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李玉华 马梓昆 +2 位作者 冯子攀 翟功伟 范志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Inter Tan组接受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Inter Tan组负重活动时间[(60.88±8.41)周]、早期下地行走时间[(5.94±1.07)d]短于PFNA组,切口长度[(8.61±0.87)cm]小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4.95±0.94)次]、术中出血量[(204.15±26.22)mL]多于PFNA组,血红蛋白(Hb)[(18.56±4.74)g·L^(-1)]和血细胞比容(Hct)下降值[(4.16±0.59)%]高于PFNA组,手术时间[(123.26±23.36)min]长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及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OC)较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VAS评分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于PFNA组,内固定松动率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Inter Tan内固定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Inter Tan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郭锦 杨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摆放体位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 d,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剪刀体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王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尧 徐杨俊 +1 位作者 李悦 范步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本体感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arris髋部评分、髋部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升高,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 <0.05);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但置换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低于内固定组(P <0.05);置换组骨密度升高,且高于内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置换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伟岭 乔丽娜 杨南南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认知功能、应激反应相关指标、麻醉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痛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33、26.171、19.215,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B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min,观察组患者B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0,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h、48h,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3、3.593、4.071,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h,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3,P<0.001;t=4.741,P<0.001;t=2.649,P=0.010;t=6.247,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100,P=0.02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28,P=0.008)。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可改善麻醉效果,降低术后认知功能异常及应激反应异常发生率,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许晨 刘亚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腿截石位,观察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剪刀”位。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总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各项评分及总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仰卧“剪刀”体位并结合护理人员针对性的术前情绪管理、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卧床排便,术中体位摆放,术后功能锻炼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体位管理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骨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髓内钉固定技术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苏少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髓内钉固定技术的疗效。方法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内固定材料选择时,对照组选择锁定钢板,研究组选择髓...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髓内钉固定技术的疗效。方法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内固定材料选择时,对照组选择锁定钢板,研究组选择髓内钉。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74.98±12.15)min较对照组的(92.73±15.62)min短(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153.12±31.08)ml少于对照组的(216.69±40.34)ml(P<0.05)。研究组术后初次离床活动、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4.91±1.03)d、(11.63±1.45)周、(10.04±1.98)d,均较对照组的(6.30±1.24)d、(14.07±1.91)周、(12.89±2.60)d短(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高,而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5.89±1.06)mg/L和白细胞介素-6(25.46±3.75)pg/ml均比对照组的(7.02±1.27)mg/L、(29.69±3.83)pg/ml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髋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高,而研究组疼痛评分(2.63±0.61)分较对照组的(3.49±0.72)分低、髋关节功能评分(90.65±7.02)分则较对照组的(81.42±7.38)分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高,而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时选择髓内钉作为内固定物可取得比锁定钢板更好的手术效果,髓内钉固定不仅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炎性因子渗出,还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促使其骨折更快愈合,有利于更好地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8
作者 杨晓雷 何军利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0,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观察组(n=40,实施... 目的:分析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0,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观察组(n=40,实施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Harris评分升高,VA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好,可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骨密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小切口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陈剑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1)。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付砚禄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7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7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6.38±2.11)d、手术时间(53.65±7.15)min、下床活动时间(14.38±3.5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17±3.85)d、(65.35±8.35)min、(25.36±4.15)d,术中出血量(31.69±6.27)ml少于对照组(63.24±11.58)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疼痛、功能、畸形评分及Harris总分分别为(19.93±3.51)、(18.69±3.14)、(20.76±3.84)、(19.58±3.85)、(78.96±3.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9±4.17)、(16.38±3.66)、(18.54±2.11)、(17.61±2.18)、(67.92±3.17)分(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状态、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74.16±5.82)、(73.56±6.32)、(71.96±5.74)、(71.54±5.96)、(73.69±7.38)、(73.79±7.19)、(74.37±7.86)、(73.96±6.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8±3.57)、(59.81±3.65)、(56.74±3.75)、(55.17±4.15)、(56.85±4.85)、(58.13±4.57)、(56.85±5.11)、(57.19±5.32)分(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结论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相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及临床各项指标更优,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且更利于患者机体恢复,临床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宣煌 郑锋 蔡涵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辅助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透视下P...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辅助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透视下PFNA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机器人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透视及导针调整次数均明显更少,术后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明显更低,术后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后1 d,术后3 d两组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于机器人辅助下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于临床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应激反应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钳夹复位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时昌韩 班兴平 杨英果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3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钳夹复位联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IF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0)与比较组(n=60)。用PFNA...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钳夹复位联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IF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0)与比较组(n=60)。用PFNA内固定术对比较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钳夹复位联合PFNA内固定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比较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更高,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用钳夹复位联合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IFF患者进行治疗能促进其骨折端的愈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钳夹复位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髁上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13
