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3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机器视觉的普洱茶饼外观质量检测融合算法
1
作者
王建超
李玮
+3 位作者
遆海龙
廖洪森
柏迦南
李健龙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茶饼的压制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然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普洱小茶饼在质量把控上往往不及人工制作的茶饼,因此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后的茶饼外观质量检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
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茶饼的压制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然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普洱小茶饼在质量把控上往往不及人工制作的茶饼,因此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后的茶饼外观质量检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普洱茶饼自动化质量检测算法。该算法综合应用大津法(otsumatlab,Otsu)阈值分割、Canny边缘检测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并引入多种算法优化策略,以提升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该算法能够自动完成茶饼外观质量的检测与评估,并将结果实时与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进行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准确识别茶饼的外观缺陷,平均计算准确率达95.75%,显示出较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质量控制,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茶叶生产行业的智能化改造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产线
普洱茶饼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缺陷检测
可编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子舌技术在普洱散茶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43
2
作者
贺玮
胡小松
+3 位作者
赵镭
廖小军
张燕
吴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127,131,共4页
为了探讨茶叶的感官审评结果与电子舌测定结果的相关性,3个等级的云南普洱散茶分别被用于感官审评以及电位型电子舌的检测。电子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的结果显示,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图上,电子舌可以区分特征十分相近的不...
为了探讨茶叶的感官审评结果与电子舌测定结果的相关性,3个等级的云南普洱散茶分别被用于感官审评以及电位型电子舌的检测。电子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的结果显示,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图上,电子舌可以区分特征十分相近的不同等级的普洱茶。同时对感官与仪器分析数据进行PCA分析后,找到了与不同等级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较高的传感器。因此,电子舌有望应用于茶叶生产的在线检测,以保证质量的一致性与分等分级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电子舌
主成分分析法(PCA)
感官审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蜂蜜茉莉普洱茶饮料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耿丽晶
周围
韩丽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研究了以普洱茶和茉莉花茶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茶饮料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浸提普洱茶和茉莉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15min,茶水质量比1:65,浸提温度85℃,浸提pH值为5.0,离心速度7000r/min,椴树蜜的添加量0.6%,VC的添加量为0.05%,...
研究了以普洱茶和茉莉花茶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茶饮料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浸提普洱茶和茉莉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15min,茶水质量比1:65,浸提温度85℃,浸提pH值为5.0,离心速度7000r/min,椴树蜜的添加量0.6%,VC的添加量为0.05%,饮料的糖度约为3.9°Bx,135℃瞬时灭菌5s。该饮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普洱茶和茉莉花茶的香味,又减少沉淀,茶汤色泽呈红色,澄清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茉莉花茶
蜂蜜
饮料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25
4
作者
东方
何普明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365,共3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普洱茶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与其他茶类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评价普洱茶作为特殊后发酵茶类的抗氧化活性,揭示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生活性成分功效的差异性,为我国后发酵茶的保健作用机理研...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普洱茶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与其他茶类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评价普洱茶作为特殊后发酵茶类的抗氧化活性,揭示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生活性成分功效的差异性,为我国后发酵茶的保健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绿茶
红茶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稀土元素含量的普洱茶产地识别研究
被引量:
30
5
作者
刘宏程
林昕
+4 位作者
和丽忠
兰珊珊
林涛
严红梅
黎其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为了研究普洱茶产地识别技术,收集普洱茶三大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代表性样本共85个,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本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普洱茶产地识别技术,收集普洱茶三大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代表性样本共85个,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本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3个地区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样本,分别进行线性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为100%。对3个地区的混合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分别为93.3%、87.9%、90.9%,交叉验证的正确率分别为90%、87.9%、90.9%,18个外部验证样本的正确判别率为84.6%、81.4%、82.9%。本研究表明,通过稀土元素含量的线性判别分析,能够较好地区分三大主产区的普洱茶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普洱茶
产地识别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酶活性与主要品质成分关系初探
被引量:
15
6
作者
郝瑞雪
杜丽平
+2 位作者
徐瑞雪
肖冬光
王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9-62,共4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酶类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二翻时达到活性高峰,而且在产生微生物之前,纤维素酶和...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酶类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二翻时达到活性高峰,而且在产生微生物之前,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已作为内源酶存在于茶叶中,而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外源酶;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茶褐素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以多酚类物质变化最为明显。另外,研究表明: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为茶叶中酚类物质的氧化、纤维素和果胶的分解、蛋白质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生化动力,使与茶叶品质形成相关的理化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酶类
品质成分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热脱附—裂解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
15
7
作者
张铭光
袁敏
+2 位作者
袁鹏
朱洁民
陈超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96-101,共6页
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法测定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存放地点的普洱茶色谱指纹图谱,并选用模糊聚类数据处理手段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色谱图经过软件处理显得更直观精确;同时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质谱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测定....
