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比较 被引量:78
1
作者 梁永新 古妙宁 +1 位作者 王世端 芦相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给药前(T0)、切皮前即给药后15min(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45min(T4)、术毕(T5)及术后1h(Te)患者HR、MAP、BIS、Ramsay镇静评分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1~T5时D组BIS、MAP明显低于T0时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P组,HR慢于R时和P组(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P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Dex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镇静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肠手术时复合硬膜外麻醉减少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的用量 被引量:24
2
作者 韩爱迪 杨辉 +5 位作者 逄坤芳 牛犇 梅伟 张传汉 田玉科 王学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复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及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y,FTS)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年龄32~7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R组硬膜外注射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复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及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y,FTS)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年龄32~7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R组硬膜外注射0.375%罗哌卡因10ml,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s后开始全麻诱导,之后每小时注射6ml直至手术结束。C组硬膜外穿刺置管仅用于术后镇痛。术中根据Narcotrend指数(NTI)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使NTI维持在D2(37-46);调整瑞芬太尼输注剂量,使MAP维持在基础值的80%~120%。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停止输注丙泊酚至NTI恢复至C1(70-74)的时间(Tc)和132(80-84)的时间(Tb);记录睁眼时间(Ta),睁眼时的NTI(NTIa)以及有无术中知晓。结果R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或PG0.01),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多于C组(P〈0.01)。R组Tb和Ta明显短于C组(P〈0.05或P〈0.01),所有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复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减少全凭静脉麻醉所需丙泊酚用量,缩短全麻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指数 硬膜外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丙泊酚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沈洪 苏子敏 +3 位作者 仓静 王婷 缪长虹 薛张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复合硬膜外阻滞。三组病人分别吸入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麻醉,维持BIS50±5。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5天肝脏酶显著增高,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总胆红素术后第3天达高峰,白蛋白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术后第3天和第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均无肝功能衰竭。术后肾脏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对肝脏术后肝功能改变无明显区别,术后肾脏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异氟醚 丙泊酚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唐小林 李国安 +3 位作者 冯涛 邓艳玲 周维新 张小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比较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和单纯异丙酚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对BP、HR、血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气等的影响。方法  44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全麻组 (A组 ,2 2例 )和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B组 ,2 2例 )。术中连续... 目的 比较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和单纯异丙酚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对BP、HR、血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气等的影响。方法  44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全麻组 (A组 ,2 2例 )和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B组 ,2 2例 )。术中连续监测HR、BP和SpO2 ,分别分时段测定血气及血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及皮质醇 (COS)浓度。结果  (1)气腹时A组HR和BP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B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 )气腹时两组PaO2 、HCO-3 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但两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E、NE及COS浓度 ,气腹时A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B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用于LC时机体应激反应轻 ,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异丙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复合麻醉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麻醉术中知晓与脑电双频指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葛宁花 薛张纲 蒋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芬太尼 4μg/kg、异丙酚 1 5mg/kg、琥珀胆碱 2mg/kg ,维持用异丙酚 12mg·kg-1·h-1,持续 15分钟后改为 3mg·kg-1·h-1至术毕 ;硫喷妥钠组 (T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 0 0 75~ 0 1mg/k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硫喷妥钠 6mg/kg替换P组的异丙酚 ,其余药相同 ,维持用 6 0 %的N2 O吸入至术毕。