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subjected to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清军 袁伟泽 +1 位作者 李英成 曹丽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41-1353,共13页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unde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First, the ground ...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unde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First, the ground response wave (named LS-R wave) of a soft soil site with deep deposit, taking long-period bedrock seismic record as input, was calculated by wave propagation method. After that, a TOMAKOMAI station long-period seismic record from the Tokachi-Oki earthquake and conventional E1-Centro wave were also chosen.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wav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n,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a 1:50 scale super high-rise structural model under these seismic waves. Furthermor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under these excitations was conducted, and structure damages under different intensive ground motion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response wave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oft soil site with deep deposit, and the predominant period has an increasing trend. 2)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TOM wave is two times that under the E1-Centro wave; whil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TOM wave is 4.4 times that under the E1-Centro wave.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show greater influences on displacement responses than acceleration responses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3) Most inelastic damage occurs at the upper 1/3 part of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when subjected to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spectrum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与共享——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4 位作者 刁红旗 刘也 强生银 周宝峰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场地条件估计和强震动时程模拟等工作。结果表明:①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达4.7×10^(19) N·m,对应矩震级为7.05;断层滑动以正断层为主并带有少量的左旋走滑分量,最大滑动位移超过了3 m;破裂持续了20多秒,以向北方向破裂传播为主,可能会引起潜在的破裂方向性效应;②给出了30弧秒分辨率的V_(S30)分布图和工程场地分类图,震中附近区域场地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东南方向较大区域的V_(S30)介于260~510 m/s;③给出了近场区域(27°30′N~30°00′N、86°18′E~88°36′E)内14996个虚拟观测点的模拟三分量加速度时程,并由实际观测记录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水平向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可达1.0 g,0.4、0.2 g等值线近似与Ⅸ、Ⅷ度等震线重合,0.10、0.05 g等值线围合区域略小于Ⅶ、Ⅵ度区范围。研究工作和成果可以为震中区域各类承灾体的损伤判别、灾害评估和韧性评估等工作提供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时程 定日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 区域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志南 王帅 +4 位作者 陈相兆 卢建旗 孙柏涛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工程台网站点,模拟与测定仪器地震烈度相当;高烈度区主要分布在断层地表投影所在区域;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与调查评定地震烈度场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综合西藏自治区现场调查数据和普查数据,评估了当地典型建筑(以土/石木结构为主)房屋震害以及人员伤亡,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仪器地震烈度 调查评定地震烈度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2025西藏定日M S6.8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4
作者 常志旺 李聪 +3 位作者 李万亨 闫桢绪 宋松科 权新蕊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数生成近断层低频分量,与基于小波变换方法生成的地震动高频分量叠加得到近断层模拟地震动。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选取原始地震记录和模拟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循环迭代法可以有效提取近断层低频脉冲分量。使用模拟地震动和原始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得到的最大位移均值结果较接近,证明该方法建立的模拟地震动可有效模拟真实的结构响应。所提方法可为脉冲型地震动结构响应分析提供参考和输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模拟 循环迭代法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台湾省强地震引起的浙江地震动预测模型
5
