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 Factor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1
作者 罗方林 HongYE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6-12,54,共8页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accompanying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since 1940’s.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ling is not available for complex structure converter...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accompanying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since 1940’s.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ling is not available for complex structure converters since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rder increases very high. We have to search other way to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We have theoretically defined a new concept-Energy Factor (EF) in this paper and research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F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EF is a new concept in power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which thoroughly diff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such as power factor (PF), p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η),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and ripple factor (RF). EF and the subsequential EFV (and EFVD) can illustrate the system stability, reference response and interference recovery. This investigation is very helpful for system design and DC/DC converters characteristics foreseeing. Two DC/DC converters: Buck converter and Super-Lift Luo-Converter as the samples are analysed in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EF, EFV (and EFVD), PE, SE, VE (and VED), time constant τ and damping time constant τ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 变换器 THD RF C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吊舱船舶运动建模与仿真
2
作者 韩冰 林昀和 +1 位作者 陈宇航 彭周华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2-1365,共14页
面向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的自主航行控制需求,开展该双吊舱船舶运动模型的设计工作。采用MMG模型结构,分别计算船体流体粘性力、单/双桨推力、作用于双吊舱的流体动力。以实船试航记录与螺旋桨敞水试验数据为... 面向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的自主航行控制需求,开展该双吊舱船舶运动模型的设计工作。采用MMG模型结构,分别计算船体流体粘性力、单/双桨推力、作用于双吊舱的流体动力。以实船试航记录与螺旋桨敞水试验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拟合辅助求取直航阻力,提出基于仿真旋回试验与PSO算法求取部分水动力系数的方法,对现有经验公式结果进行修正。所建模型的操纵性能指标与实船数据相近,MAPE为7.05%。基于该机理建模与数据驱动结合的方法建立的“新红专”轮三自由度MMG模型,结构完整且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船舶 MMG模型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粒子群优化 吊舱式全回转推进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品包装机高速挂袋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3
作者 刘庆运 姚红 +1 位作者 刘涛 王宇航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9,共7页
针对现有挂袋机构因同步性能不足,导致卫品包装机难以适应高速生产线包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挂袋机构,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同步挂袋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挂袋动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连杆复合机制的高速挂袋机构方案;然后,构建了... 针对现有挂袋机构因同步性能不足,导致卫品包装机难以适应高速生产线包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挂袋机构,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同步挂袋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挂袋动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连杆复合机制的高速挂袋机构方案;然后,构建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到了影响其同步性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挂袋轨迹所需的固定凸轮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真空上下吸块同步性为优化目标,结合具体生产实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高速挂袋机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的机构参数和凸轮廓线;接着,利用ADAMS仿真得到运动曲线与MATLAB计算的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与运动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际挂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高速挂袋机构在提升卫品包装效率和合格率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高速生产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品包装机 挂袋机构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高速挂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原型的概念设计描述模型V-desModel 被引量:2