两组均在诱导前 15分钟开始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 0 5 %布比卡因 4ml。术中持续监测BIS和边缘频率 (SEF)。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的EEG无差异 ;诱导后 15分钟和 30分钟 ,EEG抑制 ,BIS和SEF均降低 ,组间无差异 ;诱导后 6 0分钟和 12 0分钟 ,P组的BIS和SEF比T组低 (P <0 0 5 )。P组 1例术中知晓。结论 联合麻醉中 ,用BIS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缺乏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知晓 异丙酚 联合麻醉 B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硬阻滞和全麻病人异丙酚的血药浓度测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祥瑞 杭燕南 孙大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与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连硬阻滞和全麻病人静注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以及一次静脉给药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荧光强度:发射波310nm,激发波265nm)。结果:异丙酚投入量(0.05~15μg)与测得... 目的与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连硬阻滞和全麻病人静注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以及一次静脉给药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荧光强度:发射波310nm,激发波265nm)。结果:异丙酚投入量(0.05~15μg)与测得的荧光强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0.2106F-7.1933。结论:异丙酚在两组病人体内过程符合药代动力学三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异丙酚 药代动力学 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辅以丙泊酚闭环靶控镇静 被引量:5
7
作者 嵇富海 李敏 +2 位作者 梁雅芬 薛张刚 蒋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79-581,共3页
目的对硬膜外阻滞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反馈的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的效果和性能进行评价。方法11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28~67岁。硬膜外阻滞期间采用以BIS作为反馈的闭环靶控输注(CLTCI)... 目的对硬膜外阻滞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反馈的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的效果和性能进行评价。方法11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28~67岁。硬膜外阻滞期间采用以BIS作为反馈的闭环靶控输注(CLTCI)丙泊酚进行镇静,开始的靶浓度设定为1.5μg/ml,然后每分钟逐步增加或减少0.5μg/ml,直到患者的镇静深度稳定于OAA/S评分3分以下,这时候的BIS值作为反馈变量,通过CLTCI系统自动输注丙泊酚。每5分钟记录血压、心率、BIS和OAA/S评分。记录诱导时间及丙泊酚诱导剂量、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评价CLTCI系统的性能。结果 所有患者镇静期间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呼吸抑制。OAA/S评分3分时平均BIS值76.6。CLTCI系统的偏离性1.9%,精确度7.1%,摆动度4.1%。结论 在硬膜外麻醉期间以BIS为反馈的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清醒镇静是可行的。该系统性能稳定,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清醒镇静 硬膜外阻滞 靶控输注 BIS 患者 评分 下肢手术 下腹部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曹宇 刘丹彦 李晓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00-701,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糖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时丙泊酚TC...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糖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时丙泊酚TCI目标血药浓度1.5 μg/ml;Ⅱ组作为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不使用TCI.于术前(T1)、术中(T2)、术毕(T3)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皮质醇、ACTH,同时记录各时点HR、MAP.结果Ⅰ组皮质醇随手术进程逐渐升高,但与基础值比无显著性差异,且在术中及术毕显著低于Ⅱ组;Ⅱ组皮质醇在术中及术毕显著高于基础值;Ⅰ、Ⅱ组ACTH在术中及术毕均显著升高,且Ⅱ组ACTH在术中及术毕均显著高于Ⅰ组.Ⅰ组血糖无显著变化,Ⅱ组血糖在术中术毕显著升高.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垂体ACTH释放的增加抑制皮质醇的分泌,从而避免了围术期过度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硬膜外麻醉 皮质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辅助硬膜外麻醉 手术应激反应 靶控输注 丙泊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心率(HR) 硬膜外麻醉平面 ACTH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国恩 雷晓鸣 薛荣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3-514,517,共3页
目的 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不同镇静分级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与生命体征变化。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的 5 3例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 ,比较在不同Ramsay分级时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效应部位浓度 (E... 目的 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不同镇静分级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与生命体征变化。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的 5 3例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 ,比较在不同Ramsay分级时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效应部位浓度 (ESC)与BIS值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在Ramsay 4级时的ESC为 (1.6 6± 0 .16 )mg·L-1,BIS为 78.5± 4 .6 ,生命体征平稳 ,其HR、MAP、RRS、SPO2 与Ramsay 2级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与Ramsay 5级、6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随着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效应部位浓度的增加 ,BIS值呈计量相关性下降并能指导镇静分级。