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牛蕨类植物“Pteridium aquilinum”中毒
1
作者 张鸣谦 冯泽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1964年第1期69-78,共10页
牛蕨类植物中毒(Bracken Poisoning)首由n M.Starrar氏(1893)报导于英格兰,至1917年S.Stockman氏人工饲喂试验获得成功,更确证蕨类植物的毒性。其后,世界各高寒阴湿山地均屡见不解,国内则尚无正式报导。本病具有特异之临床症候群及剖检... 牛蕨类植物中毒(Bracken Poisoning)首由n M.Starrar氏(1893)报导于英格兰,至1917年S.Stockman氏人工饲喂试验获得成功,更确证蕨类植物的毒性。其后,世界各高寒阴湿山地均屡见不解,国内则尚无正式报导。本病具有特异之临床症候群及剖检变状,为一般中毒性疾病所罕见,且与某些急性传染病颇易混淆,尚无特效疗法,发病后多转归死亡,故将60年夏秋间我校马马坪山地牧场乳牛群的发病情况简要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出血斑点 pteridium aquilinum 病牛 临床病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汽爆加工对蕨菜糖类成分影响研究
2
作者 卜雅琴 郝经文 +1 位作者 陈乃富 陈乃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4-1012,共9页
多糖占蕨菜干重的8%左右,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探究汽爆加工对蕨菜糖类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4个产地蕨菜干制样品为原料,经相同汽爆工艺处理,测定总多糖得率,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指... 多糖占蕨菜干重的8%左右,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探究汽爆加工对蕨菜糖类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4个产地蕨菜干制样品为原料,经相同汽爆工艺处理,测定总多糖得率,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对照品确证共有峰,并对游离单糖含量及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检测,同时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样品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与干制样品相比,汽爆样品总多糖得率为(12.02±1.89)%,增加了55%(P<0.01)。8批蕨菜指纹图谱共标识12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确证其中5个共有峰,分别为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系统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可将8批样品归为2类。游离单糖含量和多糖单糖组成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干制样品,汽爆样品中游离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含量分别减少6.02、0.42、0.34 mg/g,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的含量分别增加0.14、0.09 mg/g;多糖单糖组成中葡萄糖、鼠李糖的比例显著(P<0.01)增加,平均增加量为1.64%和0.94%。本研究发现汽爆工艺处理显著增加了蕨菜样品中糖类成分的提取得率,并影响其含量及结构,这为后续的活性研究提供依据,为蕨菜汽爆加工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蒸汽爆破 指纹图谱 糖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武杰 曹建国 王全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3,共5页
运用显微观察技术对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1atiusculum)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蕨孢子黄褐色,四面体形,具三裂缝,接种后3~7d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雌雄异株或同株。... 运用显微观察技术对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1atiusculum)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蕨孢子黄褐色,四面体形,具三裂缝,接种后3~7d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雌雄异株或同株。(2)蕨颈卵器产生于生长点下方的表面细胞(颈卵器原始细胞),该细胞经2次分裂形成3层细胞,其上层和下层细胞发育为颈卵器壁细胞,中间细胞为初生细胞,它经2次不等分裂产生3个细胞,分别为卵细胞、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刚产生时,此3个细胞紧贴颈卵器壁,细胞质内液泡较多,随着发育,卵细胞和腹沟细胞之间产生了分离腔,但二者通过孔区相连,在卵细胞上表面可观察到卵膜;此后,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逐渐退化,颈卵器壁细胞内具有黑色颗粒物质。连续切片观察发现,成熟卵细胞上表面中央具有受精孔。卵发生的细节尚需超微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 卵发生 受精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果山野生蕨菜多糖和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夏海涛 刘玉芬 +1 位作者 王蓉 李肖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24-127,共4页
以连云港花果山野生蕨菜干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蕨菜中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蕨菜与水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新鲜蕨菜干粉中多... 以连云港花果山野生蕨菜干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蕨菜中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蕨菜与水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新鲜蕨菜干粉中多糖含量为1.39%,三月枯蕨菜干粉中多糖含量为7.08%;提取蕨菜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优条件为蕨菜与70%乙醇比1:1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2次,测得新鲜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4.90%,三月枯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黄酮 蕨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帆 罗水忠 +1 位作者 高宝莼 丁立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采用树脂及正反相硅胶色谱柱从蕨菜 (Pteridiumaquilinumvar .latiusculum)中分离纯化出 9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将它们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山奈酚 3 O (6″ O 反 对羟基苯丙烯酰基 ) β D 葡萄糖苷、腺嘌呤核苷、蕨素 3 O β D ... 