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2在Ag/Pt(110)双金属表面上的吸附和分解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金兵 姜志全 黄伟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7-842,共6页
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程序升温脱附谱(TDS)研究了NO2在Ag/Pt(110)双金属表面的吸附和分解.室温下NO2在Ag/Pt(110)双金属表面发生解离吸附,生成NO(ads)和O(ads)表面吸附物种.在升温过程中NO(ads)物种发生脱附或者进一步分解.500K时NO2... 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程序升温脱附谱(TDS)研究了NO2在Ag/Pt(110)双金属表面的吸附和分解.室温下NO2在Ag/Pt(110)双金属表面发生解离吸附,生成NO(ads)和O(ads)表面吸附物种.在升温过程中NO(ads)物种发生脱附或者进一步分解.500K时NO2在Ag/Pt(110)双金属表面发生解离吸附生成O(ads)表面吸附物种.Pt向Ag传递电子,从而削弱Pt-O键的强度,降低O(ads)从Pt表面的并合脱附温度.发现能够形成具有稳定组成的Ag/Pt(110)合金结构,其表现出与Pt(110)-(1×2)相似的解离吸附NO2能力,但与O(ads)的结合明显弱于Pt(110)-(1×2).该AgPt(110)合金结构是可能的低温催化直接分解氮氧化物活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pt(110)双金属表面 二氧化氮 化学吸附 分解 助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簇X(X=Pt-Au, Au-Au)负载在(3×2) TiO_2(110)完整表面上的覆盖度效应(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伟娜 林华香 +3 位作者 李奕 章永凡 黄昕 陈文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61-1868,共8页
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的方法并结合周期平板模型, 探讨了不同覆盖度(θ)下双金属簇X (X=Pt-Au, Au-Au)在(3×2)TiO2(110)完整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另外, 在本文给出的所有覆盖度模式下(θ=1/6-1 ML), 我们仅研究其基态... 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的方法并结合周期平板模型, 探讨了不同覆盖度(θ)下双金属簇X (X=Pt-Au, Au-Au)在(3×2)TiO2(110)完整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另外, 在本文给出的所有覆盖度模式下(θ=1/6-1 ML), 我们仅研究其基态构型. 计算结果表明: 当θ<1/2 ML 时, 金属簇 X 在 TiO2(110)表面上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θ>1/2 ML时, 除了饱和覆盖度下, 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 当θ=1/2 ML时, 吸附能最大. 即使Pt-Au/TiO2体系的吸附能比Au-Au/TiO2体系的小, 但相对于Au-Au簇, Pt-Au簇更容易在TiO2(110)表面上形成双金属单分子层. 在半覆盖和全覆盖下, X簇的峰与TiO2的峰在-3.0 eV到费米能级之间产生明显重叠, 表明簇与底物之间存在化学作用. 且当覆盖度小时, X-TiO2相互作用是成簇的主要因素; 随着覆盖度的增大, X-X原子间相互作用就逐渐变成了成簇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TiO2(110)表面: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