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8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3)I-MIBG xSPECT/CT定量参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王晓雅 王观筠 +3 位作者 周子昂 阚英 王巍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123)I-MIBG xSPEC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1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xSPECT/CT图像,分析骨转移病... 目的探讨定量^(123)I-MIBG xSPEC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1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xSPECT/CT图像,分析骨转移病灶及正常骨定量参数的部分影响因素,比较两者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和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体质参数间的正常骨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204~0.071,P均>0.05)。骨转移病灶的SUVmax、SUVavg、SUVmin、SUVpeak显著高于正常骨(Z=-10.118~-9.703,P<0.0001);Curie评分不同分区间骨转移病灶SUV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26、0.107、0.149、0.342,P均>0.05)。SUVmax、SUVavg、SUVmin和SUVpeak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95%CI 0.884~0.974)、0.948(95%CI 0.906~0.989)、0.935(95%CI 0.890~0.981)、0.942(95%CI0.899~0.985);敏感度分别为90.9%、90.2%、93.7%、92.3%,特异度分别为86.9%、93.4%、85.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SUVmax、SUVavg、SUVmin和SUVpeak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39 g/ml、0.33 g/ml、0.20 g/ml、0.33 g/ml。结论当SUVavg高于0.33 g/ml临界值时,对骨转移病灶具有高度提示性。x SPECT/CT定量指标提高了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特异性,证明了^(123)I-MIBG xSPECT/CT显像定量分析的高诊断效能及其作为视觉评估诊断辅助的潜在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化摄取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检查规范 被引量:1
2
作者 解朋 田蓉 +4 位作者 尹雅芙 孙晓蓉 朱小华 霍力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共4页
^(18)F-FDG PET/CT是早期精准诊断儿童恶性肿瘤的理想辅助诊断工具。本指南旨在规范儿童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检查流程,为核医学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
3
作者 韩蕾 马鸣岳 +6 位作者 董燕 刘红生 孙鹏峰 张巧莹 高明 刘晓岚 邬小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用Fire Voxel软件对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相应的直方图参数(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腮腺PA与BCA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对PA与BC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BCA组在平扫第1百分位数、动脉期平均值、动脉期变异度、动脉期第10、50、90、99百分位数、静脉期平均值均显著大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直方图参数比较中,动脉期直方图参数显示出更优的诊断效能;其中,动脉期第90百分位数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截断值为132.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此时,鉴别PA与BC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4.00%。结论: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对鉴别PA与BCA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CT表现
4
作者 张媛媛 王思奎 +5 位作者 张红燕 练延帮 潘元威 卢振威 高剑波 董军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观察肝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肝PEComa及5例肾PEComa,观察其术前CT表现。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主要CT表现包括低/稍低密度(23/23,100%)、形态不规则(16/23,69.57%)、边界清晰(17... 目的观察肝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肝PEComa及5例肾PEComa,观察其术前CT表现。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主要CT表现包括低/稍低密度(23/23,100%)、形态不规则(16/23,69.57%)、边界清晰(17/23,73.91%)、无包膜(21/23,91.30%)及增强后强化(21/23,91.30%)。18例肝PEComa中,13例密度均匀(13/18,72.22%),5例(5/18,27.78%)密度不均匀且见脂肪成分(5/5,100%)及血管增粗(4/580.00%)、少见出血坏死(1/5,20.00%)及钙化(0/5,0),增强后多表现为快进快出(16/18,88.89%)。5例肾PEcoma均呈不均匀密度、内见脂肪成分(5/5,100%),少见出血坏死(1/5,20.00%)、血管进入(1/5,20.00%)及钙化(0/5,0);增强后可呈快进快出(2/5,40.00%)、渐进性强化(1/5,20.00%)或无强化(2/5,40.00%)。结论肝肾PEComa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肾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
5
作者 孙潇 丁瑞 +3 位作者 马丽 李文玲 张怀瑢 朱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8-932,共5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纳入351例胃腺癌,以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46)与测试集(n=105);于门静脉期增强CT中手动逐层勾画肿瘤ROI,并外扩1、3、5 mm获得瘤周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 目的观察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纳入351例胃腺癌,以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46)与测试集(n=105);于门静脉期增强CT中手动逐层勾画肿瘤ROI,并外扩1、3、5 mm获得瘤周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临床-CT、肿瘤及瘤周1 mm、3 mm、5 mm影像组学模型及综合模型列线图,比较其预测LVI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LVI与病理所见LVI的一致性;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各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结果临床-CT模型,肿瘤、瘤周1 mm、3 