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低温精炼预处理对临界流体萃取南瓜籽油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赵丽娜 李晋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共7页
[目的]为解决临界流体萃取制备的南瓜籽油(PSO)中含有较多杂质的问题,通过两种类型SiO_(2)对PSO进行低温精炼处理并研究其对油脂质量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两种临界流体制备的PSO... [目的]为解决临界流体萃取制备的南瓜籽油(PSO)中含有较多杂质的问题,通过两种类型SiO_(2)对PSO进行低温精炼处理并研究其对油脂质量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两种临界流体制备的PSO品质差异及SiO_(2)低温精炼处理对PSO质量特性的影响。[结果]两种临界流体萃取PSO的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相似,亚临界制备的PSO含有更多的α-生育酚、γ-生育酚、总酚、β-胡萝卜素,以及更高的抗氧化活性,而超临界制备的PSO的角鲨烯和甾醇含量较高。经过两种类型的SiO_(2)精炼处理后,PSO的大多数脂肪酸含量基本不变(P>0.05),但酸价、过氧化值和色泽降低。PSO中的微量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微量活性成分的损失范围为8.9%~24.6%,而OSI、DPPH和FRAP损失率范围分别为3.2%~7.4%,13.2%~26.5%,15.3%~26.4%。此外,PSO经过两种类型的SiO_(2)精炼处理后,磷脂的总量降低85%以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和SiO_(2)低温精炼处理对PSO的质量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SiO_(2)精炼处理能够显著改善临界流体萃取制备PSO的质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SiO_(2) 低温精炼预处理 临界流体萃取 质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全宏 闫红 +1 位作者 王绍校 蔡同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78,共5页
以南瓜籽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从南瓜籽中提取南瓜籽油,进行得率和质量研究表明,SFE法较索氏萃取法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得率为标准,SFE-CO2萃取的适宜条件为:时间为120min、压力为35MPa、温度为35... 以南瓜籽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从南瓜籽中提取南瓜籽油,进行得率和质量研究表明,SFE法较索氏萃取法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得率为标准,SFE-CO2萃取的适宜条件为:时间为120min、压力为35MPa、温度为35℃、二氧化碳流量为2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子油及原花青素研究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辉宪 姜晖霞 +2 位作者 王仁才 欧阳建文 熊兴耀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47,共6页
综述了葡萄子油、葡萄子原花青素等天然产物的提取与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药理研究的现状,葡萄子油成分分析方法和葡萄子,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介绍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高质量的葡萄子油和应用夹带... 综述了葡萄子油、葡萄子原花青素等天然产物的提取与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药理研究的现状,葡萄子油成分分析方法和葡萄子,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介绍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高质量的葡萄子油和应用夹带剂提取葡萄子中的原花青素的方法。分析了葡萄子的综合开发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子 葡萄子油 原花青素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唐韶坤 李淑芬 +1 位作者 叶春皓 田松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传统的葡萄籽油提取方法存在着收率低和溶剂残留的问题。今基于对酿酒过程中废弃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探讨了采用绿色洁净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废弃葡萄籽... 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传统的葡萄籽油提取方法存在着收率低和溶剂残留的问题。今基于对酿酒过程中废弃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探讨了采用绿色洁净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废弃葡萄籽中萃取葡萄籽油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用量及不同原料对葡萄籽油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萃取压力对产率的影响较温度显著,实验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C,萃取压力30MPa。此条件下以张裕酒厂提供的籽为原料所得产率为9.71%,同时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葡萄籽油产品中含有72.05%的亚油酸。另外,分别以三种不同来源的葡萄籽为原料进行实验,研究显示,葡萄籽油产率随原料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产率较高者可达1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 葡萄籽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离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籽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牛广财 朱丹 +2 位作者 孙清瑞 魏文毅 刘远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3,37,共4页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RSM)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工艺条件,得出南瓜籽油萃取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同时,用气相色谱法对所得南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南...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RSM)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工艺条件,得出南瓜籽油萃取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同时,用气相色谱法对所得南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温度为47℃,萃取时间为83 min,在此条件下南瓜籽油的实际萃取率为(46.43±0.54)%;南瓜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到74.86%,其中主要的亚油酸和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46.21%和2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临界CO2 流体萃取 响应面分析法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辣椒籽油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臧志清 林荣英 +1 位作者 叶钊 张济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51,共6页
本文报导了使用超临界流体CO2草取技术,提取和分离辣椒籽油和辣素的研究。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考察温度、压力、CO2气达对苹取量和萃取物组成以及油脂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萃取量及组成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其次是... 本文报导了使用超临界流体CO2草取技术,提取和分离辣椒籽油和辣素的研究。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考察温度、压力、CO2气达对苹取量和萃取物组成以及油脂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萃取量及组成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其次是温度。实验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存在固-流相界面的气膜阻力;调节压力及温度可实现对萃取物的辣素、油脂分离,同时可获得亚油酸含量极高的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籽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亚油酸 食用油 提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薏苡仁油和薏苡仁酯的影响因素及效果 被引量:33
7
作者 丘泰球 杨日福 +2 位作者 胡爱军 闫杰 梁汉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5,共6页
