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1抑制剂对MRL/lpr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1
作者 郭婷婷 徐诺 +3 位作者 王康 李颖 魏伟 严尚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8-1505,共8页
目的探讨PU.1抑制剂DB2313对MRL/lpr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Model组、PU.1抑制剂DB2313组(17 mg/kg)和阳性对照药泰它西普(TACI-Ig)组(7.5 mg/kg),另设10只BALB/c小鼠为Normal组。DB2313... 目的探讨PU.1抑制剂DB2313对MRL/lpr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Model组、PU.1抑制剂DB2313组(17 mg/kg)和阳性对照药泰它西普(TACI-Ig)组(7.5 mg/kg),另设10只BALB/c小鼠为Normal组。DB2313组腹腔注射用药,每周3次;TACI-Ig组隔日皮下注射用药,均给药5周。Normal组、Model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眶静脉取血并脱臼处死小鼠,称量胸腺、脾脏质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水平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CB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脾脏组织中的PU.1、IL-9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的PU.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B2313给药可明显改善MRL/lpr小鼠脾脏病变,降低抗ds-DNA、ANA、TNF-α、IL-6、IFN-γ水平;降低小鼠脾脏中总T细胞、TFH细胞、Th17细胞、Th9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脾脏PU.1蛋白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B2313治疗可明显降低脾脏组织中PU.1和IL-9的表达。结论PU.1抑制剂DB2313可改善MRL/lpr小鼠的脾脏病变,延缓病情进展,其机制与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u.1抑制剂 TACI-ig pu.1 MRL/LPR小鼠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肟在Purex流程铀钚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松涛 叶国安 +4 位作者 罗方祥 刘协春 杨贺 兰天 孟照凯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Purex流程,研究了甲醛肟(FO)的硝酸水溶液对30%TBP/煤油中Pu(Ⅳ)的还原反萃取行为,考察了FO浓度、两相接触时间、两相相比、反萃液硝酸浓度、NO3-浓度、有机相U浓度和温度对Pu(Ⅳ)的还原反萃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两相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Purex流程,研究了甲醛肟(FO)的硝酸水溶液对30%TBP/煤油中Pu(Ⅳ)的还原反萃取行为,考察了FO浓度、两相接触时间、两相相比、反萃液硝酸浓度、NO3-浓度、有机相U浓度和温度对Pu(Ⅳ)的还原反萃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两相接触时间能显著提高Pu(Ⅳ)的反萃率,增加甲醛肟的浓度、降低反萃液酸度、降低NO3-浓度、增加有机相U浓度和升高温度也对Pu(Ⅳ)的反萃率有一定的提高。采用16级逆流反萃取实验(还原反萃段12级,补充萃取段4级),模拟Purex流程1B槽U/Pu分离工艺,在相比(1BF∶1BX∶1BS)为4∶1∶1的条件下,U和Pu的回收率均大于99.99%;铀中去钚的分离因子SF(Pu/U)=1.0×104;钚中去铀的分离因子SF(U/Pu)=8.3×104。FO作为新型络合-还原反萃取剂,可有效实现铀钚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Ⅳ) 甲醛肟 还原反萃 铀钚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