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汽爆加工对蕨菜糖类成分影响研究
1
作者 卜雅琴 郝经文 +1 位作者 陈乃富 陈乃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4-1012,共9页
多糖占蕨菜干重的8%左右,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探究汽爆加工对蕨菜糖类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4个产地蕨菜干制样品为原料,经相同汽爆工艺处理,测定总多糖得率,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指... 多糖占蕨菜干重的8%左右,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探究汽爆加工对蕨菜糖类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4个产地蕨菜干制样品为原料,经相同汽爆工艺处理,测定总多糖得率,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对照品确证共有峰,并对游离单糖含量及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检测,同时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样品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与干制样品相比,汽爆样品总多糖得率为(12.02±1.89)%,增加了55%(P<0.01)。8批蕨菜指纹图谱共标识12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确证其中5个共有峰,分别为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系统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可将8批样品归为2类。游离单糖含量和多糖单糖组成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干制样品,汽爆样品中游离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含量分别减少6.02、0.42、0.34 mg/g,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的含量分别增加0.14、0.09 mg/g;多糖单糖组成中葡萄糖、鼠李糖的比例显著(P<0.01)增加,平均增加量为1.64%和0.94%。本研究发现汽爆工艺处理显著增加了蕨菜样品中糖类成分的提取得率,并影响其含量及结构,这为后续的活性研究提供依据,为蕨菜汽爆加工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蒸汽爆破 指纹图谱 糖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牛蕨类植物“Pteridium aquilinum”中毒
2
作者 张鸣谦 冯泽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1964年第1期69-78,共10页
牛蕨类植物中毒(Bracken Poisoning)首由n M.Starrar氏(1893)报导于英格兰,至1917年S.Stockman氏人工饲喂试验获得成功,更确证蕨类植物的毒性。其后,世界各高寒阴湿山地均屡见不解,国内则尚无正式报导。本病具有特异之临床症候群及剖检... 牛蕨类植物中毒(Bracken Poisoning)首由n M.Starrar氏(1893)报导于英格兰,至1917年S.Stockman氏人工饲喂试验获得成功,更确证蕨类植物的毒性。其后,世界各高寒阴湿山地均屡见不解,国内则尚无正式报导。本病具有特异之临床症候群及剖检变状,为一般中毒性疾病所罕见,且与某些急性传染病颇易混淆,尚无特效疗法,发病后多转归死亡,故将60年夏秋间我校马马坪山地牧场乳牛群的发病情况简要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出血斑点 pteridium aquilinum 病牛 临床病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测定及其组分HPLC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乃东 陈乃富 +2 位作者 陈存武 钱立武 张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9-52,共4页
目的:对蕨菜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测定和组分分析以追踪蕨菜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乙醚预处理的脱脂蕨粉经75%乙醇提取后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获得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 目的:对蕨菜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测定和组分分析以追踪蕨菜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乙醚预处理的脱脂蕨粉经75%乙醇提取后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获得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5个部位,通过测定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各组分的活性,HPLC法对总提物及5个部位的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提物及五个萃取部位活性明显不同,乙酸乙酯相和氯仿相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总提物和正丁醇相,石油醚相和水相抗氧化性较弱。各项的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蕨菜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可实现组分的初步分离。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与总提物相比,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黄酮是蕨菜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之一。研究结果对探讨蕨菜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建立蕨菜质量评价标准、蕨菜资源的深度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超临界萃取物化学成分及其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永祥 张瑶 +3 位作者 卢玮玮 胡晓倩 權泰亨 金泰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 分析蕨菜超临界CO 2萃取物(SFE-PA)的化学成分,并探究萃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GC-MS分析SFE-PA主要化学成分。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构建脂肪细胞分化的细胞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毒性,采用油红... 目的 分析蕨菜超临界CO 2萃取物(SFE-PA)的化学成分,并探究萃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GC-MS分析SFE-PA主要化学成分。