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和流行菌系的AFLP分析 |
郝保军
张勃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王芳
康振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2
|
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
黄冲
姜玉英
李佩玲
彭红
崔彦
杨俊杰
谢飞舟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6
|
|
|
3
|
2007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 |
曹学仁
赵文娟
周益林
段霞瑜
张莹
丁克坚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9
|
|
|
4
|
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
章振羽
沈丽
刘泰国
唐俊华
姬红丽
彭云良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
5
|
小麦对秆锈菌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 |
何中虎
夏先春
陈万权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5
|
|
|
6
|
源于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小麦新品种川麦38抗条锈性及遗传分析 |
张颙
杨武云
郑有良
余毅
胡晓蓉
彭云良
杨家秀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6 |
18
|
|
|
7
|
若干小麦抗白粉病品系的有效抗病基因的测定 |
向齐君
盛宝钦
段霞瑜
周益林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19
|
|
|
8
|
小麦白粉病菌对喹氧灵和苯菌酮的敏感基线及药剂的生物活性 |
龚双军
杨立军
向礼波
曾凡松
张学江
薛敏峰
汪华
史文琦
喻大昭
|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
9
|
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
张勃
郝保军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郭海鹏
王芳
康振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
10
|
湖北麦区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分析 |
杨立军
向礼波
曾凡松
汪华
史文琦
喻大昭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
11
|
两个抗小麦白粉病新基因的遗传分析与染色体定位 |
马强
罗培高
任正隆
蒋华仁
杨足君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
12
|
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 |
邝文静
张贵胜
章振羽
姬红丽
沈丽
倪建英
王宗华
彭云良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
13
|
BTH对小麦产生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
黄雪玲
黄丽丽
康振生
韩青梅
魏国荣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
14
|
小麦白粉病菌诱导的TaWRKY34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
秦伟
赵光耀
曲志才
张立超
段佳磊
李爱丽
贾继增
孔秀英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
15
|
河南两地市小麦白粉病菌的分子鉴定和进化分析 |
张怡
张佩佩
马晓萌
傅露露
乔月娥
陈佩佩
李成伟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
16
|
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及其对三唑酮敏感基线的建立 |
袁善奎
马严明
周明国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
17
|
小麦品种混种对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
陈企村
朱有勇
李振岐
唐永生
康振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
18
|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
李进斌
兰茗清
杨进成
陈向东
李月秋
朱有勇
李成云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
19
|
2008年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
李明菊
顾中量
郭方
肖文祥
张玉萍
李月秋
吉勇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
20
|
北方麦区120个小麦品种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 |
邱永春
张书绅
刘永丽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9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