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周年优化对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娟 魏娇娇 +5 位作者 陈彩锦 李雪雪 马宏秀 李凯 陈永伟 孙权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2,共15页
为了缓解宁夏季节性青饲料短缺和氮肥施用过量等草畜发展不平衡现状。开展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及其周年氮肥合理施用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周年优化施氮量,均... 为了缓解宁夏季节性青饲料短缺和氮肥施用过量等草畜发展不平衡现状。开展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及其周年氮肥合理施用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周年优化施氮量,均为纯氮水平(单位为kg‧hm^(-2)),分别为N_(1)(0 kg‧hm^(-2),CK)、N_(2)(150 kg‧hm^(-2))、N_(3)(300 kg‧hm^(-2))、N_(4)(450 kg‧hm^(-2))、N_(5)(600 kg‧hm^(-2)),系统研究氮肥周年优化对复种系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周年优化施氮量对复种系统两种饲草株高、茎粗、SPAD值、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两种饲草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增大,小黑麦在开花期,青贮玉米在灌浆期各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N_(4)水平时呈下降趋势,整体表现为N_(4)>N_(5)>N_(3)>N_(2)>N_(1);复种系统鲜草产量随着周年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_(5)水平时产量最大,为156.8 t‧hm^(-2),比对照增产61.3%,干草产量随周年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_(4)水平时产量最大,为39.1 t‧hm^(-2),比对照增产45.9%,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30.2%;复种系统鲜草产量与青贮玉米鲜草产量显著正相关,干草产量与小黑麦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复种系统氮素利用率与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NDF)极显著正相关,与酸性洗涤纤维(ADF)显著正相关。优化施氮量对饲草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N_(4)水平下各营养指标表现最好,显著提高了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和复种系统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其中,小黑麦、青贮玉米和复种系统CP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3.7%、11.2%和31.8%,显著降低了ADF和NDF含量;经肥料效应方程模拟得出,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饲草复种系统最高产量施肥量为560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584 kg‧hm^(-2),可为灌区饲草复种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周年优化 灌区 饲草 复种系统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生产系统富氧燃烧改造的性能模拟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涛 王玉亭 周月桂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9,共9页
以日产3000t熟料的水泥干法生产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水泥生产系统富氧燃烧改造的工艺流程模型,研究了采用富氧煤粉燃烧方式生产水泥熟料的系统能量效率和CO_(2)捕集成本。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泥熟料生产条件下,当烟... 以日产3000t熟料的水泥干法生产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水泥生产系统富氧燃烧改造的工艺流程模型,研究了采用富氧煤粉燃烧方式生产水泥熟料的系统能量效率和CO_(2)捕集成本。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泥熟料生产条件下,当烟气再循环率为51%时,富氧燃烧气氛下系统沿程温度分布与空气气氛下相匹配,此时富氧燃烧整体氧气体积分数为26.4%。富氧燃烧方式需要配置的空气分离装置和CO_(2)纯化压缩装置将导致系统能量效率比传统生产方式下降18.9%,并且采用该方式生产1t水泥熟料需花费532.1元。但在CO_(2)捕集成本方面,采用富氧煤粉燃烧技术生产水泥熟料的系统CO_(2)捕集成本为227.3元/t,比传统的燃烧后CO_(2)捕集成本降低了58%。因此,对水泥熟料采用富氧燃烧技术生产,可以保证熟料的产量和品质,同时CO_(2)捕集成本也比燃烧后CO_(2)捕集成本更低,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 富氧燃烧 热力性能优化 技术经济性分析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价值逻辑、作用路径与政策进路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勇坚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生成。作为数字平台连接网络所衍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的技术创新应用具有重...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生成。作为数字平台连接网络所衍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的技术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文章在解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内涵、阐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分析其赋能作用路径,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框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发展会引发行业垄断加剧、生产效率损失、创新抑制以及数据安全等风险问题,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与挑战。对此,应鼓励数字平台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非正式治理体系,发挥政府监管正式治理效能,在激发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正向赋能作用的同时,有效克服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生态系统 新质生产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维度与度量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有华 卢欣雨 +1 位作者 张壮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8-4560,共13页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系统多维度韧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拓展;实证上,结合FAO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库,综合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香农熵方法以及广义据估计方法,为分析农业生产综合韧性和各维度韧性提供了衡量指标。