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CsFK111 Gene from Cucumbers
1
作者 Zhang Hetong Li Li +2 位作者 Gao Mei Jia Jincui Xin M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4期16-30,共15页
At the early stage,th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CsFK111 between vine cucumber and dwarf cucumber D0462.The gene was cloned,and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too... At the early stage,th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CsFK111 between vine cucumber and dwarf cucumber D0462.The gene was cloned,and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tools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gene family and this gene.There were 30 members of the cucumber F-box gene family.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cucumber CsFK111 gene was full-length 1314 bp,which encoded 437 amino acids and was predicted to be located in the nucleus.The protein encoded by this gene was a non-transmembrane protein,and the prediction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showed thatβ-lamellar structure and irregular crimp were dominant.A comparison of 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it was closest to cantaloupe and belonged to the same branch.The results provided a basis for future study on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CsFK111 gene on cucumber dwarfing and also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FBK family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ox gene dwarf cucumber gene cloning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of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kincare benefits in China
2
作者 Chujie Zhao Liqing Wu +3 位作者 Qiuxing He Zheng Yang Lvyangguang Ye Lihong Yuan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The sea cucumber is a highly esteemed source of nourishment,recognized as one of the“Eight Treasures of the Sea.”The bioactive compounds derived from sea cucumbers exhibit divers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 The sea cucumber is a highly esteemed source of nourishment,recognized as one of the“Eight Treasures of the Sea.”The bioactive compounds derived from sea cucumbers exhibit divers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tumor,antioxidant,anti-coagulation,anti-viral,anti-fatigue,immune enhancement,cognitive improvement,and metabolic regulation.Notably,within the skincare sector,these compound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anti-aging,moisturizing,whitening,wrinkle reduction,repair and inhibition of melanin production properties.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utilization of its bioactive ingredients in skincare formulations.The objective is to furnish additional raw materials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s for China’s skincare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to advance the integration of sea cucumber bioactive components within these sectors,and to invigor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opical sea cucumber breeding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cucumber active ingredients skin care products BREEDING tropical sea cucum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Dissipation and Residue in Cucumbers and Red Soil 被引量:12
3
作者 LIU Qiang GONG Daoxin +1 位作者 PENG Xiaochun YAN Xiao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To assess the risks of forchlorfenuron after application, a residue analysis method for ferchlorfenuron in cucumbers and the red soil of Southern China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issipation behavior and residue charact... To assess the risks of forchlorfenuron after application, a residue analysis method for ferchlorfenuron in cucumbers and the red soil of Southern China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issipation behavior and residue characteristics of forchlorfenuron were studi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field trials, including dissipation and residu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Hunan, Yunnan and Hainan Provinces. Forchlorfenuron was applied at 32 a.i.g ha^-1 rate for the dissipation study and both 21 and 32 a.i.g ha^-1 for the residue study. Representative cucumbers an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for HPLC for UV- detector analysis.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the method were 80.8%-92.0% with coefficients variation (CV) between 0.4% and 11.8%. The detection limit of forchlorfenuron in cucumbers and soil samples was 0.003 mg·kg^-1 and the minimum detectable amount was 3.0× 10^-10 g. The half life of forchlorfenuron in cucumber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changed as: Yunnan (5.50 days), Hunan (5.88 days), and Hainan (6.53 days) and in the soil was observed: Hainan (6.54 days), Hunan (7.64 days), and Yunnan (8.39 days). The maximum terminal residue in cucumbers at 32 a.i.g ha^-1 rate after 5 days was 0.009 mg·kg^-1 (Yunnan) followed by 0.0085 mg·kg^-1 (Hainan) and 0.0082 mg·kg^-1(Hunan) which was below MRL value of 0.01 mg·kg^-1 established by the USA, EPA. So a waiting period of 5 day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fter spaying on cucumbers to avoid hazard to human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HLORFENURON DISSIPATION RESIDUE HPLC cucumbER s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Between Dwarf and Vinetype Cucumbers(Cucumis sativus Linn.)