采用树脂及正反相硅胶色谱柱从蕨菜 (Pteridiumaquilinumvar .latiusculum)中分离纯化出 9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将它们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山奈酚 3 O (6″ O 反 对羟基苯丙烯酰基 ) β D 葡萄糖苷、腺嘌呤核苷、蕨素 3 O β D 葡萄糖苷、牛膝甾酮、芦丁、蕨素A、坡那甾酮A和槲皮素。其中腺嘌呤核苷和牛膝甾酮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化学成分 牛膝甾酮 腺嘌呤核苷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蕨菜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文涛 张方方 +3 位作者 黄昆仑 元延芳 王迎 罗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126,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对蕨菜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选择料水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作为优化因子,研究了各因子对蕨菜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对蕨菜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选择料水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作为优化因子,研究了各因子对蕨菜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优化多糖的提取条件:水料比18.8:1(V/W),提取温度为62.5℃;时间5.9h。在此条件下蕨菜多糖提取得理论值达到2.06%,实际最大多糖得率为2.02% ± 0.16%。同时,用 FARP 法测定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多糖 抗氧化性 蕨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等对蕨菜干制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朱正良 樊建 高雪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鲜蕨菜经过微波、真空、热风、恒温 4种干燥处理 ,测定不同干制工艺条件下不同时间蕨菜的重量及干燥结束时蕨菜中维生素C和Fe含量的变化 ,并进行复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6 0℃微波干燥蕨菜的干燥速率、复水性能均优于其它 3种方法 ;同... 鲜蕨菜经过微波、真空、热风、恒温 4种干燥处理 ,测定不同干制工艺条件下不同时间蕨菜的重量及干燥结束时蕨菜中维生素C和Fe含量的变化 ,并进行复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6 0℃微波干燥蕨菜的干燥速率、复水性能均优于其它 3种方法 ;同时 ,其营养损失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干燥 蕨菜 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装即食蕨菜的加工研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林海萍 仲山民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不同种类的幼嫩野生蕨菜为原料 ,采用不同的处理、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杀菌条件进行了软包装加工研制。结果表明 :新鲜蕨菜经过适当处理 ,将它制成不同风味的系列软包装即食制品完全可行。其中加工适应性和成品风味均以紫褐色原料为好 ... 以不同种类的幼嫩野生蕨菜为原料 ,采用不同的处理、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杀菌条件进行了软包装加工研制。结果表明 :新鲜蕨菜经过适当处理 ,将它制成不同风味的系列软包装即食制品完全可行。其中加工适应性和成品风味均以紫褐色原料为好 ;感官效果以段状处理和香辣型配方类型最为理想。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蔬菜加工 即食食品 软包装制品 紫褐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 被引量:19
9
作者 车刚 万霖 +1 位作者 李成华 汪春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2,共5页
考察干燥因子对真空冷冻干燥蕨菜品质的影响,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分析搁板加热温度、干燥室压力和物料层厚度对蕨菜Vc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冻干因子与Vc含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双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关系,... 考察干燥因子对真空冷冻干燥蕨菜品质的影响,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分析搁板加热温度、干燥室压力和物料层厚度对蕨菜Vc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冻干因子与Vc含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双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关系,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顺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干燥室压力对蕨菜冻干制品的品质影响最大,搁板加热温度次之,物料厚度的影响最小。并利用非线性优化理论确定了搁板加热温度为42.5℃、干燥室压力为55Pa、物料厚度为16.3mm时,蕨菜的Vc质量比可达2.38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真空冷冻干燥 品质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测定蕨菜黄酮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乃东 陈乃富 +1 位作者 张莉 陈存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9-204,共6页