考察了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USFE)薏苡仁中的薏苡仁油和薏苡仁酯的效果。以 CO2作为超临界流体分别研究了萃取过程中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原料颗粒大小、超临界流体流量、超声参数、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与超临界流体萃取... 考察了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USFE)薏苡仁中的薏苡仁油和薏苡仁酯的效果。以 CO2作为超临界流体分别研究了萃取过程中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原料颗粒大小、超临界流体流量、超声参数、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与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最适宜的萃取温度为 40℃,比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最适宜的萃取温度降低了 5℃;最适宜的萃取压力为 20Mpa, 比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最适宜的萃取压力降低了 5Mpa;最佳萃取时间为 3.5h,比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最佳萃取时间缩短了 0.5h;萃取率提高约 10%左右。若萃取率相同时,流体流量可减少 0.5L·h-1 ,原料粒径的要求可放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临界流体萃取 强化 薏苡仁油 薏苡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南瓜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健 郑喜群 +2 位作者 杨勇 林国平 夏文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6,共3页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探讨了CO2流量以及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南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检测了超临界萃取南瓜籽油的质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强30MPa、CO2流量30kg/h、萃取温度4...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探讨了CO2流量以及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南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检测了超临界萃取南瓜籽油的质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强30MPa、CO2流量30kg/h、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80min,此条件下南瓜籽油的萃取率可达95.24%,所萃取出的南瓜籽油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油状物,香气纯正,其质量与纯精炼油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CO2 萃取 南瓜籽油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苹果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芹芹 李景明 +3 位作者 胡雪芳 姜莎 石宝霞 倪元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47-51,共5页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苹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时间作为Box-Behnken设计的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超临界CO2萃取苹果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苹果籽油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苹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时间作为Box-Behnken设计的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超临界CO2萃取苹果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苹果籽油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1MPa、萃取温度56℃、萃取时间110min、CO2流量1.8ml/min、物料粉碎度60目,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提取率达到2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优化 苹果籽油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沙棘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银建中 孙献文 +1 位作者 李志义 丁信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15,38,共4页
建立了一套萃取实验装置 ,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沙棘油进行了实验研究。压力 15— 30MPa,温度 30— 5 0℃。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颗粒度、物料填充量以及萃取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 ,并就工艺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机理和原... 建立了一套萃取实验装置 ,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沙棘油进行了实验研究。压力 15— 30MPa,温度 30— 5 0℃。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颗粒度、物料填充量以及萃取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 ,并就工艺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 :当压力为 2 5MPa、温度为 40℃时可获得较高的萃取率。流量为 0 .2m3 /h时 ,萃取时间为 4— 5h。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证明 :沙棘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 12 .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 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 沙棘油 实验研究 沙棘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子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柳仁民 张坤 崔庆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5,共5页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南瓜子油的提取工艺 ,着重探讨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优化了工艺条件 :压力 3 0MPa ,温度 45℃ ,时间 2 .5h ,CO2 流量 2 5kg/h。利用GC/MS分析了南瓜...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南瓜子油的提取工艺 ,着重探讨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优化了工艺条件 :压力 3 0MPa ,温度 45℃ ,时间 2 .5h ,CO2 流量 2 5kg/h。利用GC/MS分析了南瓜子油的成分组成 ,比较了超临界CO2 萃取的油样和乙醚萃取油样的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子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 提取工艺 优化 GC/MS分析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茶籽油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开勋 葛红光 姚瑞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33,共4页
提出了用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的方法,考察了压力、温度对茶籽油在CO2中溶解度的影响,分析了萃取条件与油品质量的关系,并综合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的最佳萃取条件。