4
作者 杨 强 郭 阳 +2 位作者 彭宇行 李思昆 杨 强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8-753,共6页
传统的概念设计方法由于缺乏真实感的交互手段,难以直观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基于虚拟原型的概念设计不仅能为设计者提供逼真的虚拟设计环境,而且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的成本低、周期短以及灵活性强等特点.针对概念设计的特点以及虚拟原型的... 传统的概念设计方法由于缺乏真实感的交互手段,难以直观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基于虚拟原型的概念设计不仅能为设计者提供逼真的虚拟设计环境,而且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的成本低、周期短以及灵活性强等特点.针对概念设计的特点以及虚拟原型的特征分类,提出了基于虚拟原型的概念设计模型V-desModel,其核心是利用产品视图模型描述设计对象,将虚拟特征概念融入视图模型中,并采用可扩展“三维实体-约束图”来描述设计对象之间的约束关系.V-desModel模型能有效地支持基于虚拟原型的概念设计过程,较好地解决了概念设计中产品虚拟原型的逼真性要求和设计信息不完备之间的矛盾,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概念设计实施的手段和范围,而且更有利于概念设计阶段创造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虚拟原理型 概念设计描述模型 V-desmodel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棒法三维预制体建模及结构参数的影响
5
作者 杨宁 刘丰 +4 位作者 杜悟迪 吴晓川 明禹 王驰腾 胡培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与常规三维编织、三维机织等预制体单胞结构具有重复性不同,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随预制体径向厚度改变而改变,导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以及与预制体结构调控相关的成形参数设计困难。为解决如上问题,建立了径棒法碳/... 与常规三维编织、三维机织等预制体单胞结构具有重复性不同,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随预制体径向厚度改变而改变,导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以及与预制体结构调控相关的成形参数设计困难。为解决如上问题,建立了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数学模型以及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算法。通过编织预制体试验样件与数学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外形尺寸基本一致,预制体层数与预测值一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分数与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10%,验证了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纤维体积含量算法的准确性。通过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探究了在相同尺寸条件下导向棒轴向中心距、导向棒周向夹角角度两个结构参数对于预制体成形层数、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规律,并选取了典型结构参数进行了预制体试验样件制备,其中,预制体层数、外形尺寸实际与预测结果一致,纤维体积分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05%,进一步对数学模型以及对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的预测进行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棒法编织 复合材料预制体 单胞数学模型 结构参数 纤维体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动态建模与仿真
6
作者 谢衍 曾德良 +3 位作者 胡勇 朱岩松 李瑞连 刘吉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841-6853,I0019,共14页
二次再热技术是当今国际领先的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然而,额外增加的再热器及配套设备使得机组热惯性增加,过程控制复杂。为了提高机组灵活性,设计更加智能的控制系统,建立一个能简洁准确描述二次再热机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是首要... 二次再热技术是当今国际领先的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然而,额外增加的再热器及配套设备使得机组热惯性增加,过程控制复杂。为了提高机组灵活性,设计更加智能的控制系统,建立一个能简洁准确描述二次再热机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是首要前提。该文基于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对宽负荷运行下的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进行分析与建模,并通过正交设计的烟花算法辨识模型参数。闭环仿真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数据集中,协调系统与主蒸汽温度系统输出误差不超过0.7%,再热蒸汽温度误差不超过1.3%;开环仿真表明,模型能够反映机组的动态特性,可以作为协调与主、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 超超临界机组 动态数学模型 协调控制系统 主/再热蒸汽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私营情报组织“斯特拉福”情报服务体系研究
7
作者 苗冉冉 郭永良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50,共10页