4
作者 Xin Ming Qin Zhi-wei +1 位作者 Zhou Xui-yan Wu T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4年第2期19-27,F0003,共10页
Dwarf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its in crop breeding. In this study, a dwarf cucumber D0462 and a vine NA129 we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metabolism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superoxide a... Dwarf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its in crop breeding. In this study, a dwarf cucumber D0462 and a vine NA129 we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metabolism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O2-·,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the level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of the two cultivars were compared.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D0462 maintained higher H2O2 and O2-· levels than NA129. The activities of SOD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 (catalase), APX (ascorbate peroxidase) and IAAO (indoleacetic acid oxidase) in D0462 were found higher than those in NA129. The contents of gibberellic acid (GA3), indole-3-acetic acid (IAA), zeatin riboside (ZR) and jasmonic acid (JA) in intemode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intemode ofD0462 remained lower levels of GA3, IAA, and ZR. In contrast, JA level in internode of D046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A129. Compared with NA129, the cell mumbers in intemode of D0462 did not change, but cell size evidently decreased. The chloroplasts in mature mesophyll D0462 exhibited swollen filled with starch grains instead of regular oval ones, and thylakoids of chloroplast swelled and became ambigu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ARF cucumbER antioxidant enzyme endogenous horm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秸秆复合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唐艳领 马凯 +9 位作者 米国全 荆艳彩 蔡毓新 宋策 王腾起 李晓辉 王坐京 张英 牛莉莉 黄怡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5,共8页
为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养分的可持续性,探究葡萄秸秆复合有机肥等量替代化肥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博杰618为材料,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化肥(F1:替代10%N、25%P、18%K,F2:替代20%N、50%P、3... 为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养分的可持续性,探究葡萄秸秆复合有机肥等量替代化肥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博杰618为材料,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化肥(F1:替代10%N、25%P、18%K,F2:替代20%N、50%P、36%K,F3:替代30%N、75%P、54%K)5个试验处理,重点对比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F2处理显著增产19.6%,667 m^(2)产量最高,为9576.49 kg。与CF相比,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了1.10%~3.88%,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3.64%~11.56%。各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F2、F3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与CF相比,F1、F2和F3处理更能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各处理得分从高到低为F2>F3>F1>CF>CK。综上所述,F2处理相比于其他处理组表现最优,能提高黄瓜品质及产量,增加了土壤养分并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研究结果为黄瓜减肥增效、绿色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葡萄秸秆复合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沼渣基质对黄瓜育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霞 陈思瑾 +4 位作者 李娟 陈年来 孙小妹 方三叶 王昱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7,共9页
