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端装备制造业复杂产品售后服务质量控制激励及其优化
1
作者 杜鹏琦 陈洪转 万良琪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复杂产品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形式,其对于售后服务质量要求远远高于普通产品,故主制造商如何激励售后服务商加强协同合作,改进售后服务质量水平,以及主制造商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质量控制水平成为难点。基于“主制造商-售后服... 复杂产品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形式,其对于售后服务质量要求远远高于普通产品,故主制造商如何激励售后服务商加强协同合作,改进售后服务质量水平,以及主制造商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质量控制水平成为难点。基于“主制造商-售后服务商”协同合作模式,从主制造商激励售后服务商的视角,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了主制造商为领导者、售后服务商为跟随者的协同合作模型,研究了质量成本分担策略对主售双方最优决策的影响,并考察了主制造商努力成本系数和收益系数对质量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制造商在技术支持基础上实施质量成本分担激励,能够促进主售双方加强合作,改进售后服务质量水平并实现帕累托改进。然而,主制造商实现最优利润和最优售后服务质量的质量成本分担比例并不一致,只有当分担比例保持在一定阈值范围时,才能兼顾“质量控制”与“经济利益”。并且,主制造商通过改进督导管控效率,降低单位努力成本,提升单位质量收益,可以优化其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产品 “主-售”模式 售后服务 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分担 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产品设施环境下品质智能管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威 吴华瑞 +2 位作者 郭旺 顾静秋 朱华吉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6期44-62,共19页
[目的/意义]针对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在设施环境生产过程对品质影响要素监测手段缺乏、智能化管控能力薄弱、品质控制要素耦合关系不明、系统化应用程度低的问题,对现有的设施智能监测、智能管控、平台构建技术进行探索,通过物联网、... [目的/意义]针对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在设施环境生产过程对品质影响要素监测手段缺乏、智能化管控能力薄弱、品质控制要素耦合关系不明、系统化应用程度低的问题,对现有的设施智能监测、智能管控、平台构建技术进行探索,通过物联网、云平台,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特色农产品全生育期的智能化品质管控体系构建和应用提供依据。[进展]以特色羊肚菌和番茄的外观、口感、产量三类品质为管控目标,在品质调控数据采集方面介绍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生理表型数据采集设备,以及轨道式、轮式巡检机器人,提供稳定可靠的图像、视频、监测数据采集手段;在生长过程调控方面,分别从环境监测调控和肥水灌溉投入品调控阐释了当前的做法,提出了能够针对品质进行多要素耦合全生育期的管控方法;介绍了品质智能管控系统,以及多个生产环节的应用,采用云边端一体化架构为获取的多模态数据以及多要素耦合模型面向多种生产场景提供精准适配的应用和服务。[结论/展望]对比特色羊肚菌和番茄的智能化管控现状,番茄整体技术体系更为成熟,羊肚菌产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生产过程根据技术的需要进行技术迁移,对严苛光照、稳定的高湿低温等个性化要求进行模型定制,面向中西部大部分特色农产品品控宜采用通用型的多要素耦合模型根据场景特性进行参数、模型局部迁移和微调的方式适配。未来的发展趋势呈现设备设施轻简化、智能技术场景化、服务模式多样化、品质管控在线化、数智生产规模化、数据要素价值化,有效利用智能装备和数据要素的优势是将来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多要素耦合 智能管控模型 多模态知识图谱 农业大模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数字孪生的三层知识图谱结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昕 孙宇菲 +2 位作者 王钰珏 石敏 朱登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56,共6页
随着工业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企业正面临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过程以及实现实时监控等挑战。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工业建设数字孪生过程中存在数据获取与整合、模型构建... 随着工业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企业正面临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过程以及实现实时监控等挑战。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工业建设数字孪生过程中存在数据获取与整合、模型构建与更新以及实时性与精度等难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知识图谱概念-实例-模块结构设计方法。数字孪生知识图谱模型采用概念-实例-模块三层架构,概念层通过知识图谱建立全面有机的知识网络;实例层进行数字化建模,实现理论参数的真实再现;知识模块层则将前两层知识进行融合,形成功能模块,以实现全面监测和控制。这一模型能够对工业加工知识进行更为准确、细致的建模和分析,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建模、精确仿真模拟、预测分析、异常检测等高级应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知识图谱 智能制造 生产优化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样本飞机生产质量偏差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陆航 张冬冬 +2 位作者 卢鹄 李汝鹏 葛小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949-956,共8页
随着现代工业水平和对飞机精度要求的不断提升,对飞机生产质量的分析和管控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大航空企业的重视。当前阶段,针对飞机装配偏差存在可参考样本数据少、不确定性大、非线性、多层级装配等固有特征,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地... 随着现代工业水平和对飞机精度要求的不断提升,对飞机生产质量的分析和管控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大航空企业的重视。当前阶段,针对飞机装配偏差存在可参考样本数据少、不确定性大、非线性、多层级装配等固有特征,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地构建飞机生产偏差分析模型。