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索茶碱脉冲微丸的制备及释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文喜 朱淼 +1 位作者 高捷 沃联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6-350,共5页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运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多索茶碱脉冲微丸,然后通过测量微丸的吸水增重及控释膜的刺穿强度来考察脉冲释药的机理.结果表明:所得脉冲微丸体外释药性能良好,有4h左右的时滞,且时滞后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所...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运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多索茶碱脉冲微丸,然后通过测量微丸的吸水增重及控释膜的刺穿强度来考察脉冲释药的机理.结果表明:所得脉冲微丸体外释药性能良好,有4h左右的时滞,且时滞后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所得微丸的药物释放行为与溶胀材料的吸水速率及控释膜的刺穿强度密切相关,其机制为溶胀材料吸水产生的溶胀力超过外膜的刺穿强度使膜破裂而脉冲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索茶碱 脉冲微丸 释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的制备与体外质量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梁雪丹 郑颖 范田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制备小分子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脉冲微丸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分别选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低取代羟丙纤维素/HPMC(L-HPC/HPMC)和HPMC/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HPMC/Surelease)作为溶胀层材料,Surelease作为控释... 目的:制备小分子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脉冲微丸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分别选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低取代羟丙纤维素/HPMC(L-HPC/HPMC)和HPMC/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HPMC/Surelease)作为溶胀层材料,Surelease作为控释层材料,以双层膜崩解原理制备丹参酮ⅡA的脉冲微丸。通过丹参酮ⅡA的体外释放结果来评价溶胀层材料种类、增重以及控释层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通过对包衣微丸横切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来评价包衣层的质量,并对丹参酮ⅡA的体外释放曲线进行数学模型拟合来预测释药机制。结果:使用HPMC或L-HPC/HPMC作为溶胀材料均不能实现丹参酮ⅡA的延迟释放,而以HPMC/Surelease为溶胀材料的微丸则成功地实现了3~5h的延迟释药,且药物释放时滞随溶胀控释层中Surelease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控释层增重的提高也可有效地延长药物的释放时滞,其最佳增重范围为30%~40%。数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的药物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联合HPMC和Surelease为溶胀材料,以Surelease为控释材料,可以成功制备具有3~5h药物释放时滞的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为小分子药物的脉冲释药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脉冲微丸 药物释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燕忠 张纪兴 吕竹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 :制备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微丸。方法 :采用双层膜时控崩解原理制备脉冲控释微丸 ,使用水溶胀性材料为内包衣溶胀层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以释药时滞及时滞后的累积释药量为指标 ,溶胀层包衣液中SDS的浓度、溶胀... 目的 :制备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微丸。方法 :采用双层膜时控崩解原理制备脉冲控释微丸 ,使用水溶胀性材料为内包衣溶胀层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以释药时滞及时滞后的累积释药量为指标 ,溶胀层包衣液中SDS的浓度、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增重为因素 ,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药物通过控释层衣膜破裂而释放 ,内包衣层中SDS的加入量、溶胀层和控释层厚度对脉冲控释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按优选工艺制备的 3批样品 ,溶胀层包衣液中SDS的浓度为0 0 5mol/L、溶胀层包衣增重为 16 %、控释层包衣增重为 18% ,体外试验表明 ,平均所制备的脉冲控释微丸时滞为 4 5h ,之后 1 5h累积释药均大于 80 % ,达到了脉冲控释的要求。结论 :制备的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微丸 ,其药物的体外释放能够达到脉冲控释效果 ,本试验对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特布他林 脉冲控释微丸 正交试验 时滞 累积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