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法测定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存放地点的普洱茶色谱指纹图谱,并选用模糊聚类数据处理手段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色谱图经过软件处理显得更直观精确;同时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质谱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测定.各色谱峰调整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73%,T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1.54%.该工作为普洱茶的品质鉴定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科学的测试手段.使茶叶质量控制又迈进了新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热脱附/裂解色谱
质谱
指纹图谱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
32
8
作者
周健
成浩
+4 位作者
叶阳
王丽鸳
贺巍
刘本英
陆文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为深入了解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异同,为茶类的区分与界别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对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结果发...
为深入了解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异同,为茶类的区分与界别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对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与滇青、青饼图谱间的欧氏距离均大于各自组内最大偏差的绝对阈值,而滇青和青饼的组间差异小于各自的组内阈值;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值散点图上,熟饼样品与青饼和滇青样品间界限分明,而滇青和青饼样品间无明显界限;所有的熟饼样品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而青饼与滇青样品聚为一类。因此,青饼的近红外光谱在各方面都与普洱茶(熟饼)样品差异显著,而与其原料滇青(晒青毛茶)十分接近。从化学本质上来说,青饼更接近于绿茶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指纹图谱
普洱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速溶茶粉的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
10
9
作者
杨转
郭桂义
+2 位作者
王乔健
周威
莫海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43-248,254,共7页
为了提高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冲泡便捷性,本文采用加压热浸提法研究普洱茶多酚的最佳浸提工艺,将浸提液进一步干燥处理得到速溶茶粉,并对其进行感官分析及氨基酸和香气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最佳浸提条件为...
为了提高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冲泡便捷性,本文采用加压热浸提法研究普洱茶多酚的最佳浸提工艺,将浸提液进一步干燥处理得到速溶茶粉,并对其进行感官分析及氨基酸和香气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30℃,时间30 min,压强0.185 MPa,料液比1∶25(g/m L),此条件下,普洱茶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为7.6%,水浸出物含量可达到30.3%。在最佳浸提条件下经过冻干后的茶粉冲泡液的滋味、香气和汤色与普洱原茶无显著差异。冻干处理的普洱茶浸提样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喷雾干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且差异显著。不同干燥方式下的茶样香型特征差异较大,冻干对样品中的香气物质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本文在茶叶香气滋味组分最大保留的前提下,为开发高氨基酸速溶茶,促进我国茶产业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速溶茶
茶多酚
加压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
41
10
作者
周志宏
折改梅
+1 位作者
张颖君
杨崇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5-8,共4页
普洱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作的晒生毛茶(普洱生茶)为原料,经特殊的后李譬过程生产而成。与其原料晒青毛茶相比较,普洱茶的各类化学物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及气质联用(GC/MS/DS)技术,...