因此,以飞机生产过程的偏差为研究目标,对飞机生产质量偏差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分析各个零件之间的偏差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对总偏差影响最大的关键零件,找到重点预测的目标;接着从实际生产的类正态数据出发,重点关注关键零件,实现了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偏差数据预测、生成与验证,得到更多样本的飞机生产质量偏差数据及其隶属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样本”的问题,并基于k-折交叉验证对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估;最后构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的多源数据融合的装配偏差波动区间协同预测模型,“小样本”问题的缓解使得区间预测更加精细、科学,在公差数据的参考下,预测飞机生产质量偏差所在的区间范围,为实际生产和制定公差修正机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数据 飞机生产质量管控 数学建模 主成分分析法 正态云模型 k-折交叉验证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序制造中的误差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天宇 黄魁东 +2 位作者 杨富强 窦浩 丁文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1-2269,共19页
航空发动机结构件、汽车车身等复杂产品通常为多工序制造件,其制造过程中多种误差的产生和累积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耦合影响,使产品质量控制处于暗箱状态。将误差流理论与精度控制理论、工程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构建对误差的传递、累积、... 航空发动机结构件、汽车车身等复杂产品通常为多工序制造件,其制造过程中多种误差的产生和累积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耦合影响,使产品质量控制处于暗箱状态。将误差流理论与精度控制理论、工程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构建对误差的传递、累积、湮灭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误差流模型对于多工序制造复杂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总结和归纳了误差流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提出了多工序制造的误差流模型质量控制总体框架,从小数据驱动的时间序列数学解析模型和大数据驱动的复杂网络统计分析模型两个方面对多工序制造的误差流模型进行了分类综述。最后,展望了误差流模型在高端装备和复杂产品等未来多工序制造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产品 多工序制造 质量控制 误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一测多评法结合质量控制图在高温大曲生产过程品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军林 田栋伟 +8 位作者 王佳 赵雯宇 黄河鸥 范恩帝 朱安然 尤小龙 吴成 胡建锋 汪地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0-298,I0009-I0012,共13页
为了更好地监控不同生产环节下高温大曲的品质,对参与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重要风味成分前体氨基酸含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控制,该文通过收集制曲车间不同生产环节下高温大曲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一测多评(ultra-high-performance ... 为了更好地监控不同生产环节下高温大曲的品质,对参与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重要风味成分前体氨基酸含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控制,该文通过收集制曲车间不同生产环节下高温大曲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一测多评(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UPLC-HRMS-QAMS)法测定9种重要风味成分前体氨基酸含量,同时,基于Minitab软件利用休哈特控制图中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建立不同生产环节下高温大曲品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图。结果表明,UPLC-HRMS-QAMS法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70),待测氨基酸检出限、定量限低,可满足快速、准确定性定量分析高温大曲中多种重要风味成分前体氨基酸含量的目的,基于此,结合质量控制图可建立监测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这为不同生产批次下高温大曲的品质监测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提升高温大曲的质量控制水平,进而为制曲车间生产工艺提供技术参考,为实现企业优质优产提供数据支撑及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质量控制图 生产过程 品控分析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应用对商业银行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宇 李博文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80,共15页
近年来,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为众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商业银行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大模型的使用也愈发普遍,... 近年来,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为众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商业银行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大模型的使用也愈发普遍,通过梳理商业银行大模型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可以发现,其主要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两个维度推动形成商业银行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以智能客服、数字员工、智能研发和智能运维为代表的大模型应用场景正在重塑商业银行的数字技术生态;另一方面,以智能营销、产品创新、智能研究、智能风控为代表的大模型应用场景在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重维度上持续发力,大模型应用将推动商业银行的生产方式朝着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的方向不断变革。然而,当前商业银行大模型应用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失行业认可的场景应用范式、缺少高质量训练数据、缺乏安全性和可信度等。未来,商业银行应着力培育行业应用范式,提升应用管理水平,提高训练数据质量,探索使用合成数据,加强算法优化能力,健全风险防护机制。以期更好发挥大模型在推动商业银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增长和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大模型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商业银行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产品质量控制优化