研究表明,蕨菜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了追踪蕨菜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建立了"鲁米诺-邻苯三酚-碳酸盐缓冲液"发光体系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并对蕨菜乙醇总提物、乙醇总提物不同萃取... 研究表明,蕨菜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了追踪蕨菜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建立了"鲁米诺-邻苯三酚-碳酸盐缓冲液"发光体系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并对蕨菜乙醇总提物、乙醇总提物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蕨菜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可实现黄酮的初步分离。与总提物相比,乙酸乙酯萃取相黄酮含量高,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黄酮是蕨菜乙醇提取物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黄酮 抗氧化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的气调保鲜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衍银 王相友 章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1,126,共6页
为研究气调对蕨菜贮藏期间保鲜效果的影响,设置不同CO2和O2的体积分数,对蕨菜采后SOD活性、POD活性、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蕨菜干鲜重以及丙二醛、叶绿素、可溶性糖、VC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CO2和O2组合有利于采后蕨菜维... 为研究气调对蕨菜贮藏期间保鲜效果的影响,设置不同CO2和O2的体积分数,对蕨菜采后SOD活性、POD活性、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蕨菜干鲜重以及丙二醛、叶绿素、可溶性糖、VC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CO2和O2组合有利于采后蕨菜维持较高的SOD和POD活性,减少了MDA的积累,维持恰当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减少蕨菜干鲜重的损失,利于蕨菜采后叶绿素、可溶性糖、VC的保存。试验得出了最好的气体组合,即CO2和O2体积分数为2%和6%,其次为6%和10%,这些组合能很好地保持蕨菜贮藏中的品质,可使蕨菜保鲜期达15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气调 保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纯化蕨菜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乃富 张莉 +2 位作者 韩邦兴 谷仿丽 何永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44,共4页
从最适样品浓度、吸附速率、pH、上样量、乙醇洗脱液浓度、乙醇洗脱速率、乙醇洗脱用量等方面对AB-8大孔树脂纯化蕨菜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黄酮水溶液浓度0.3mg/mL、pH为2、上样量为5mg黄酮/g树脂,... 从最适样品浓度、吸附速率、pH、上样量、乙醇洗脱液浓度、乙醇洗脱速率、乙醇洗脱用量等方面对AB-8大孔树脂纯化蕨菜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黄酮水溶液浓度0.3mg/mL、pH为2、上样量为5mg黄酮/g树脂,以0.5~1mL/min吸附速率进行吸附,4倍床体积的体积分数70%乙醇以0.5~1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效果最佳。未经大孔树脂纯化的蕨菜粗黄酮粉中黄酮含量是18.4%,经AB-8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纯化后的蕨菜总黄酮可达63.36%,纯度提高约3.4倍,此种方法纯化后得精制黄酮粉相对原粗黄酮粉的得率为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大孔吸附树脂 总黄酮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劲松 何竞旻 刘廷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5-457,462,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蕨菜研究的现状,涉及的内容包括蕨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检测,黄酮类物质和多糖的毒理学,蕨菜的保鲜工艺、脱水干燥和加工技术及加工期间营养成分的变化,并对今后蕨菜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蕨菜 有效成分 保鲜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马博 苏仕林 李荣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16,共4页
蕨菜作为药食两用植物,营养丰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文章总结了蕨菜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相关研究,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蕨菜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对蕨根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昌波 曹清明 +1 位作者 钟海雁 李忠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利用蕨[Pteridium aquilinum]作为原材料,用水磨法提取蕨根淀粉,研究了糖类对蕨根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糖的加入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葡萄糖和蔗糖使淀粉糊的粘度值上升;蔗糖和葡萄糖能使透光率增加;糖能使冻融稳定性和糊凝... 利用蕨[Pteridium aquilinum]作为原材料,用水磨法提取蕨根淀粉,研究了糖类对蕨根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糖的加入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葡萄糖和蔗糖使淀粉糊的粘度值上升;蔗糖和葡萄糖能使透光率增加;糖能使冻融稳定性和糊凝沉性提高,析出清液减少;蕨根淀粉糊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老化现象,加入蔗糖和葡萄糖,在72h内粘度变化减缓,浓度达20%时,对老化的抑制效果明显;葡萄糖和蔗糖72h内对糊透光率的减小有极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根淀粉 糊特性 葡萄糖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野生蕨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卢文芸 许文琴 +1 位作者 于锡忠 李洪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49,共3页
