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基溶液双流体雾化特性及其热解制备CaO微球的储热性能
1
作者 罗童 罗聪 +4 位作者 谭增强 杜振 李小姗 邬凡 张立麒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4,共12页
基于钙循环技术的热化学储能系统可以适配第三代聚光太阳能电站以实现光热的高效利用。常规的CaO储热材料面临反应活性低以及循环储/放热性能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严重制约了系统效率的提升。为获得高性能钙基储热材料,提出了一种基于双... 基于钙循环技术的热化学储能系统可以适配第三代聚光太阳能电站以实现光热的高效利用。常规的CaO储热材料面临反应活性低以及循环储/放热性能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严重制约了系统效率的提升。为获得高性能钙基储热材料,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体雾化技术的喷雾热解法,以硝酸钙与柠檬酸的水溶液为前驱体,制备了多孔中空CaO微球。首先,利用喷雾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不同流量的前驱体溶液(10~20 mL/min)在不同雾化气流量条件下(10~30 L/min)的雾化特性,发现更低的溶液流量和更高的雾化气流量会导致喷雾呈现更小的Sauter平均粒径(S_(MD))和跨度更窄的粒径分布,但是当雾化气流量超过20 L/min时,喷雾的S_(MD)和粒径分布则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上,选取10 mL/min的前驱体溶液流量进行喷雾热解,利用X射线衍射仪、粉末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气液体积流量比(ALR,1000~3000)对于合成CaO微球的晶粒尺寸、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循环储放热性能以及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微球的S_(MD)随ALR的增加而减小,与前驱体溶液雾化特性变化规律一致。而循环储/放热性能则随着ALR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ALR为2000时性能达到最佳,在此条件下制备CaO微球的S_(MD)为12.5μm,拥有高比表面积31.63 m^(2)/g,初次循环碳酸化转化率达到92.68%,30循环累积储能密度为46.13 kJ/g,相较分析纯CaO提升2.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循环 热化学储能 双流体雾化 喷雾热解 多孔中空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泵驱流体回路间的耦合换热分析
2
作者 李淼 杨永强 +1 位作者 周凤颖 黄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56,共5页
针对空间站、地面供暖系统等复杂流体散热回路间的耦合散热问题,以两个假想的单相流体回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空间站各舱系统间的耦合换热分析。采用节点网络法和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回路耦合后流体网络的流阻计算和流量分配模型,利用Model... 针对空间站、地面供暖系统等复杂流体散热回路间的耦合散热问题,以两个假想的单相流体回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空间站各舱系统间的耦合换热分析。采用节点网络法和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回路耦合后流体网络的流阻计算和流量分配模型,利用Modelica语言以其仿真工具OpenModelica开展开环状态下系统流量、耦合流量和热量随阀门开度的变化分析,探究了闭环控制特性下热量调配时系统的动态特性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一方面,根据开环特性可以确定回路间耦合的最大流量和最大热量,结合热载荷应用序列来控制回路间的耦合热量;另一方面,两个或多个相似的循环系统适合流量直接耦合的换热方式,热负荷相差较大的多系统流体回路适合中间换热器耦合换热。此建模方法和研究思路能够为复杂流体网络的热量调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回路 流量分配 闭环控制 热量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场热辐射的可变发射率空间辐射器技术
3
作者 徐德宇 汪国云 +1 位作者 孟繁孔 赵军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针对载人航天热控系统辐射器根据最大热负荷设计、难以适应低温工况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近场热辐射调控的可变发射率辐射器技术。建立了近场热辐射参与的辐射器等效发射率模型,利用涨落电动力学和半导体载流子输运理论求解近场辐射热流和... 针对载人航天热控系统辐射器根据最大热负荷设计、难以适应低温工况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近场热辐射调控的可变发射率辐射器技术。建立了近场热辐射参与的辐射器等效发射率模型,利用涨落电动力学和半导体载流子输运理论求解近场辐射热流和等效发射率随电压的依变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变发射率辐射器与单相流体回路耦合传热模型,仿真分析了该方案对工质温度的调控性能。结果表明,在-5~20 V的电压范围内,发射率的变化量可达0.62,保温工况下最低发射率可降至0.2以下。与单相流体回路配合使用,通过调节电压可使得全氟三乙胺工质在各种内部热负荷和外部热环境下均维持在正常工作温区(-100~50℃),提高了热控系统的适应性。虽然目前制备难度和成本较高,但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该技术有潜力服务于载人深空探测等热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的航天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热控制 辐射器 可变发射率 单相流体回路 电调控近场热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ldart C类脱硫灰颗粒在环流耦合提升管内稳定流动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成秀 宋大山 +4 位作者 李之辉 杨潇 蓝兴英 高金森 徐春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5-1496,F0004,共13页