开展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对高效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沼渣与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一定粒径和质量比混配成4种复合基质,以商品基质为对照CK,以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混配基质... 开展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对高效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沼渣与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一定粒径和质量比混配成4种复合基质,以商品基质为对照CK,以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方沼渣基质容重范围为0.19~0.22 g/cm^(3),均极显著低于CK;电导率范围为1.58~2.15 mS/cm,GS2、GS3、GS4处理的电导率均显著高于CK;总孔隙度为60.30%~68.65%;混配基质的pH值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分别表现为GS4>GS3>GS1>CK>GS2和GS2>GS1>GS3>CK>GS4。(2)不同配方沼渣基质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鲜重、地下干重、总鲜重、总干重等均高于CK,其中GS3处理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地上鲜重、总干重、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G)值均高于其他处理,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鲜重与铵态氮、有效磷、pH值、电导率正相关,根体积与气水比、铵态氮正相关,地下鲜重与与持水孔隙度和持水能力负相关,Mantel分析显示壮苗指数和G值主要受铵态氮、容重、总孔隙度、持水能力和电导率的影响。(4)通过综合评价可知,GS3处理综合评价指数最高(0.61),黄瓜幼苗综合生长状况最佳。综上,沼渣部分替代泥炭进行黄瓜育苗可以有效提高黄瓜幼苗质量,G3配方处理黄瓜穴盘苗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基质 理化性质 黄瓜 生长特性 幼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的黄瓜叶片分割与表型参数提取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纪章 姚承志 +2 位作者 周静 黄志刚 陈勇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2,共9页
自动获取植株冠层表型形状对黄瓜育种和科学栽培至关重要。由于当前三维点云处理技术难以在黄瓜植株点云上对茎叶进行有效分离,分割准确率和效率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区域生长分割算法,并对分割后叶片进行表型提取。首先通过深度... 自动获取植株冠层表型形状对黄瓜育种和科学栽培至关重要。由于当前三维点云处理技术难以在黄瓜植株点云上对茎叶进行有效分离,分割准确率和效率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区域生长分割算法,并对分割后叶片进行表型提取。首先通过深度相机从4个角度采集黄瓜点云数据,在统计滤波和颜色滤波去除背景噪声以及离群点的基础上,基于旋转轴和广义最近点迭代(Generalized nearest point iterative,GICP)算法对点云进行配准获取完整黄瓜植株点云;使用体素和移动最小二乘算法(Moving lest squares,MLS)对区域生长算法进行改进,实现茎叶分离与叶片分割;分割后叶片点云自动提取叶片数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表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区域生长算法相比,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可以精准地分割出单个叶片,对移栽15 d的准确率平均提升12.5个百分点,对移栽60 d的准确率平均提升22.5个百分点。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4个参数与真实测量值相比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93、0.93、0.9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2.69 cm^(2)、0.93 cm、0.98 cm、2.27 cm。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从单株黄瓜点云中高效地分割出单个叶片点云,并准确地计算相关表型性状,为温室黄瓜高通量自动化表型测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叶片 三维点云 表型参数 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黄瓜表征对混合酚酸的响应阈值探究
8
作者 孙周平 张宏浩 +6 位作者 刘鑫 杨四萍 赵翌博 富宏丹 余朝阁 刘玉凤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旨在通过外源施加混合酚酸类物质,探明酚酸对设施黄瓜不同生育时期的化感效应及阈值特征,从而明确设施黄瓜全生育期对混合酚酸的化感响应阈值及动态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土壤酚酸... [目的]旨在通过外源施加混合酚酸类物质,探明酚酸对设施黄瓜不同生育时期的化感效应及阈值特征,从而明确设施黄瓜全生育期对混合酚酸的化感响应阈值及动态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土壤酚酸浸提液和酚酸混合液,测量黄瓜的株高、茎粗、整株生物量以及产量等指标,结合化感效应敏感指数(RI),分析不同酚酸浓度抑制全生育期黄瓜生长的浓度阈值。[结果]酚酸混合液在24~60,60~121,121~243 mg·kg^(-1)浓度范围内,分别对黄瓜的幼苗期、初花期和坐果期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酚酸的化感效应主要表现为抑制黄瓜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特别在坐果期,浓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几乎绝产绝收。此外,三维响应曲面图分析表明,酚酸浓度和设施黄瓜生育期对酚酸的化感效应具有动态交互作用。[结论]酚酸类物质产生的化感效应受浓度和生育期的双重影响,随着生育期延长,两者的交互作用可能主导其抑制效应。