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1
作者
常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212,共12页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方净土相关图像的原始目的主要反映在相关造像铭文题记中。这些造像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是基于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崇拜,是信徒为自己及他人造功德和实践修行之必须。佛教经典可以帮助信徒确定造像题材,并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相关图像的一些基本信息。飞来峰吴越宋元阿弥陀佛像展示了10至14世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其中不乏对前朝艺术风格的继承。到了元朝,为了皇室和蒙古王国的利益,扩展了造像创作的目的,佛教造像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飞来峰
阿弥陀佛造像
佛教石刻艺术
吴越
宋元
西方净土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上石坝河石窟的西游记故事壁画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玉权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
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及西游记故事相关图像的研讨,正方兴未艾。近年以来,对该类图像在甘肃境内的流布,又展开了较系统全面的调查与研讨,在媒体上发布了过去罕为人知的部分中小石窟或寺观壁画相关信息和图像资料,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及西游记故事相关图像的研讨,正方兴未艾。近年以来,对该类图像在甘肃境内的流布,又展开了较系统全面的调查与研讨,在媒体上发布了过去罕为人知的部分中小石窟或寺观壁画相关信息和图像资料,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笔者在查阅与拜读这些新资料、新成果时,发现甘肃境内中小石窟中现存西游记故事图像尚有个别遗漏,至今似未曾被收入,也未见公布。如张掖市肃南县上石坝河石窟的西游记故事画。笔者在前些时候有幸前往该石窟参观调查。现就此做初步介绍,权为其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肃南县
上石坝河石窟
西游记故事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螺寺僧史小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邢东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6,共9页
北京怀柔红螺寺,自古为京东名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因史料记载不足,至今难以把握其历史全貌,特别是关于红螺寺的法脉源流、宗派所属、法门特征,现有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红螺寺历史人物及相关史实的考察,指出红螺寺自辽代即为净土念...
北京怀柔红螺寺,自古为京东名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因史料记载不足,至今难以把握其历史全貌,特别是关于红螺寺的法脉源流、宗派所属、法门特征,现有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红螺寺历史人物及相关史实的考察,指出红螺寺自辽代即为净土念佛道场,金元时期延续此风,至清代际醒大师而大盛,成为全国典范;红螺法系在金元时期属云门宗,清代属临济宗,法门特点为禅净双修;红螺寺的净土念佛源远流长,影响广泛,这里作为清修道场,在北京地区的佛教史上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螺山
红螺寺
佛教
净土
念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的阿弥陀净土图与敦煌的净土变
被引量:
6
4
作者
百桥明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5,共12页
本文以呈现不同地域与时代的阿弥陀净土造型表现差异为目的,希望通过日本古代的作品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说明两国阿弥陀净土的造型差异及其背后不同的净土观。日本的净土信仰将"欣求净土,厌离秽土"看作一种并不遥远的理想...
本文以呈现不同地域与时代的阿弥陀净土造型表现差异为目的,希望通过日本古代的作品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说明两国阿弥陀净土的造型差异及其背后不同的净土观。日本的净土信仰将"欣求净土,厌离秽土"看作一种并不遥远的理想,持续地追求着。日本的净土图也正是这一追求的体现:净土就在身边。而敦煌以及中国的净土变却不表现阿弥陀如来、阿弥陀极乐净土与现世的自己及往生者的关系,现世的生命与死后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冷淡的。这一点可以说正是日本的阿弥陀净土绘画与敦煌的净土变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彼此不同净土观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的阿弥陀净土
敦煌净土变
净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莲池贤净圆融思想研究——以《阿弥陀经疏钞》为例
5
作者
林啸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58-64,共7页
在明末佛教诸宗交融与整合的背景下,云栖祩宏以极具圆融思想的《华严经》及华严宗思想诠解、发显净土之义,开贤净圆融之先河。他通过对《入法界品》性质的厘定、对华严圆顿教的发挥、对理事概念的新解、对一即一切的演绎等分别对净土宗...