作者 谢旭 庞博 +2 位作者 余刚群 顾泺怡 申永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8-1745,共8页
为了预测震级超过M7.0的中国台湾省强地震对浙江的影响,根据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省花莲海域的M7.3地震记录,分析地震引起的地震动特性.基于改进随机格林函数法反演地震波传播的衰减特性,建立中国台湾强地震引起的浙江地震动预测模型.... 为了预测震级超过M7.0的中国台湾省强地震对浙江的影响,根据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省花莲海域的M7.3地震记录,分析地震引起的地震动特性.基于改进随机格林函数法反演地震波传播的衰减特性,建立中国台湾强地震引起的浙江地震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台湾强地震引起的浙江地震动具有长周期卓越的远场地震动特征,且PGA与震中距离的相关性不明显,衰减比较缓慢.根据平均H/V谱比计算得到的经验场地放大与实际场地条件吻合,可以反映场地在低频域的卓越周期和场地放大特性.根据杭绍地区台站的反演计算,得到从中国台湾至浙江的地震波几何衰减均值为1/r0.43,品质因子均值为255.7f0.476.由反演结果建立的预测模型推测可知,即使中国台湾岛东侧发生接近M7.8的强烈地震,浙江陆地一般场地引发Ⅵ度以上地震强度的可能性很小,普通结构物发生破损震害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地震动 随机格林函数法 地震动模拟 中国台湾地震 地震波衰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的地震动模型建立方法研究综述
6
作者 胡进军 夏逸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7,共13页
强震动数据是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基础,对于缺乏足够强震动数据的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存在困难。该文综述了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几种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混合经验方法和参考经验方法。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基于随机方法和确... 强震动数据是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基础,对于缺乏足够强震动数据的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存在困难。该文综述了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几种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混合经验方法和参考经验方法。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基于随机方法和确定性方法分别模拟高、低频地震动建立地震动模型;混合经验方法通过将数值模拟与实际观测数据结合,利用调整因子将参考地区的经验地震动模型应用于目标地区,可有效解决数据缺乏问题;参考经验方法基于研究区域的小震记录,调整经验地震动模型,以适应特定地区情况,具有简约性和有效性。这三类方法各有特点,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考虑震源特性、复杂的地质和场地条件,计算结果依赖于震源模型和地下速度结构的精度和准确度;混合经验方法结合了数值模拟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测数据的统计特征,能在数据不足时建立相对可靠的模型;参考经验方法则更为快速简单,但对小震数据具有依赖性。最后,该文建议可通过人工智能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以提升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数据缺乏 地震动模型 数值模拟 混合经验法 参考经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滑-强震叠加作用下跨断层隧道动力响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峻博 王天强 +3 位作者 耿萍 孟庆余 霍飞 王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跨断层隧道在遭受断层蠕滑作用威胁的同时,强地震动对隧道的安全运营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为研究蠕滑-地震作用对跨断层隧道的影响,以汕头湾海底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为背景,结合实际工程场地特征及地震动参数,... 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跨断层隧道在遭受断层蠕滑作用威胁的同时,强地震动对隧道的安全运营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为研究蠕滑-地震作用对跨断层隧道的影响,以汕头湾海底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为背景,结合实际工程场地特征及地震动参数,确定了隧址区断层百年蠕滑错动量。考虑衬砌结构的非线性塑性损伤特性,建立蠕滑-强震叠加作用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开展隧道在断层蠕滑导致的初始损伤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仅受断层蠕滑作用时,隧道的显著相对变形发生在断层破碎带附近;隧道拱顶及拱底位置的拉压效应较为显著,且表现出明显的受剪切状态。(2)叠加地震作用后,断层带附近隧道的加速度放大现象较为显著,最大放大系数为3.0。(3)叠加地震动作用后,隧道的横向变形和拱腰应变较断层蠕滑单独作用时的隧道响应显著增大。最大水平相对位移增加至2.90 cm,等效塑性应变放大5倍。(4)断层蠕滑作用下隧道的损伤集中在断层面处,而地震动作用将加剧这种破坏,并导致隧道拱肩和拱脚的累积损伤。(5)蠕滑错动后的地震动作用放大了隧道的损伤响应,更大的初始蠕滑错动量导致更严重的损伤量级,更大的PGA则导致更广范围的损伤。相较于无蠕滑损伤的隧道,蠕滑-地震作用下隧道的拉伸损伤衬砌体积可增加224.8%。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高烈度地震区跨断层隧道的抗震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隧道 断层蠕滑 地震动作用 数值模拟 结构响应分析 初始损伤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定日M_(S)6.8地震长周期地震动初步模拟
8