mm、5 mm影像组学及综合模型预测训练集胃腺癌LV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732、0.713、0.728、0.708及0.755,在测试集分别为0.748、0.725、0.759、0.724、0.704及0.764,以综合模型预测效能最高,且具有良好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论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LVI具有较好效能;联合CT、肿瘤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能进一步提升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侵袭性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增强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Ⅰ期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李烨 刘爱连 +3 位作者 宋庆玲 郝丽 魏巍 刘义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1-425,436,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增强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Ⅰ期卵巢癌(O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能CT增强三期扫描的168例OC患者(Ⅰ期:50例;非Ⅰ期:Ⅱ~Ⅳ期118例)的影像资料及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和HE4)。两观察者分别测量和计算病灶实... 目的:探讨双能CT增强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Ⅰ期卵巢癌(O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能CT增强三期扫描的168例OC患者(Ⅰ期:50例;非Ⅰ期:Ⅱ~Ⅳ期118例)的影像资料及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和HE4)。两观察者分别测量和计算病灶实性成分增强三期40~70 keV单能量(间隔10 keV)CT值、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间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Ⅰ期OC的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及各独立风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用DeLong检验比较其AUC间差异,用混淆矩阵比较其敏感度、特异度间差异。结果:两观察者测量数据间一致性良好(ICC>0.75)。Ⅰ期OC患者的CA125、HE4及三期单能量CT值、IC、NIC低于非Ⅰ期OC患者(P<0.05)。联合模型(动脉期NIC+HE4)的AUC(0.875)高于独立风险因素HE4、动脉期NIC的AUC(0.792、0.824),P<0.05。联合模型敏感度高于HE4,特异度高于动脉期NIC,P<0.05。结论:双能CT增强扫描碘定量值联合HE4是术前识别Ⅰ期OC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的价值
7
作者 王素雅 詹鹏超 +4 位作者 邢静静 梁盼 岳松伟 张永高 高剑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建立可无创性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3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49例,阴性214例。将所有患者以7:3...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建立可无创性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3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49例,阴性214例。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基于3D Slicer软件和门脉期CT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比较HER-2阳性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模型。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结合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和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根据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DCA)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肿瘤厚径(OR=1.04,P=0.033)、cT分期(OR=2.39,P=0.038)、cN分期(OR=2.15,P=0.046)为HER-2阳性表达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在训练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胃癌HER-2阳性表达的的AUC分别为0.711(0.626~0.795)、0.852(0.787~0.917)和0.872(0.808~0.936);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胃癌HER-2阳性表达的的AUC分别为0.698(0.534~0.861)、0.818(0.698~0.938)和0.853 (0.747~0.959)。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之间的一致性良好,DCA结果显示联合模型可为胃腺癌患者提供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可用于治疗前无创性评估胃腺癌的HER-2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表达状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肺腺癌合并肺内软骨瘤
8
作者 靳云凤 崔梦秋 +4 位作者 于平年 任守君 毕麟 孙永雷 王丽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2,共2页
病例1,男,60岁,3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尖段磨玻璃结节及前段实性结节、近1个月前者增大,患者无明显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增强CT:右肺上叶尖段0.8 cm磨玻璃结节(图1A),右肺上叶前段0.8 cm实性结... 病例1,男,60岁,3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尖段磨玻璃结节及前段实性结节、近1个月前者增大,患者无明显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增强CT:右肺上叶尖段0.8 cm磨玻璃结节(图1A),右肺上叶前段0.8 cm实性结节平扫CT值43 HU、边界清晰(图1B),增强后均未见明显强化。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尖段、前段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肺上叶尖段结节内见略大、核及细胞质深染的异型性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图1C);右肺上叶前段结节由无异型性、细胞量较少的透明软骨组织构成,具有完整纤维包膜(图1D)。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尖段附壁型腺癌,右肺上叶前段肺内软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及CT评估甲状腺癌侵及周围结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暴非凡 胡敏霞 +1 位作者 许庆刚 赵汉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9-73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CT及其联合评估甲状腺癌(TC)侵及周围结构的价值。