普洱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作的晒生毛茶(普洱生茶)为原料,经特殊的后李譬过程生产而成。与其原料晒青毛茶相比较,普洱茶的各类化学物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及气质联用(GC/MS/DS)技术,对云南临沧市生产的普洱茶和晒青毛茶等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成分中的萜类、芳香族、以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均与同一产地的晒青毛茶等均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茶
普洱茶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普洱茶品质与化学成分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3
11
作者
邵宛芳
蔡新
+1 位作者
杨树人
袁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7-22,共6页
本文报道了影响云南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与等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灰分(Totalash),水浸出物(Waterextract)、多酚类(Polyphenols)和咖啡碱(Caffeine)含量与普洱茶品...
本文报道了影响云南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与等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灰分(Totalash),水浸出物(Waterextract)、多酚类(Polyphenols)和咖啡碱(Caffeine)含量与普洱茶品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9,0.918,0.954及0.879.而粗纤维含量与品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958),此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揭示茶叶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品质
化学成分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外源接种黄曲霉产毒研究
被引量:
9
12
作者
李亚莉
康冠宏
+3 位作者
杨丽源
祝红昆
李治滢
周红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5-441,共7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进行模拟普洱茶发酵试验,并在发酵结束时通过LC-MS/MS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种的黄曲霉能在茶叶中生长繁殖...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进行模拟普洱茶发酵试验,并在发酵结束时通过LC-MS/MS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种的黄曲霉能在茶叶中生长繁殖,初期生长较快,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黄曲霉在茶叶中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数量逐渐下降。发酵终止时,未在茶样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三七含片的研制
被引量:
6
13
作者
张慧
张云龙
+3 位作者
田洋
肖蓉
李栋
何梦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516-520,共5页
以普洱茶为原料制备茶粉,用普洱茶茶粉、三七总皂苷、木糖醇作为主要原料,添加玉米淀粉和其他辅料,经喷雾、混合、制粒、干燥、压片、辐照灭菌等工序,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制备普洱茶三七含片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
以普洱茶为原料制备茶粉,用普洱茶茶粉、三七总皂苷、木糖醇作为主要原料,添加玉米淀粉和其他辅料,经喷雾、混合、制粒、干燥、压片、辐照灭菌等工序,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制备普洱茶三七含片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以95%乙醇作为润湿剂、普洱茶茶粉用量10%、填充剂(木糖醇:玉米淀粉:糊精:β-环状糊精=4:2:1.5:0.6)用量86%、三七总皂苷用量1.2%、阿斯巴甜用量0.5%,制成的含片色香味俱佳,经检验各项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三七总皂苷
含片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高压对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10
14
作者
林凤英
杜冰
+2 位作者
余铭
杨公明
黄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48,共7页
为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普洱生茶经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
为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普洱生茶经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400 MPa下处理时感官评分较对照组高,口感和自然陈化的2年普洱茶相仿;经300 MPa下处理的生茶样品的香气组分与对照组相比,萜烯、酯类、醇类和醛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烷烃类和酮类有所下降,并且新增了α-柏木烯(1.26%)、4(14),11-桉叶二烯(1.55%)、癸醛(0.71%)等香气成分,这对普洱茶的风味改善起到良好效果,并与感官评定结果相符合,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对加速普洱茶的陈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超高压
陈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普洱茶总灰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8
15
作者
陈颖
周芳梅
+3 位作者
杨秀莲
陈婷
刘斯桐
王白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78-1282,共5页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总灰分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总灰分含量比熟茶低;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灰分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等级越低茶叶的总灰分含量越高。所选的16组茶样中有3组已经超过目前国标规定的总灰分含量。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总灰分含量都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供了用物理手段降低茶叶总灰分的方法,对了解和掌握茶叶中灰分限量指标以及云南普洱茶总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改善普洱茶卫生状况,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高压脉冲电场(HPEF)
总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速溶普洱茶制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0
16
作者
耿丽晶
周围
+1 位作者
郭雪
王美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6-201,205,共7页
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分别确定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酶解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v)为1∶8、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0min,产品得率为12.16%;乙醇浸...
