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t原子在γ-Al_2O_3(001)表面的吸附及迁移
被引量:
3
1
作者
姚淑娟
邵鑫
+2 位作者
崔守鑫
赵建伟
周成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16-1822,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Pt原子与γ-Al2O3(001)面的相互作用及迁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可能吸附位及吸附构型的松弛和变形现象,吸附能和迁移能垒的计算结果表明:Pt团簇能够稳定吸附在该表面.Pt原子在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Pt原子与γ-Al2O3(001)面的相互作用及迁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可能吸附位及吸附构型的松弛和变形现象,吸附能和迁移能垒的计算结果表明:Pt团簇能够稳定吸附在该表面.Pt原子在表面O位的吸附能明显较高,这主要是由Pt向基底O原子转移了电子所致.电荷布居分析表明,Pt原子显电正性,Pt和Al原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导致与Al原子产生较弱相互作用.计算的平均吸附能大小依赖于Pt团簇的大小和形状,总体趋势是随着Pt原子数增多,吸附能降低.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迁移过程所需克服的迁移能垒最高值为0.51eV.随着吸附的Pt原子数增多,更倾向于形成Pt团簇.因此,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的吸附演变不可能形成光滑、均匀平铺的吸附构型,而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出现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γ-Al2O3(001)表面
pt原子
吸附能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原子Pt负载在锐钛矿(001)表面的电光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靳帆
赵志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0,共8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多体格林函数理论方法,系统探究了锐钛矿TiO_(2)(001)表面负载Pt单原子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考虑Pt在完美表面和缺陷表面(O空位)两种基底上的负载.结果发现,Pt会在TiO_(2)禁带中间、价带和导带边缘引入新能级,...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多体格林函数理论方法,系统探究了锐钛矿TiO_(2)(001)表面负载Pt单原子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考虑Pt在完美表面和缺陷表面(O空位)两种基底上的负载.结果发现,Pt会在TiO_(2)禁带中间、价带和导带边缘引入新能级,但不同基底负载的Pt单原子催化剂存在不同的带隙特性.Pt的负载会引起体系光学吸收红移,增大光学吸收范围,延伸光吸收至可见光甚至是红外区域,提升可见光活化的可能性,同时改善体系的激子束缚能,有利于空穴与电子有效分离,这可能是Pt负载后光催化性能提升的原因之一.然而,若在可见光或低能量紫外光激发后,分离的电子与空穴没有及时参与反应,体系衰变回最低激发态,此时极大的激子束缚能可能会加速电子与空穴重组,不利于表面催化反应的进行.负载在O空位的催化剂最低激发态的激子束缚能比完美表面小,重组速率慢.计算结果能够为理解单原子催化剂结构-性能关系提供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pt
单
原子
催化剂
多体格林函数理论
电子结构
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t/Au原子比对活性炭负载Au-Pt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贾羽洁
蒋剑春
+1 位作者
孙康
陆天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制备了不同Pt/Au原子比的活性炭负载Au-Pt催化剂(Au-Pt/C),研究了Au/Pt原子比对Au-Pt/C催化剂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u/C催化剂相比,Au-Pt/C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当Pt/Au原子比从0/50增加到2/48时,Au-Pt/C...
