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3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Australia Relationship: Australian Public Opinion on China
1
作者 Cao Me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8-208,共11页
The latest released Lowy Poll 2019 shows Australia’s public opinion towards China has some negative shifts again.What does this mean for yet-to-be-repaired China-Australia relationship?Does Australian public opinion ... The latest released Lowy Poll 2019 shows Australia’s public opinion towards China has some negative shifts again.What does this mean for yet-to-be-repaired China-Australia relationship?Does Australian public opinion have an impact on its foreign policy?This article took an analysis of this issue.We found public opinion does have an influence on Australia’s China policy formation through influencing the“popular narrative”on China issue.Nevertheless,the economic ties with China are still fundamental.In the field of foreign policy,the government has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freedom for direction leading.These facts make the prospect of China-Australia relationship more dependent on the will of current government.While taking care of public opinion is always a first task for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Australia relationship public opinion foreign policy SECURITY NARRA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Public Opinions of the USA by the Scholars in China
2
作者 Li Xi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When researching the public opinions abroad,scholars in China tend to choose the US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ll- known for democracy,the US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ublic opinions,the influence of which ha... When researching the public opinions abroad,scholars in China tend to choose the US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ll- known for democracy,the US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ublic opinions,the influence of which has already spread to the foreign policies of the USA. As the hot spot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there is lots of research up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opinions and the foreign polic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on the public opinions of the USA by the scholars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者 美国 外交政策 国际政治 社会舆论 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圈群极化:不同类型意见领袖的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媛媛 王鑫磊 +1 位作者 杨永清 吴江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目的/意义]从社交网络圈群极化的角度,探索不同类型意见领袖网络圈群的异质性,为舆情治理部门针对群体极化现象采取圈群差异化治理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及决策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微博平台为例,获取舆情事件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意义]从社交网络圈群极化的角度,探索不同类型意见领袖网络圈群的异质性,为舆情治理部门针对群体极化现象采取圈群差异化治理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及决策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微博平台为例,获取舆情事件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圈群意见领袖与圈群舆论极化、群体极化之间的关系。[结论/发现]在圈群舆论极化方面,当意见领袖为个人用户时,圈群用户与意见领袖情感态度的差异程度对圈群舆论极化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意见领袖为官方机构用户时,圈群用户与意见领袖情感态度的差异程度对圈群舆论极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圈群群体极化方面,圈群中的讨论次数对群体极化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意见领袖认证类型和情感强度对这种影响具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圈群意见领袖影响力对其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圈群意见领袖为官方机构用户时较个人用户会增强两者间的影响关系,圈群意见领袖情感增强时会减弱两者间的影响关系。