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构建脂肪细胞分化的细胞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毒性,采用油红O染色法分析SFE-PA对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利用q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从SFE-PA中共鉴定出1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4,4,5,7,8-五甲基-二氢香豆素(36.07%)、β-谷甾醇(25.66%)、4-氨基-7-二乙氨基-香豆素(8.26%)、棕榈酸(5.05%)等。SFE-PA浓度依赖性地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并减少细胞中脂质的沉积。同时,SFE-PA明显下调PPARγ、CEBPα、SREBP-1c、FAS、ACC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SFE-PA具有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这一作用与其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转录调控因子和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等密切相关,而高含量的酚类、醇类化合物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超临界CO 2萃取 化学成分 3T3-l1细胞 脂肪细胞分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蕨菜黄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乃富 张莉 +1 位作者 陈科 段体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85,共4页
用70%乙醇提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粉,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初步探讨了影响AB-8型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蕨菜黄酮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粗黄酮粉中的黄酮含量为17.33%;pH=3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蕨菜黄酮的水... 用70%乙醇提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粉,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初步探讨了影响AB-8型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蕨菜黄酮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粗黄酮粉中的黄酮含量为17.33%;pH=3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蕨菜黄酮的水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70%的乙醇对蕨菜黄酮具有较好的解吸附效果。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蕨菜精黄酮粉中黄酮的含量已达61.0%,精黄酮粉相对于粗黄酮粉的得率达20.45%。大孔吸附树脂对蕨菜黄酮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大孔吸附树脂 黄酮 纯化 吸附与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马博 苏仕林 李荣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16,共4页
蕨菜作为药食两用植物,营养丰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文章总结了蕨菜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相关研究,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蕨菜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雌性生殖器官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石磊 刘宁 刘建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7-381,共5页
以蕨为实验材料 ,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颈卵器的发育过程 ,报道了颈卵器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蕨孢子接种后 ,约 2 8d颈卵器表面原始细胞发生 ,并很快形成中央细胞 ,中央细胞分裂形成初生腹细胞和初生沟细胞 ,初生腹细胞进... 以蕨为实验材料 ,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颈卵器的发育过程 ,报道了颈卵器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蕨孢子接种后 ,约 2 8d颈卵器表面原始细胞发生 ,并很快形成中央细胞 ,中央细胞分裂形成初生腹细胞和初生沟细胞 ,初生腹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卵细胞和腹沟细胞 .卵细胞进一步发育 ,以卵细胞的细胞壁的增厚为标志 ,颈卵器发育成熟 ,颈卵器颈部顶端细胞打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雌性生殖器官 颈卵器 发育过程 超微结构 中央细胞 初生腹细胞 初生沟细胞 卵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及不同比例MS培养基对蕨菜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翟国燕 边珂 +1 位作者 贾克功 朱立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23,共3页
采用300mg.L-1GA3及不同比例的MS培养基对当年和上一年采集的蕨菜孢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GA3处理可以促进孢子提早萌发,并且可提高上一年孢子的萌发率,但对提高当年新采集的孢子萌发率作用不明显。全MS培养基对提高孢子萌发量效果... 采用300mg.L-1GA3及不同比例的MS培养基对当年和上一年采集的蕨菜孢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GA3处理可以促进孢子提早萌发,并且可提高上一年孢子的萌发率,但对提高当年新采集的孢子萌发率作用不明显。全MS培养基对提高孢子萌发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孢子萌发 GA3 MS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贮藏保鲜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博 蒋利和 +2 位作者 苏仕林 李荣峰 张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956-11957,11960,共3页
综述了蕨菜护色、干燥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蕨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蕨菜 护色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15
10
作者 陈乃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3-66,共4页