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Ramsay镇静 4级时较为适宜 ,生命体征平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谱指数 生命体征 镇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对不同年龄开胸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裴焕爽 李力兵 +2 位作者 王树青 裴进宽 邢玉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麻醉对不同年龄组开胸手术患者血压(BP)和心率(HR)的影响。方法75例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ASAⅡ-Ⅲ级,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40~59岁),Ⅱ组(60~74岁),Ⅲ组(≥75岁...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麻醉对不同年龄组开胸手术患者血压(BP)和心率(HR)的影响。方法75例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ASAⅡ-Ⅲ级,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40~59岁),Ⅱ组(60~74岁),Ⅲ组(≥75岁),每组25例。硬膜外穿刺成功,阻滞平面满意后,硬膜外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6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3μg/ml行TCI,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50~55,每60min硬膜外追加0.375%罗哌卡因6ml。记录异丙酚用量,麻醉前(T0)、手术及麻醉不同时间点(T1~T6)的平均动脉压(MAP)、HR及麻黄碱使用情况。结果与同组T0比较,Ⅰ组T1~T6各时点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T1~T6各时点MAP降低(P〈0.05),HR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T1~T6各时点的MAP降低(P〈0.05),而HR升高(P〈0.05);Ⅱ组和Ⅲ组T1~T6各时点MAP和H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麻黄碱使用率高于Ⅰ组,尤以Ⅲ组显著(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TCI麻醉对开胸手术中的老年患者BP、HR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影响颇大,临床应用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靶控输注 异丙酚 罗哌卡因 开胸手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镇静对硬膜外麻醉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广球 彭从斌 +1 位作者 尤匡掌 陈宝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以异丙酚镇静降低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术中心理应激水平,观察其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80岁前列腺电切病人160例,ASAⅠ~Ⅱ级,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硬膜外麻醉;试验组,硬膜外麻醉联合异丙酚... 目的:以异丙酚镇静降低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术中心理应激水平,观察其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80岁前列腺电切病人160例,ASAⅠ~Ⅱ级,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硬膜外麻醉;试验组,硬膜外麻醉联合异丙酚镇静,每组80人。试验组行异丙酚靶控镇静,以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镇静深度,使BIS值维持在80左右。手术前1 d及手术后第5天进行8项神经心理测试评估认知功能;术中每5 min记录一次无创平均血压;手术结束后30 min进行术中舒适满意度评价。结果:试验组术中平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舒适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前后数字广度顺向测验和听觉词语学习成绩无明显变化,术后第5天听觉词语学习成绩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术中辅以异丙酚镇静降低术中不良心理应激,病人舒适满意度较高,可能具有一定程度降低老年人术后记忆能力损害的作用,但对减少POCD发生率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硬膜外麻醉 镇静 心理应激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中不同药代学参数丙泊酚靶控输注的药效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咏磊 张马忠 +3 位作者 郭旋 王珊娟 刘万枫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药代学参数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药效学。方法 5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分别采用Marsh(M组)、Tackley(T组)、Shafer(S组)和Coetzee(C组)报道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TCI镇... 目的 研究不同药代学参数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药效学。方法 5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分别采用Marsh(M组)、Tackley(T组)、Shafer(S组)和Coetzee(C组)报道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TCI镇静,靶浓度从0.4μg/mL开始,以0.4μg/mL的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每个靶控浓度至少维持15min以上。记录各组镇静/警醒(O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等。结果 M、T、S和C组丙泊酚50%意识消失浓度(EC50)分别为1.16、1.06、1.33和1.16μg/mL。MAP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降低幅度在16%~21%;各组心率在TCI开始后均减慢。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TCI丙泊酚的镇静可控性强,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不同药代学参数的TCI系统在临床应用时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硬膜外麻醉 靶控输注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Th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熊熊 毛琛璐 +1 位作者 张晓坤 钱燕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0-793,79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Ⅱ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Ⅱ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PCIA;Ⅲ组麻醉方法同Ⅱ组,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3组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Th1、Th2细胞胞内因子γ-干扰素(IFN-γ)、IL-4的水平,用CD3+CD8-IFN-γ+标识Th1细胞,用CD3+CD8-IL-4+标识Th2细胞,通过计算IFN-γ+%/IL-4+%来测Thl/Th2值。