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WO_3纳米薄膜的氢敏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小花 唐一科 +1 位作者 侯长军 范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1-764,769,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制备了催化剂Pt掺杂的WO3纳米薄膜,通过改变氢气的体积分数、催化剂Pt的含量及热处理温度等实验因素,对Pt/WO3薄膜的氢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薄膜的氢敏机理。实验... 用溶胶-凝胶法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制备了催化剂Pt掺杂的WO3纳米薄膜,通过改变氢气的体积分数、催化剂Pt的含量及热处理温度等实验因素,对Pt/WO3薄膜的氢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薄膜的氢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先用溶胶-凝胶法制得WO3薄膜,然后再用磁控溅射法在该WO3薄膜上溅射掺杂5%的Pt,制得Pt/WO3双层纳米薄膜,经100℃热处理后,可以获得性能稳定且具有良好氢敏特性的优质薄膜;薄膜能检测的氢气浓度低至0.008%;XPS分析表明,W5+与W6+之间的转换是引起WO3薄膜氢致变色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wo3纳米薄膜 氢敏特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表面修饰WO_3纳米线薄膜对高浓度氢气传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坚义 张瑀 +3 位作者 陈学贤 李伟达 邓伟源 周洋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09-2113,2120,共6页
本文采用热蒸发法合成了高结晶度的WO3纳米线薄膜,并利用溅射法把Pt纳米颗粒催化剂均匀溅射到纳米线的表面,形成Pt表面修饰WO3纳米线的复合纳米网络结构。气敏传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工作温度为100-140℃,Pt表面修饰的WO3纳米线薄... 本文采用热蒸发法合成了高结晶度的WO3纳米线薄膜,并利用溅射法把Pt纳米颗粒催化剂均匀溅射到纳米线的表面,形成Pt表面修饰WO3纳米线的复合纳米网络结构。气敏传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工作温度为100-140℃,Pt表面修饰的WO3纳米线薄膜对高浓度氢气具有响应度高(电阻变化率接近100%)、响应时间短(小于1.0s)、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地降低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解决高浓度探测时的饱和和失效问题,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传感器 wo3 纳米线薄膜 RAMAN光谱 气敏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WO_3薄膜的溶胶-凝胶制备与热处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广明 傅亚翔 +1 位作者 马建华 沈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0-374,378,共6页
以金属W粉为无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结合浸渍镀膜方法 ,制备出纳米多孔WO3薄膜 ,研究了热处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椭偏仪等仪器测量了薄膜的特性 .实验表明 :热处理使得薄膜致... 以金属W粉为无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结合浸渍镀膜方法 ,制备出纳米多孔WO3薄膜 ,研究了热处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椭偏仪等仪器测量了薄膜的特性 .实验表明 :热处理使得薄膜致密 ,折射率增大 (从 1.77增加至 2 .0 3 ) ,厚度减小 ,WO3颗粒增大 ;WO3结构发生变化 ,桥键WOW吸收逐渐减弱 ,且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共角WOW键吸收越来越强 .这些变化归因于热处理导致的WO3颗粒形状、团聚状态的变化以及应力键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wo3薄膜 热处理 纳米多孔结构 氧化钨薄膜 致色性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气致变色效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杜开放 吴广明 +1 位作者 陈宁 沈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42-1246,共5页
以钨粉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旋转镀膜方法 ,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气致变色WO3 SiO2 纳米复合薄膜 .采用椭偏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 SEM )、红外光谱仪以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对不同温度热处理的WO3 SiO2 复... 以钨粉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旋转镀膜方法 ,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气致变色WO3 SiO2 纳米复合薄膜 .采用椭偏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 SEM )、红外光谱仪以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对不同温度热处理的WO3 SiO2 复合薄膜及WO3 薄膜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掺杂SiO2 会使WO3 薄膜厚度增大 ,折射率下降 ,表面平整度降低 ,颗粒尺寸增大 ;经高温热处理的WO3 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气致变色 wo3 wo3-Si02 纳米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纳米薄膜的制备与气致变色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广明 杜开放 +2 位作者 陈宁 沈军 周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710,共4页