方法纳入102例晚期TC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CT评估TC侵及周围结构的价值。结果超声对TC侵及喉返神经及带状肌的检出率分别为47.37%(18/38)、72.73%(24/3... 目的观察超声、CT及其联合评估甲状腺癌(TC)侵及周围结构的价值。方法纳入102例晚期TC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CT评估TC侵及周围结构的价值。结果超声对TC侵及喉返神经及带状肌的检出率分别为47.37%(18/38)、72.73%(24/33),CT分别为15.79%(6/38)、39.39%(13/33),前者高于后者(P均<0.05)。超声诊断TC侵及气管的敏感度(88.24%)、特异度(97.06%)及准确率(94.12%)均较高,诊断TC侵及甲状软骨、带状肌的敏感度尚可(72.73%、72.73%),特异度(96.70%、97.10%)和准确率(94.12%、89.22%)亦较高;CT诊断TC侵及甲状软骨的敏感度(90.91%)、特异度(92.31%)及准确率(92.16%)均较高,诊断TC侵及气管、食管及血管的敏感度尚可(50.00%~76.47%),特异度(82.35%~88.46%)较高。超声与CT联合评估TC侵及周围结构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方法。结论超声与CT联合评估TC侵及周围结构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晓梦 刘顺利 +5 位作者 林吉征 娄和南 宋洪政 王博 宋瑶琳 赵晓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NACT的325例LAGC患者,以247例为训练集、78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病理所示肿瘤退缩分级(TRG)评价NACT疗效。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NACT的325例LAGC患者,以247例为训练集、78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病理所示肿瘤退缩分级(TRG)评价NACT疗效。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临床指标,构建预测NACT治疗LAGC效果的临床模型。分别于NACT前、后增强静脉期CT中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计算Delta影像组学特征(即NACT前、后影像组学特征差值与前者的比值)并筛选最佳者构建影像组学标签;筛选最优标签,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预测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临床价值。结果训练集67例疗效显著、180例疗效不显著;验证集18例疗效显著、60例疗效不显著。LAGC Borrmann分型为NACT疗效的预测因素(P=0.031),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577和0.520。基于NACT前、后及Delta影像组学特征分别筛选出19、14及17个最佳特征,以之建立的NACT前(Pre-Rad)、后(Post-Rad)及Delta(Delta-Rad)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72、0.796及0.789,在验证集分别为0.558、0.805及0.666,其中Post-Rad最佳;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24和0.818,均高于临床模型(P均<0.001)而与Post-R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阈值为0.4~0.7时,联合模型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模型及Post-Rad。结论静脉期CT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NACT治疗LAGC效果;联合临床特征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新辅助化疗 治疗转归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BRCA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梦莉 赵艳萍 +2 位作者 马焱 马尔克亚·卡马力拜克 李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2-957,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11例经手术病理及BRCA检测确诊的EOC患者,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90,35例BRCA突变(+)及55例BRCA突变(-)]与测试集[n=2...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11例经手术病理及BRCA检测确诊的EOC患者,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90,35例BRCA突变(+)及55例BRCA突变(-)]与测试集[n=21,8例BRCA突变(+)及13例BRCA突变(-)]。采用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LR)分析临床及CT资料,筛选EOC患者BRCA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基于静脉期CT提取及筛选病灶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并分别以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LR建立机器学习(ML)模型并选择其中最优者,基于Radscore联合独立预测因素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人附睾蛋白4为EOC患者BRCA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8、0.742。RF、SVM、LR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726、0.763、0.860,在测试集分别为0.708、0.750、0.700,以SVM模型为最优ML模型。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9、0.783,其在训练集的AUC高于临床模型(P=0.022);其余模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大于0.15时,联合模型的临床价值高于临床及SVM模型。结论静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能有效预测EOC患者BRCA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乳腺癌易感基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上皮性卵巢癌分型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德硕 刘爱连 +1 位作者 宋庆玲 刘义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6,136,共7页
目的:探索双能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分型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双能CT扫描的113例EOC(Ⅰ型35例,Ⅱ型78例)患者资料,记录临床特征及FIGO分期。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测量病灶实性成分三期40~70 keV(间隔10 keV... 目的:探索双能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分型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双能CT扫描的113例EOC(Ⅰ型35例,Ⅱ型78例)患者资料,记录临床特征及FIGO分期。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测量病灶实性成分三期40~70 keV(间隔10 keV)各单能量水平的CT值,并计算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标准化碘浓度(AP-NIC、VP-NIC、DPNIC)、细胞外体积分数(ECV)。