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hl/Th2值在T2时明显降低(P<0.05),Ⅱ、Ⅲ组在T3时Thl/Th2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Ⅱ、Ⅲ组Thl/Th2值在T2时高于Ⅰ组,Ⅲ组Thl/Th2值在T3和T4时均高于Ⅱ组。结论: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皆出现Thl/Th2值的降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辅以术后硬膜外镇痛能够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的过度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镇痛 胸段硬膜外麻醉 TH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犬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正旭 刘建涛 +3 位作者 闫立雯 李德文 李响 刘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共4页
本试验采用连续输注丙泊酚配合硬膜外麻醉,研究其对犬的麻醉效果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选用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为Ⅰ组(丙泊酚诱导量6mg/kg体重,镇静维持剂量0.35±0.4mg/kg体重·min,向硬膜外腔... 本试验采用连续输注丙泊酚配合硬膜外麻醉,研究其对犬的麻醉效果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选用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为Ⅰ组(丙泊酚诱导量6mg/kg体重,镇静维持剂量0.35±0.4mg/kg体重·min,向硬膜外腔注射6mg/kg体重的利多卡因);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为Ⅱ组(丙泊酚诱导麻醉6mg/kg体重,麻醉维持剂量0.71±0.6mg/kg体重·min)。评价犬的麻醉效果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单纯连续丙泊酚组镇痛、镇静和肌松效果良好,但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大。丙泊酚配合硬膜外麻醉镇痛、肌松和镇静效果良好,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小。连续注射丙泊酚配合硬膜外对犬进行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良好,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小,苏醒较快,未出现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硬膜外阻滞 麻醉效果 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注射及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犬手术镇痛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立雯 司斯 +3 位作者 周正旭 赵明礼 刘建涛 刘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8,共3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静脉注射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对犬手术镇痛作用,继而探索出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犬的可行性。本试验共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为Ⅰ组(丙泊酚麻醉诱导量6mg/kg体重,维持剂量0.4 mg/kg/min,麻醉稳定后,硬膜外注... 本试验旨在探讨静脉注射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对犬手术镇痛作用,继而探索出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犬的可行性。本试验共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为Ⅰ组(丙泊酚麻醉诱导量6mg/kg体重,维持剂量0.4 mg/kg/min,麻醉稳定后,硬膜外注射6mg/kg体重的利多卡因);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为Ⅱ组(丙泊酚诱导麻醉6mg/kg体重,麻醉维持剂量0.71±0.6mg/kg/min),进行腹腔探查术,评价麻醉犬的镇痛效果及疼痛指标。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较好,疼痛指标变化幅度小,麻醉时间适宜,可以完成腹部手术,未见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硬膜外麻醉 镇痛效果 疼痛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清醒镇静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宇 刘丹彦 李晓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不同目标血药浓度,辅助硬膜外麻醉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ASA分级Ⅰ~Ⅱ级,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作为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不使用辅助药;Ⅱ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即刻设定异丙酚靶控输注...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不同目标血药浓度,辅助硬膜外麻醉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ASA分级Ⅰ~Ⅱ级,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作为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不使用辅助药;Ⅱ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即刻设定异丙酚靶控输注目标血药浓度1.0μg/ml,Ⅲ组目标血药浓度为1.5μg/ml,记录从术前到术毕不同时点的心率(HR)及血压(BP),并在术中子宫切除及术毕时刻进行警觉/镇静(0AA/S)评分,同时观察有无内脏牵拉反应及术后知晓情况。结果各组血压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时明显降低,Ⅱ、Ⅲ组在泵注异丙酚5mi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组心率随手术进程逐渐降低,组间无显著差异;Ⅱ组仅有53.3%病人入睡,对术中探查所致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率为53.3%,术中知晓率为33.3%,Ⅲ组病人均入睡,且绝大多数病人在术中仅对轻推动有反应,对术中探查时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率达86.7%,术中知晓率为0。结论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效果确切,且能显著抑制术中探查所致的内脏牵拉反应;且OAA/S镇静评分表明异丙酚目标血药浓度1.5μg/ml镇静效果明显优于目标血药浓度1.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靶控输注 硬膜外麻醉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_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和氧耗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仕伟 林春水 +1 位作者 肖金仿 古妙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2气腹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氧耗及CO2排出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24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及吸入氧化亚氮维持麻醉,并间断硬膜外...