我国CO_(2)的排放中70%来自工业领域,故工业过程的碳捕集对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关键。工业烟气中往往含有的硫氧化物会腐蚀设备并使后续脱碳等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中毒。因此,工业烟气的深度脱硫技术对后续的CO_(2)捕集或提纯过程至关重... 我国CO_(2)的排放中70%来自工业领域,故工业过程的碳捕集对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关键。工业烟气中往往含有的硫氧化物会腐蚀设备并使后续脱碳等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中毒。因此,工业烟气的深度脱硫技术对后续的CO_(2)捕集或提纯过程至关重要。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因具有脱硫效率高、无污染、停留时间可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中作为脱硫剂的脱硫灰颗粒为典型Geldart C类颗粒。由于C类颗粒的强黏附性,其在循环流化床操作中容易结块,从而影响装置稳定运行。为了强化脱硫灰颗粒在循环流化床内的流动稳定性,提出了环流强化的耦合提升管反应器的概念,并自行设计搭建了一套导流筒内径100 mm、高度300 mm,外筒内径160 mm、高度760 mm,输送段内径75 mm、总高度12.6 m的环流耦合提升管。在U_(g)=4 m/s、G_(s)=45 kg/(m^(2)·s),U_(g)=7 m/s、G_(s)=25 kg/(m^(2)·s)的操作条件下,考察了环流段的压力分布、标准差以及功率谱密度。当环隙区气速为0.4 m/s时,环流流动能够实现稳定、连续的密相环流流动。在C类颗粒形成稳定流动基础上,讨论了环流耦合提升管内的流动特性分布规律,包括固含率和颗粒速度。实验发现,环流流动的设计可以强化C类颗粒的流动特性,大幅提高耦合反应器内C类颗粒脱硫灰固含率,并实现了C类颗粒循环流态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同时,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C类颗粒新型循环流态化反应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多相反应器 流体力学 脱硫灰颗粒 Geldart C颗粒 环流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热辐射器MMOD击穿泄漏特性分析及验证
5
作者 黄磊 杨敏 +2 位作者 车邦祥 王岩 李振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针对空间站等长寿命载人航天器热辐射器在舱外受微流星体和空间碎片(MMOD)击穿后工质泄漏导致的热控系统失效风险问题,文章对热辐射器被击穿后漏孔的泄漏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漏孔孔径与泄漏容积速率关系。通... 针对空间站等长寿命载人航天器热辐射器在舱外受微流星体和空间碎片(MMOD)击穿后工质泄漏导致的热控系统失效风险问题,文章对热辐射器被击穿后漏孔的泄漏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漏孔孔径与泄漏容积速率关系。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泄漏孔径≤3 mm时,泄漏数学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泄漏的速率、压力等特性。可以为应用流体回路热辐射器进行热量排散的低轨航天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回路 热辐射器 穿孔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流体回路泵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溢方 黄首清 +3 位作者 刘庆海 王郅豪 周昊澄 王晶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开展了航天器流体回路泵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将BP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PSO)-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GA)-BP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4种模型应用于故障诊断,以温度、流量、出口压力、转速4类状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状态标志作为输出... 开展了航天器流体回路泵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将BP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PSO)-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GA)-BP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4种模型应用于故障诊断,以温度、流量、出口压力、转速4类状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状态标志作为输出进行训练,通过均方误差、相关系数、模型训练评分对模型训练效果评价,从而实现模型优选,完成故障诊断。利用在轨遥测数据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可以准确识别流体回路泵的正常和叶轮卡死泵功能丧失两种在轨实际状态类型,且模糊神经网络相对其他3种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空间站 流体回路泵 故障诊断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可展开式热辐射器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7
作者 李进 赵啟伟 +2 位作者 郑红阳 于新刚 张旸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2-1559,共8页
受限于运载火箭的包络尺寸,航天器体装式辐射器的散热面积有限,为进一步提高大功率航天器的系统级散热能力,提出了基于单相流体回路的可展开式热辐射器的热控方案。建立热辐射器的热分析模型,通过肋参数选取、红外辐射影响分析、工质选... 受限于运载火箭的包络尺寸,航天器体装式辐射器的散热面积有限,为进一步提高大功率航天器的系统级散热能力,提出了基于单相流体回路的可展开式热辐射器的热控方案。建立热辐射器的热分析模型,通过肋参数选取、红外辐射影响分析、工质选用对比等方法,完成可展开式热辐射器的设计优化,提高辐射器的散热效率及散热能力,为可展开式热辐射器的在轨首飞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的恶劣外热流条件下,单幅辐射器的散热能力可达254 W/m^(2)以上,采用多幅可展开式热辐射器的方法,可有效解决航天器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展开式热辐射器 肋参数 红外辐射影响 热控设计 流体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CNN-GRU模型的脱硫系统pH值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鹏飞 钱玉良 +1 位作者 金鑫 彭道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9-203,184,共6页