[研究目的]“斯特拉福”(Stratfor)作为美国首个私营情报组织,对全球地缘政治,特别对中美战略竞争相关议题提供了大量情报产品。当前我国学界尚未对其开展专题、系统研究,深入考察其情报服务体系对于精准把握美国在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情... [研究目的]“斯特拉福”(Stratfor)作为美国首个私营情报组织,对全球地缘政治,特别对中美战略竞争相关议题提供了大量情报产品。当前我国学界尚未对其开展专题、系统研究,深入考察其情报服务体系对于精准把握美国在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情报动态至关重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开源情报法,全面解读“斯特拉福”情报产品,剖析该组织情报服务体系及情报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结论]概括并解构“斯特拉福”独特的“地缘政治分析模型”,揭示其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情报功用,为我国应对美国情报一体化攻势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启示,提升我国在战略博弈中的情报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斯特拉福 私营情报组织 情报服务体系 地缘政治分析模型 情报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恒功率变频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青华 邹洪岚 +4 位作者 晏军 江劲宏 刘永辉 王其军 罗程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抽油机作为陆上油田最重要的机械采油装备之一,近年来已发展出一系列的变频节能技术,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缺乏相关基础理论,导致现场应用普适性差,应用效果参差不齐。为此,研究有杆泵变频测控机理,优选了主要部件,对测试数据提... 抽油机作为陆上油田最重要的机械采油装备之一,近年来已发展出一系列的变频节能技术,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缺乏相关基础理论,导致现场应用普适性差,应用效果参差不齐。为此,研究有杆泵变频测控机理,优选了主要部件,对测试数据提出了要求,形成了有杆泵抽油变频控制系统。构建BP神经网络系统对正常井和漏失、柱塞碰泵、气体影响等异常井进行识别,分类提出变频计算模型:考虑负扭矩和抽油机冲次界限等建立了正常井恒功率变频计算模型,实例对比分析了变频后抽油机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产液量一定时,负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分别下降了65%和44%。建立了上行程漏失的异常井变频计算模型,针对性地提高上行程冲次,形成“上快下慢”运行模式。实例计算表明:该系统缩短上行程时间2.6 s,较好地解决有杆泵上行程漏失和变频节能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抽油机变频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对油田节能和提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杆抽油系统 变频控制 BP神经网络 恒功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样本飞机生产质量偏差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陆航 张冬冬 +2 位作者 卢鹄 李汝鹏 葛小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949-956,共8页
随着现代工业水平和对飞机精度要求的不断提升,对飞机生产质量的分析和管控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大航空企业的重视。当前阶段,针对飞机装配偏差存在可参考样本数据少、不确定性大、非线性、多层级装配等固有特征,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地... 随着现代工业水平和对飞机精度要求的不断提升,对飞机生产质量的分析和管控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大航空企业的重视。当前阶段,针对飞机装配偏差存在可参考样本数据少、不确定性大、非线性、多层级装配等固有特征,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地构建飞机生产偏差分析模型。因此,以飞机生产过程的偏差为研究目标,对飞机生产质量偏差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分析各个零件之间的偏差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对总偏差影响最大的关键零件,找到重点预测的目标;接着从实际生产的类正态数据出发,重点关注关键零件,实现了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偏差数据预测、生成与验证,得到更多样本的飞机生产质量偏差数据及其隶属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样本”的问题,并基于k-折交叉验证对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估;最后构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的多源数据融合的装配偏差波动区间协同预测模型,“小样本”问题的缓解使得区间预测更加精细、科学,在公差数据的参考下,预测飞机生产质量偏差所在的区间范围,为实际生产和制定公差修正机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数据 飞机生产质量管控 数学建模 主成分分析法 正态云模型 k-折交叉验证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SEUS构型翼身融合机体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
10
作者 田瑞 王海燕 +3 位作者 聂小华 罗利龙 田宇 彭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27,共10页
针对翼身融合(BWB)布局机体结构承载效率低、结构增重以及高后置背撑发动机带来的大载荷和舱内噪声等问题,基于新型材料和新型高效承载结构(PRSEUS),开展以提高结构承载效率和轻量化为目标,兼顾气动、噪声、振动及工艺等多学科约束的非... 针对翼身融合(BWB)布局机体结构承载效率低、结构增重以及高后置背撑发动机带来的大载荷和舱内噪声等问题,基于新型材料和新型高效承载结构(PRSEUS),开展以提高结构承载效率和轻量化为目标,兼顾气动、噪声、振动及工艺等多学科约束的非常规圆截面机体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构建技术建立了机体结构气动、噪声子系统性能分析代理模型,实现了对机体结构气动载荷、噪声性能的预测,并将气动、噪声性能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几何尺寸及力学响应等约束条件,从而把多学科问题集成到一套有限元分析模型,配合高效数学规划法,解决了多学科高精度模型分析耗时问题,实现了翼身融合机体结构的多学科优化设计。通过机体结构有限元分析验证,在满足各学科约束条件前提下,结构的承载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中央机体结构减质率达到了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多学科优化设计 高效承载结构 代理模型 结构减质 数学规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产品质量控制优化
11