研究结果为控制酚酸对设施黄瓜的化感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优化栽培管理,提高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类物质 设施黄瓜 化感效应 阈值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M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9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4 位作者 杨柳 李硕 王海涛 陆芳 季英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81-2189,共9页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危害瓜类作物的重要植物病毒之一,其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在病毒传播和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CGMMV的M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危害瓜类作物的重要植物病毒之一,其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在病毒传播和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CGMMV的M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P,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诱导表达分子量约48 kDa的重组MP融合蛋白。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蛋白(纯度≥80%),以此免疫新西南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表明,抗血清效价达409600,且能特异性识别CGMMV侵染叶片中的MP蛋白,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等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实现了CGMMV MP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与特异性抗体制备,为病毒快速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功能研究提供重要工具,对保障瓜类作物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运动蛋白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黄瓜品种(系)芽期和苗期耐湿冷性比较
10
作者 王波 秦玉红 +2 位作者 李磊 张守才 张功臣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7,共6页
低温高湿是设施黄瓜秋冬季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为探明不同黄瓜品种(系)的耐湿冷特性,通过人工模拟低温高湿条件对12个黄瓜品种(系)进行耐湿冷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条件下,12个黄瓜品种(系)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 低温高湿是设施黄瓜秋冬季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为探明不同黄瓜品种(系)的耐湿冷特性,通过人工模拟低温高湿条件对12个黄瓜品种(系)进行耐湿冷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条件下,12个黄瓜品种(系)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存在一定差异,JY1的相对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苗期耐湿冷比较结果表明,湿冷条件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不同品种(系)间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QY30和JY1的D值相对较高,分别为0.942和0.774,而QY20和QD29的D值相对较低,分别为0.218和0.21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D值与湿冷伤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QY30和JY1的苗期耐湿冷性相对较强,而QY20和QD29的耐湿冷性相对较弱。研究结果为后续耐湿冷种质资源利用和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耐湿冷性 抗氧化酶活性 相对发芽指数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地黄瓜新品种津园21的选育
11
作者 孔维良 李愚鹤 +3 位作者 黄洪宇 张利东 李加旺 付海朋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0-223,共4页
津园21是以76-2-14-6为母本、DL-3-X-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露地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偏大,茎秆粗壮,第1雌花节位在4~6节,雌花节率50%左右,早熟性好,连续坐瓜能力强,雌花开放后7~9 d采收,膨瓜速度快;瓜条棒状顺直,瓜... 津园21是以76-2-14-6为母本、DL-3-X-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露地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偏大,茎秆粗壮,第1雌花节位在4~6节,雌花节率50%左右,早熟性好,连续坐瓜能力强,雌花开放后7~9 d采收,膨瓜速度快;瓜条棒状顺直,瓜长35 cm左右,横径3.7 cm,瓜把长4.6 cm,瓜把长小于瓜长的1/7,单瓜质量220 g左右,果皮深绿色,光泽度好,圆头,瓜把粗短,刺密,瘤中等大小,无棱,心腔小,商品瓜率高;维生素C含量(w,后同)144 mg·k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干物质含量3.33%,可溶性糖含量20.4 mg·g^(-1);在35~37℃高温条件下植株能正常结瓜;抗霜霉病,中抗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平均667 m^(2)产量6420.2 kg。适宜云南、河南、海南、浙江等地区春露地栽培。2025年3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新品种 津园21 杂交1代 露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与鉴定
12
作者 刘东 潘春清 张艳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3-96,108,共5页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000bp,平...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000bp,平均片段长度超过1000bp。文库容量和重组率及插入片段大小均说明霜霉病菌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成功,可用于黄瓜双抗机制互作蛋白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黄瓜棒孢叶斑病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GR-RBP3克隆及其在采后黄瓜耐冷性中的功能
13