针对火电厂石灰石-石膏烟气湿法脱硫系统中所面临的浆液pH值测量不准确、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CNN-GRU模型来预测吸收塔内浆液pH值。首先,对火电厂监测系统(SIS)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相关性分析来确定... 针对火电厂石灰石-石膏烟气湿法脱硫系统中所面临的浆液pH值测量不准确、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CNN-GRU模型来预测吸收塔内浆液pH值。首先,对火电厂监测系统(SIS)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相关性分析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接下来可使用注意力机制(ATT)来自适应分配与pH值相关联的输入数据的权重,并根据权重大小来区分强弱特征变量,以此来解决预测精度低和不准确的问题。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二次提取和降维这些特征数据,并对送入门控循环神经单元网络(GRU)中的数据进行优化,可大大加快神经网络训练进程,并且能够更准确地处理复杂的动态脱硫变化。对某电厂2×350 MW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测试,并通过与其他主流算法对比得出所建pH值预测模型具备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最后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PC),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浆液PH值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闭环脉动热管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9
作者 张宇航 吴思远 +2 位作者 孙瑜 赵日晶 黄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2,共16页
常温闭环脉动热管依靠工质在管内脉动和相变传热,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散热。将影响脉动热管启动和传热性能的因素分为3类展开综述: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和工质物性参数。首先对结构参数中管径、截... 常温闭环脉动热管依靠工质在管内脉动和相变传热,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散热。将影响脉动热管启动和传热性能的因素分为3类展开综述: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和工质物性参数。首先对结构参数中管径、截面形状、弯头数以及各段长度比等因素的研究进行总结,其次分析操作参数中加热功率、倾斜角度和充液率的影响,最后将工质物性参数分为影响流动和传热两方面进行归纳。为提升脉动热管启动和传热性能,未来需对临界弯头数开展深入研究;为适应小倾角和负角度工况,需要提升热管抗重力性能;为描述工质物性对热管性能的影响,需构建物性参数综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脉动热管 结构参数 操作参数 工质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化床化学链制氢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曹佳蕾 孙立岩 +3 位作者 曾德望 尹凡 高子翔 肖睿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65-2874,共10页
化学链制氢技术具有能耗低、产氢纯度高、清洁高效等优势,在氢能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链制氢系统中复杂的流动与传递过程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揭示化学链制氢反应器的运行特性。使用双流体模型对化学链制氢双... 化学链制氢技术具有能耗低、产氢纯度高、清洁高效等优势,在氢能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链制氢系统中复杂的流动与传递过程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揭示化学链制氢反应器的运行特性。使用双流体模型对化学链制氢双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不同操作工况和载氧体属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揭示反应器内部压力和固相浓度分布规律,为双流化床化学链制氢装置的运行和优化提供指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床料量增加,提升管压力波动幅值减小,运行更加平稳;由于进料口布置形式的影响,在提升管入口段固相分布呈现较强的不对称性;当前工况下提升管入口气速为7 m/s时反应器运行最平稳,随着流化气速增加固体循环量出现剧烈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制氢 载氧体 循环流化床 多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流散热泵驱两相流体回路设计及飞行验证 被引量:21
11
作者 于新刚 徐侃 +5 位作者 苗建印 王德伟 赵欣 范含林 菅鲁京 张红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针对激光、雷达等载荷空间应用中存在的超过100 W/cm^2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采用泵驱两相流体回路结合金刚石微槽道的方法实现了271 W/cm^2热流密度的散热。对系统设计及关键部件设计进行了研究,整个系统经过地面和在轨飞行验证,运行平... 针对激光、雷达等载荷空间应用中存在的超过100 W/cm^2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采用泵驱两相流体回路结合金刚石微槽道的方法实现了271 W/cm^2热流密度的散热。对系统设计及关键部件设计进行了研究,整个系统经过地面和在轨飞行验证,运行平稳。利用储液器控温的方式,实现了系统温度的准确控制。测试结果表明,地面和在轨飞行期间的换热及流阻相当,验证了重力无关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槽道 两相流体回路 流动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运输飞船流体回路方案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范含林 黄家荣 +1 位作者 刘庆志 张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流体回路是载人运输飞船热控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飞船所采取的其他热控措施,流体回路必须满足各种可能出现的热工况要求,同时尽量少占用飞船的资源。