[创新/价值]引入意见领袖类型作为调节变量,探究了各类意见领袖对圈群群体极化程度的影响差异,拓展了群体极化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于网络圈群研究群体极化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舆情 网络圈群 舆论极化 群体极化 意见领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流行语演化20年:机理、规律与转向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以2003—2022年200个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以拉斯韦尔的传播要素作为理论框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在横向上具有柔性抵抗与恶搞拼贴、圈地自萌与“社会文身”、符码延异与脱敏祛魅、易解码与“通约货币”、“弱者的武... 以2003—2022年200个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以拉斯韦尔的传播要素作为理论框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在横向上具有柔性抵抗与恶搞拼贴、圈地自萌与“社会文身”、符码延异与脱敏祛魅、易解码与“通约货币”、“弱者的武器”与情绪解压阀、“范式订立”与易认知偏见、实用主义与语言暴力结合、自我降格和精神矮化等显著特征;在纵向上呈现出从社会大场域向趣缘小场域转移、从广播到窄播、从闭合修辞系统向开放修辞系统转化等特征。据此提出,网络流行语的引导范式需从粗放型霸权管理向精细化的微观修辞引导转向,构建理性的表达生态和健康有序的舆论生态才是有效减少宣泄型网络流行语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网络舆论 多元网络文化 社群传播 舆论生态 传播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式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逻辑、表达类型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巨星 秦菱 董嘉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隐喻式网络流行语是借助特定修辞手法进行意义表述的一种网络语言建构活动,其偏离常规的话语表达方式而愈发受到网民青睐,映射社会现实、彰显社会心态和丰富网络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舆论失真和舆论生态失衡的风险。外在文学修辞属... 隐喻式网络流行语是借助特定修辞手法进行意义表述的一种网络语言建构活动,其偏离常规的话语表达方式而愈发受到网民青睐,映射社会现实、彰显社会心态和丰富网络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舆论失真和舆论生态失衡的风险。外在文学修辞属性与内在意义映射文本属性的双重加持是隐喻式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生成逻辑,本体隐喻下的创意表达与旨趣标识、方位隐喻下的情感投射与舆情聚焦,以及结构隐喻下的情绪调适与利益攫取是其基本表达类型。隐喻式网络流行语能够丰富话语体系和激发市场活力,但也存在着扰乱语言环境、过度娱乐大众和冲击主流价值的现实风险,可以从多元参与、立体监督、技术创新以及借鉴交流等维度进行体系化的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概念隐喻 意义映射 网络文化 社会心态 语言环境 舆论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题演化聚焦特征研究——以“河南暴雨事件”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燕凌 伍可欣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情感变化推动主题演化聚焦的特征进行分阶段研究,有利于了解政府和媒体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该文以“河南暴雨事件”为例,运用情感词典识别各阶段情感倾向,运用LDA模型分析各阶段舆情主题... 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情感变化推动主题演化聚焦的特征进行分阶段研究,有利于了解政府和媒体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该文以“河南暴雨事件”为例,运用情感词典识别各阶段情感倾向,运用LDA模型分析各阶段舆情主题,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划分舆情生命周期,总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情感变化推动主题随生命周期演化聚焦的特征。研究表明,在潜伏期和萌动期,网民情感由负面转向中性,主题聚焦于应急保障;加速期和成熟期,情感由负面转向正面,主题关注应急救援;消退期,情感以中性和正面为主,主题转向应急修复。政府和媒体在各阶段有效引导了舆情。研究为舆情监管部门提供了网民情感变化与主题演化的洞察,为提高舆情引导能力提供了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主题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ChatGPT嵌入微博网络舆情生成图景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易臣何 周佳瑾 赵雨芊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7,共9页
[研究目的]探讨类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风险,并以微博平台为例分析类ChatGPT嵌入社交媒体对网络舆情生成演化的图景,以实现对人工智能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的科学认知和有效防范。[研究方法]以社会燃烧... [研究目的]探讨类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风险,并以微博平台为例分析类ChatGPT嵌入社交媒体对网络舆情生成演化的图景,以实现对人工智能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的科学认知和有效防范。[研究方法]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基础,采用Python爬取微博数据,并利用Stata软件进行双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研究从“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三个因素出发,探讨类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微博网络舆情的生成演化图景。[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类ChatGPT人工智能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嵌入,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剧网络舆情“引燃”的可能性:类ChatGPT“内容自创造”扩展了网络舆情触发的“可燃物质”,增加了潜在的舆情触发点;其“跨模态融合”拓展了网络舆情的“助燃剂”功能,放大了舆情传播平台空间和信息流速;其“认知交互力”高强度、主动性的信息互动与对话引燃网络舆情“点火温度”,引发更强烈的公众反应和舆情态势。