作者 博士 孙延吉 +2 位作者 潘艳秋 王成宇 刘沛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56,共9页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对过程复杂、系统强耦合的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的稳定时间和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某石化企业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原有PI控制方案,提出模型预测控制(MPC)协同PI控制方案,并探讨了该方案控制分馏单元的可行...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对过程复杂、系统强耦合的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的稳定时间和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某石化企业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原有PI控制方案,提出模型预测控制(MPC)协同PI控制方案,并探讨了该方案控制分馏单元的可行性及控制效果。结果表明:MPC协同PI的控制方案能够提高装置的动态性能;在汽提塔进料量和汽提蒸汽量波动的情况下,PI控制和MPC方案的震荡次数相近,但MPC方案的稳定时间和控制最大偏差均更小;对于±10%进料量的扰动,PI控制和MPC方案的最大温度相对偏差分别为3.48%和0.07%,稳定时间分别为3.5 h和1.5 h,绝对误差积分(IAE)评价值分别为7.30和0.23,说明MPC方案的控制效果比PI控制更优;同时,验证了MPC协同PI控制的可行性,表明MPC协同PI控制更适用于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的先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产品质量 比例积分 模型预测控制 分馏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管柱渗漏导致注采气井A环空带压模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7,共7页
注采气井存在井下管柱渗漏导致A环空带压的现象,影响日常正常运行,测井工具可定位井下管柱漏点位置,但操作繁琐、成本高,有必要开展基于数值模拟的漏点参数诊断研究,定量化剖析环空带压规律。将A环空带压过程划分为气体渗漏、“气泡”... 注采气井存在井下管柱渗漏导致A环空带压的现象,影响日常正常运行,测井工具可定位井下管柱漏点位置,但操作繁琐、成本高,有必要开展基于数值模拟的漏点参数诊断研究,定量化剖析环空带压规律。将A环空带压过程划分为气体渗漏、“气泡”膨胀、气柱聚并三个阶段,采用微元分析的思想,基于压力平衡、气液体积耦合等理论,创新建立了“气泡”膨胀阶段的数学模型。结合小孔模型形成A环空带压模拟方法,编制形成注采气井A环空带压计算模拟分析软件,通过参数假设、拟合对比可反向确定渗漏点的数量、深度、当量直径等参数。同时对渗漏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渗漏点深度主要影响A环空的稳定带压值,渗漏点数量与当量直径主要影响A环空压力变化速率。现场注采气井实际运行中,若井下管柱在浅部产生多个大尺寸的渗漏点,A环空会快速产生较大的井口压力,应优先处理最上部渗漏点,避免环空压力过大导致井屏障失效。该研究为注采气井的管柱完整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气井 管柱渗漏 A环空带压 数学模型 井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干燥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彭飞 宋雨龙 +2 位作者 马传贵 付庆贺 张丽梅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4期69-72,共4页
干燥是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要和有效技术之一,能够提高农产品贮藏稳定性、降低采后损耗、增加产品附加值。联合干燥方法能够克服单一干燥技术的局限性,在提高干燥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以微波热风联合干燥为例,综... 干燥是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要和有效技术之一,能够提高农产品贮藏稳定性、降低采后损耗、增加产品附加值。联合干燥方法能够克服单一干燥技术的局限性,在提高干燥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以微波热风联合干燥为例,综述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探讨其相应的干燥数学模型,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农产品“高效、低耗、优质”干燥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联合干燥 微波干燥技术 热风干燥技术 干燥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管理建模技术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唐任仲 周广民 汤洪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5-388,436,共5页
过程建模是过程管理技术的基础 .通过对过程和过程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 ,建立了过程建模方法基本评价标准 ,并以这一标准为基础 ,对适合过程管理建模的主要工具 IDEF族、EEPC、Petri网、RAD和 DFD进行了分析比较 .综合考虑各种工... 过程建模是过程管理技术的基础 .通过对过程和过程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 ,建立了过程建模方法基本评价标准 ,并以这一标准为基础 ,对适合过程管理建模的主要工具 IDEF族、EEPC、Petri网、RAD和 DFD进行了分析比较 .综合考虑各种工具的优缺点 ,提出了在过程管理建模中 ,以 Petri网 (或扩展 Petri网 )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建模 建模评价 过程管理 建模方法 PETRI网 IDEF族 评价标准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支井电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韩国庆 李相方 吴晓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9-101,共3页
由于分支井之间干扰的存在,故相互间的夹角是影响多分支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水电相似原理为基础,针对对称式多分支井、任意夹角的双分支井和鱼骨状井进行了一系列电模拟实验,利用相似系数将实验结果转换为相对应的多分支井的实际产... 由于分支井之间干扰的存在,故相互间的夹角是影响多分支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水电相似原理为基础,针对对称式多分支井、任意夹角的双分支井和鱼骨状井进行了一系列电模拟实验,利用相似系数将实验结果转换为相对应的多分支井的实际产能;评价了对称分支井的产能公式,重点研究了分支角度对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发现在分支长度都相等的情况下对称分支井在分支数超过4个(分支角度小于45°)后,产量增加幅度明显变缓;对于双分支井和四分支的鱼骨状井而言,也存在同样的规律。实验结果对优化分支井的结构和建立分支井的半解析产能模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井 模拟实验研究 产能公式 半解析 相似原理 幅度 依据 增加 水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田间作业机组的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丽能 马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2,117,共5页