在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流体回路的方案和系统配置,结合对接目标的热设计... 流体回路是载人运输飞船热控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飞船所采取的其他热控措施,流体回路必须满足各种可能出现的热工况要求,同时尽量少占用飞船的资源。在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流体回路的方案和系统配置,结合对接目标的热设计,重点解决与目标停靠期间的热控问题。文中介绍了载人运输飞船流体回路的主要设计要求及考虑重点,在能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流体回路方案,并进行了热分析计算和性能比较,对流体工质的选择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回路 热控制 对接 载人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管实验的膏体流变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少勇 吴爱祥 +1 位作者 阮竹恩 陈顺满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19-2525,共7页
为研究膏体的流变特性与影响因素,自主设计研发小型膏体环管实验平台,测试不同工况条件下膏体管道输送的τw-dv/dr流动曲线,并采用Hershel-Bulkey模型(简称H-B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膏体管道输送的流变参数,分析水泥掺量、尾砂颗粒粒... 为研究膏体的流变特性与影响因素,自主设计研发小型膏体环管实验平台,测试不同工况条件下膏体管道输送的τw-dv/dr流动曲线,并采用Hershel-Bulkey模型(简称H-B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膏体管道输送的流变参数,分析水泥掺量、尾砂颗粒粒径及料浆质量分数对膏体屈服应力τ0、塑性黏度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膏体流变模型属于n<1,τ0>0屈服伪塑性体,用H-B模型描述更为精确,其屈服应力τ0和塑性黏度μ都随着膏体料浆的质量分数增加呈指数增加,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膏体料浆质量分数一定的情况下,构成膏体的尾砂粒径越细,屈服应力越大,与尾砂的比表面积呈幂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管实验 膏体 流变特性 屈服伪塑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平台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宁献文 王玉莹 +2 位作者 宋馨 张冰强 张加迅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2期50-55,共6页
针对传统以被动热控为主的热控体系结构在适应能力、鲁棒性与灵活性方面的不足,以及难以满足目前卫星研制中平台公用化、通用化与诸多快速研制要求等问题,首先对模块化、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热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构建... 针对传统以被动热控为主的热控体系结构在适应能力、鲁棒性与灵活性方面的不足,以及难以满足目前卫星研制中平台公用化、通用化与诸多快速研制要求等问题,首先对模块化、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热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构建出4种基于热总线的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新型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主动热控技术在我国卫星热控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热控 热总线 环路热管 流体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波罗”登月飞行器热控系统方案概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江平 黄家荣 +1 位作者 范宇峰 丰茂龙 《载人航天》 CSCD 2012年第1期40-47,共8页
"阿波罗"登月飞行器是目前唯一完成脱离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深空探测飞行器。其热控系统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可为我国将来研制载人深空探测航天器热控系统所借鉴。调研了"阿波罗"登月飞行器的热控系统方案,对比近地... "阿波罗"登月飞行器是目前唯一完成脱离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深空探测飞行器。其热控系统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可为我国将来研制载人深空探测航天器热控系统所借鉴。调研了"阿波罗"登月飞行器的热控系统方案,对比近地轨道载人飞船热控系统设计方案,得到"阿波罗"为了适应任务的需要,在"水星"、"双子星"热控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在指令舱与服务舱使用的独特的以停滞式辐射器为热排散系统的流体回路系统;指令舱新型热控涂层系统;以升华器、蒸发器等为热排散装置的消耗型相变热排散系统;然后对比分析了登月舱初期热控系统设计方案及最终的热控系统设计方案。在分析"阿波罗"登月飞行器热控关键技术及其实施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到"阿波罗"登月飞行器热控系统设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波罗 热控方案 方案比较 流体回路 升华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制系统流体回路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向华 程雪涛 梁新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85-2293,共9页