组内相关系数(ICC)用于比较两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上述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用于评估单变量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对比单变量和联合模型的AUC差异。结果:Ⅱ型EOC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Ⅰ型EOC组,CA125、HE4明显高于Ⅰ型EOC组,而CA199低于Ⅰ型EOC组(P<0.001)。大部分Ⅰ型EOC为FIGOⅠ~Ⅱ期,大部分Ⅱ型EOC为FIGOⅢ~Ⅳ期,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双能CT所有参数值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ICC>0.75)。Ⅱ型EOC组三期40~70 keV CT值(除AP-60 keV、AP-70 keV)、AP-NIC、VP-NIC、DP-NIC、ECV均明显大于Ⅰ型EOC组(P<0.05),而AP-60 keV、AP-70 keV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中,年龄、VP-NIC为术前预测EOC分型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年龄、VP-NIC及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759、0.788、0.862,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较单一因素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指标可以在术前无创预测EOC的分型,其中年龄、VP-NIC为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其对传统FIGO分期的信息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补充,两者联合有助于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洁 余敏林 +4 位作者 金晓梅 张琳 俞泽阳 封士成 文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观察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分枝杆菌培养确诊的53例NTM-PD(NTM-PD组)及111例PTB(PTB组)患者,按照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15,含37例NTM-PD及78... 目的 观察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分枝杆菌培养确诊的53例NTM-PD(NTM-PD组)及111例PTB(PTB组)患者,按照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15,含37例NTM-PD及78例PTB)与测试集(n=49,含16例NTM-PD及33例PTB)。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筛选鉴别NTM-PD与PTB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全肺CT提取及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及二者联合采用随机森林法构建临床-CT、影像组学及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患者年龄(OR=0.264)、性别(OR=0.956)、免疫球蛋白G(OR=3.416)、C反应蛋白(OR=3.418)及CT所示支气管扩张(OR=0.285)均为鉴别NTMPD与PTB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基于全肺ROI选出12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15及0.901,均高于临床模型(AUC=0.832、0.801,Z=1.340、3.710,P均<0.05)及影像组学模型(AUC=0.877、0.821,Z=-2.520、-5.240,P均<0.05)。结论 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可有效鉴别NTM-PD与P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CT、MRI表现 被引量:21
14
作者 韩志刚 程红岩 +4 位作者 胡海洋 段纪成 黄立嵩 叶萍 陆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统计肿瘤种植成功率,观察肿瘤体积及生长指数,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区分富血供、少血供肿瘤;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学相对照。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22只;成瘤率为73%。2周与3周时肿瘤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1)。VX2移植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增强后发现少血供VX2移植瘤14只,表现为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富血供肝移植瘤8只,表现为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瘤主体密度或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光镜下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虽较丰富,但纤细。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但易发生转移。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检测肿瘤生长和血供的可靠方法,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CT与MRI上主要是一种少血供肝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CT成像在兔VX2肝癌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奥 王志刚 +2 位作者 余进洪 杨扬 赵建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CT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制备液态氟碳纳米粒,于肿瘤种植后18天对荷瘤兔进行CT平扫及在不同时间(即刻、1h、3h、6h、24h、48h)进行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扫描。取兔肝实质及... 目的探讨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CT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制备液态氟碳纳米粒,于肿瘤种植后18天对荷瘤兔进行CT平扫及在不同时间(即刻、1h、3h、6h、24h、48h)进行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扫描。取兔肝实质及肿瘤组织进行Kupffer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及冰冻切片。结果液态氟碳纳米粒对比剂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肝实质均明显强化,肝实质与瘤灶的相对影像密度比显著增加。病理检测显示正常肝实质内Kupffer细胞吞噬大量液态氟碳纳米粒,而瘤灶内因缺乏Kupffer细胞无纳米粒的聚集。结论液态氟碳纳米粒可以作为肝网状内皮系统特异性对比剂,实现肝实质的被动靶向强化,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氟碳 纳米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影像学表现和栓塞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牛焕章 滕皋军 +6 位作者 邓钢 陈晟 何仕诚 汪盛齐 卢勤 李国昭 陈龙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栓塞技术。方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行DSA前,将种植成功的兔子进行CT、MR检查,不同剂量碘油栓塞术后CT复查并观察各组生存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栓塞技术。