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除虫菊内生真菌Y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产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易晓华 冯俊涛 +2 位作者 王永宏 郭小炜 张兴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在对从除虫菊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系统筛选的基础上,对其中活性较高的Y2菌株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活性物质的分离。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镰孢属真菌Fusariumsp.,其发酵液粗提物高抑菌活性馏分集中在丙酮、乙酸乙酯等中等... 在对从除虫菊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系统筛选的基础上,对其中活性较高的Y2菌株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活性物质的分离。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镰孢属真菌Fusariumsp.,其发酵液粗提物高抑菌活性馏分集中在丙酮、乙酸乙酯等中等极性馏分段。Y2菌株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80.41%-93.26%之间,其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大于80%。活体生测结果表明,该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效果大于50%,治疗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菊 内生真菌 发酵产物 活性筛选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除虫菊同源四倍体株系花期除虫菊酯含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晓霞 高山林 +2 位作者 高艳丽 邵春月 焦小珂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7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6个白花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Trev.)Vis.〕同源四倍体株系干花中的总除虫菊酯、总除虫菊酯Ⅰ(PyⅠ)和总除虫菊酯Ⅱ(PyⅡ)含量,并分析了16个同源四倍体株系花中总除虫菊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6个白花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Trev.)Vis.〕同源四倍体株系干花中的总除虫菊酯、总除虫菊酯Ⅰ(PyⅠ)和总除虫菊酯Ⅱ(PyⅡ)含量,并分析了16个同源四倍体株系花中总除虫菊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花期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管状花开放初期,同源四倍体株系干花中的除虫菊酯含量最高,其中11个株系的总除虫菊酯含量高于二倍体株系且7个株系干花中的总除虫菊酯含量高于1.4%,达到一级花的质量标准。同源四倍体株系的花薹和花序的农艺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多倍体性状,花薹低,花盘直径大,干花产量高,通过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同源四倍体株系的干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除虫菊 同源四倍体 除虫菊酯 含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虫菊发状根的诱导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公冶祥旭 朱惠君 +2 位作者 李群 李琰 张兴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4,共8页
以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y.)无菌苗为外植体,研究除虫菊发状根的诱导、培养条件优化,并对发状根中的除虫菊素进行检测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乙酰丁香酮能促进除虫菊下胚轴和子叶发状根的诱导,当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50... 以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y.)无菌苗为外植体,研究除虫菊发状根的诱导、培养条件优化,并对发状根中的除虫菊素进行检测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乙酰丁香酮能促进除虫菊下胚轴和子叶发状根的诱导,当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50μmol/L时除虫菊下胚轴和子叶的诱导率为对照的2.29倍和2.66倍,预培养6 d时,下胚轴发状根诱导率为对照的2.25倍,发根农杆菌A4的诱导率均高于ATCC15834,愈伤组织较适合发状根的诱导,愈伤组织侵染后适合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发状根诱导,250 m L三角瓶中添加50 m L MS培养基较适合发状根的生长。对除虫菊发状根进行PCR检测发现,发根农杆菌含有的Ri T-DNA的rol B基因已整合进入发状根基因组中。通过GCMS检测发现,愈伤组织中除虫菊素的6种成分均未检测到,而发状根中检测到瓜菊素Ⅰ、茉酮菊素Ⅰ和茉酮菊素Ⅱ3种成分,发状根对粘虫的拒食作用明显优于愈伤组织。本研究为通过组织培养方式生产除虫菊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菊 发根农杆菌 发状根 除虫菊素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