载人航天器一般采用主动热控制技术为主的热控制系统,废热的排散主要通过泵驱动单相流体回路。分析了主动热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任务,如系统方案、工质的选择、回路部件的选型、系统参数的确定、控制算法等;提出了主动热控制系统方案及... 载人航天器一般采用主动热控制技术为主的热控制系统,废热的排散主要通过泵驱动单相流体回路。分析了主动热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任务,如系统方案、工质的选择、回路部件的选型、系统参数的确定、控制算法等;提出了主动热控制系统方案及参数选择应满足适应性要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以及经济性要求,指出主动热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以系统总体质量最小为目标的约束优化问题,并讨论了优化设计的思路与实现流程。最后基于一个具体的设计案例对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热控制 流体回路 优化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养殖污水净化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结构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源 杨菁 +4 位作者 管崇武 宋红桥 吴凡 张成林 陈晓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4-52,共9页
针对水产养殖污水净化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关要求及流化状态下反应器结构、操作参数与相流体力学行为的密切关系,该文利用构建的描述不同结构、操作参数反应器气液两相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操作参数下反... 针对水产养殖污水净化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关要求及流化状态下反应器结构、操作参数与相流体力学行为的密切关系,该文利用构建的描述不同结构、操作参数反应器气液两相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操作参数下反应器液体流场、液体循环流量、气含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对于内径200 mm、底部采用均孔布气盘的反应器,在表观气速为0.5~2.5 cm/s时,导流筒与反应器的内径比0.5,导流筒高度与反应器内径比6,导流筒下端到反应器底部距离50 mm,导流筒上端到液面距离100 mm为最优值;针对液体循环流量,使用相关数学模型求解理论值并与试验值进行比对,通过偏差分析探究了数学模型应用的局限性;使用MATLAB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反应器在最优结构参数下表观气速与液体循环流量、气含率的关系,验证了拟合公式的精确性。该研究为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在水产养殖污水处理中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计算流体力学 结构 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压裂液摩阻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通义 郭拥军 +1 位作者 罗平亚 陈光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6,共2页
在流动回路中研究了清洁压裂液的摩阻特性,对比了不同流速下胍胶压裂液和CFF清洁压裂液的摩阻系数。在相同流速下,CFF清洁压裂液比胍胶压裂液有更低的达西-韦氏摩擦系数。经过十余口井的现场施工试验验证数据表明,CFF清洁压裂的确具有... 在流动回路中研究了清洁压裂液的摩阻特性,对比了不同流速下胍胶压裂液和CFF清洁压裂液的摩阻系数。在相同流速下,CFF清洁压裂液比胍胶压裂液有更低的达西-韦氏摩擦系数。经过十余口井的现场施工试验验证数据表明,CFF清洁压裂的确具有十分优良的降摩阻性能,其降阻率可达78%以上。这种独特的性能对于深井压裂、小管柱压裂施工中降低摩阻减轻设备负荷,提高压裂水马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回路 清洁压裂液 摩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研究(Ⅰ)——一维两流体模型 被引量:19
19
作者 林文才 毛在砂 陈家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2-289,共8页
从基本的一维两液体模型出发,全面地考虑了气升式反应器中气体膨胀、气液两相间相互作用和滑移等,建立了反应器的一维模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整个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方程组。解的结果包括气含率、气体和液体速度等,作者将模型计算结果与... 从基本的一维两液体模型出发,全面地考虑了气升式反应器中气体膨胀、气液两相间相互作用和滑移等,建立了反应器的一维模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整个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方程组。解的结果包括气含率、气体和液体速度等,作者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相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流体动力学 一维两流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流体回路在卫星热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立 姜军 赵启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1,共7页
单相流体回路系统是航天器主动热控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概述了流体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理论基础,总结了单相流体回路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一个可参考的流体回路方案,在SINDA/FLUINT中建立数值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评价了其应用性能,... 单相流体回路系统是航天器主动热控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概述了流体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理论基础,总结了单相流体回路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一个可参考的流体回路方案,在SINDA/FLUINT中建立数值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评价了其应用性能,结果显示,将单相流体回路系统应用于卫星,可取得很好的控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流体回路 热控制 仿真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