提出了适于南方小块水田地区的田间作业机组生产率计算模型 ,分析了影响机组生产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继又推出主要因素对机组生产率影响程度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模型 ,诸如机组单位额定功率的小时生产率、单位作业量的能量消耗量、生产... 提出了适于南方小块水田地区的田间作业机组生产率计算模型 ,分析了影响机组生产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继又推出主要因素对机组生产率影响程度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模型 ,诸如机组单位额定功率的小时生产率、单位作业量的能量消耗量、生产率发挥性系数、生产率有效发挥时的地块作业小区垄长及机组额定功率等 ,并举实例进行了分析。实践已证明这些指标与模型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 机组 数学模型 拖拉机 田间作业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5
17
作者 唐汝众 温庆志 +1 位作者 苏建 曲占庆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3,共4页
水平井压裂是开发特殊和难动用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矩形油藏中压裂水平井为研究对象,在水平井压裂不同裂缝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与裂缝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差分求解、编... 水平井压裂是开发特殊和难动用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矩形油藏中压裂水平井为研究对象,在水平井压裂不同裂缝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与裂缝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差分求解、编程。分析了裂缝长度、数量、间距和不均匀分布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绘制了各个因素取最佳参数时的地层压力分布等高线图。结果表明,裂缝长度和裂缝数量对产能的影响最大,裂缝间距及分布情况对产能的影响相对要弱一些,可以增大裂缝间距以减小彼此之间的干扰作用。这对水平井进行压裂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裂 数值模拟 裂缝 生产能力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的非线性模型及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梁庆姣 刘吉臻 +2 位作者 薛彦广 闫姝 曾德良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以泰州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对象,对超超临界机组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简化,采用集中参数的方法,建立了从省煤器、蒸发受热面、过热器到汽轮机的综合模型.建模过程中,将相变点的位置作为独立变量置入模型,成功... 以泰州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对象,对超超临界机组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简化,采用集中参数的方法,建立了从省煤器、蒸发受热面、过热器到汽轮机的综合模型.建模过程中,将相变点的位置作为独立变量置入模型,成功解决了超超临界工况下机组动态仿真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二次建模,便于计算机的仿真实现.在仿真模型上进行了阶跃扰动试验,试验结果与实际机组的动态特性基本一致.该模型的建立为超超临界机组系统工程分析和仿真机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数学模型 二次建模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统一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被引量:53
19
作者 闫顺林 胡三高 +1 位作者 徐鸿 李永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7-41,共5页
为实现火电机组节能降耗的目的,以质量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为基础,首次建立了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统一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基础数学模型,即比内功方程、循环吸热量方程和汽水分布方程。统一物理... 为实现火电机组节能降耗的目的,以质量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为基础,首次建立了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统一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基础数学模型,即比内功方程、循环吸热量方程和汽水分布方程。统一物理模型的形式规范简明,数学模型形式简单统一、物理意义明确,能够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火电机组。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为通用的热经济性在线或离线分析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一般的热经济性分析、机组的变工况分析和制定热经济分析与能耗计算的统一标准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热经济性分析 统一物理模型 统一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屋的产品设计过程 被引量:34
20
作者 陈以增 唐加福 +1 位作者 侯荣涛 任立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57-761,共5页
分析了传统的质量屋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个基于质量屋的产品设计过程的修正模型 ,并在充分考虑工程特性相关性对工程特性目标值和开发成本影响的基础上 ,以工程特性计划改进率变化范围和开发成本为约束函数 ,建立了一个基于质... 分析了传统的质量屋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个基于质量屋的产品设计过程的修正模型 ,并在充分考虑工程特性相关性对工程特性目标值和开发成本影响的基础上 ,以工程特性计划改进率变化范围和开发成本为约束函数 ,建立了一个基于质量屋的优化决策模型。该模型能充分利用质量屋中各部分的信息 ,权衡并优化质量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确定各个工程特性的目标值改进率 ,使所设计的产品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实例研究表明 ,该模型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屋 产品设计过程 质量功能配置 产品开发过程 决策模型 层次分析法 目标函数 汽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