在明末佛教诸宗交融与整合的背景下,云栖祩宏以极具圆融思想的《华严经》及华严宗思想诠解、发显净土之义,开贤净圆融之先河。他通过对《入法界品》性质的厘定、对华严圆顿教的发挥、对理事概念的新解、对一即一切的演绎等分别对净土宗的历史渊源、持名念佛、圆通内涵、心佛不二等理论进行了具体的疏通和解释,不仅为贤净会通塑造了成功的范例,而且构建了思辨高深的理论与务实践行的修法统一起来的致思模式,对明清以来探索中国佛教现代转型与复兴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祩宏
华严
净土
圆融思想
《阿弥陀经疏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定陵出土佛菩萨像发簪研究
6
作者
齐庆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29-35,共7页
本文详细论证了北京定陵出土五件佛菩萨像发簪的造型特征,并揭示了其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五件发簪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折射出明万历年间宫廷佛教信仰的状况。孝端皇后的佛像簪(D112:41),传递出人世间的美好心愿,是佛教世...
本文详细论证了北京定陵出土五件佛菩萨像发簪的造型特征,并揭示了其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五件发簪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折射出明万历年间宫廷佛教信仰的状况。孝端皇后的佛像簪(D112:41),传递出人世间的美好心愿,是佛教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孝靖皇后的两件立佛簪(J124:18、J124:2)应为阿弥陀佛接引像;另外两件鱼篮观音簪(J124:17、J125:14)和立佛簪(J124:18)的设计理念及组合方式相同,四件发簪均体现了往生西方净土世界的思想内涵。它们是孝靖皇后生前净土信仰的真实写照,这成为本文最主要的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陵
佛菩萨像发簪
孝端与孝靖皇后
阿弥陀佛接引像
净土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1
作者
常青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212,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雕塑史研究”(20JZD042)。
文摘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方净土相关图像的原始目的主要反映在相关造像铭文题记中。这些造像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是基于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崇拜,是信徒为自己及他人造功德和实践修行之必须。佛教经典可以帮助信徒确定造像题材,并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相关图像的一些基本信息。飞来峰吴越宋元阿弥陀佛像展示了10至14世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其中不乏对前朝艺术风格的继承。到了元朝,为了皇室和蒙古王国的利益,扩展了造像创作的目的,佛教造像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
关键词
杭州飞来峰
阿弥陀佛造像
佛教石刻艺术
吴越
宋元
西方净土信仰
Keywords
Hangzhou Feilaifeng
amitabha
Wuyue K
in
gdom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estern
pure
land
Belief
分类号
J323 [艺术—美术]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上石坝河石窟的西游记故事壁画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玉权
机构
敦煌研究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
文摘
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及西游记故事相关图像的研讨,正方兴未艾。近年以来,对该类图像在甘肃境内的流布,又展开了较系统全面的调查与研讨,在媒体上发布了过去罕为人知的部分中小石窟或寺观壁画相关信息和图像资料,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笔者在查阅与拜读这些新资料、新成果时,发现甘肃境内中小石窟中现存西游记故事图像尚有个别遗漏,至今似未曾被收入,也未见公布。如张掖市肃南县上石坝河石窟的西游记故事画。笔者在前些时候有幸前往该石窟参观调查。现就此做初步介绍,权为其补充。
关键词
张掖市肃南县
上石坝河石窟
西游记故事壁画.