作者 张国富 卢尔海 +2 位作者 郭志荣 赵善明 张健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4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髓内钉逆行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2005年2月~2007年7月,我院应用股骨髁上髓内钉逆行固定治疗19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19例中...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髓内钉逆行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2005年2月~2007年7月,我院应用股骨髁上髓内钉逆行固定治疗19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19例中,优11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结论:股骨髁上髓内钉逆行固定其内固定坚强,软组织剥离少,骨折愈合率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股骨远端C型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上髓内钉 股骨远端 内固定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DHS内固定术与PFNA内固定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锦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1期97-98,共2页
目的:对比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 目的:对比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分为 Contrast组(n=50 )和Research组(n=50)。对Contrast组患者进行DHS内固定术,对Research组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Contrast组患者相比,Research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与进行DHS内固定术相比,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邵季超 马永强 +2 位作者 李静 刘俊辉 柴雪娇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FNA组)65例和对照组(DHS组)59例。依据Harris评分对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优良率观察组为89.23%,对照组为7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稳定骨折优良率观察组为92.31%,对照组为9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Ⅴ型不稳定骨折优良率观察组为87.18%,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两组均无感染、断钉及死亡病例。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平均16周,DHS组平均1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内置物松动:PFNA组1例(Ⅳ型),DHS组4例(Ⅲ型1例,Ⅳ型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内翻:PFNA组2例(Ⅳ型),DHS组6例(Ⅲ型2例,Ⅳ型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DHS治疗Ⅰ、Ⅱ型稳定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相当,但针对Ⅲ、Ⅳ、Ⅴ型不稳定骨折的治疗PFNA效果明显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班兴平 时昌韩 +1 位作者 杨英果 张坡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60-61,共2页
目的:探究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n=30)与动力髋螺钉... 目的:探究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n=30)与动力髋螺钉组(DHS组,n=30)。分别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对PFNA组患者与DHS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DHS组患者相比,PFNA组患者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和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均更短,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其Harri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先明 邰鹏越 +1 位作者 马万里 王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6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9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9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并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将其分为功能恢复良好组(95例,良好组)以及功能恢复不良组(34例,不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予以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好组年龄较不良组明显更低,骨密度T≥-2.5 SD、血浆白蛋白含量水平≥30 g/L、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P1~P2人数百分比较不良组明显更高(均P <0.05)。与良好组复位满意、康复师康复人数百分比比较,不良组较低,术后并发症比较,不良组较高(均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70岁、骨密度T<-2.5 SD、ASA分级P3~P4级、血浆白蛋白含量水平<30 g/L、无康复师康复、复位不满意、围术期有并发症均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骨密度、ASA分级、血浆白蛋白含量水平、康复师康复、骨折复位、围术期并发症等,临床工作中可针对上述因素予以相关措施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髓内钉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治疗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8
作者 裴少新 海啸 张金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35-1537,1559,共4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Proximal femor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Proximal femor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0)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n=61)采用PFNA治疗,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记录并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在手术前及手术4 w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ip function score,Harris)量表观察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在手术前及手术4 w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骨保护素(Serum osteoprotectin,OPG)水平和血清碱性磷酸酶(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OPG、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的人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术可提高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血清ALP、OP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手术固定套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志亮 沈利锋 +2 位作者 芦丽波 曹寅 何佳益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8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的股骨手术固定套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宁波市第九医院实施仰卧位下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制的股骨手术固定套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宁波市第九医院实施仰卧位下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方巾包裹+绷带缠绕”患侧上肢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股骨手术固定套”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约束装卸时间和术后患侧上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约束安装时间(56.51±10.16)s和拆卸时间(17.00±3.13)s均低于对照组(138.86±33.08)s和(58.46±6.5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7和33.815,均P<0.001);两组患者在术后患侧上肢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中皮肤压痕、酸痛及麻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0、10.516和5.719,均P<0.05)。结论实施仰卧位下PFNA手术时使用股骨手术固定套可减少患侧上肢约束装卸时间,节约人力资源和医疗成本,提高患侧上肢舒适度,降低术后患侧上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 患肢约束 股骨手术固定套 护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后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后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死亡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30~80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20ml。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7例,经呼吸内科治疗后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6个月,其中15例于术后4个月内死于内科疾病,其他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5个月,183例(95.8%)患者恢复至术前功能状态。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螺旋刀片切割及患肢缩短等不良事件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优103例,良77例,差11例,优良率为94.2%。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