因此,有必要重视类ChatGPT人工智能的价值输出,强化相关法律规制,发展预警技术,构建类ChatGPT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网络舆情防范与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微博 网络舆情 社会燃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默螺旋理论的社交机器人网络舆情干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凌 刘琼 贺昌茂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目的/意义]探讨智媒时代下不同网络环境中社交机器人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以发现社交机器人在制造网络舆情方面的潜在作用,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参考意见。[研究设计/方法]结合沉默螺旋理论,运用ABM仿真方法构建不同网络结构(无标度网络、... [目的/意义]探讨智媒时代下不同网络环境中社交机器人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以发现社交机器人在制造网络舆情方面的潜在作用,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参考意见。[研究设计/方法]结合沉默螺旋理论,运用ABM仿真方法构建不同网络结构(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随机网络和真实社交网络),研究不同阶段下社交机器人对公众意见表达的影响。[结论/发现]少数社交机器人参与舆论传播就能大概率触发沉默的螺旋效应,并且网络环境的差异对社交机器人舆情干预存在影响。此外,社交机器人在塑造舆论格局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一定比例的正义性社交机器人协助媒体可以有效提高舆论引导效率。[创新/价值]将沉默螺旋理论与ABM仿真方法结合使用,分析在社交网络舆情中如何利用社交机器人对舆情进行干预与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干预 社交机器人 社交网络 沉默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科技信息传播舆情风险点及其防控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齐璐璐 张寒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3,共4页
医学科技信息传播涉医舆情争议焦点直接指向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其舆情风险点体现为泄露患者隐私、非专业和情绪化回应、发布血腥暴力等不当内容、盲目承诺医疗救助等。实践中,可通过增强医媒沟通、提升医务人员媒介素养,... 医学科技信息传播涉医舆情争议焦点直接指向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其舆情风险点体现为泄露患者隐私、非专业和情绪化回应、发布血腥暴力等不当内容、盲目承诺医疗救助等。实践中,可通过增强医媒沟通、提升医务人员媒介素养,正确理解舆情应对“线上”“线下”关联、完善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以及增强医院自媒体话语权、规范医院新媒体公共账号建设3个方面进行有效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技信息 信息传播 涉医舆情 舆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演进:规律及其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网络社会心态已经成为影响网络生态乃至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意义符码表征和影响机制两方面议题展开,未能把网络社会心态作为一个变动的主体,从历史的、演进的视角理解网络社会心态。从中观层面聚焦网络社会心态自涌现... 网络社会心态已经成为影响网络生态乃至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意义符码表征和影响机制两方面议题展开,未能把网络社会心态作为一个变动的主体,从历史的、演进的视角理解网络社会心态。从中观层面聚焦网络社会心态自涌现与演进规律的研究发现,网络社会心态是舆情、事件、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中长期社会泛在心理状态,在流动、变化的过程中,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表现出主导性网络社会心态、底线型网络社会心态、高表达网络社会心态、极化等演进规律。进一步基于情境逻辑、文化逻辑、结构逻辑的研究思路,发展出以人为中心,以中国特色思想价值观念测量为基础,在演进的视角中勾连网络社会与现实世界的互联网研究取向,期冀为描述和解释中国网络舆论场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心态 社会价值观测量 网民认知 网络舆论 社会变迁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山河大学”舆情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允 张雪健 詹艺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8,共8页
作为高等教育现实的“晴雨表”,高等教育舆情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围绕新浪微博“山河大学”舆情信息,锚定其背后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舆情传播研究.通过密度和中心性等分析,可... 作为高等教育现实的“晴雨表”,高等教育舆情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围绕新浪微博“山河大学”舆情信息,锚定其背后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舆情传播研究.通过密度和中心性等分析,可得网络节点呈现“广而密”的分布特点,且节点间连接度较高,交互性和依赖性均较强,特别容易引起普通用户的注意力和参与度.通过凝聚子群分析,发现网络聚类比较明显,但8个凝聚子群的交互度不高.该网络总体上是单向传播,主要呈现“偶遇机会型”和“多级传播型”传播路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有效应用可为教育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提供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社会网络分析 山河大学 新浪微博 教育舆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标签传播算法的舆情社交网络社区发现
12