Keywords
pure land of amitabha in japan
pure
land
illustration at Dunhuang
pure
land
concepts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螺寺僧史小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邢东风
机构
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6,共9页
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部(JSPS科研费26370045)
文摘
北京怀柔红螺寺,自古为京东名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因史料记载不足,至今难以把握其历史全貌,特别是关于红螺寺的法脉源流、宗派所属、法门特征,现有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红螺寺历史人物及相关史实的考察,指出红螺寺自辽代即为净土念佛道场,金元时期延续此风,至清代际醒大师而大盛,成为全国典范;红螺法系在金元时期属云门宗,清代属临济宗,法门特点为禅净双修;红螺寺的净土念佛源远流长,影响广泛,这里作为清修道场,在北京地区的佛教史上独具特色。
关键词
红螺山
红螺寺
佛教
净土
念佛
Keywords
Mount Hongluo
the Hongluo Temple
Buddhism
pure
land
chant
in
g "
amitabha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的阿弥陀净土图与敦煌的净土变
被引量:
6
4
作者
百桥明穗
机构
神户大学大学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5,共12页
文摘
本文以呈现不同地域与时代的阿弥陀净土造型表现差异为目的,希望通过日本古代的作品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说明两国阿弥陀净土的造型差异及其背后不同的净土观。日本的净土信仰将"欣求净土,厌离秽土"看作一种并不遥远的理想,持续地追求着。日本的净土图也正是这一追求的体现:净土就在身边。而敦煌以及中国的净土变却不表现阿弥陀如来、阿弥陀极乐净土与现世的自己及往生者的关系,现世的生命与死后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冷淡的。这一点可以说正是日本的阿弥陀净土绘画与敦煌的净土变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彼此不同净土观的反应。
关键词
日本的阿弥陀净土
敦煌净土变
净土观
Keywords
pure land of amitabha in japan
pure
land
illustration at Dunhuang
pure
land
concepts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莲池贤净圆融思想研究——以《阿弥陀经疏钞》为例
5
作者
林啸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58-64,共7页
文摘
在明末佛教诸宗交融与整合的背景下,云栖祩宏以极具圆融思想的《华严经》及华严宗思想诠解、发显净土之义,开贤净圆融之先河。他通过对《入法界品》性质的厘定、对华严圆顿教的发挥、对理事概念的新解、对一即一切的演绎等分别对净土宗的历史渊源、持名念佛、圆通内涵、心佛不二等理论进行了具体的疏通和解释,不仅为贤净会通塑造了成功的范例,而且构建了思辨高深的理论与务实践行的修法统一起来的致思模式,对明清以来探索中国佛教现代转型与复兴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祩宏
华严
净土
圆融思想
《阿弥陀经疏钞》
Keywords
Lian Chi
HuaYan
pure
land
harmony thought
Namo
amitabha
note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定陵出土佛菩萨像发簪研究
6
作者
齐庆媛
机构
北京服装学院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29-3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8ZD2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详细论证了北京定陵出土五件佛菩萨像发簪的造型特征,并揭示了其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五件发簪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折射出明万历年间宫廷佛教信仰的状况。孝端皇后的佛像簪(D112:41),传递出人世间的美好心愿,是佛教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孝靖皇后的两件立佛簪(J124:18、J124:2)应为阿弥陀佛接引像;另外两件鱼篮观音簪(J124:17、J125:14)和立佛簪(J124:18)的设计理念及组合方式相同,四件发簪均体现了往生西方净土世界的思想内涵。它们是孝靖皇后生前净土信仰的真实写照,这成为本文最主要的创新点。
关键词
定陵
佛菩萨像发簪
孝端与孝靖皇后
阿弥陀佛接引像
净土信仰
Keywords
D
in
gl
in
g Imperial M
in
g Tomb
hairp
in
of
Buddha and Bodhisattva
Queen Xiaoduan and Queen Xiaoj
in
g
lead
in
g images
of
amitabha
Buddha
belief
in
the
pure
land
分类号
J18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常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上石坝河石窟的西游记故事壁画
刘玉权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螺寺僧史小考
邢东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日本的阿弥陀净土图与敦煌的净土变
百桥明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莲池贤净圆融思想研究——以《阿弥陀经疏钞》为例
林啸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明定陵出土佛菩萨像发簪研究
齐庆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