作者 王斌 李健荣 +1 位作者 占朝霞 袁晓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66,共12页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冷敏性蔬菜,采后贮藏易发生冷害,限制了低温贮藏技术在采后黄瓜上的应用。低温处理诱导CsGR-RBP3(glycine-rich RNA-binding protein 3)在采后黄瓜中的表达,克隆CsGR-RBP3,并研究其在采后黄瓜耐冷性...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冷敏性蔬菜,采后贮藏易发生冷害,限制了低温贮藏技术在采后黄瓜上的应用。低温处理诱导CsGR-RBP3(glycine-rich RNA-binding protein 3)在采后黄瓜中的表达,克隆CsGR-RBP3,并研究其在采后黄瓜耐冷性中的功能,为抗冷黄瓜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候选基因。【方法】以黄瓜果皮cDNA为模板克隆CsGR-RBP3编码序列,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在采后黄瓜中抑制低温诱导的CsGR-RBP3表达,研究其表达降低对冷藏黄瓜冷害的影响,并利用RNA-Seq鉴定CsGR-RBP3调控采后黄瓜耐冷性的关键代谢通路。【结果】黄瓜CsGR-RBP3编码1个含有16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蛋白序列中含有保守的RRM(RNA-recognition motif)结构域,可能是一个线粒体相关蛋白,与拟南芥AtGR-RBPs的序列相似性较低。抑制低温诱导的Cs GR-RBP3表达加重采后黄瓜冷害,并下调冷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可能受CsGR-RBP3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显著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苯丙烷素生物合成和植物-病原菌互作途径中,这3个途径中的DEGs在低温诱导的CsGR-RBP3表达被抑制后整体下调。这些结果表明,CsGR-RBP3表达与冷藏黄瓜抗冷性正相关,其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并整合多个防御途径正向调控采后黄瓜抗冷性。【结论】Cs GR-RBP3在黄瓜采后耐冷性中具有重要功能,其可能通过多个防御途径调控采后黄瓜耐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冷害 耐冷性 富含甘氨酸RNA结合蛋白 防御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炭基肥对黄瓜镉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罗娅 刘丽媛 +2 位作者 徐嘉宁 贾永霞 罗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1,共8页
【目的】探究减氮配施炭基肥对Cd污染设施土壤中黄瓜Cd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肥)、OF(减氮20%施肥)、OBF(减氮20%+炭基肥)4个处理,研究减氮配施炭基... 【目的】探究减氮配施炭基肥对Cd污染设施土壤中黄瓜Cd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肥)、OF(减氮20%施肥)、OBF(减氮20%+炭基肥)4个处理,研究减氮配施炭基肥对黄瓜生长及营养品质、Cd积累、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CF和OF处理并未影响黄瓜的品质及各部位Cd含量、土壤Cd有效态及有机质含量,但是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OBF处理促进了黄瓜的生长及营养品质的提升,同时显著降低了黄瓜不同部位Cd含量及土壤中利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醋酸缓冲溶液(TCLP)提取的有效态Cd含量,其中根、茎叶和果实Cd含量较CK、CF、OF分别降低了34.92%、38.35%、29.91%,44.23%、50.00%、44.23%和50.00%、52.63%、47.06%,土壤DTPA和TCLP提取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39.39%、42.86%、41.18%和33.33%、35.71%、37.93%。此外,OB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结论】减氮20%配施炭基肥一方面可通过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抑制黄瓜对Cd的吸收积累,进而提升黄瓜的营养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循环酶活性,从而改善了黄瓜的根际生长环境以提升黄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炭基肥 黄瓜 镉积累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萱 杨玉莹 +3 位作者 王花 张洁 曹云娥 陈书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1,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指标的影响,为黄瓜育苗阶段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耐35B’为试验材料,设置T1(解淀粉芽孢杆菌)、T2(枯草芽孢杆菌)、T3(甲基芽孢杆菌)、T4(胶质芽孢杆...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指标的影响,为黄瓜育苗阶段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耐35B’为试验材料,设置T1(解淀粉芽孢杆菌)、T2(枯草芽孢杆菌)、T3(甲基芽孢杆菌)、T4(胶质芽孢杆菌)、T5(放线菌)、T6(哈茨木霉菌)、T7(EM菌)、T8(叶芭复合微生物菌剂)等8个菌剂处理进行育苗试验,菌剂采用拌基质的方式施入,用量为3.75×10^(8) CFU/株,以用清水代替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为对照(CK)。于播后15,25,35 d时,取样测定株高、茎粗,采用根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测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于播后35 d测定黄瓜叶片的叶长、叶宽,计算叶面积,测量植株地上部干鲜质量、地下部干鲜质量,并计算根冠比、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并测定栽培基质pH、电导率(EC),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于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测定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播后15~25 d,各菌剂对黄瓜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35 d时有的表现为促进作用,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差异大多不显著;各菌剂对黄瓜幼苗茎粗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更趋明显;播后35 d,T1处理的叶面积最大。