作者 钱晓东 王卓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通过改进的标签传播算法研究了舆情社交网络中的社交主题发现。针对传统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依据节点间相似度选择标签传播时的邻居节点;针对传统算法标签更新时的随机性问题,通过结合舆论动力学模型HK的观点交互过程,依据节点... 通过改进的标签传播算法研究了舆情社交网络中的社交主题发现。针对传统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依据节点间相似度选择标签传播时的邻居节点;针对传统算法标签更新时的随机性问题,通过结合舆论动力学模型HK的观点交互过程,依据节点影响力的大小更新标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最好情况下(k=0.9)相较于原算法,在稳定性和模块度指标两方面分别提高了31%和78%,并且优于其他几种改进算法。由此可见,该算法相较于原算法及其他改进算法在舆情社交网络的主题社区发现中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签传播算法 舆情社交网络 HK模型 主题社区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谣传群控现象下舆情引战信息镇御模型研究
13
作者 封丽 高冕 郭泊池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4,共10页
[研究目的]当前谣传群控不断利用AIGC技术进行隐蔽浸染并操纵舆情引战信息干预公众意志,鉴于此提出通过构建有效的检测模型来提高监测能力。[研究方法]采用意志竞争干预思路构建AST镇御概念模型,围绕三大目标结合MLP、GAN等先进技术实... [研究目的]当前谣传群控不断利用AIGC技术进行隐蔽浸染并操纵舆情引战信息干预公众意志,鉴于此提出通过构建有效的检测模型来提高监测能力。[研究方法]采用意志竞争干预思路构建AST镇御概念模型,围绕三大目标结合MLP、GAN等先进技术实施建模流程。通过“哀牢山”引战信息事件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模型应用价值和效果。[研究结果/结论]实证过程表明,模型在提取舆情引战信息基础上得到系数位于0.5-0.8之间的谣传群控影响分析结论并传达出意志反应(变量系数位于0.5-0.9)、核心控制(变量系数位于0.5-0.8)与干预需求强度(变量系数位于0.2-0.4)结果,同时产生59.83%舆情引战疏导率并隔离萌芽期引战趋势。效能实验结果则突出表示模型方法细节优势,证实模型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为风险预警及应对化解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监测 谣传群控 舆情引战信息 AST镇御方案 镇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网络的舆情观点演化机制分析
14
作者 刘继 郭一凡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182,共9页
[研究目的]在互联网时代,舆情观点演化并非局限于单一网络环境,而是在多个网络环境交织互动中协同演进。分析舆情观点在耦合网络中的演化机制,对提升舆情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根据社交网络结构特点设计了线上网络为BA无标... [研究目的]在互联网时代,舆情观点演化并非局限于单一网络环境,而是在多个网络环境交织互动中协同演进。分析舆情观点在耦合网络中的演化机制,对提升舆情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根据社交网络结构特点设计了线上网络为BA无标度网络,线下网络为WS小世界网络的线上线下耦合网络架构。结合影响力与Deffuant模型构建线上观点演化模型,结合影响力和沉默螺旋理论构建线下观点演化模型,基于用户倾向程度构建层间观点演化模型。[研究结果/结论]通过模型参数配置并进行仿真实验,对不同参数配置下的观点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观点演化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线上线下耦合网络中舆情观点演化的复杂特性,为网络舆情演化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网络 网络舆情 舆情观点 舆情监控 演化机制 Deffua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科书建设需要舆论支持
15
作者 段发明 吴孜睿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1,共9页
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运用“统一说”“正面说”“单向说”的宣传,实现了用统一舆论支持教科书建设的目的;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全民围观、人人皆媒体,话语多元、去中心化,情绪强烈、反传统权威,网络大V主导、传统媒体边缘化”的教科书... 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运用“统一说”“正面说”“单向说”的宣传,实现了用统一舆论支持教科书建设的目的;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全民围观、人人皆媒体,话语多元、去中心化,情绪强烈、反传统权威,网络大V主导、传统媒体边缘化”的教科书网络舆情传播特点,使通过报刊宣传获得舆论支持的方式失灵了,舆情场中的“人”却被发现了。为了适应网络舆情,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需要新的舆论支持--用“新宣传”使宣传对象成为积极参与教科书舆论建构的“人”,依据传播规律、运用融媒体、整合多种社会因素等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引导教科书舆论。新宣传需要责任主体从建设公共领域平台、培养舆论领袖、改变言说方式等入手,以点带面,用核心价值、主流意见和理性观点引导教科书的网络舆论,增强“人”的认同感,实现教科书舆论支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舆论支持 新宣传 网络舆论 舆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多平台演化路径及实证研究
16
作者 黄微 刘逸伦 周东阳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175,共12页
[研究目的]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多平台环境下的演化规律,拓展信息生态理论的应用深度,为政府与企业理解舆情动态、制定精准应对策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多平台舆情演化路径分析框架,以... [研究目的]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多平台环境下的演化规律,拓展信息生态理论的应用深度,为政府与企业理解舆情动态、制定精准应对策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多平台舆情演化路径分析框架,以“萝卜快跑”舆情事件为例,结合BERTopic主题建模、社会网络分析(SNA)和SnowNLP情感挖掘,解析微博与抖音平台的舆情文本、传播网络及情感倾向,最后采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舆情事件的多阶段演化特征与路径。[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在多维生态要素耦合作用下呈现跨平台演化分异:微博平台以技术争议为核心形成强中心化传播结构,情感极化显著;抖音平台因视觉化叙事驱动碎片化主题扩散,情感表达相对中性。研究验证了信息流主题异化、用户群落行为惯习与环境规制技术的共生关系是舆情风险生成的核心机制,据此提出的跨平台协同治理策略为技术应用类公共事件的舆情韧性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舆情演化 多平台演化路径 信息生态理论 社会网络分析 萝卜快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模型网络分析:计算传播视野下的舆情文本挖掘新进路