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2气腹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氧耗及CO2排出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24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及吸入氧化亚氮维持麻醉,并间断硬膜外腔给药。分别在诱导前、气腹前1min和气腹后5、10、20、30、40、50、60min及放气后5min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各项参数。结果在气腹前1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氧耗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0.01)。气腹期间及放气后5min,MAP及HR较稳定,波动幅度不大。PETCO2在气腹后10min时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1),以后继续升高。VO2和VCO2在气腹开始后逐渐升高,VO2在气腹后10min时显著高于气腹前水平(P<0.01),VCO2在气腹后20min时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5),以后VO2继续升高,而VCO2升幅较小。结论在LC手术期间,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气腹前适当过度通气可以减轻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二氧化碳 异丙酚 硬膜外麻醉 氧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镇静剂量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远征 朱坚忠 +2 位作者 黄文思 黄运佰 林赛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镇静剂量的丙泊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腰麻阻滞完善后,丙泊酚负荷剂量1mg/kg,连接微量泵泵注丙泊酚25~75μg·kg-1.min-... 目的:探讨镇静剂量的丙泊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腰麻阻滞完善后,丙泊酚负荷剂量1mg/kg,连接微量泵泵注丙泊酚25~75μg·kg-1.min-1维持术中镇静。以患者OAA/S评分为镇静指标,并观察对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分析其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良好,OAA/S评分3分即为预期的深度,术中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5min心率(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RR)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O2变化幅度不显著(P>0.05),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镇静剂量的丙泊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可控性强,在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的前提下,能很好的控制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同时镇静深度适宜,可有效抑制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镇静 腰-硬联合麻醉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人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心率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威 赵国栋 +2 位作者 李真 黄玫洁 季文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97-399,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和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按年龄分成年轻组和老年组。诱导前T8~ 1 1 穿刺置管 ,咪唑安定 0 1mg/kg、丙泊酚 1mg/kg、维库溴铵 0 1m... 目的 探讨老年人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和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按年龄分成年轻组和老年组。诱导前T8~ 1 1 穿刺置管 ,咪唑安定 0 1mg/kg、丙泊酚 1mg/kg、维库溴铵 0 1mg/kg、芬太尼 3μg/kg诱导后插管 ,丙泊酚4mg·kg 1 ·h 1 恒速泵入维持麻醉 ,术中每 4 5~ 6 0min硬膜外追加局麻药 3~ 5ml,静注芬太尼 1~2 μg/kg、维库溴铵 0 0 5mg/kg。记录入室后、诱导后、插管后、术中及清醒睁眼时的BIS、低频与高频比值 (LF/HF)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用药情况、术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次数。结果 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 (31 4 4± 6 6 9)岁和 (71 0 0± 5 1 5 )岁 ,P <0 0 1。手术时间分别为 (1 96 1 1± 36 94 )和(2 0 8 34± 2 4 0 0 )min ,P >0 0 5。用药情况及各时点BIS值未见显著性差异 ;组间诱导和插管后的LF/HF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是 2 0 %和 5 5 % ,P <0 0 5 ;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是 1 0 %和 2 0 % ,P >0 0 5。结论 BIS可较好地反映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的镇静深度 ,且不受年龄影响 ,心率变异的LF/HF可较好地反映老年人围麻醉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均衡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老年人 脑电双频谱指数 心率变异 影响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持续输注与间断注入利多卡因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怀清 吴新民 +1 位作者 许幸 解大建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持续输注和间断注射利多卡因对麻醉平面、手术牵拉反应、恶心、血压、心率和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100名下腹部手术者被随机均分成两组,初始硬膜外注射20g/L(2%)利多卡因22ml,然后持续组(CEIA... 目的:比较硬膜外持续输注和间断注射利多卡因对麻醉平面、手术牵拉反应、恶心、血压、心率和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100名下腹部手术者被随机均分成两组,初始硬膜外注射20g/L(2%)利多卡因22ml,然后持续组(CEIA)和间断组(IEIA)以15ml/h分别输入或注入。结果:对麻醉平面、手术牵拉反应、恶心的发生、心率的影响两组相似。但CEIA组收缩压和平均压的降低明显弱于IEIA组。两组间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别,但CEIA组的波动小于IEIA组。为了保证镇痛效果而使用了较大剂量的利多卡因,且血药浓度超过了中毒阈值,但没有人中毒。结论:CEIA与IEIA同是安全的麻醉方法,但CEIA有血压稳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剂量 硬膜外麻醉 滴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