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和流行菌系的AFLP分析 |
郝保军
张勃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王芳
康振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2
|
已知Lr基因小麦在叶锈菌侵染过程中PO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
王冬梅
王智
杨秀屏
刘娟
韩公社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13
|
|
|
3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
李小龙
马占鸿
赵龙莲
李军会
王海光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4
|
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
黄冲
姜玉英
李佩玲
彭红
崔彦
杨俊杰
谢飞舟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6
|
|
|
5
|
十八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基因的推导 |
郭爱国
刘颖超
王焕如
朱之堉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7
|
|
|
6
|
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
章振羽
沈丽
刘泰国
唐俊华
姬红丽
彭云良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
7
|
源于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小麦新品种川麦38抗条锈性及遗传分析 |
张颙
杨武云
郑有良
余毅
胡晓蓉
彭云良
杨家秀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6 |
18
|
|
|
8
|
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
张勃
郝保军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郭海鹏
王芳
康振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
9
|
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 |
邝文静
张贵胜
章振羽
姬红丽
沈丽
倪建英
王宗华
彭云良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
10
|
小麦对秆锈菌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 |
何中虎
夏先春
陈万权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5
|
|
|
11
|
小麦品种混种对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
陈企村
朱有勇
李振岐
唐永生
康振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
12
|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
李进斌
兰茗清
杨进成
陈向东
李月秋
朱有勇
李成云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
13
|
2008年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
李明菊
顾中量
郭方
肖文祥
张玉萍
李月秋
吉勇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
14
|
小偃6号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 |
孔凡娜
徐智斌
姚秋燕
王美南
井金学
商鸿生
李振岐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
15
|
小麦品种小偃9323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
唐明双
马东方
王海鸽
尹军良
侯璐
姚强
井金学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
16
|
3个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的抗性遗传分析 |
姚占军
徐世昌
万安民
吴立人
马峙英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
2006 |
7
|
|
|
17
|
钙与叶锈菌侵染诱导小麦防卫反应的关系 |
侯春燕
王智炘
王冬梅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
18
|
直接、快速地从罹病小麦叶片中提取条锈菌基因组DNA的方法 |
兰茗清
刘林
杨静
武静雯
张培花
顾中量
李成云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
19
|
基因枪法转化基因在小麦条锈菌中的瞬时表达 |
王阳
王美南
张如佳
徐长刚
冯强
李振岐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20
|
影响Ca^(2+)代谢和钙通道的药物对小麦受叶锈菌侵染后诱发的HR的作用 |
关春蕾
侯春燕
王冬梅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