8
作者 博士 孙延吉 +2 位作者 潘艳秋 王成宇 刘沛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56,共9页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对过程复杂、系统强耦合的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的稳定时间和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某石化企业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原有PI控制方案,提出模型预测控制(MPC)协同PI控制方案,并探讨了该方案控制分馏单元的可行...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对过程复杂、系统强耦合的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的稳定时间和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某石化企业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原有PI控制方案,提出模型预测控制(MPC)协同PI控制方案,并探讨了该方案控制分馏单元的可行性及控制效果。结果表明:MPC协同PI的控制方案能够提高装置的动态性能;在汽提塔进料量和汽提蒸汽量波动的情况下,PI控制和MPC方案的震荡次数相近,但MPC方案的稳定时间和控制最大偏差均更小;对于±10%进料量的扰动,PI控制和MPC方案的最大温度相对偏差分别为3.48%和0.07%,稳定时间分别为3.5 h和1.5 h,绝对误差积分(IAE)评价值分别为7.30和0.23,说明MPC方案的控制效果比PI控制更优;同时,验证了MPC协同PI控制的可行性,表明MPC协同PI控制更适用于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的先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产品质量 比例积分 模型预测控制 分馏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复合材料产品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莺歌 张璇 +1 位作者 姚双 张玉生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1,共8页
针对航天器复合材料产品系统复杂,研制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导致可用于关键工序识别的样本数过少问题,从解决逐层分解法对关键工序识别和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工序质量控制的局限性出发,提出航天器复合材料产... 针对航天器复合材料产品系统复杂,研制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导致可用于关键工序识别的样本数过少问题,从解决逐层分解法对关键工序识别和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工序质量控制的局限性出发,提出航天器复合材料产品的关键工序识别思路,构建关键工序识别指标体系,规定指标量化数值的计算方法。采用因果图法,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逐一梳理关键工序质量的影响因素,明确设计工艺性审查、工艺方案设计、工装设计、工艺规程设计、过程实施、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和检验信息反馈应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将上述措施应用于航天器复合材料载荷适配结构的研制,产品各项关键/重要特性均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航天器制造工序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复合材料产品 关键工序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粉末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义文 杨士仲 +5 位作者 李力 李世魁 张莹 张凤戈 国为民 冯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4,共4页
简要回顾了我国粉末高温合金的发展历史,概述了FGH95粉末涡轮盘、挡板的生产工艺和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粉末高温合金中存在的缺陷以及质量控制,介绍了粉末高温合金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粉末高温合金 研究现状 粉末冶金 缺陷 生产工艺 质量控制 力学性能 热处理 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大豆加工豆浆的品质分析及评价模型(英文)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辰 郭顺堂 +8 位作者 李景妍 徐婧婷 王睿粲 张新艳 谢来超 施小迪 张惠 王曙明 王谦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1-302,共12页
东北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也是传统豆制品的重要原料生产基地。为明确该产区大豆原料与其加工制得豆浆的品质、特点,该研究选取47个东北大豆品种为原料,分析其大豆粗脂肪、粗蛋白、钙、磷含量等理化指标,比较其加工豆浆的蛋白浓度、总固... 东北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也是传统豆制品的重要原料生产基地。为明确该产区大豆原料与其加工制得豆浆的品质、特点,该研究选取47个东北大豆品种为原料,分析其大豆粗脂肪、粗蛋白、钙、磷含量等理化指标,比较其加工豆浆的蛋白浓度、总固形物含量、感官评价、风味物质含量等品质差异。结果得到豆浆质量得率、动力粘度、总固形物、非豆腥味活性与豆腥味活性比值最高的品种分别是吉育102、吉92、吉育70、吉小8号、吉青3号。大豆籽粒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垦丰17、GY07Y16、吉82、杂交豆3号。豆浆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活性、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风味活性比呈负相关。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4个因子方程,确定豆浆各项指标在综合品质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建立了豆浆品质评价模型,模型系数可以根据加工目的进行相应调整。综合得分最高的5个品种为吉45(9.52)、吉育70(9.43)、吉青1号(9.28)、吉育66(9.27)、吉育102(9.21)。结合对应的大豆理化指标排序发现,豆浆品质是大豆理化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蛋白含量越高所得产品越好,脂肪含量高的品种并不适宜加工豆浆。该研究为用于加工豆浆的东北大豆品种分级提供了参考,实现了豆浆品质的综合判别及大豆加工基础数据的分析、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 品质控制 大豆品种 中国东北 综合品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宰后成熟时间提高牦牛肉品质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丽 王莉 +4 位作者 周玉春 孙宝忠 余群力 姬秋梅 郭兆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25-331,共7页