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分别确定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酶解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v)为1∶8、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0min,产品得率为12.16%;乙醇浸提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v)为1∶12、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0min,产品得率为17.14%;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1∶1∶1,酶添加量为0.75%,酶解温度为45℃,酶解60min,茶水比(m/v)为1∶12,浸提2次,产品平均得率为26.23%。将三种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可知,酶解法生产速溶普洱茶产品得率最高,且普洱茶中茶可溶性多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水浸提法与乙醇浸提法。乙醇浸提法生产速溶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产品得率次之。综合考虑选择酶解法生产速溶普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普洱茶
酶解
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液态自然发酵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7
17
作者
徐瑞雪
杜丽平
+3 位作者
郝瑞雪
王超
肖冬光
李长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3-246,共4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利用自身菌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培菌温度、发酵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和固液比等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茶褐素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利用自身菌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培菌温度、发酵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和固液比等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茶褐素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固液比、摇床转速、发酵温度、培菌温度、装液量;最佳工艺参数:培菌温度30℃、发酵温度50℃、摇床转速120r/min、装液量50mL、固液比3∶80。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62%,茶褐素含量29.20%,茶多酚含量2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液态自然发酵
可溶性固形物
茶褐素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生茶和熟茶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
8
18
作者
邹艳丽
陈靖
+2 位作者
李聪
王波
谢启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850-4851,共2页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率都高于熟茶,普洱生茶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熟茶。[结论]普洱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茶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辐照杀螨效果研究
被引量:
6
19
作者
罗雪梅
余勤
+2 位作者
邓志群
侯任环
李哲怀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3-97,共5页
采用60Coγ射线在0.48、0.95、1.40kGy剂量水平处理带螨的普洱茶研究其杀螨效果。结果表明杀螨的适宜剂量为0.5~1.0kGy,辐照杀螨彻底,只要不再接触螨源就不存在孳生螨类的可能性。品质分析表明在这个剂...
采用60Coγ射线在0.48、0.95、1.40kGy剂量水平处理带螨的普洱茶研究其杀螨效果。结果表明杀螨的适宜剂量为0.5~1.0kGy,辐照杀螨彻底,只要不再接触螨源就不存在孳生螨类的可能性。品质分析表明在这个剂量范围处理的普洱茶对其主要成分(水分、维生素C、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无不利影响。感观评价也表明经辐照处理的茶叶在外观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方面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辐照杀螨
品质分析
感观评价
茶叶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及模式识别法用于鉴别普洱生茶与熟茶
被引量:
9
20
作者
倪倩
佟玲
+2 位作者
高钧
李文博
王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4,181,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熟普洱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普洱茶水溶液中8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GA)、没食子酸儿茶素(G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儿茶素(C)、咖啡因(CAF)、表儿茶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熟普洱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普洱茶水溶液中8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GA)、没食子酸儿茶素(G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儿茶素(C)、咖啡因(CAF)、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以这8种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普洱生茶和熟茶各20批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能准确地区分普洱生茶与熟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器视觉的普洱茶饼外观质量检测融合算法
1
作者
王建超
李玮
遆海龙
廖洪森
柏迦南
李健龙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
出处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2402AE090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4650231006957)。
文摘
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茶饼的压制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然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普洱小茶饼在质量把控上往往不及人工制作的茶饼,因此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后的茶饼外观质量检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普洱茶饼自动化质量检测算法。该算法综合应用大津法(otsumatlab,Otsu)阈值分割、Canny边缘检测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并引入多种算法优化策略,以提升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该算法能够自动完成茶饼外观质量的检测与评估,并将结果实时与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进行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准确识别茶饼的外观缺陷,平均计算准确率达95.75%,显示出较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质量控制,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茶叶生产行业的智能化改造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自动化产线
普洱茶饼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缺陷检测
可编程控制器
Keywords