为野生蕨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蕨菜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季野生蕨菜,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达6.09%;叶片和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95%和3.09%。春季野生蕨... 为野生蕨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蕨菜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季野生蕨菜,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达6.09%;叶片和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95%和3.09%。春季野生蕨菜,根状茎与叶片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高,分别为5.80%和5.54%;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低,仅为2.28%。春、冬季节采收的野生蕨菜均以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蕨菜 总黄酮 索式脱脂法 分光光度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根茎及老嫩叶中黄酮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莉 陈乃富 吴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3-46,共4页
采集同一环境不同生长时期的蕨,经过杀青、烘干、粉碎、脱脂、乙醇浸提,再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蕨各部位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期,根状茎的黄酮含量较高,其次是叶柄的地下部分;在同一部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采集同一环境不同生长时期的蕨,经过杀青、烘干、粉碎、脱脂、乙醇浸提,再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蕨各部位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期,根状茎的黄酮含量较高,其次是叶柄的地下部分;在同一部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发生变化,在隔年蕨的叶柄地上部分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达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生长期 不同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激素对蕨菜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利娟 苏仕林 蒲仕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6-408,425,共4页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幼嫩根状茎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6-BA和IBA浓度,研究6-BA和IBA对蕨菜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0.2mg/L 6-BA+0.4 mg/L IBA为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幼嫩根状茎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6-BA和IBA浓度,研究6-BA和IBA对蕨菜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0.2mg/L 6-BA+0.4 mg/L IBA为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诱导率为82%;1/2MS+0.2 mg/L IBA+0.2mg/L 6-BA为愈伤组织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为8.07。该研究结果为6-BA和IBA在蕨菜愈伤组织培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愈伤组织 诱导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蕨菜黄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乃富 张莉 +1 位作者 陈科 段体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85,共4页
用70%乙醇提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粉,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初步探讨了影响AB-8型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蕨菜黄酮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粗黄酮粉中的黄酮含量为17.33%;pH=3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蕨菜黄酮的水... 用70%乙醇提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粉,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初步探讨了影响AB-8型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蕨菜黄酮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粗黄酮粉中的黄酮含量为17.33%;pH=3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蕨菜黄酮的水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70%的乙醇对蕨菜黄酮具有较好的解吸附效果。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蕨菜精黄酮粉中黄酮的含量已达61.0%,精黄酮粉相对于粗黄酮粉的得率达20.45%。大孔吸附树脂对蕨菜黄酮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大孔吸附树脂 黄酮 纯化 吸附与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蕨菜与野生蕨菜和常见栽培蔬菜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海燕 王力川 唐伟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868-5869,共2页
[目的]探索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的营养成分分别为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 [目的]探索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的营养成分分别为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钙、镁、铁、锌、铜、钾、磷、胡萝卜素。[结果]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同,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与野生蕨菜相比,栽培蕨菜的水分、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偏高,Vc、钾等的含量略偏高,铜、锌的含量相同,而其他测定营养成分的含量较低。与大多数蔬菜,如大白菜、甘蓝、马铃薯、番茄、白萝卜等相比,栽培蕨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或者是说综合营养价值也要高出一些。[结论]食用栽培蕨菜与食用野生蕨菜营养保健效果相当。从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应该大力发展蕨菜的人工栽培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栽培 野生 营养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