +2 位作者 寿绍文 曾刚 王咏青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8-618,共11页
结合“海棠”台风在2005年7月19日08:00~20日08:00再次登陆福建省24h期间所造成的降水过程,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模拟输出结果,通过计算900~600hPaQ矢量散度的气柱平均值、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 结合“海棠”台风在2005年7月19日08:00~20日08:00再次登陆福建省24h期间所造成的降水过程,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模拟输出结果,通过计算900~600hPaQ矢量散度的气柱平均值、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场,定量比较分析了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改进的湿Q矢量的诊断能力差异,结果表明:(1)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同期模拟雨区都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同时,非地转湿Q矢量和改进的湿Q矢量的散度辐合强度都较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强,且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强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尤其是在主雨区表现的更为明显。相对来讲,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雨区的反映能力最强。(2)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与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范围几乎相同,且明显较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雨区范围大,相对来讲,与同期模拟降水场的雨区更接近。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最强,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强迫次之,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最弱。三种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都明显弱于同期模式模拟的降水强度,相对来讲,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更接近于模拟的降水强度。(3)三种Q矢量散度场以及强迫产生的降水场之间的差异,充分表明此次台风降水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大尺度稳定水汽凝结潜热和对流水汽凝结潜热释放,考虑了水汽凝结潜热加热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与改进的湿Q矢量,对降水反映能力均较非地转干Q矢量有所改进,尤其是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转干q矢量 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 q矢量散度 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螺旋度的拓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岳彩军 曹钰 李小凡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1288,共8页
垂直螺旋度Hp由垂直速度和垂直涡度构成,反映涡度的垂直平流。通过尝试将Q矢量引入垂直螺旋度进行研究,即基于Q矢量散度和垂直涡度构造出一种新型垂直螺旋度HQ。HQ为Hp的拓展形式,二者差别主要在于计算HQ时无需求解垂直速度。同时,结合... 垂直螺旋度Hp由垂直速度和垂直涡度构成,反映涡度的垂直平流。通过尝试将Q矢量引入垂直螺旋度进行研究,即基于Q矢量散度和垂直涡度构造出一种新型垂直螺旋度HQ。HQ为Hp的拓展形式,二者差别主要在于计算HQ时无需求解垂直速度。同时,结合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HQ对降水落区及降水强度水平分布的不均匀性均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且揭示出暴雨上空垂直涡度平流呈倾斜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垂直涡度而言,HQ三维空间分布特征与辐合的Q矢量散度有更多的相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HQ与Q矢量散度联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螺旋 q矢量散度 垂直涡 梅雨锋气旋暴雨 拓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鲇鱼”的路径强度突变机理分析
4
作者 戴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271-272,276,共3页
采用NCEP(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FNL(Final Analysis)数据以及卫星资料初步研究了1013号台风"鲇鱼"(MEGI),主要通过温度平流、涡度平流、Q矢量散度、高空急流、台风内部结构等方面,对台风移动路径... 采用NCEP(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FNL(Final Analysis)数据以及卫星资料初步研究了1013号台风"鲇鱼"(MEGI),主要通过温度平流、涡度平流、Q矢量散度、高空急流、台风内部结构等方面,对台风移动路径、强度突变和内部结构作出分析,尝试寻找到具有指示作用的要素。发现温度平流特别是低层的温度平流对于台风的移动有较明显的指示作用,暖平流的高值区引导台风向其运动,且台风的移动还受到中纬度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西风急流对于台风强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急流南部反气旋式切变的影响,为"鲇鱼"的第2次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台风的内结构也对于其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其内部涡旋Rossby波的存在对于能量的传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尝试,希望能够对于台风移动路径、强度突变的预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路径转折 平流 q矢量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2021年“21.7”暴雨极端性特征及其与1975年“75.8”暴雨的对比
5
作者 张芳华 孔期 +2 位作者 袁溢 冉令坤 申冬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5-2423,共19页
利用国家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21年7月19~21日河南特大暴雨(简称“21.7”暴雨)在强降水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降雨强度和累计降水量等方面的极端性;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和广义Omega方程,研究此次过程中影响垂直运动的关键物理因子,并讨论与... 利用国家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21年7月19~21日河南特大暴雨(简称“21.7”暴雨)在强降水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降雨强度和累计降水量等方面的极端性;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和广义Omega方程,研究此次过程中影响垂直运动的关键物理因子,并讨论与“75.8”暴雨(1975年8月河南特大暴雨)的差异。结果表明,“21.7”暴雨中河南省约10%测站累计降水量超过500 mm,2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92.8 mm,居1961年以来历史首位;20日16:00~17:00(北京时)郑州的小时降水量(201.9 mm)打破中国大陆小时降水极值。“21.7”与“75.8”暴雨均伴有台风环流输送水汽,“21.7”暴雨水汽主要来自台风“烟花”和副高之间东南急流的水汽输送,并且水汽辐合层深厚,而“75.8”暴雨存在印度洋西南气流和西太平洋东南气流两支水汽通道。这两次暴雨中广义Omega方程的总Q矢量散度异常值区与强垂直运动区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21.7”暴雨的垂直上升运动、总Q矢量散度的强度略弱于“75.8”暴雨,前者的垂直运动主要由低层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造成,在低层触发和加强垂直运动,而后者的垂直运动主要由中低层的热力强迫和低层动力强迫引起,在中层加强垂直运动。垂直运动空间层次分布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郑州地区更易于出现低质心、高效率的短时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暴雨 “75.8”暴雨 水汽输送 垂直运动 q矢量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桑美”的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28
6
作者 马玉芬 沈桐立 +1 位作者 丁治英 张广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用WRF模式对0608号台风"桑美"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较为成功地模拟出了台风路径和降水,但模拟的台风中心气压远高于实况。为研究"桑美"登陆期间地形的抬升作用对其降水及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特定区域内的地形高度设... 用WRF模式对0608号台风"桑美"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较为成功地模拟出了台风路径和降水,但模拟的台风中心气压远高于实况。为研究"桑美"登陆期间地形的抬升作用对其降水及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特定区域内的地形高度设计了一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台风登陆过程中地形抬升作用对台风降雨量有显著的增幅作用;台风中心位势涡度、气流垂直上升速度、水平水汽通量散度明显增大;地形抬升机制在台风登陆时刻达到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数值模拟 地形敏感性试验 位势涡 垂直速 q矢量散度 水汽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7”连续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曹晓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给出了“98.7”连续暴雨过程期间江西及其附近地区逐日物理量的绝对极大值 ,对这次连续暴雨过程的最强降水日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到了盛夏季节连续暴雨的动力、水汽、稳定度等条件均明显强于江西雨季 ( 4月至 7月上旬 )产生暴雨的相应条... 给出了“98.7”连续暴雨过程期间江西及其附近地区逐日物理量的绝对极大值 ,对这次连续暴雨过程的最强降水日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到了盛夏季节连续暴雨的动力、水汽、稳定度等条件均明显强于江西雨季 ( 4月至 7月上旬 )产生暴雨的相应条件。计算结果表明 ,螺旋度、Q矢量散度在这次连续暴雨过程中与降水强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暴雨 诊断分析 螺旋 q矢量散度 降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