作者 纪志伟 余厚云 +4 位作者 李宗超 琚长辉 孙耀充 张永仙 陈晓非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7-931,共15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由于该地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稀疏,在此次地震中未能获得近断层速度脉冲。为评估此次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场及速度脉冲分布特征,文中基于定日地震强震破裂模型,结合震源区域地形数据,采用...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由于该地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稀疏,在此次地震中未能获得近断层速度脉冲。为评估此次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场及速度脉冲分布特征,文中基于定日地震强震破裂模型,结合震源区域地形数据,采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定日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和震源区域烈度分布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速度脉冲识别方法,获得震源区域的速度脉冲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震源的单侧破裂影响,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在破裂传播方向上烈度较高的特征,最大烈度约为Ⅸ度。正断层破裂模式导致速度脉冲主要集中于断层上盘区域,并以垂直于地表的方向为主。文中的模拟结果为研究正断型地震脉冲分布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类似地震的震害预测与防震减灾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地震动模拟 地震烈度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 速度脉冲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动谱元法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9
作者 邢浩洁 李鸿晶 南锐锐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37,共41页
基于谱元法的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已被广泛用于地震震源破裂、大规模地震波传播、区域复杂场地及工程结构(群)地震反应、地震层析成像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及应用当中,是目前地震工程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地震科技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 基于谱元法的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已被广泛用于地震震源破裂、大规模地震波传播、区域复杂场地及工程结构(群)地震反应、地震层析成像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及应用当中,是目前地震工程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地震科技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技术。早期发展的切比雪夫谱元法(CSEM)和勒让德谱元法(LSEM)更接近谱方法的域分解思路,其形式相对复杂且计算效率较低。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一种形式简洁的LSEM,其实施步骤和主要公式已经与有限元法完全一致,仅通过内置的高斯-洛巴托-勒让德(GLL)高精度数值积分保留着与谱方法之间的联系。谱元法的巨大成功不仅源于算法本身的高精度、规整性和灵活性,更是得益于以SPECFEM2D/3D,SPECFEM_GLOBE,SPEED等为代表的开源软件集成了复杂模拟所需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三维复杂介质建模、震源模型数值实现、平面地震波输入、大规模并行计算、全球地震波模拟、伴随方法以及多尺度或不连续方法等。本文全面介绍了CSEM、LSEM、间断伽辽金谱元法(DG-SEM或DGM)、三角形单元谱元法、谱元法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或应用进展,并详细阐述了谱元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学者关于谱元法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学术贡献。谱元法可归属于有限元法范畴,其高阶单元具有优良的精度和稳定性,并能从理论上严格地导出集中质量矩阵。在地震波动领域各种形式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中,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速度结构反演或震源参数反演对地震波到时、波形等细节比较敏感,通常需采用谱元法或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等高精度方法。而地震工程领域主要关注不同工程结构、非线性岩土介质或者流体-固体多场耦合等情形下的力和变形,此时具有丰富单元库的有限元法常常更为有效。最后,考虑到二阶及以上谱单元的性能显著优于一阶有限单元,进一步研究不同地震工程问题的谱元解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随着震源-路径-场地-结构(群)的地震灾害全过程模拟的日益发展,谱元法这种具有灵活单元阶次变化、宽频带模拟精度和高效并行能力的特殊高阶有限元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地震波传播 强地面运动 基于物理的数值模拟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腐蚀环境中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10
作者 杨福剑 赵浩楠 +3 位作者 马天畅 易刚 纪建华 李小双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206,共12页
矿山开挖过程中释放的粉尘、湿气、化学物质以及矿石中伴随的腐蚀性介质(如硫化物)共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腐蚀环境,对矿山工程附近的建筑结构具有不利影响。为量化材料腐蚀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对钢筋混凝土(RC)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一栋... 矿山开挖过程中释放的粉尘、湿气、化学物质以及矿石中伴随的腐蚀性介质(如硫化物)共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腐蚀环境,对矿山工程附近的建筑结构具有不利影响。为量化材料腐蚀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对钢筋混凝土(RC)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一栋位于腐蚀环境中的6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地震与环境腐蚀共同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基于数值模拟与概率分析方法,引入5种腐蚀工况(0%、5%、10%、15%、20%)开展地震易损性评估,并选取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损伤指标,量化分析了不同腐蚀程度和地震强度下的结构性能退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失效概率高于远场地震,高腐蚀率会导致在相同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 leration,PGA)条件下失效概率显著增加;远场地震的累积损伤效应更为显著,而腐蚀对易损性的影响在近断层和远场地震中表现差异较小。矿山环境对建筑结构易损性具有多方面影响,其中化学腐蚀的直接作用尤为显著。因此,在结构设计与管理中需充分考虑腐蚀环境的影响,以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损性 RC框架结构 近断层地震 材料腐蚀 数值模拟 矿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武隆M_(S)5.0地震地震动模拟