用体积分数为 70 %的乙醇提取蕨菜黄酮类化合物 ,得到粗黄酮 ,经聚酰胺纯化 ,得到精制黄酮。定量测定黄酮含量 ,并对蕨菜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蕨菜总黄酮含量为干重的 7.2 8% ,粗黄酮中黄酮含量为 2 7.0 3 % ,精... 用体积分数为 70 %的乙醇提取蕨菜黄酮类化合物 ,得到粗黄酮 ,经聚酰胺纯化 ,得到精制黄酮。定量测定黄酮含量 ,并对蕨菜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蕨菜总黄酮含量为干重的 7.2 8% ,粗黄酮中黄酮含量为 2 7.0 3 % ,精制黄酮中的黄酮含量为41 5 2 % ;蕨菜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能显著阻断亚油酸、猪油的自氧化作用 ,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抗氧化作用 纯化 测定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卵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磊 刘宁 刘建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3-396,共4页
运用电子显微镜对蕨 (Pteridiumaquilinum (L .)Kuhnvar.latiusculum (Desv .)Underw)的卵细胞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卵细胞形成的早期阶段即幼卵细胞时期 ,卵细胞呈四边形 ,膜外开始积累嗜锇物质 ,细胞核椭圆形 ;到卵细胞发育... 运用电子显微镜对蕨 (Pteridiumaquilinum (L .)Kuhnvar.latiusculum (Desv .)Underw)的卵细胞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卵细胞形成的早期阶段即幼卵细胞时期 ,卵细胞呈四边形 ,膜外开始积累嗜锇物质 ,细胞核椭圆形 ;到卵细胞发育成熟即成熟卵细胞时期 ,卵细胞形状变化很大 ,呈新月形 ,嗜锇物质在膜外形成一连续的卵膜 ,细胞核形状与幼卵时期明显不同 ,形成了核外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细胞 质体 线粒体 小泡 发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果山野生蕨菜多糖和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8
12
作者 夏海涛 刘玉芬 +1 位作者 王蓉 李肖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24-127,共4页
以连云港花果山野生蕨菜干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蕨菜中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蕨菜与水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新鲜蕨菜干粉中多... 以连云港花果山野生蕨菜干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蕨菜中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蕨菜与水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新鲜蕨菜干粉中多糖含量为1.39%,三月枯蕨菜干粉中多糖含量为7.08%;提取蕨菜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优条件为蕨菜与70%乙醇比1:1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2次,测得新鲜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4.90%,三月枯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黄酮 蕨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帆 罗水忠 +1 位作者 高宝莼 丁立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采用树脂及正反相硅胶色谱柱从蕨菜 (Pteridiumaquilinumvar .latiusculum)中分离纯化出 9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将它们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山奈酚 3 O (6″ O 反 对羟基苯丙烯酰基 ) β D 葡萄糖苷、腺嘌呤核苷、蕨素 3 O β D ... 采用树脂及正反相硅胶色谱柱从蕨菜 (Pteridiumaquilinumvar .latiusculum)中分离纯化出 9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将它们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山奈酚 3 O (6″ O 反 对羟基苯丙烯酰基 ) β D 葡萄糖苷、腺嘌呤核苷、蕨素 3 O β D 葡萄糖苷、牛膝甾酮、芦丁、蕨素A、坡那甾酮A和槲皮素。其中腺嘌呤核苷和牛膝甾酮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化学成分 牛膝甾酮 腺嘌呤核苷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激素对蕨菜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利娟 苏仕林 蒲仕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6-408,425,共4页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幼嫩根状茎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6-BA和IBA浓度,研究6-BA和IBA对蕨菜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0.2mg/L 6-BA+0.4 mg/L IBA为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幼嫩根状茎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6-BA和IBA浓度,研究6-BA和IBA对蕨菜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0.2mg/L 6-BA+0.4 mg/L IBA为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诱导率为82%;1/2MS+0.2 mg/L IBA+0.2mg/L 6-BA为愈伤组织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为8.07。该研究结果为6-BA和IBA在蕨菜愈伤组织培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愈伤组织 诱导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蕨菜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15