Automated production line
pu
´
er
tea
cake
machine vision
image processing
defect detection
PLC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P391.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子舌技术在普洱散茶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43
2
作者
贺玮
胡小松
赵镭
廖小军
张燕
吴继红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127,131,共4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K04A05)
文摘
为了探讨茶叶的感官审评结果与电子舌测定结果的相关性,3个等级的云南普洱散茶分别被用于感官审评以及电位型电子舌的检测。电子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的结果显示,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图上,电子舌可以区分特征十分相近的不同等级的普洱茶。同时对感官与仪器分析数据进行PCA分析后,找到了与不同等级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较高的传感器。因此,电子舌有望应用于茶叶生产的在线检测,以保证质量的一致性与分等分级的客观性。
关键词
普洱茶
电子舌
主成分分析法(PCA)
感官审评
Keywords
pu
-
er
tea
electronic tongue
PCA
sensory evaluation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蜂蜜茉莉普洱茶饮料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耿丽晶
周围
韩丽莉
机构
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文摘
研究了以普洱茶和茉莉花茶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茶饮料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浸提普洱茶和茉莉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15min,茶水质量比1:65,浸提温度85℃,浸提pH值为5.0,离心速度7000r/min,椴树蜜的添加量0.6%,VC的添加量为0.05%,饮料的糖度约为3.9°Bx,135℃瞬时灭菌5s。该饮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普洱茶和茉莉花茶的香味,又减少沉淀,茶汤色泽呈红色,澄清透明。
关键词
普洱茶
茉莉花茶
蜂蜜
饮料
工艺
Keywords
pu
'
er
tea
jasmine
tea
honey
drink
processing
分类号
TS27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25
4
作者
东方
何普明
林智
机构
浙江大学茶学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365,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367)
文摘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普洱茶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与其他茶类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评价普洱茶作为特殊后发酵茶类的抗氧化活性,揭示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生活性成分功效的差异性,为我国后发酵茶的保健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普洱茶
绿茶
红茶
抗氧化
Keywords
pu
-
er
tea
green
tea
black
tea
antioxidant activity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稀土元素含量的普洱茶产地识别研究
被引量:
30
5
作者
刘宏程
林昕
和丽忠
兰珊珊
林涛
严红梅
黎其万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基金
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S212103046)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011HB036)
文摘
为了研究普洱茶产地识别技术,收集普洱茶三大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代表性样本共85个,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本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3个地区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样本,分别进行线性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为100%。对3个地区的混合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分别为93.3%、87.9%、90.9%,交叉验证的正确率分别为90%、87.9%、90.9%,18个外部验证样本的正确判别率为84.6%、81.4%、82.9%。本研究表明,通过稀土元素含量的线性判别分析,能够较好地区分三大主产区的普洱茶样品。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普洱茶
产地识别
ICP/MS
Keywords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
pu
′
er
tea
discrimination of region origin
ICP/MS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酶活性与主要品质成分关系初探
被引量:
15
6
作者
郝瑞雪
杜丽平
徐瑞雪
肖冬光
王超
机构
工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9-62,共4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63B06)
文摘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酶类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二翻时达到活性高峰,而且在产生微生物之前,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已作为内源酶存在于茶叶中,而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外源酶;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茶褐素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以多酚类物质变化最为明显。另外,研究表明: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为茶叶中酚类物质的氧化、纤维素和果胶的分解、蛋白质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生化动力,使与茶叶品质形成相关的理化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酶类
品质成分
相互关系
Keywords
pu
'
er
tea
pile-f
er
mentation enzymes quality components correlations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热脱附—裂解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
15
7
作者
张铭光
袁敏
袁鹏
朱洁民
陈超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教育学院化学系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96-101,共6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4B20801015)
文摘
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法测定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存放地点的普洱茶色谱指纹图谱,并选用模糊聚类数据处理手段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色谱图经过软件处理显得更直观精确;同时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质谱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测定.各色谱峰调整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73%,T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1.54%.该工作为普洱茶的品质鉴定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科学的测试手段.使茶叶质量控制又迈进了新的一步.