方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行DSA前,将种植成功的兔子进行CT、MR检查,不同剂量碘油栓塞术后CT复查并观察各组生存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证实肝脏种植成功24只(成功率80%,24/30);肝种植两周后CT平扫肿瘤多呈等或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MRI上肿瘤实质部分T1WI与T2WI分别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和稍高信号,DWI上瘤灶呈明显高信号,境界清晰,坏死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影。DSA肝实质期可见肿瘤染色,栓塞时可见碘油在肿瘤部位充填、沉积,术后CT均能见瘤区有高密度碘油沉积,大部分为瘤周沉积。根据体重和超选择情况确定栓塞碘油剂量效果较好。结论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与复制成功率高。CT、MR和DSA有利于荷瘤兔的监测和筛选。暴露股动脉穿刺和用微导管超选择,可对肝脏荷瘤兔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肝肿瘤 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肝VX2瘤移植前后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多层CT灌注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慧杰 徐克 +3 位作者 刘瑞宝 张慧博 王强 郭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所引起的肝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对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在其接种VX2肿瘤前、后不同时间行肝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肝血流量(HBF)、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所引起的肝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对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在其接种VX2肿瘤前、后不同时间行肝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肝血流量(HBF)、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的变化规律.结果肿瘤边缘区与非肿瘤区比较:除MTT值降低以外(P<0.01),其他各灌注值如HBF、HBV、HAI、PS均增高(P<0.01).这些变化在接种后5~9天开始产生,随肿瘤生长,各灌注值均有改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肝VX2瘤移植前后可引起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生理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18
作者 谭水莲 周婕 +14 位作者 梁萍 于晓玲 叶欣 董刚 经翔 黄广慧 王震 彭梦凡 周燕 于杰 韩治宇 刘方义 高宏建 张宇博 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评估影像学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84例接受影像学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完全消融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缓解率及生存时间等。结果84例患者中... 目的评估影像学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84例接受影像学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完全消融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缓解率及生存时间等。结果84例患者中位年龄61.5岁;共86枚病灶,分别位于胰头/颈部(38/86,44.19%)或体/尾部(48/86,55.81%)。共行85次消融,技术成功率100%(85/85),中位消融能量9.90(1.08,21.60)kJ,完全消融率42.86%(36/84)。其中25例发生39种并发症,无消融相关死亡病例;消融后34例主因疼痛接受治疗者疼痛评分由(6.22±1.12)分降至(1.94±1.64)分(P<0.001)。随访[中位时间6.8(3.3,12.9)个月]期间患者平均生存时间(8.5±6.7)个月,47例死亡者死因均为肿瘤进展。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消融技术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胸片与CT诊断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红 白友贤 +1 位作者 蔡祖龙 王新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对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直径在1cm左右的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胸片资料与其中11例CT资料。结果:胸片上分叶征2例,胸膜凹陷征1例。有系列X线... 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对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直径在1cm左右的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胸片资料与其中11例CT资料。结果:胸片上分叶征2例,胸膜凹陷征1例。有系列X线胸片者见病变逐渐增大或从无到有。CT片病灶显示边缘清楚较整齐者7例,毛刺征3例,分叶征7例,血管集束征9例,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4例,胸膜凹陷征3例,空洞2例。结论:X线胸片是检出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方法,但不能定性;CT是诊断1cm左右小肺癌的较好方法,但也有一定限度;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T x线诊断 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X线及CT诊断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成林 李雅琴 +2 位作者 陆普选 吴政光 董汉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胸部平片及CT诊断。方法 针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 9例肺类癌 ,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其临床、胸部平片及CT表现。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 6例 ( 66.7% ) ,咳血 5例 ( 5 5 .6% ) ,发热 3例 ( ...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胸部平片及CT诊断。方法 针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 9例肺类癌 ,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其临床、胸部平片及CT表现。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 6例 ( 66.7% ) ,咳血 5例 ( 5 5 .6% ) ,发热 3例 ( 3 3 .3 % )。胸部平片肿瘤位于右肺 6例 ,左肺 3例 ,8例呈圆或类圆形 ,密度均匀 ,2例见浅分叶。CT扫描 6例中 ,2例圆形 ,4例 ( 80 % )分叶状 ,3例 ( 5 0 % )见中心密度减低的坏死区 ,肿瘤的平均直径 4.3cm ,平扫平均CT值 3 7.6Hu ,注入对比剂后 6例均有不同程度增强 ,CT值平均上升 3 9.8Hu。结论 肺类癌的表现缺乏特征性 ,但若能认真分析胸部平片及CT的每一征象 ,密切结合临床表现 ,完全可以提高本病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 临床表现 x线平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