制备了不同Pt/Au原子比的活性炭负载Au-Pt催化剂(Au-Pt/C),研究了Au/Pt原子比对Au-Pt/C催化剂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u/C催化剂相比,Au-Pt/C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当Pt/Au原子比从0/50增加到2/48时,Au-Pt/C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但是当Pt/Au原子比增加到3/47时,该催化剂的抗甲酸性能有所下降。Pt/Au原子比为2/48的Au-Pt/C可以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阴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Au-
pt
/C
抗甲酸性能
pt
/Au
原子
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eO_2的添加对柴油车氧化催化剂Pt/SiO_2-Al_2O_3的NO氧化性能提高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于芬
张海龙
+5 位作者
杨铮铮
赵明
黄木兰
梁艳丽
王健礼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2-1252,共11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不同CeO_2含量改性SiO_2-Al_2O_3载体的Pt/SiO_2-Al_2O_3柴油车氧化催化剂Pt/SiO_2-Al_2O_3-wCeO_2(质量分数w为0%,5%,10%,15%,30%)。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模拟柴油车行驶条件下测定催化反应活性。活性结果表明,无论CO...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不同CeO_2含量改性SiO_2-Al_2O_3载体的Pt/SiO_2-Al_2O_3柴油车氧化催化剂Pt/SiO_2-Al_2O_3-wCeO_2(质量分数w为0%,5%,10%,15%,30%)。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模拟柴油车行驶条件下测定催化反应活性。活性结果表明,无论CO和C3H6存在与否,适量CeO_2的添加均明显提高了Pt/SiO_2-Al_2O_3柴油车氧化催化剂的NO氧化性能。其中,Pt/SiO_2-Al_2O_3-15%CeO_2表现出了最优氧化性能,其能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维持61%的NO_2产率。CO-化学吸附结果表明,适量CeO_2的添加有利于提高Pt的分散度,即提高催化剂表面可利用Pt原子比例。透射电镜(TEM)结果证实了CeO_2改性后高分散的Pt颗粒的存在,X射线衍射(XRD)结果也说明CeO_2改性后的载体更利于抑制Pt晶粒的增长。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TEM结果均说明CeO_2的添加增强了贵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利于PtO_x与CeO_2还原。总之,本文表明CeO_2改性柴油车催化剂(DOC)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分散性和还原性,从而提高NO催化氧化性能,其对工业应用中柴油车尾气净化后处理复合系统(DOC+DPF+SCR)的净化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表面改性
柴油车氧化催化剂
NO氧化
表面
pt原子
比例提高
pt
-Ce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t-C_(3)N_(4)/BiOCl S型异质结应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的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罗铖
龙庆
+2 位作者
程蓓
朱必成
王临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光催化CO_(2)还原制备可再生的碳氢燃料为缓解温室效应、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然而,单一组分光催化剂的CO_(2)还原活性非常低。一是因为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导致光子效率很低。二是因为CO_(2)的活化需要较高的能垒...
光催化CO_(2)还原制备可再生的碳氢燃料为缓解温室效应、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然而,单一组分光催化剂的CO_(2)还原活性非常低。一是因为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导致光子效率很低。二是因为CO_(2)的活化需要较高的能垒。对此,研究人员作出了许多改进以提高CO_(2)还原性能。例如,发展S型异质结可以增强载流子的分离和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引入金属单原子助催化剂可以优化反应热力学。因此,协同利用S型异质结和金属单原子修饰将能同时促进载流子的转移和CO_(2)还原反应过程。本文构建了由单原子Pt负载的g-C_(3)N_(4)和BiOCl组成的Pt-C_(3)N_(4)/BiOCl异质结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包括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探索、CO_(2)转化过程的模拟。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g-C_(3)N_(4)中的电子转移至BiOCl,这是由于g-C_(3)N_(4)的费米能级比BiOCl的费米能级高。由此在g-C_(3)N_(4)/BiOCl异质结的界面处形成了由g-C_(3)N_(4)指向BiOCl的内建电场。在光照下,g-C_(3)N_(4)/BiOCl复合物中载流子的转移路径符合S型机制。具体而言,BiOCl导带的光生电子与g-C_(3)N_(4)价带的光生空穴复合,而g-C_(3)N_(4)导带的电子与BiOCl价带的空穴得以保留。在g-C_(3)N_(4)的空隙中添加Pt原子后,g-C_(3)N_(4)的功函数减小,由此增大了g-C_(3)N_(4)和BiOCl的费米能级差异。结果,有更多的电子从Pt-C_(3)N_(4)转移至BiOCl,内建电场的强度增大。这有利于Pt-C_(3)N_(4)/BiOCl S型异质结的电荷转移。此外,反应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g-C_(3)N_(4)/BiOCl异质结上CO_(2)还原反应的限速步骤是CO_(2)氢化生成COOH,其能垒为1.13 eV。Pt原子修饰后,限速步骤变为CO氢化生成HCO,其能垒为0.71 eV。这些结果表明Pt单原子的引入能够增强界面电场、降低能垒,从而提高CO_(2)还原活性。本工作为构建金属原子修饰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以实现高效的CO_(2)还原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异质结
密度泛函理论