理论分析表明,当前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农业韧性的复杂性,重新反思和刻画农业生产系统韧性;实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全国农业综合韧性呈“W”型演化趋势,即分别在2004和2016年出现最低值,2016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粮食生产波动韧性在2016年以前较为稳定,并无明显的趋势,但在这之后则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生态韧性总体呈现倒“V”型趋势,2003年后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9年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则呈现“N”型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的增幅较为明显。三大韧性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之后趋于稳定,在2016后得到明显提升,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各维度韧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改进。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关韧性概念的争论,完善和拓展了韧性理论的应用与框架,揭示了农业生产系统韧性演化路径和规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农业生产 农业功能 粮食安全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流通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赋能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芸飞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0,共5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贸流通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重点考虑数字化赋能对此过程的调节效应,以期为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创新主体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商贸流通...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贸流通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重点考虑数字化赋能对此过程的调节效应,以期为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创新主体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商贸流通业创新资源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商贸流通业创新环境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化赋能在商贸流通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创新生态系统 新质生产 数字化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损伤监测及预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来斌 武胜男 林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深水开发的关键设施,水下生产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然而高压低温环境、强腐蚀性流体及动态载荷等复杂因素显著增加了系统损伤与泄漏的风险;现有监测与预警技术也面临着工况耦合、噪声干扰和精度不足等挑战。系统分析水下生产系统的潜在损伤模式和机制,综述水下油气开采泄漏监/检测、识别与预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出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增强高效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能力、推动智能化转型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建议,进一步促进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智能监测与早期预警技术的发展,助力实现深水油气开采的安全、高效、智能与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生产系统 检测与监测技术 损伤分析技术 定位技术 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组合与演进阶段
8
作者 黄群慧 盛方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4,F0002,共11页
具有鲜明时变性、地域性、流动性、集聚性等特性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催生并驱动生产力系统的量变积累与质变跃迁。本文构建了一个生产力系统质变跃迁演进阶段的理论框架模型,认为单次生产力系统质变跃迁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 具有鲜明时变性、地域性、流动性、集聚性等特性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催生并驱动生产力系统的量变积累与质变跃迁。本文构建了一个生产力系统质变跃迁演进阶段的理论框架模型,认为单次生产力系统质变跃迁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质变孕育阶段、质变摩擦阶段、质变加速阶段、整体质变阶段。根据构建的理论框架模型分析得出,我国新质生产力演进正处于质变摩擦阶段。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围绕生产力质变跃迁演进阶段中的不同特征持续增强全社会动态能力,加快促进社会-制度体系与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动态适配,建立健全“创造性破坏”与“创造性转型”相统筹的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系统 生产要素组合 演进阶段 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粮食生产多目标协同发展的作物生产系统
9
作者 李春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F0002,共7页
分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条件约束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生产效率低、优质生产不足、粮食增产困难等问题,提出未来粮食生产将呈现多目标协同、综合性、分层次分类别三大发展特征和规模化绿色超吨粮创建等八大技术方... 分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条件约束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生产效率低、优质生产不足、粮食增产困难等问题,提出未来粮食生产将呈现多目标协同、综合性、分层次分类别三大发展特征和规模化绿色超吨粮创建等八大技术方向,对传统粮食生产以单产产量目标为主的作物生长过程进行了回顾,提出以适应于粮食生产多目标协同发展的作物-土壤-空气(冠层)为一体的作物生产系统,对构建这一系统的基本思路、研究与应用各个环节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多目标 协同发展 作物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入场到国家回归:论新型生产关系与传媒系统性变革
10
作者 崔保国 虞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传媒业的一场系统性变革。传媒业自新世纪以来的产值跃升和结构优化并非仅得益于技术驱动,其关键在于在“国家回归”下形成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主流媒体从体制改革到媒体融合,商业媒体尤其是数字平... 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传媒业的一场系统性变革。传媒业自新世纪以来的产值跃升和结构优化并非仅得益于技术驱动,其关键在于在“国家回归”下形成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主流媒体从体制改革到媒体融合,商业媒体尤其是数字平台媒体从资本快速扩张到国家介入治理。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以及外部现实变化,传媒生态多元行动者需要构建传媒新型生产关系来实现传媒业系统性变革,在宏观层面处理好中国传媒业与世界的关系,在中观层面通过国家治理传媒、传媒参与治理以平衡传媒双重属性,在微观层面优化组合新型生产要素以重构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变革 新质生产 新型生产关系 主流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土壤分类系统立足服务农业生产推进土壤科学研究