11
作者 陈凯 董娣 +2 位作者 易江 王同军 耿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8-822,共5页
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对武隆M_(S)5.0地震进行地震动模拟。震中100 km内4个台站的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加速度时程、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均与实际记录较为一致;个别台站受模型参数、环境噪声和局部场地效应影响,与实际记录存在一定差异... 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对武隆M_(S)5.0地震进行地震动模拟。震中100 km内4个台站的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加速度时程、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均与实际记录较为一致;个别台站受模型参数、环境噪声和局部场地效应影响,与实际记录存在一定差异。对震中100 km内的323个网格点进行模拟,得到的地震动空间分布特征与现场烈度调查数据较为一致。本研究可以为重庆地区抗震设防和风险评估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断层 地震动模拟 武隆M_(S)5.0地震 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非相干性的时域土-结相互作用分析
12
作者 崔华杰 陈少林 孙晓颖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84,共13页
目前核电领域考虑地震动非相干性的土-结相互作用分析主要为频域方法,其在考虑土体强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考虑时域分析方法,首先采用相干效应分解和多尺度方案对采用Cholesky分解的非相干地震动条件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 目前核电领域考虑地震动非相干性的土-结相互作用分析主要为频域方法,其在考虑土体强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考虑时域分析方法,首先采用相干效应分解和多尺度方案对采用Cholesky分解的非相干地震动条件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可稳定高效地模拟大规模非相干地震动场;然后以非相干地震动场作为输入,采用PASSI方法进行土-结相互作用分析。采用上述时域方法,以CAP1400核电结构模型为例,分析了地震动非相干性对其反应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1)本文提出的条件模拟改进方法可以用于大规模非相干地震动场的模拟,模拟结果可以反映所采用的相干模型特性;(2)地震动非相干性加大了核电结构位移反应峰值,在控制点地震动主要频段范围,地震动非相干性略微增加了低频加速度反应谱值,减小了中高频反应谱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模型 非相干地震动模拟 CHOLESKY分解 土-结相互作用 核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对强地面运动的影响——以新疆喀什地区的逆断层为例
13
作者 沈朱悦 赵顺 +4 位作者 孙耀充 徐杜远 余厚云 臧楠 王春静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0-626,共17页
新生代以来,新疆地区发育了很多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它们对该地区的强地面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最西端、向N低角度逆冲的帕米尔前缘断层托姆洛安段南侧,其强地面运动同时受到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 新生代以来,新疆地区发育了很多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它们对该地区的强地面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最西端、向N低角度逆冲的帕米尔前缘断层托姆洛安段南侧,其强地面运动同时受到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的影响。文中根据喀什周边的托姆洛安断层数据和塔里木盆地的沉积层数据,建立了一系列低角度逆断层模型、巨厚沉积盆地模型和喀什地区的强地面运动模型,通过震源动力学模拟和地震波场传播模拟,研究了断层倾角、沉积层厚度和震源位置对强地面运动的影响,模拟了地震成核位置在托姆洛安断层东段上断坡的设定地震,得到了可用于灾害评估的峰值速度和烈度图。文中研究表明,托姆洛安断层更易在上断坡成核发生地震,且地震破裂沿断层倾向方向会被较缓的断坪阻挡。此外,喀什地区巨厚的沉积层会显著放大其强地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低角度断层 巨厚沉积盆地 强地面运动模拟 盆地边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gineering Analysis of Strong Motion Data from Recent Earthquakes in Sichuan, China
14
作者 HUANG Chen GALASSO Carmine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4,共13页
Recent earthquakes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have contributed to significantly expand the existing ground-motion database for China with new,high-quality ground-motion record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mpatibility o... Recent earthquakes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have contributed to significantly expand the existing ground-motion database for China with new,high-quality ground-motion record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mpatibility of ground-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s(GMPEs)established by the NGA-West2 project in the US and local GMPEs for China,with respect to magnitude scaling,distance scaling,and site scaling implied by recent Chinese strong-motion data.The NGA-West2 GMPEs for shallow crustal earthquakes in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s are considerably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widely used previous models,particularly in China.Using a mixed-effects procedure,the study evaluated event terms(inter-event residuals)and intra-event residuals of Chinese data relative to the NGA-West2 GMPEs.Distance scaling was investigated by examining trends of intra-event residuals with source-to-site distance.Scaling with respect to site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examining trends of intra-event residuals with soil type.