光催化CO_(2)还原
单
原子
pt
氮化碳
BiOCl
内建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t原子在γ-Al_2O_3(001)表面的吸附及迁移
被引量:
3
1
作者
姚淑娟
邵鑫
崔守鑫
赵建伟
周成冈
机构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可持续能源实验室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16-1822,共7页
基金
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
文摘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Pt原子与γ-Al2O3(001)面的相互作用及迁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可能吸附位及吸附构型的松弛和变形现象,吸附能和迁移能垒的计算结果表明:Pt团簇能够稳定吸附在该表面.Pt原子在表面O位的吸附能明显较高,这主要是由Pt向基底O原子转移了电子所致.电荷布居分析表明,Pt原子显电正性,Pt和Al原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导致与Al原子产生较弱相互作用.计算的平均吸附能大小依赖于Pt团簇的大小和形状,总体趋势是随着Pt原子数增多,吸附能降低.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迁移过程所需克服的迁移能垒最高值为0.51eV.随着吸附的Pt原子数增多,更倾向于形成Pt团簇.因此,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的吸附演变不可能形成光滑、均匀平铺的吸附构型,而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出现团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γ-Al2O3(001)表面
pt原子
吸附能
迁移
Keyword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γ-Al2O3(001) surface
pt
atom
Adsor
pt
ion energy
Migration
分类号
O647.3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原子Pt负载在锐钛矿(001)表面的电光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靳帆
赵志超
机构
运城学院应用化学系
运城学院科研产业部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0,共8页
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10302124345)
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项目(2020L0556)
+1 种基金
运城学院博士启动项目(YQ-2019023)
山西省优秀博士来晋项目(QZX-2020004)。
文摘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多体格林函数理论方法,系统探究了锐钛矿TiO_(2)(001)表面负载Pt单原子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考虑Pt在完美表面和缺陷表面(O空位)两种基底上的负载.结果发现,Pt会在TiO_(2)禁带中间、价带和导带边缘引入新能级,但不同基底负载的Pt单原子催化剂存在不同的带隙特性.Pt的负载会引起体系光学吸收红移,增大光学吸收范围,延伸光吸收至可见光甚至是红外区域,提升可见光活化的可能性,同时改善体系的激子束缚能,有利于空穴与电子有效分离,这可能是Pt负载后光催化性能提升的原因之一.然而,若在可见光或低能量紫外光激发后,分离的电子与空穴没有及时参与反应,体系衰变回最低激发态,此时极大的激子束缚能可能会加速电子与空穴重组,不利于表面催化反应的进行.负载在O空位的催化剂最低激发态的激子束缚能比完美表面小,重组速率慢.计算结果能够为理解单原子催化剂结构-性能关系提供一些见解.
关键词
二氧化钛
pt
单
原子
催化剂
多体格林函数理论
电子结构
光吸收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Platinum single-atom catalysts
Many-body Green’s function theory
Electronic structure
Photoabsor
pt
ion
分类号
O472 [理学—半导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t/Au原子比对活性炭负载Au-Pt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贾羽洁
蒋剑春
孙康
陆天虹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文摘
制备了不同Pt/Au原子比的活性炭负载Au-Pt催化剂(Au-Pt/C),研究了Au/Pt原子比对Au-Pt/C催化剂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u/C催化剂相比,Au-Pt/C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当Pt/Au原子比从0/50增加到2/48时,Au-Pt/C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但是当Pt/Au原子比增加到3/47时,该催化剂的抗甲酸性能有所下降。Pt/Au原子比为2/48的Au-Pt/C可以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阴极催化剂。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Au-
pt
/C
抗甲酸性能
pt
/Au
原子
比
Keywords
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
cathodic catalyst
Au-
pt
/C
formic acid tolerance
pt
/Au atom ratio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eO_2的添加对柴油车氧化催化剂Pt/SiO_2-Al_2O_3的NO氧化性能提高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于芬
张海龙
杨铮铮
赵明
黄木兰
梁艳丽
王健礼
陈耀强
机构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2-1252,共11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1173153)
National Hi-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863)(2015AA034603)~~