11
作者 徐爱国 卢昌艾 +5 位作者 陈章全 龙怀玉 吴文斌 冀宏杰 钱建平 贺鹏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5期6-8,共3页
土壤分类系统是土壤普查成果形成的基础,涵盖土壤类型命名、土壤类型图制作、成果汇总等工作。资划所作为土壤分类系统技术牵头单位,“以完善土壤分类系统与校核补充土壤类型为基础”为工作目标,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 土壤分类系统是土壤普查成果形成的基础,涵盖土壤类型命名、土壤类型图制作、成果汇总等工作。资划所作为土壤分类系统技术牵头单位,“以完善土壤分类系统与校核补充土壤类型为基础”为工作目标,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土壤分类成果,制定到基层分类—土种的暂行土壤分类系统,在普查过程中补充完善,最终形成土壤三普成果的土壤分类系统。三普土壤分类系统的制定可分为暂行土壤分类系统(试行)—土壤分类系统(试行)—土壤分类系统三个阶段,普查成果全面汇总后,将根据各省土壤分类系统汇交情况,形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以下简称“三普土壤分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类系统 普查成果 服务 农业生产 土壤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器人生产线仿真系统的分析构建与实现
12
作者 陈鑫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117,共5页
为了解决多机器人生产线布局和信号逻辑复杂、作业参数分析调试困难等问题,利用RobotStudio组建多机器人柔性制造生产线,并设计生产线布局。根据生产线的作业模式,建立系统间信号逻辑关系。实时监控机器人与设备间的碰撞情况,同时通过... 为了解决多机器人生产线布局和信号逻辑复杂、作业参数分析调试困难等问题,利用RobotStudio组建多机器人柔性制造生产线,并设计生产线布局。根据生产线的作业模式,建立系统间信号逻辑关系。实时监控机器人与设备间的碰撞情况,同时通过归一化综合分析机器人的作业性能参数。实时监测机器人各轴的工作范围、腕节奇点及接近极限位置,实现压铸、机加工、焊接、检测和分拣相结合的多机器人生产线仿真系统的构建与分析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可实时观察生产线运行状况,并直观分析机器人作业性能参数与作业时间的关系;同时,实时观察机器人工作范围、腕节奇点及接近极限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生产线 RobotStudio 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生产服务库存系统的性能分析与库存策略的优化控制
13
作者 岳德权 迟艳伟 魏伊宁 《工程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6-822,共17页
研究了一个由生产中心和分销中心组成的两阶段生产–库存排队系统,针对生产中心提出了一个新的生产策略—(rQ+m,KQ)生产策略,分销中心采取(s,Q)库存补货策略。顾客到达过程为泊松过程,补货时间、服务时间和生产时间均服从指数分布。首先... 研究了一个由生产中心和分销中心组成的两阶段生产–库存排队系统,针对生产中心提出了一个新的生产策略—(rQ+m,KQ)生产策略,分销中心采取(s,Q)库存补货策略。顾客到达过程为泊松过程,补货时间、服务时间和生产时间均服从指数分布。首先,建立连续时间Markov模型,利用拟生灭过程理论,求出了系统稳态平衡条件。其次,通过求解修正系统模型的稳态概率分布,获得了系统的稳态概率分布的乘积解,进而给出了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最后,以系统平均费用最小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计算系统的最优库存策略和平均费用。通过数值算例对系统采取的4种生产库存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中心采取(m,KQ)策略时,系统的平均费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库存系统 排队系统 (s Q)策略 拟生灭过程 损失销售 库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数共融: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数字政府建设的作用机制与风险治理研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解释框架
14
作者 柳建文 徐铭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8-99,共12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数字政府建设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议题。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解释框架,从行动者—技术、行动者—任务、结构—技术、结构—任务四条交互路径,揭示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数字政府政务流程再造... 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数字政府建设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议题。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解释框架,从行动者—技术、行动者—任务、结构—技术、结构—任务四条交互路径,揭示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数字政府政务流程再造、治理范式转型、职能体系重构与公共服务精准触达的作用机制。然而,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算法透明性缺失与权力监督失效、工具理性对公共价值的结构性侵蚀以及技术漏洞与制度滞后的双重困境等多重风险挑战。为此,需从技术兼容、规制保障、责任明晰三个维度构建风险治理体系,实现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数字政府建设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 数字政府 社会技术系统 风险治理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野下的非遗系统性保护探析
15
作者 马知遥 吉琳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3,154,155,共15页
综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水平应站在前瞻性、全局性的立场上思考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完整结构和过程。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从内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是由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动态结构;从外部... 综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水平应站在前瞻性、全局性的立场上思考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完整结构和过程。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从内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是由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动态结构;从外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系统与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及社会关系生产等系统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从发展系统看,非遗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关键环节,其循环互动不断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只有重视非遗生产实践与外部系统的交互,加强内部结构的优化,并促进发展创新环节的完善,才能实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战略性布局与整体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系统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2011—2020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年河南省农业生态
16