 报道了以钨粉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和旋转镀膜方法,制备出了气致变色WO3纳米薄膜。采用椭偏仪、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 SEM)、红外光谱仪以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分析了薄膜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使...  报道了以钨粉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和旋转镀膜方法,制备出了气致变色WO3纳米薄膜。采用椭偏仪、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 SEM)、红外光谱仪以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分析了薄膜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使得薄膜致密,折射率增大,厚度减小,薄膜结晶;过氧键消失,WO3微结构发生了变化,共角W—O—W键吸收越来越强,且向高波数方向移动。这些变化归因于热处理导致的WO3颗粒形状、团聚状态的变化以及应变键的产生。WO3纳米薄膜具有很好的气致变色特性,致色与退色态透射率变化超过60%,变色起因于H扩散到WO3薄膜中形成的小极化子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 纳米薄膜 制备 气致变色 溶胶-凝胶 旋转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WO_3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9
6
作者 韩海涛 尚福亮 +1 位作者 杨海涛 高玲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8-51,57,共5页
在简要介绍纳米WO3薄膜材料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综述了纳米WO3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概述了纳米WO3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纳米wo3薄膜 制备方法 电致变色 气致变色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WO_3薄膜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小芳 张亚利 孙典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56-59,共4页
综述了纳米WO_3,薄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电致变色、气敏材料、共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和作用原理。
关键词 纳米wo3薄膜 制备工艺 真空蒸发法 溅射法 阳极氧化法 电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WO_3薄膜气致变色特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美涵 温佳星 +1 位作者 彭洋 王新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22-2727,共6页
三氧化钨(WO_3)薄膜具有许多特性,是一种优良的致色材料。纳米结构WO_3薄膜的着色效率高、可逆性好、响应时间短、光学调制高。综述纳米结构WO_3薄膜的化学沉积法和物理沉积法。化学沉积法可制备出多孔、片状和特殊形貌纳米结构WO_3薄... 三氧化钨(WO_3)薄膜具有许多特性,是一种优良的致色材料。纳米结构WO_3薄膜的着色效率高、可逆性好、响应时间短、光学调制高。综述纳米结构WO_3薄膜的化学沉积法和物理沉积法。化学沉积法可制备出多孔、片状和特殊形貌纳米结构WO_3薄膜。掠射角磁控溅射作为一种物理沉积方法,能够可控制备纳米柱状结构WO_3薄膜。其次,介绍WO_3薄膜的气致变色特性在气体传感器和智能窗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纳米结构WO_3薄膜气致变色特性改善提出展望,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纳米结构 气致变色特性 传感器 智能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钯纳米WO3薄膜气致变色窗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广明 陈世文 +4 位作者 肖锟 史继超 沈军 周斌 张志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5,共5页
报道了以钨粉和H2O2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旋转镀膜方法,制备出掺钯气致变色WO3纳米薄膜;使用两块普通玻璃,其中一块内侧涂膜,做成四边封合中空气致变色窗,通以稀薄H2获得最佳致色响应时间小于10 s,在2 min之内700nm波长处的透过率... 报道了以钨粉和H2O2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旋转镀膜方法,制备出掺钯气致变色WO3纳米薄膜;使用两块普通玻璃,其中一块内侧涂膜,做成四边封合中空气致变色窗,通以稀薄H2获得最佳致色响应时间小于10 s,在2 min之内700nm波长处的透过率变化超过60%.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催化剂钯掺量、薄膜厚度对薄膜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气致变色窗 溶胶-凝胶技术 w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变色纳米WO_3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尚福亮 杨海涛 韩海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0,共3页
介绍了纳米WO3薄膜的光致变色机理,并对WO3薄膜的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概述了WO3薄膜的各种表征手段和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纳米wo3 薄膜 光致变色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Si纳米晶薄膜的脉冲准分子激光沉积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国家 刘祖黎 姚凯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9-144,共6页
采用脉冲准分子激光大面积扫描沉积技术,在Si(111)单晶衬底上沉积了 WOx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喇曼光谱(RS)、付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镜扫描附件(STEM)对不同条件下沉积的样品进行了结... 采用脉冲准分子激光大面积扫描沉积技术,在Si(111)单晶衬底上沉积了 WOx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喇曼光谱(RS)、付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镜扫描附件(STEM)对不同条件下沉积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氧分压和沉积温度是决定薄膜结构和成份的主要参数.在沉积温度300℃以上及20Pa氧压下得到了三斜相纳米晶WO3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薄膜 纳米 脉冲准分子激光沉积 PLD 结构分析 SI(111)衬底 性能 wo3薄膜 电致变色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Pt-WO3薄膜结构和氢敏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范小花 唐一科 +1 位作者 侯长军 范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50,共4页