文摘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不同CeO_2含量改性SiO_2-Al_2O_3载体的Pt/SiO_2-Al_2O_3柴油车氧化催化剂Pt/SiO_2-Al_2O_3-wCeO_2(质量分数w为0%,5%,10%,15%,30%)。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模拟柴油车行驶条件下测定催化反应活性。活性结果表明,无论CO和C3H6存在与否,适量CeO_2的添加均明显提高了Pt/SiO_2-Al_2O_3柴油车氧化催化剂的NO氧化性能。其中,Pt/SiO_2-Al_2O_3-15%CeO_2表现出了最优氧化性能,其能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维持61%的NO_2产率。CO-化学吸附结果表明,适量CeO_2的添加有利于提高Pt的分散度,即提高催化剂表面可利用Pt原子比例。透射电镜(TEM)结果证实了CeO_2改性后高分散的Pt颗粒的存在,X射线衍射(XRD)结果也说明CeO_2改性后的载体更利于抑制Pt晶粒的增长。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TEM结果均说明CeO_2的添加增强了贵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利于PtO_x与CeO_2还原。总之,本文表明CeO_2改性柴油车催化剂(DOC)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分散性和还原性,从而提高NO催化氧化性能,其对工业应用中柴油车尾气净化后处理复合系统(DOC+DPF+SCR)的净化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eO2表面改性
柴油车氧化催化剂
NO氧化
表面
pt原子
比例提高
pt
-Ce相互作用
Keywords
CeO2-modified catalysts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s
NO oxidation
Increased surface
pt
atomic ratio
pt
-Ce interaction
分类号
O643.32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t-C_(3)N_(4)/BiOCl S型异质结应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的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罗铖
龙庆
程蓓
朱必成
王临曦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B3803600,2022YFE0115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38009,51932007,52173065,21905219,22208332,22278324)
+2 种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CFA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M710137)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2022-CL-A1-01)资助。
文摘
光催化CO_(2)还原制备可再生的碳氢燃料为缓解温室效应、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然而,单一组分光催化剂的CO_(2)还原活性非常低。一是因为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导致光子效率很低。二是因为CO_(2)的活化需要较高的能垒。对此,研究人员作出了许多改进以提高CO_(2)还原性能。例如,发展S型异质结可以增强载流子的分离和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引入金属单原子助催化剂可以优化反应热力学。因此,协同利用S型异质结和金属单原子修饰将能同时促进载流子的转移和CO_(2)还原反应过程。本文构建了由单原子Pt负载的g-C_(3)N_(4)和BiOCl组成的Pt-C_(3)N_(4)/BiOCl异质结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包括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探索、CO_(2)转化过程的模拟。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g-C_(3)N_(4)中的电子转移至BiOCl,这是由于g-C_(3)N_(4)的费米能级比BiOCl的费米能级高。由此在g-C_(3)N_(4)/BiOCl异质结的界面处形成了由g-C_(3)N_(4)指向BiOCl的内建电场。在光照下,g-C_(3)N_(4)/BiOCl复合物中载流子的转移路径符合S型机制。具体而言,BiOCl导带的光生电子与g-C_(3)N_(4)价带的光生空穴复合,而g-C_(3)N_(4)导带的电子与BiOCl价带的空穴得以保留。在g-C_(3)N_(4)的空隙中添加Pt原子后,g-C_(3)N_(4)的功函数减小,由此增大了g-C_(3)N_(4)和BiOCl的费米能级差异。结果,有更多的电子从Pt-C_(3)N_(4)转移至BiOCl,内建电场的强度增大。这有利于Pt-C_(3)N_(4)/BiOCl S型异质结的电荷转移。此外,反应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g-C_(3)N_(4)/BiOCl异质结上CO_(2)还原反应的限速步骤是CO_(2)氢化生成COOH,其能垒为1.13 eV。Pt原子修饰后,限速步骤变为CO氢化生成HCO,其能垒为0.71 eV。这些结果表明Pt单原子的引入能够增强界面电场、降低能垒,从而提高CO_(2)还原活性。本工作为构建金属原子修饰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以实现高效的CO_(2)还原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S型异质结
密度泛函理论
光催化CO_(2)还原
单
原子
pt
氮化碳
BiOCl
内建电场
Keywords
Step-scheme heterojunc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Single-atom
pt
Carbon nitride
Bismuth oxychloride
Internal electric field
分类号
O649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t原子在γ-Al_2O_3(001)表面的吸附及迁移
姚淑娟
邵鑫
崔守鑫
赵建伟
周成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原子Pt负载在锐钛矿(001)表面的电光学特性研究
靳帆
赵志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Pt/Au原子比对活性炭负载Au-Pt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贾羽洁
蒋剑春
孙康
陆天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eO_2的添加对柴油车氧化催化剂Pt/SiO_2-Al_2O_3的NO氧化性能提高的影响(英文)
黄于芬
张海龙
杨铮铮
赵明
黄木兰
梁艳丽
王健礼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Pt-C_(3)N_(4)/BiOCl S型异质结应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的理论计算研究
罗铖
龙庆
程蓓
朱必成
王临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