为了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集牦牛背最长肌,真空包装后进行成熟排酸,成熟期间取样测定pH值、剪切力、持水能力、色度,并通过标准化和动力学模型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除了黄色度b*以外,其余品质... 为了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集牦牛背最长肌,真空包装后进行成熟排酸,成熟期间取样测定pH值、剪切力、持水能力、色度,并通过标准化和动力学模型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除了黄色度b*以外,其余品质指标均在21d的成熟过程中有显著变化(P〈0.05)。相比于7 d成熟,延长至21 d的长时间成熟可将牦牛肉剪切力显著地降低47%(P〈0.05),并将蒸煮损失和红色度a*分别显著地提高28%和32%(P〈0.05)。通过对比线性函数、指数函数、二次函数对牦牛肉品质变化的预测效果,结果发现二次函数预测模型与牦牛肉宰后品质变化具有相对最好的拟合度(决定系数R2范围为0.90~0.98),其中pH值、剪切力、加压损失、亮度L*值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呈现出凸函数特征,而蒸煮损失和a*值则呈现出凹函数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牛肉品质宰后预测中常用的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而言,二次函数更适用于牦牛肉品质变化的预测,而将牦牛肉宰后成熟时间延长至21 d可有效降低牦牛肉剪切力。研究可为牦牛肉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加工 牦牛肉 品质变化 成熟时间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近红外光谱在我国中药研究和生产中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洋 吴志生 +4 位作者 潘晓宁 史新元 郭明晔 徐冰 乔延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32-2638,共7页
中药生产过程具有多单元复杂性特点,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会影响中药产品的最终质量,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和不污染环境等优势,能够作为一种快速评价中药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属性的分析技术。以院校相关研究为切入点,系统阐... 中药生产过程具有多单元复杂性特点,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会影响中药产品的最终质量,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和不污染环境等优势,能够作为一种快速评价中药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属性的分析技术。以院校相关研究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分析与控制方面的应用,并结合院校中药生产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平台搭建为例,以此为依据阐明中药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进而,从企业应用角度出发,较为全面的综述了目前国内大多数应用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中药生产企业的研究成果及其中药产品。按照中药产品的两大剂型(液体制剂与固体制剂)进行分类,以液体制剂不同生产环节(提取、浓缩及醇沉等)为区分点,以固体制剂不同成品剂型(片剂、胶囊剂及膏剂等)为区分点,分别对近10年来中药生产过程中在线近红外应用进行系统综述,阐明中药生产全过程在线近红外技术应用的可靠性,为中药生产现代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近红外光谱 关键质量属性 质量控制 中药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预制菜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4
作者 黄卉 陈胜军 +7 位作者 赵永强 岑剑伟 杨少玲 王悦齐 相欢 李来好 杨贤庆 吴燕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160,共9页
随着消费者对方便、快捷加工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冠疫情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水产品预制菜越来越广受喜爱。水产原料独有的营养功能特性和加工适性使其可以广泛用于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预制菜的开发,但其特有的腥味、质构及... 随着消费者对方便、快捷加工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冠疫情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水产品预制菜越来越广受喜爱。水产原料独有的营养功能特性和加工适性使其可以广泛用于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预制菜的开发,但其特有的腥味、质构及易腐败特性,要求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技术、风味和品质改良与保持技术以及贮藏技术来提升预制菜产品的品质。影响水产品预制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因此在原料采收阶段、加工过程、冷链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及控制体系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未来可通过营养保持与品质控制等加工技术的提升使水产品预制菜更趋向于营养化、优质化和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预制菜 原料特性 加工技术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汤剂到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2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2
15
作者 张红梅 宋景政 +3 位作者 谭红胜 徐宏喜 李松林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40-1753,共14页
本文回顾总结了过去20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在化学成分分析、临床、药理药效、质量控制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综述了业内较为关注的单煎与合煎的等效性和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等效性研究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质量控制... 本文回顾总结了过去20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在化学成分分析、临床、药理药效、质量控制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综述了业内较为关注的单煎与合煎的等效性和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等效性研究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色谱分析已成为配方颗粒的常用质控方法,动态提取、浓缩新工艺、冷冻干燥、一步制粒等新技术新工艺已用于配方颗粒生产;单煎与合煎的等效性还需要更多设计科学的系统深入研究,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需要反映其整体质量,质量控制方法的科学选择是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关键,为确保配方颗粒质量稳定有效需要建立基于全成分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正确计算浓缩比,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应该规范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有效性 质量控制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法在产品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奎贤 宋桂秋 +1 位作者 张东 刘岩松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2-684,共3页