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other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trong ground motions.In particular,the records were analyzed for evidence of pulse-like forward-directivity effects.The elastic median response spectra of the selected stations were compared to code-mandated design spectra for various mean return periods.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GMPEs can be applied for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n Sichuan with minor modification of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related to the source-to-site distance and soil scaling.Specifically,the Chinese data attenuated faster than implied by the considered GMPE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some cases.Near-source,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were identified at two recording stations fo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possibly implying rupture directivity.The median recorded spectra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de-based spectra in terms of amplitude and shape.The new ground-motion data can be used to develop advanced ground-motion models for China and worldwide and,ultimately,for advancing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PS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s NGA-West2 project code-based spectrum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6两次大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宏伟 强生银 +1 位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0-3003,共14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地震动空间分布、速度脉冲的产生及观测台站方位相关的地震动总残差的影响,采用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给出了基于数值模拟记录的仪器地震烈度图,得到以下结论:(1)两次地震中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浅地壳地震的平均震源效应,M_(w)7.8地震对中长周期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比M_(w)7.6地震更强烈;(2)两次地震中远场地震动的非弹性衰减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的平均水平;(3)M_(w)7.8地震中最强烈的地震动主要集中于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的狭长区域内,该区域观测记录普遍具有双向速度脉冲特征,地震动总残差与台站方位角有明显相关性,推断M_(w)7.8地震沿北东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向北东向破裂传播,同时沿南南西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段向南南西方向破裂传播;(4)模拟记录能大致反映近断层地震动强度及距离衰减特征,M_(w)7.8和M_(w)7.6地震中破裂面附近地震烈度分别达到Ⅸ和Ⅷ度,烈度分布主要受破裂断层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大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特征 震源破裂特征 地震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工程输入地震动模拟及地震响应
16
作者 胡进军 盛兆琦 +1 位作者 谢礼立 邹育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解决跨断层结构输入地震动的问题,揭示其地震响应规律,基于断层物理模型并引入等效脉冲函数,构建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特征的转换矩阵,提出一种高、低频叠加的混合模拟方法,实现断层两侧输入地震动的模拟。首先,依据建立的桥址场地断层... 为解决跨断层结构输入地震动的问题,揭示其地震响应规律,基于断层物理模型并引入等效脉冲函数,构建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特征的转换矩阵,提出一种高、低频叠加的混合模拟方法,实现断层两侧输入地震动的模拟。首先,依据建立的桥址场地断层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生成目标点位的高频地震动;再由走滑断层两侧地震动的脉冲效应和永久位移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等效脉冲模型分别模拟断层平行向和法向的低频脉冲分量,两者在截止频率处采用Butterworth滤波器进行高通和低通滤波,依据场地模型以及走滑断层两侧地震动的空间相干性,建立转换矩阵以模拟其空间变异性,最终将匹配滤波后的高、低频分量在时域叠加得到断层两侧的输入地震动。从时程、频谱以及结构响应三方面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以实际的跨断层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建立全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拟的断层两侧地震动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跨断层的角度和位置,以及永久位移幅值对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较大的残余内力和残余位移是造成跨断层桥梁破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工程 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模拟 脉冲模型 地震动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土石坝加速度分布研究