关键词
普洱茶
热脱附/裂解色谱
质谱
指纹图谱
模糊聚类
Keywords
pu
-
er
tea
pyrolysis - gas chromatography
fing
er
print
fuzzy clust
er
analysis
分类号
O657.7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
32
8
作者
周健
成浩
叶阳
王丽鸳
贺巍
刘本英
陆文渊
机构
国家茶树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5DKA100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05096)
文摘
为深入了解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异同,为茶类的区分与界别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对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与滇青、青饼图谱间的欧氏距离均大于各自组内最大偏差的绝对阈值,而滇青和青饼的组间差异小于各自的组内阈值;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值散点图上,熟饼样品与青饼和滇青样品间界限分明,而滇青和青饼样品间无明显界限;所有的熟饼样品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而青饼与滇青样品聚为一类。因此,青饼的近红外光谱在各方面都与普洱茶(熟饼)样品差异显著,而与其原料滇青(晒青毛茶)十分接近。从化学本质上来说,青饼更接近于绿茶类产品。
关键词
近红外指纹图谱
普洱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near-infrared spectra fing
er
print
pu
'
er
tea
clust
er
ing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速溶茶粉的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
10
9
作者
杨转
郭桂义
王乔健
周威
莫海珍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43-248,254,共7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22102310308)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6IRTSTHN007
文摘
为了提高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冲泡便捷性,本文采用加压热浸提法研究普洱茶多酚的最佳浸提工艺,将浸提液进一步干燥处理得到速溶茶粉,并对其进行感官分析及氨基酸和香气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30℃,时间30 min,压强0.185 MPa,料液比1∶25(g/m L),此条件下,普洱茶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为7.6%,水浸出物含量可达到30.3%。在最佳浸提条件下经过冻干后的茶粉冲泡液的滋味、香气和汤色与普洱原茶无显著差异。冻干处理的普洱茶浸提样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喷雾干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且差异显著。不同干燥方式下的茶样香型特征差异较大,冻干对样品中的香气物质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本文在茶叶香气滋味组分最大保留的前提下,为开发高氨基酸速溶茶,促进我国茶产业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普洱
速溶茶
茶多酚
加压浸提
Keywords
pu
'
er
tea
instant
tea
polyphenols
pressurized extraction
分类号
TS275.2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
41
10
作者
周志宏
折改梅
张颖君
杨崇仁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出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5-8,共4页
文摘
普洱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作的晒生毛茶(普洱生茶)为原料,经特殊的后李譬过程生产而成。与其原料晒青毛茶相比较,普洱茶的各类化学物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及气质联用(GC/MS/DS)技术,对云南临沧市生产的普洱茶和晒青毛茶等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成分中的萜类、芳香族、以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均与同一产地的晒青毛茶等均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大叶茶
普洱茶
香气成分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pu
-
er
tea
aromatic constituents
分类号
Q946.9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普洱茶品质与化学成分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3
11
作者
邵宛芳
蔡新
杨树人
袁唯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7-22,共6页
文摘
本文报道了影响云南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与等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灰分(Totalash),水浸出物(Waterextract)、多酚类(Polyphenols)和咖啡碱(Caffeine)含量与普洱茶品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9,0.918,0.954及0.879.而粗纤维含量与品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958),此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揭示茶叶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普洱茶
品质
化学成分
云南
Keywords
pu
′
er
tea
Quality,Chemical constituents, Contents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外源接种黄曲霉产毒研究
被引量:
9
12
作者
李亚莉
康冠宏
杨丽源
祝红昆
李治滢
周红杰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5-44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19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07BAD58B02)
云南省科技厅富民强县计划项目(2011EB117)
文摘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进行模拟普洱茶发酵试验,并在发酵结束时通过LC-MS/MS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种的黄曲霉能在茶叶中生长繁殖,初期生长较快,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黄曲霉在茶叶中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数量逐渐下降。发酵终止时,未在茶样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关键词
普洱茶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LC-MS/MS
Keywords
pu
′
er
tea
Asp
er
gillus flavus
aflatoxins
LC-MS/MS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三七含片的研制