17
作者 张媛 刘兴澳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9,共8页
[研究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的复杂文本挖掘方法——“主题模型网络分析”(ANTMN),以解决传统舆情文本挖掘方法在动机过强、人工介入过多、主题粗糙等方面的局限,为舆情治理、风险识别和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 [研究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的复杂文本挖掘方法——“主题模型网络分析”(ANTMN),以解决传统舆情文本挖掘方法在动机过强、人工介入过多、主题粗糙等方面的局限,为舆情治理、风险识别和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及计算转向的学术进展,通过比较分析论证ANTMN较之现有方法的创新优势。[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ANTMN遵循“主题建模”“网络分析”与“社区检测”的三步法,以“纯归纳取向”获得客观性,以“混合计算取向”超越传统方法的静态局限。ANTMN还在舆情传播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即在经验现象中提出舆情传播问题、在数据驱动中解析舆情传播机制、在趋势预测中建构舆情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传播 主题模型网络分析 舆情文本挖掘 计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政治基金会的舆论生产与国际传播研究
18
作者 黄日涵 姚浩龙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意义]研究德国政治基金会的发展以及其如何通过舆论内容生产与传播,借助国际传播达到施行政治教育,传递特定价值观的目的,为推动中国智库话语体系创新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梳理德国政治基金会的发展与影响力构建方式,围绕德... [目的/意义]研究德国政治基金会的发展以及其如何通过舆论内容生产与传播,借助国际传播达到施行政治教育,传递特定价值观的目的,为推动中国智库话语体系创新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梳理德国政治基金会的发展与影响力构建方式,围绕德国政治基金会在国内外社会发展及影响力发挥方式展开探究,研究其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公众民意及与国际行为体沟通合作方面的作用。[结果/结论]德国政治基金会在进行学术研究中注重价值观色彩,广泛设立办事处,并开展政治教育活动以打通沟通渠道、多方式输出观点强化传播效能。在舆论场中,德国政治基金会扮演“参谋”和“规范倡导者”角色,通过建立全球性对话网络。弥合与调节冲突、为全球性或区域性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实现对国内外公民和政治家的影响,推动其政治价值观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基金会 舆论 智库 国际传播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的负面舆情态势恶化牵引作用研究
19
作者 祁凯 周燕生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61,171,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在负面网络舆情传播中的牵引作用及其对网络舆情安全的潜在风险,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应对策略。[研究方法]为有效监测和管理负面网络舆情,构建了基于ALBERT-XGBoost的情感分析模型,并结合LDA... [研究目的]探索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在负面网络舆情传播中的牵引作用及其对网络舆情安全的潜在风险,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应对策略。[研究方法]为有效监测和管理负面网络舆情,构建了基于ALBERT-XGBoost的情感分析模型,并结合LDA主题建模和Mantel Test统计方法,形成负面舆情态势恶化的牵引效应量化分析框架,以定量方式探究LLM生成内容对负面舆情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突发事件实证分析表明: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在负面舆情的萌芽、爆发、复燃与衰退各阶段均显著助推了谣言扩散和情绪激化,尤其在放大公众的不信任情绪和推动情绪波动方面影响显著。并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机制,为缓解大语言模型对负面舆情的牵引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负面网络舆情 公共突发事件 情感分析 反制机制 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五四时期的公共舆论与秩序构建——以报刊发刊词为中心的讨论
20
作者 唐小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从五四时期众声喧哗的报刊话语到后五四主义话语的崛起,公共舆论所寄身的文化空间面临急剧的分化和压抑,而从中心到边缘的信息和意见传递,存在一个层级传播和反向作用的复杂过程。地方刊物形成多元而错杂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成了自下而上... 从五四时期众声喧哗的报刊话语到后五四主义话语的崛起,公共舆论所寄身的文化空间面临急剧的分化和压抑,而从中心到边缘的信息和意见传递,存在一个层级传播和反向作用的复杂过程。地方刊物形成多元而错杂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成了自下而上对于政治权威的抗争意识,并以省籍为单位形成了一种多元主义的地方竞争意识和公共文化。青年成为各种新创刊报刊中想象的政治主体。青年的政治责任、政治能力和政治勇气等维度成为以青年为主要受众的期刊的论述主题。在一个后五四反精英主义的历史语境里,平等理念和阶级话语等更是引发不断激进化的政治思维和政治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舆论 秩序构建 发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