以钨粉和双氧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及旋转涂膜技术在K9玻璃上制备了WO3纳米薄膜,然后用磁控溅射法在该WO3薄膜表面溅射掺杂了Pt作催化剂。将此Pt—WO3薄膜分别在100~500℃的氮气环境中进行热处理,用XRD,AFM,分光光度计等... 以钨粉和双氧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及旋转涂膜技术在K9玻璃上制备了WO3纳米薄膜,然后用磁控溅射法在该WO3薄膜表面溅射掺杂了Pt作催化剂。将此Pt—WO3薄膜分别在100~500℃的氮气环境中进行热处理,用XRD,AFM,分光光度计等观察了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热处理温度和催化剂含量对薄膜的结构和氢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经400℃以下热处理后是非晶态结构,表面疏松多孔,透光率较高,氢敏效果好;经400℃以上热处理后呈晶态结构,表面粗糙致密,透光率较低,氢敏效果差;催化剂Pt的含量对薄膜的氢敏效果有影响,当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Pt—WO3薄膜的氢敏感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敏性能 热处理温度 ptwo3薄膜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WO_3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香 李洁 +1 位作者 李文章 陈启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487-3494,共8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WO3粉体,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煅烧处理,通过添加分散剂、粘结剂等配制WO3浆料,利用刮涂法制备纳米多孔WO3薄膜电极。通过TG-DTA、XRD、SEM、BET以及UV-vis吸收光...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WO3粉体,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煅烧处理,通过添加分散剂、粘结剂等配制WO3浆料,利用刮涂法制备纳米多孔WO3薄膜电极。通过TG-DTA、XRD、SEM、BET以及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Mott-Schottky测试、稳态光电流谱和交流阻抗谱等方法研究WO3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WO3为单斜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WO3粉体结晶度增高,颗粒粒径增大,比表面积下降;将热处理温度为650℃的WO3粉体制得的薄膜呈多孔膨松状结构,其平带电位为0.45 V,载流子浓度为3.445×1020cm 3,光电流密度达2.50 mA/cm2。此外,进一步探讨颗粒尺寸对其光电性质的影响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多孔薄膜 纳米 粉末涂敷 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WO3/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奕博 王美涵 +3 位作者 文哲 马佳玉 张钧 侯朝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1,共8页
WO3/TiO2复合薄膜具有许多特性,是一种优良的光电功能薄膜材料。利用先进的制膜技术获得性能优异的纳米结构WO3/TiO2复合薄膜,对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电沉积法和磁控溅射法制备... WO3/TiO2复合薄膜具有许多特性,是一种优良的光电功能薄膜材料。利用先进的制膜技术获得性能优异的纳米结构WO3/TiO2复合薄膜,对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电沉积法和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结构WO3/TiO2复合薄膜。总结了纳米结构WO3/TiO2复合薄膜在电致变色智能窗、光催化技术、湿度传感器上的应用。最后,针对纳米结构WO3/TiO2复合薄膜现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TiO2复合薄膜 纳米结构 电致变色 光催化性能 湿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WO_3纳米片薄膜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查亚鑫 陈荣生 倪红卫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4-190,共7页
采用水热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WO3纳米片阵列,然后将其浸渍于不同浓度Zn(NO_3)_2溶液中以负载ZnO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ZnO/WO_3纳米片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采用水热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WO3纳米片阵列,然后将其浸渍于不同浓度Zn(NO_3)_2溶液中以负载ZnO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ZnO/WO_3纳米片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电化学阻抗图谱(EIS)等方法对ZnO/WO_3复合薄膜的形貌、结构、物相组成和光电性能等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了薄膜电极对亚甲基蓝(MB)的光电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WO_3纳米片均匀垂直于基底生长,Zn元素以ZnO颗粒的形式分布在WO_3表面;ZnO的引入促进了WO_3中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使ZnO/WO_3复合薄膜表现出比纯WO_3薄膜更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光电催化活性;在Zn(NO_3)_2浸渍液浓度为20mmol/L时,所制ZnO/WO_3复合薄膜具有最佳的光电催化性能,在MB溶液初始浓度为10mg/L、外加偏压为0.8V、光照1h的条件下,采用该样品对MB的降解率达96.5%,并且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重复使用5次后,对MB的光电催化降解效率没有明显降低,有望在实际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ZnO纳米颗粒 Zn(NO3)2 复合薄膜电极 光电催化活性 光电性能 亚甲基蓝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WO_3光纤光栅氢气传感器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智 杨明红 +3 位作者 代吉祥 杨志 张毅 庄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6-1051,共6页