被引量:
6
13
作者
张慧
张云龙
田洋
肖蓉
李栋
何梦恒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516-520,共5页
基金
云南农业大学试验与发展基金项目
文摘
以普洱茶为原料制备茶粉,用普洱茶茶粉、三七总皂苷、木糖醇作为主要原料,添加玉米淀粉和其他辅料,经喷雾、混合、制粒、干燥、压片、辐照灭菌等工序,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制备普洱茶三七含片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以95%乙醇作为润湿剂、普洱茶茶粉用量10%、填充剂(木糖醇:玉米淀粉:糊精:β-环状糊精=4:2:1.5:0.6)用量86%、三七总皂苷用量1.2%、阿斯巴甜用量0.5%,制成的含片色香味俱佳,经检验各项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关键词
普洱茶
三七总皂苷
含片
工艺
Keywords
pu
er
tea
PNS
tablet
processing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高压对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10
14
作者
林凤英
杜冰
余铭
杨公明
黄超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中低温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48,共7页
文摘
为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普洱生茶经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400 MPa下处理时感官评分较对照组高,口感和自然陈化的2年普洱茶相仿;经300 MPa下处理的生茶样品的香气组分与对照组相比,萜烯、酯类、醇类和醛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烷烃类和酮类有所下降,并且新增了α-柏木烯(1.26%)、4(14),11-桉叶二烯(1.55%)、癸醛(0.71%)等香气成分,这对普洱茶的风味改善起到良好效果,并与感官评定结果相符合,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对加速普洱茶的陈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普洱茶
超高压
陈化
品质
Keywords
pu
'
er
tea
, ultra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maturation, quality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普洱茶总灰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8
15
作者
陈颖
周芳梅
杨秀莲
陈婷
刘斯桐
王白娟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78-1282,共5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12Z134C)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4BAD10B03)
文摘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总灰分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总灰分含量比熟茶低;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灰分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等级越低茶叶的总灰分含量越高。所选的16组茶样中有3组已经超过目前国标规定的总灰分含量。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总灰分含量都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供了用物理手段降低茶叶总灰分的方法,对了解和掌握茶叶中灰分限量指标以及云南普洱茶总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改善普洱茶卫生状况,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普洱茶
高压脉冲电场(HPEF)
总灰分
Keywords
pu
'
er
tea
HPEF
Total ash content
分类号
S24 [农业科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速溶普洱茶制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0
16
作者
耿丽晶
周围
郭雪
王美玲
机构
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6-201,205,共7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02137)
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LJQ2012073)
+1 种基金
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160011)
辽宁医学院"奥鸿"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2011D03)
文摘
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分别确定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酶解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v)为1∶8、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0min,产品得率为12.16%;乙醇浸提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v)为1∶12、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0min,产品得率为17.14%;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1∶1∶1,酶添加量为0.75%,酶解温度为45℃,酶解60min,茶水比(m/v)为1∶12,浸提2次,产品平均得率为26.23%。将三种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可知,酶解法生产速溶普洱茶产品得率最高,且普洱茶中茶可溶性多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水浸提法与乙醇浸提法。乙醇浸提法生产速溶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产品得率次之。综合考虑选择酶解法生产速溶普洱茶。
关键词
速溶普洱茶
酶解
得率
Keywords
instant
pu
'
er
tea
enzymatic hydrolysis
yield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液态自然发酵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7
17
作者
徐瑞雪
杜丽平
郝瑞雪
王超
肖冬光
李长文
机构
工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3-246,共4页
文摘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利用自身菌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培菌温度、发酵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和固液比等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茶褐素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固液比、摇床转速、发酵温度、培菌温度、装液量;最佳工艺参数:培菌温度30℃、发酵温度50℃、摇床转速120r/min、装液量50mL、固液比3∶80。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62%,茶褐素含量29.20%,茶多酚含量23.48%。