关键词 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氧化碳 茶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樟树籽油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丹雯 张彬 周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8-110,共3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樟树籽油萃取的影响,在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35kg/h条件下,萃取2h,樟树籽油的萃取率可达94.3%。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樟树籽油 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芳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油的提取及其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毛方华 王鸿飞 +2 位作者 刘飞 林燕 倪华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5-128,194,共5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其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合的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控制萃取压强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高达93.18%。萃取... 对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其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合的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控制萃取压强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高达93.18%。萃取出的油茶籽油色泽金黄,含杂质少。对萃取出的油茶籽油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籽油含有能显著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活性物质,为开发功能油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超临界萃取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琉璃苣籽油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任飞 韩发 +4 位作者 石丽娜 皮立 胡凤祖 周同永 程大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8,共4页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琉璃苣籽油,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琉璃苣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琉璃苣籽油,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琉璃苣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CO2流量45 L/h。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28.08%。气相色谱对琉璃苣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琉璃苣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琉璃苣籽油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莓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小莉 黄开红 +2 位作者 周剑忠 朱佳娜 孟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12-315,共4页
为了获得高品质保健油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黑莓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样品最佳粉碎粒度60目,超临界CO2萃取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分离罐压力10 MPa,萃取罐温度45℃,萃取时间30 min,萃取... 为了获得高品质保健油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黑莓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样品最佳粉碎粒度60目,超临界CO2萃取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分离罐压力10 MPa,萃取罐温度45℃,萃取时间30 min,萃取得率为(17.73±0.19)%。GC-MS检测结果显示黑莓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油酸、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8.04%、11.76%、8.38%,占总脂肪酸的78.18%。研究结果为黑莓籽的综合开发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脂肪酸 农产品 黑莓籽油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籽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京芳 王冬梅 +2 位作者 张强 刘小兵 周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97,共5页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物料粒度、静态萃取时间、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所得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物料粒度、静态萃取时间、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所得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最佳的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60目,静态萃取时间20min,CO2流量30mL,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5000PSI,在此条件下香椿籽油萃取率达91.7%。香椿籽油品质优良,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1.6%,其中亚油酸含量占56.8%,香气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籽油 超临界CO2流体 提取技术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山胡萝卜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文叶 张峻松 +2 位作者 贾春晓 杨靖 张常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89,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山胡萝卜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9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有5种,占脂肪酸总量的18.73%,其中以棕榈...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山胡萝卜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9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有5种,占脂肪酸总量的18.73%,其中以棕榈酸(11.98%)、硬脂酸(4.10%)为主;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80.70%,其中以亚油酸(47.99%)、油酸(17.52%)和亚麻酸(13.23%)为主。山胡萝卜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食用油脂,该试验结果为山胡萝卜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萝卜籽油 超临界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杨梅籽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董迪迪 王鸿飞 +4 位作者 周增群 邵兴锋 许凤 杨娜 龚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5,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考察了杨梅籽仁颗粒度、萃取压力、静态萃取时间、动态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杨梅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杨梅籽仁的颗粒度40目、萃...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考察了杨梅籽仁颗粒度、萃取压力、静态萃取时间、动态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杨梅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杨梅籽仁的颗粒度40目、萃取压力36.53 MPa、静态萃取时间30 min、动态萃取时间2.62 h、萃取温度40.03℃,在该工艺条件下杨梅籽油的萃取率可达89.73%。为杨梅籽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君萍 侯喜林 +2 位作者 董海艳 俞阗 马志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6,共4页
以野生沙葱种子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葱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4因素对沙葱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5MPa、温度45℃、萃取时间120min、CO2流量3... 以野生沙葱种子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葱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4因素对沙葱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5MPa、温度45℃、萃取时间120min、CO2流量35kg/h,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为15.00%。利用GC-MS对沙葱籽油分析,发现沙葱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3.24%)和油酸(15.99%),占脂肪酸总量的86.65%;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7.93%)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13.35%。用常规方法对沙葱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沙葱籽油各项理化指标均良好,产物纯度高、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沙葱籽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