T7处理的地下部干鲜质量、根冠比最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表现较好。T5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大;不同菌剂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其中以T5和T7处理效果较好。各菌剂处理对土壤pH、EC有一定影响,但均在植株可正常生长的范围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以T7处理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76%和50.48%;过氧化氢酶活性以T3处理最高,但与T7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蔗糖酶活性以T4处理最高。T7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其中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24%和41.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T7处理(EM菌剂)排名第一,处理效果最好。【结论】EM菌剂可以有效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基质中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黄瓜幼苗 根系形态 基质理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果实质地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银 侯栋 +5 位作者 张东琴 陶海霞 岳宏忠 李亚莉 颉建明 王仕宝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目的】通过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质地数据分析,建立统一、标准的黄瓜果肉质地评价方法,以期为黄瓜食用品质评价和高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质构仪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黄瓜果实硬度、粘力、粘性、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进... 【目的】通过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质地数据分析,建立统一、标准的黄瓜果肉质地评价方法,以期为黄瓜食用品质评价和高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质构仪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黄瓜果实硬度、粘力、粘性、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进行测定,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进行品尝试验,得出综合评价评分,筛选优质黄瓜。【结果】对黄瓜纵向面测试,其质地指标硬度、粘性、弹性、胶着性、内聚性、咀嚼性间均无显著差异,用黄瓜横切面测试,其质地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51份黄瓜样品主成分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7%,建立黄瓜质地品质评价模型Y=0.606×Y_(1)+0.195×Y_(2),并计算综合得分,且得分与口感评价排序基本相同。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4类:优等品质类群、良等品质类群、中等品质类群和差等品质类群。而对同一品种春季优于冬季质地品质。【结论】黄瓜果实纵向果肉均匀一致,在一定范围内任取一点,可代表整条黄瓜质地特性,得出质地品质好的品种有H21、H29、H23、H3、H30,得出黄瓜种质资源中质地品质好的类群是优等品质类群和良等品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全质构分析(TPA) 主成分分析(PCA)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陕西关中地区大棚黄瓜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兆阳 杨玉莹 +1 位作者 曹云娥 陈书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8,共13页
【目的】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大棚黄瓜品种,为当地黄瓜生产提质增效奠定基础。【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0个黄瓜品种(富农一号、富农四号、奥宝新秀、油亮先锋、津优1号、欧美夏秋、夏盛、博耐35B、津耘六号、津早19、中农2... 【目的】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大棚黄瓜品种,为当地黄瓜生产提质增效奠定基础。【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0个黄瓜品种(富农一号、富农四号、奥宝新秀、油亮先锋、津优1号、欧美夏秋、夏盛、博耐35B、津耘六号、津早19、中农28、富阳二号、盛绿十三、荷兰35、中农脆玉3号、荷兰83-16、荷兰3099、摩登5号、甜脆13、玛莎702)进行区域栽培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津优1号为对照,调查不同黄瓜品种的生长指标、发育状况、抗病性、产量等农艺性状,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V_(C)、特征香气含量等品质指标,最后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筛选综合表现最优的黄瓜品种。【结果】20个黄瓜品种的株高为160.81~246.30 cm,以中农脆玉3号最高;茎粗为8.15~13.01 mm,以夏盛最粗;地上部鲜质量为507.42~903.05 g/株,以摩登5号最高;地下部鲜质量为7.94~17.23 g/株,以中农28最高;地上部干质量为69.62~141.36 g/株,以甜脆13最高;地下部干质量为2.41~5.47 g/株,以中农28最高;始花期为定植后21~37 d,以荷兰83-16最早;第一雌花节位在1~6节,以中农脆玉3号、荷兰3099、摩登5号和玛莎702最低;节成性为68.75%~89.58%,以富农一号和富农四号最高;畸形瓜率为9.07%~16.67%,以富农一号最低;所有参试品种对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均呈现高抗,对靶斑病除荷兰35呈现抗病外,其余品种均呈现高抗;各品种早期产量为6.32~24.02 t/hm^(2),以荷兰35最高;总产量为64.21~106.67 t/hm^(2),以富农四号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0%~4.43%,以中农脆玉3号最高;V_(C)含量为10.47~26.24 mg/hg,以荷兰35最高;反,顺-2,6-壬二烯醛含量为0.78~15.25μg/g,以中农脆玉3号最高。