17
作者 徐斌 李思瀚 庞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6-72,共7页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基于中国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分别对高度为40 m、70 m、150 m和200 m的土石坝进行随机动力分析,研究坝体的动态分布系数。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低频速度脉冲使坝体的加速度反应谱有较宽的敏感段,易覆盖坝体自振周期,显著增加坝体的加速度。该研究通过总结近断层区域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规律,建议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区域的土石坝坝体动态分布系数,为近断层高地震风险情况下土石坝的抗震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随机模拟 高土石坝 加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随机地震动模拟方法及结构动力可靠度研究
18
作者 庞锐 陈柯好 +1 位作者 宋佚博 徐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3-640,共8页
以集集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为数据集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参数化近断层脉冲型随机地震动模型.首先,采用MP03模型和人工蜂群算法从实际地震动记录提取低频脉冲部分,建立随机低频脉冲模型;采用谱表示-随机函数法生成高频部分,二者叠加生成近断层... 以集集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为数据集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参数化近断层脉冲型随机地震动模型.首先,采用MP03模型和人工蜂群算法从实际地震动记录提取低频脉冲部分,建立随机低频脉冲模型;采用谱表示-随机函数法生成高频部分,二者叠加生成近断层脉冲型随机地震动.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CS)法和直接概率积分法(DPIM)分别研究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和高层框架结构在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可靠度.结果表明:DPIM与MCS法计算结果相比基本吻合,但计算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可以很好地用于非线性结构的时变可靠度研究;脉冲型地震动与非脉冲型地震动相比能够对结构造成更大的变形,极大降低了结构的可靠度,且近断层距越小影响越显著,低频脉冲是使结构可靠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而高频部分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随机模拟 高层框架结构 直接概率积分法 动力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随机有限断层三分向地震动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岚 石玉成 +1 位作者 卢育霞 刘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90,共13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附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基于不同数据和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破裂过程还有争议,为模拟此次地震的地面运动,分别采用SW倾向与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三... 2023年12月18日23时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附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基于不同数据和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破裂过程还有争议,为模拟此次地震的地面运动,分别采用SW倾向与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三分向地震动。选取震中距约100 km内的57个触发强震台站,模拟其三分向加速度时程、速度时程及5%阻尼比拟加速度反应谱(PSA)。结果表明,模拟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能够体现地震动峰值的衰减规律,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会导致更大的地震动。模拟与观测记录的幅值接近、谱形相似,其中SW倾模型的PSA残差更小。基于三分向模拟地震动给出积石山M_(S)6.2地震的仪器烈度分布,SW倾向与NE倾向模型极震区烈度均达Ⅷ度,其中SW倾向模型与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烈度图更加接近。积石山M_(S)6.2地震的模拟说明随机有限断层法可用于计算三分向地震动,并验证模拟输入震源、路径与场地参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模拟 地震烈度 强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海岛礁与场地地震反应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书序 胡进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本文从岛礁地质构造、岛礁地震反应数值模拟方法和岛礁场地效应等方面总结了海域岛礁地震反应的研究现状,对比并且分析了海域岛礁数值模拟方法中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固体边界模拟方法和地震动输入方法;总结了现有海域岛礁地震反应的场... 本文从岛礁地质构造、岛礁地震反应数值模拟方法和岛礁场地效应等方面总结了海域岛礁地震反应的研究现状,对比并且分析了海域岛礁数值模拟方法中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固体边界模拟方法和地震动输入方法;总结了现有海域岛礁地震反应的场地效应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表明:海水对岛礁场地的放大系数有明显影响,岛礁表面砂层对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放大显著,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岛礁场地的PGA放大效应趋于减小;海域岛礁场地对中低频段的地震动反应较为显著,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一般介于1.5到4.0之间。为满足岛礁工程的抗震设计,需要进一步解决岛礁工程合理地震动输入、岛礁场地地震反应规律与岛礁工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等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岛礁 地震反应 数值模拟 场地效应 设计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