BP神经网络结构模型设计是应用中成功的关键 ,首先对其如何设计进行了阐述 ,特别是对设计者感到辣手的隐层 ,采用优化方法 ;以最小迭代次数为目标函数 ,以满足误差要求为约束函数 ,解决了隐层的结构问题 ;根据工艺条件和产品质量指标 ,... BP神经网络结构模型设计是应用中成功的关键 ,首先对其如何设计进行了阐述 ,特别是对设计者感到辣手的隐层 ,采用优化方法 ;以最小迭代次数为目标函数 ,以满足误差要求为约束函数 ,解决了隐层的结构问题 ;根据工艺条件和产品质量指标 ,确定输入、输出层的单元数·结合实例VC产品质量控制 ,确定出各层的合理的单元数 ,解决了网络结构模型设计中的困惑 ,并达到了产品质量预测的目的 ,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网络拓扑结构 质量控制 优化设计 质量预测 BP网络 产品质量 网络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普洱晒青毛茶指纹图谱识别方法 被引量:33
17
作者 宁井铭 张正竹 +2 位作者 谷勋刚 宛晓春 孙文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了对不同产地的晒青毛茶进行鉴别,研究了晒青毛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不同识别方法。运用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重叠率3种方法分别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以数字化指纹图谱为基础,对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了18个茶叶样品的主成分,... 为了对不同产地的晒青毛茶进行鉴别,研究了晒青毛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不同识别方法。运用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重叠率3种方法分别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以数字化指纹图谱为基础,对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了18个茶叶样品的主成分,并以前2个主成分作二维散点图。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准确地体现指纹图谱的相似程度,使毛茶与绿茶得到良好的分离;茶叶内含成分复杂,主成分较多,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61%,系统聚类和二维排序散布图能够区分晒青毛茶和绿茶,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4种识别模式均能较好地对指纹图谱进行识别,为普洱茶原料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新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农产品 品质控制 制茶工程 晒青毛茶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智库实践的智库产品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宋忠惠 郑军卫 +1 位作者 齐世杰 贾晓涛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文章基于智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发达国家智库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探讨了智库的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分析了影响智库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认为以智库生产链为基础,从智库产品的生产流程即选题、团队组织、研究实施、产品评议、成果交... 文章基于智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发达国家智库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探讨了智库的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分析了影响智库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认为以智库生产链为基础,从智库产品的生产流程即选题、团队组织、研究实施、产品评议、成果交付发布、质量反馈等环节去识别和分析智库产品的质量影响因素,能有效的提升我国智库产品的质量和智库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智库产品 质量控制 兰德公司 野村综合研究所 世界资源研究所 生产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模型与闭环质量控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孔金生 陈铁军 万百五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6-117,共2页
基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模型的描述和分析,给出了产品生产过程的闭环质量控制系统结构,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其实现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产品生产过程 质量模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质量损失函数和控制图设计的经济生产批量模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垚 仓婷 +1 位作者 潘尔顺 王莹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24-2230,共7页
在传统的经济生产批量和控制图经济设计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联合设计模型。该模型将生产过程考虑为一个不完美的过程,引入田口质量损失函数,同时将生产过程分成三个状态。运用带警戒限的控制图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状态进行监视,并定义了每个... 在传统的经济生产批量和控制图经济设计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联合设计模型。该模型将生产过程考虑为一个不完美的过程,引入田口质量损失函数,同时将生产过程分成三个状态。运用带警戒限的控制图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状态进行监视,并定义了每个状态的损失函数,以获得生产批量、控制图参数设定的综合最优解,从而使生产过程的总期望成本最小。采用行径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了算例说明和参数敏感度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经济生产批量 控制图设计 质量损失函数 总期望成本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