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农脆玉3号排序第1。【结论】对引进的20个黄瓜品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农脆玉3号的田间性状与品质指标整体表现优良,可作为陕西关中地区优质的大棚黄瓜品种引进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品种 品种筛选 产量与品质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海霞 杨凡 +4 位作者 张果 申爱民 贺桂仁 李芳霞 王晓峰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8-205,共8页
黄瓜是河南省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设施黄瓜生产是实现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对河南省设施黄瓜栽培品种、种子种苗、种植面积、产量、主要种植区域、设施类型、种植茬口、经济效益、栽培技术和产后情况... 黄瓜是河南省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设施黄瓜生产是实现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对河南省设施黄瓜栽培品种、种子种苗、种植面积、产量、主要种植区域、设施类型、种植茬口、经济效益、栽培技术和产后情况等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影响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升级设施设备、加快机械化进程、加强品种引进和品牌建设、加快发展工厂化育苗、完善栽培技术体系、加快品种培育和成果转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策,以期促进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黄瓜 发展现状 制约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黄瓜CsAGO1c基因降低拟南芥植株的耐旱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丽丽 况勇 +2 位作者 肖逸 孙照龙 甘德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9,共8页
克隆黄瓜CsAGO1c基因并研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构建CsAGO1c过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研究干旱胁迫下CsAGO1c过表达拟南芥的表型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CsAGO1c基因在黄瓜根中的表达水平先下降后上升,CsAGO1c表达... 克隆黄瓜CsAGO1c基因并研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构建CsAGO1c过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研究干旱胁迫下CsAGO1c过表达拟南芥的表型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CsAGO1c基因在黄瓜根中的表达水平先下降后上升,CsAGO1c表达水平在6 h下调57%、在12 h下调64%、在24 h上调4.24倍;在叶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CsAGO1c表达水平在18 h上调1.16倍。过表达拟南芥种子较野生型提早萌发,渗透试验显示,400 mmol·L^(-1)甘露醇处理明显抑制OE2根长的生长,其长度为WT的54%;离体叶片失水率在3、4、5 h时分别为WT的1.21倍、1.27倍、1.25倍,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另外,干旱胁迫下过表达拟南芥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约为WT的64%,过氧化物酶活性约为WT的51%,低于野生型。OE2的丙二醛含量约为WT的2.65倍,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异源表达CsAGO1c降低了拟南芥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CsAGO1c基因 过表达 拟南芥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胁迫对黄瓜果实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庆 孙叶烁 +1 位作者 张国新 马瑞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9,共10页
咸水的合理利用在节约淡水资源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果实的品质。为从代谢物的层次探究咸水胁迫对黄瓜的影响,以津优209黄瓜为试材,以含盐量5 g·L^(-1)的咸水胁迫为处理,以常规淡水灌溉为对照,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和挥发性代谢组学探... 咸水的合理利用在节约淡水资源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果实的品质。为从代谢物的层次探究咸水胁迫对黄瓜的影响,以津优209黄瓜为试材,以含盐量5 g·L^(-1)的咸水胁迫为处理,以常规淡水灌溉为对照,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和挥发性代谢组学探究咸水胁迫下黄瓜果实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在咸水胁迫下共检测筛选出321种差异代谢物。在咸水胁迫下,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为主要的含量升高的代谢物,脂质类为主要的含量降低的代谢物;基于挥发性代谢组学,在咸水胁迫下共检测筛选出11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10种含量升高,主要为萜类。升高的挥发性代谢物提供了黄瓜果实木质味、水果味、甜味、柑橘味等风味特征。综上,咸水胁迫通过影响黄瓜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脂质类、萜类等化合物的代谢,进而提高了果实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胁迫 黄瓜 代谢组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