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华北刺槐林与自然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动态 |
王风芹
田丽青
宋安东
桑玉强
张劲松
高峻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1
|
|
2
|
退耕还林地在植被恢复初期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研究 |
黄从德
张健
邓玉林
杨万勤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3
|
|
3
|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
王丹丹
吴普特
赵西宁
|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9
|
|
4
|
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动态 |
范冰
李贤伟
张健
董慧霞
范川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5
|
国外退耕实践及其对我国退耕工程实施的启示 |
张蓬涛
杨艳昭
封志明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6
|
层次分析法在陕北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
张晓
高海清
郭东敏
卜耀军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7
|
华西雨屏区退耕地不同植被经营模式坡面径流和产沙特征分析 |
张学权
胡庭兴
李伟
宫渊波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8
|
米脂县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评价与政策取向 |
雷敏
曹明明
郗静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1
|
|
9
|
基于NDVI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及效果评价——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
陈芳
魏怀东
丁峰
周兰萍
胡小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10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 |
张楠
王继军
崔绍芳
梅花
高亮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1
|
4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N动态 |
荣丽
李贤伟
张健
范川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2
|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与退耕还林时空变化研究——以延河流域下游地区为例 |
卫建军
李新平
杨勤科
梁伟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3
|
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农户收入的影响:对西安周至县南部山区乡镇农户的实证分析 |
黎洁
李树茁
|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2
|
|
14
|
三峡生态屏障区农户退耕受偿意愿的调查分析 |
冯琳
徐建英
邸敬涵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0
|
|
15
|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及蓄水性能——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 |
梁伟
白翠霞
孙保平
齐举一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16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安塞县为例 |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17
|
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 |
苏鑫
王继军
李慧
牛艳利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8
|
四川洪雅退耕还林地麻竹生物量和碳储量 |
冯帅
李贤伟
黄从德
赖元长
张辟芳
曹银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9
|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冯永忠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20
|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河北省以保定市涞水县为例 |
杨皓
王伟
朱永明
石嵩云
张贵军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
2015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