关键词
普洱茶
液态自然发酵
可溶性固形物
茶褐素
茶多酚
Keywords
pu
'
er
tea
liquid natural f
er
mentation
soluble solid shape
tea
brown
tea
polyphenol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生茶和熟茶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
8
18
作者
邹艳丽
陈靖
李聪
王波
谢启明
机构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850-4851,共2页
文摘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率都高于熟茶,普洱生茶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熟茶。[结论]普洱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
关键词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茶多酚
抗氧化活性
Keywords
pu
-
er
crude
tea
pu
-
er
ripe
tea
tea
polyphenol
Antioxidant activit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辐照杀螨效果研究
被引量:
6
19
作者
罗雪梅
余勤
邓志群
侯任环
李哲怀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系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3-97,共5页
文摘
采用60Coγ射线在0.48、0.95、1.40kGy剂量水平处理带螨的普洱茶研究其杀螨效果。结果表明杀螨的适宜剂量为0.5~1.0kGy,辐照杀螨彻底,只要不再接触螨源就不存在孳生螨类的可能性。品质分析表明在这个剂量范围处理的普洱茶对其主要成分(水分、维生素C、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无不利影响。感观评价也表明经辐照处理的茶叶在外观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方面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普洱茶
辐照杀螨
品质分析
感观评价
茶叶
贮藏
Keywords
pu
-
er
tea
,irradiation
disinfestation,qualityanalysis
organoleptic assessmemt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05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及模式识别法用于鉴别普洱生茶与熟茶
被引量:
9
20
作者
倪倩
佟玲
高钧
李文博
王强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
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出处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4,181,共5页
文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熟普洱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普洱茶水溶液中8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GA)、没食子酸儿茶素(G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儿茶素(C)、咖啡因(CAF)、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以这8种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普洱生茶和熟茶各20批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能准确地区分普洱生茶与熟茶。
关键词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Keywords
Raw
pu
-
er
tea
Ripe
pu
-
er
tea
HPLC
HPLC-MS/MS
Clust
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分类号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机器视觉的普洱茶饼外观质量检测融合算法
王建超
李玮
遆海龙
廖洪森
柏迦南
李健龙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子舌技术在普洱散茶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贺玮
胡小松
赵镭
廖小军
张燕
吴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蜂蜜茉莉普洱茶饮料工艺的研究
耿丽晶
周围
韩丽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东方
何普明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稀土元素含量的普洱茶产地识别研究
刘宏程
林昕
和丽忠
兰珊珊
林涛
严红梅
黎其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酶活性与主要品质成分关系初探
郝瑞雪
杜丽平
徐瑞雪
肖冬光
王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普洱茶热脱附—裂解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张铭光
袁敏
袁鹏
朱洁民
陈超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分析
周健
成浩
叶阳
王丽鸳
贺巍
刘本英
陆文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普洱速溶茶粉的制备工艺优化
杨转
郭桂义
王乔健
周威
莫海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普洱茶的香气成分
周志宏
折改梅
张颖君
杨崇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云南普洱茶品质与化学成分关系的初步研究
邵宛芳
蔡新
杨树人
袁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外源接种黄曲霉产毒研究
李亚莉
康冠宏
杨丽源
祝红昆
李治滢
周红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普洱茶三七含片的研制
张慧
张云龙
田洋
肖蓉
李栋
何梦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超高压对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影响
林凤英
杜冰
余铭
杨公明
黄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普洱茶总灰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陈颖
周芳梅
杨秀莲
陈婷
刘斯桐
王白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速溶普洱茶制取工艺的研究
耿丽晶
周围
郭雪
王美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普洱茶液态自然发酵的工艺研究
徐瑞雪
杜丽平
郝瑞雪
王超
肖冬光
李长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普洱生茶和熟茶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邹艳丽
陈靖
李聪
王波
谢启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普洱茶辐照杀螨效果研究
罗雪梅
余勤
邓志群
侯任环
李哲怀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及模式识别法用于鉴别普洱生茶与熟茶
倪倩
佟玲
高钧
李文博
王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