将优化制备工艺的Pt/WO3薄膜与增敏的光纤光栅相结合制备氢气传感器探头,使传感器的性能得到大幅改进.氢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315℃热处理铂钨比为1∶5的Pt/WO3薄膜具有更好的氢气响应能力;经过施加轴向预应力结构增敏的光纤光栅温... 将优化制备工艺的Pt/WO3薄膜与增敏的光纤光栅相结合制备氢气传感器探头,使传感器的性能得到大幅改进.氢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315℃热处理铂钨比为1∶5的Pt/WO3薄膜具有更好的氢气响应能力;经过施加轴向预应力结构增敏的光纤光栅温度灵敏度为16.3pm/℃,大约是裸光栅的两倍;改性后的光纤光栅氢气传感器在氢气浓度为10 000ppm、2 000ppm、400ppm时,中心波长漂移量分别对应为720pm、115pm、20pm,并在1min内达到最大漂移值,氢气浓度每变化0.01%,波长漂移分别达到7.2pm、5.7pm、5pm,氢气最低检测极限可达到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wo3薄膜 温度增敏 氢敏性能 光纤布喇格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立方相WO_3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文章 李洁 +2 位作者 王旋 张姝娟 陈启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43-2348,共6页
以(NH4)6W7O24·6H2O为钨源,聚乙二醇1000(PEG 1000)为配位聚合物,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WO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Mott-Schottky... 以(NH4)6W7O24·6H2O为钨源,聚乙二醇1000(PEG 1000)为配位聚合物,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WO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Mott-Schottky测试、瞬态光和稳态光电流谱等方法研究了WO3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WO3薄膜为立方晶系,禁带宽度约为2.7eV.当热处理温度为450℃时,载流子浓度达到最大2.44×1022cm-3,平带电位为0.06V,在500W氙灯光源照射和1.2V偏压下,光电流密度为2.70mA·cm-2.进一步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对其光电性质的影响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相wo3 纳米薄膜 光电化学 聚合物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辅助制备WO_3薄膜材料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树萍 刘益春 王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2-1207,共6页
以壳聚糖(CS)为辅助材料,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LbL)制备了WO3复合薄膜材料(CS/WO3).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循环伏安扫描(CV)等手段对CS/WO3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和UV-Vi... 以壳聚糖(CS)为辅助材料,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LbL)制备了WO3复合薄膜材料(CS/WO3).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循环伏安扫描(CV)等手段对CS/WO3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和UV-Vis联机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呈现出从无色到蓝色的颜色调变,其光反差可达48.0%,着色效率为58.5cm2/C,着色与褪色时间分别为9.5和1.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wo3) 壳聚糖 层层自组装 电致变色性能 CS/wo3纳米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相WO3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章 李洁 +2 位作者 王旋 肖娟 陈启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8-1324,共7页
以偏钨酸铵(NH_4)_6W_4O_(24)·6H_2o为钨源,聚乙二醇(PEG)为配位聚合物,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立方晶相WO_3(c-WO_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煅烧温度、溶液pH... 以偏钨酸铵(NH_4)_6W_4O_(24)·6H_2o为钨源,聚乙二醇(PEG)为配位聚合物,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立方晶相WO_3(c-WO_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煅烧温度、溶液pH值及镀膜衬底对WO_3薄膜晶体结构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FTO导电玻璃为衬底,450℃热处理3 h的样品为c-WO_3,薄膜光滑平整,均匀良好,表面颗粒粒径为60 nm,厚度为2.9μm,晶体生长有序度较高;热处理温度在400~550℃和不同pH值条件下制得的薄膜均为立方晶体结构;样品的颗粒粒径随前驱体溶胶pH值升高而减小;以石英玻璃和石墨衬底镀膜得到的样品均为单斜晶体结构,表明衬底对WO_3薄膜晶体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相wo3 纳米薄膜 聚合物前驱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SiO_2复合薄膜气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胡芸菲 徐雪青 沈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4,共4页
在室温下用溶胶 -凝胶 (sol_gel)法制备了WO3_SiO2 复合薄膜 ,通过改变氢气体积分数、催化剂浓度及热处理温度等实验因素 ,对薄膜的气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 ,将铂以K2 PtCl4 形式掺入WO3_SiO2 混合溶胶中进行提拉成膜 ,... 在室温下用溶胶 -凝胶 (sol_gel)法制备了WO3_SiO2 复合薄膜 ,通过改变氢气体积分数、催化剂浓度及热处理温度等实验因素 ,对薄膜的气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 ,将铂以K2 PtCl4 形式掺入WO3_SiO2 混合溶胶中进行提拉成膜 ,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性能稳定且具有良好气致变色性能的优质薄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SiO2复合薄膜 气致变色性能 溶胶-凝胶法 氧化钨 二氧化硅 纳米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