作者 刘向华 甘蒙 +1 位作者 魏莉丽 温暖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梳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运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解析其价值根源和构成的重要性。根据河南省的社会经济现实情况,分类测算2011—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正面和负面...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梳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运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解析其价值根源和构成的重要性。根据河南省的社会经济现实情况,分类测算2011—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正面和负面价值,并剖析其价值构成及动态变化的现实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南省服务价值量呈相对动态稳定态势,价值量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服务类型结构差异。其中,人类效用感知突出的农产品供应是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价值,具有波动下降趋势;土壤保持作为支持和调节类服务价值的物质根源,它们之间呈现平稳变化趋势。围绕特征阐释,提出了以土地制度创新为核心、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新质生产 2011—2020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视角下发展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多元路径探析
17
作者 马晓钰 张立栋 韩芳芳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时空双维探索驱动区域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各条件变量不单独构成高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匹配联动形成3条驱动高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环境规制型”和“创新—生态—经济多元赋能型”;缺失“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逻辑是导致非高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实现高新质生产力的组态一致性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组态覆盖案例具有区位差异;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存在多重轨迹演化现象,“创新驱动型”作为“主导轨迹”贯穿始终,“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型”作为“混合轨迹”,同时或者交替地对高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车间设备生产信息监测系统研发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国 费家翔 +2 位作者 朱晓春 谢斌 郑堃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3,共5页
随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离散制造车间设备急需借助现代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采用边缘计算架构,针对车间生产信息采集的实际需求,研发了离散制造车间设备生产信息监测系统。详细设计了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方案、软件功... 随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离散制造车间设备急需借助现代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采用边缘计算架构,针对车间生产信息采集的实际需求,研发了离散制造车间设备生产信息监测系统。详细设计了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方案、软件功能,并采用国产化芯片和开源Linux系统进行开发。研发的监测系统实现了原始电流数据的边缘存储和零件级实时边缘计算和状态监测,识别设备加工、待机等运行状态以及每个零件的开工时间和完工时间等生产信息。对某汽车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发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对车间设备进行长时间稳定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间设备 监测系统 生产信息 边缘计算 电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要素机制、创新逻辑与路径突破——基于系统论视角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树斌 侯博文 李彦昭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3,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征、新趋势。然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解析、系统构成、动力机制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征、新趋势。然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解析、系统构成、动力机制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指导框架。从系统论视角,依据“理论阐释—要素机制—创新逻辑—路径突破—政策启示”的分析逻辑对新质生产力系统进行解析。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从系统论要素视角,解析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的构成特征;从系统论结构视角,探明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的动态机制;从系统论功能视角,阐述新质生产力系统创新体系的四个维度及其功能目标。此外,在系统环境效应下,基于“输入—系统—输出”执行逻辑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二四八”模式;进而立足系统控制目标,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系统 要素机制 创新体系 产业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生产治理系统演化模型及机制
20
作者 赵一归 王梦瑶 +1 位作者 邓清禄 郭海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共8页
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理论发展,基于系统理论与治理理论,构建包含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工具、治理资源的安全生产治理系统要素模型,通过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7个基本特性,... 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理论发展,基于系统理论与治理理论,构建包含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工具、治理资源的安全生产治理系统要素模型,通过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7个基本特性,进一步结合适应度景观理论和NK模型,构建安全生产治理系统演化的NK景观模型,揭示系统基因形态(A-R-T-S)的16种状态组合及其适应度分布。结果表明:安全生产治理系统由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工具及治理资源4个要素构成,具备复杂适应系统的特性;系统演化遵循“初建阶段:随机性游走和低状态锁定→发展阶段:适应性游走和局部协同局限→成熟阶段:适应性跳跃和深度协同”3阶段机制;我国安全生产治理系统演化涵盖系统初建期(1978—2002年)、系统完善期(2003—2012年)、系统现代化推进期(2012—2024年)3个阶段和相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治理系统 系统演化 复杂适应系统(CAS) 适应度景观 N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