作者 许文涛 张方方 +3 位作者 黄昆仑 元延芳 王迎 罗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126,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对蕨菜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选择料水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作为优化因子,研究了各因子对蕨菜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对蕨菜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选择料水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作为优化因子,研究了各因子对蕨菜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优化多糖的提取条件:水料比18.8:1(V/W),提取温度为62.5℃;时间5.9h。在此条件下蕨菜多糖提取得理论值达到2.06%,实际最大多糖得率为2.02% ± 0.16%。同时,用 FARP 法测定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多糖 抗氧化性 蕨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组织培养的消毒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荣峰 蒲仕明 方利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852-3855,共4页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r]粗壮、幼嫩的茎段为外植体实施组织培养,比较了不同的消毒步骤及洗刷处理对蕨菜茎段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用柔软毛笔对蕨菜茎段表面洗刷1 min,再用75%的...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r]粗壮、幼嫩的茎段为外植体实施组织培养,比较了不同的消毒步骤及洗刷处理对蕨菜茎段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用柔软毛笔对蕨菜茎段表面洗刷1 min,再用75%的乙醇浸泡15 s,接着用1.0 g/L的HgCl2溶液处理5min,取得了组织培养最佳的消毒效果,其污染率为15.0%,成活率达66.7%,是试验范围内效果最佳的消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r] 组织培养 外植体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中的一个新高黄烷醇(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乃东 陈乃富 +2 位作者 王涛 张莉 陈存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7-580,611,共5页
运用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蕨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3,4,6,2',4'-五羟基高黄烷醇(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芦丁(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也是从... 运用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蕨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3,4,6,2',4'-五羟基高黄烷醇(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芦丁(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也是从蕨类植物中分离出的第一个高黄烷酮,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3 4 6 2' 4'-五羟基高黄烷醇 高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等对蕨菜干制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朱正良 樊建 高雪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鲜蕨菜经过微波、真空、热风、恒温 4种干燥处理 ,测定不同干制工艺条件下不同时间蕨菜的重量及干燥结束时蕨菜中维生素C和Fe含量的变化 ,并进行复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6 0℃微波干燥蕨菜的干燥速率、复水性能均优于其它 3种方法 ;同... 鲜蕨菜经过微波、真空、热风、恒温 4种干燥处理 ,测定不同干制工艺条件下不同时间蕨菜的重量及干燥结束时蕨菜中维生素C和Fe含量的变化 ,并进行复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6 0℃微波干燥蕨菜的干燥速率、复水性能均优于其它 3种方法 ;同时 ,其营养损失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干燥 蕨菜 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 被引量:19
19
作者 车刚 万霖 +1 位作者 李成华 汪春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2,共5页
考察干燥因子对真空冷冻干燥蕨菜品质的影响,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分析搁板加热温度、干燥室压力和物料层厚度对蕨菜Vc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冻干因子与Vc含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双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关系,... 考察干燥因子对真空冷冻干燥蕨菜品质的影响,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分析搁板加热温度、干燥室压力和物料层厚度对蕨菜Vc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冻干因子与Vc含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双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关系,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顺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干燥室压力对蕨菜冻干制品的品质影响最大,搁板加热温度次之,物料厚度的影响最小。并利用非线性优化理论确定了搁板加热温度为42.5℃、干燥室压力为55Pa、物料厚度为16.3mm时,蕨菜的Vc质量比可达2.38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真空冷冻干燥 品质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游动精子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云龙 刘宁 +2 位作者 方瑾 杜圣兵 陈令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06-508,共3页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蕨[Pteridiumaquilinum(L.)var.latiusculum(Desv.)Und-erw.]的游动精子为长带状,呈螺旋状弯曲。刚从精子器释放出来的每个游动精子的外面均有一极薄...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蕨[Pteridiumaquilinum(L.)var.latiusculum(Desv.)Und-erw.]的游动精子为长带状,呈螺旋状弯曲。刚从精子器释放出来的每个游动精子的外面均有一极薄的透明膜包裹。游动精子的鞭毛有40~50余条,仅生于游动精子细胞前段约3/5的长度上,精子后部无鞭毛,而所有的鞭毛均生于游动精子螺旋的外侧面,内侧面均不产生鞭毛。扫描电镜下观察,鞭毛表面光滑,为尾鞭型。通过PAS,孚尔根、卡宝染液染色显示,游动精子无胞壁,内含1个与细胞形状类似的长形细胞核,几乎充满整个精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器 游动精子 鞭毛 扫描电镜 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