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ey-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software reliability under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Xiaomei XIE Naim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2期360-369,共10页
Due to the randomness and time dependenc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software reliability, most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s are treated as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NHPP) is the most ... Due to the randomness and time dependenc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software reliability, most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s are treated as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NHPP) is the most used one.However, the failure behavior of software does not follow the NHPP in a statistically rigorous manner, and the pure random method might be not enough to describe the software failure behavio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combines stochastic process and grey system theory to describe the failure behavior of software. A grey NHPP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 is put forward in a discrete form, and a grey-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software reliability under the NHPP is proposed as a nonlinear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problem. Finally, four grey NHPP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s are applied to four real datasets, the dynamic R-square and predictive relative error are calculated. Comparing with the original single NHPP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ling using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has a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Therefore, there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y uncertain information in the NHPP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s, and exploiting the latent grey uncertain information might lead to more accurate software reliability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 stochastic process uncertainty system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grey system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过程支持系统EProcessV2.0的研究与实现
2
作者 彭乐 张有仁 +1 位作者 张华 陆建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9,共6页
软件过程是软件研究中的新兴领域 ,它是提高软件生产率、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软件过程支持系统 EProcess V2 .0 ,探讨系统中过程建模技术 ,引入 APRML建模语言及其实施机制。同时介绍了 EProcess V2 .0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 软件过程是软件研究中的新兴领域 ,它是提高软件生产率、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软件过程支持系统 EProcess V2 .0 ,探讨系统中过程建模技术 ,引入 APRML建模语言及其实施机制。同时介绍了 EProcess V2 .0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在 J2 EE模式下的具体实现 ,旨在为软件组织提供一种可视化、灵活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过程支持系统 EprocessV2.0 过程建模 过程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rheological analytic model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filling process
3
作者 刘跃军 李祥刚 +2 位作者 黄宇刚 魏珊珊 曾广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51-56,共6页
Mathematical model of filling disk-shaped mold cavity in steady state was studied.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under vibration field was developed from the model in steady state.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filling disk-sh... Mathematical model of filling disk-shaped mold cavity in steady state was studied.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under vibration field was developed from the model in steady state.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filling disk-shaped mold cavity in steady state,the filling time,the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field and the pressure field were obtained.The analysis results from rheological analytic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Moldflow software in the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filling process.Through the comparison,it is found that it is unreasonable to neglect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when calculated the pressure changing with the time at the cavity gate,while it can be neglected in other situations such as calcul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elocity fields.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rrect model both in steady state and under vibration force fiel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model MOLDFLOW software vibration force field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FILLING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式的非连续表面工件磨削加工尺寸在线测量方法
4
作者 王永协 陈永奎 +1 位作者 李辉 郑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主动式测量磨削加工技术可提升磨削加工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但实际应用中,具有非连续表面工件(如键槽、花键)的磨削加工会影响主动式测量的控制过程。针对此,提出一种非连续表面工件几何特征主动式测量新方法。针对尺寸在线测量,在粗加工... 主动式测量磨削加工技术可提升磨削加工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但实际应用中,具有非连续表面工件(如键槽、花键)的磨削加工会影响主动式测量的控制过程。针对此,提出一种非连续表面工件几何特征主动式测量新方法。针对尺寸在线测量,在粗加工阶段采用记忆法测量方式,根据非连续表面设定触发时间,实现对无效数据的替换,以保证数据连续输出;在精加工阶段,结合非连续表面的几何特征和磨削加工状态参数,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LSTM模型的尺寸预测模型,提出非连续表面的在线尺寸精确预测测量方法,通过大量历史加工数据对LST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得模型的预测结果符合磨削加工尺寸的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有效提高了非连续表面工件的磨削加工几何精度及效率,改善了工件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表面 主动测量 磨削加工 尺寸预测 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轴类零件外圆磨削加工形变量及表面质量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楠楠 蒋鑫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28,共9页
形变是细长轴类零件外圆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而形变量的大小则是衡量细长轴外圆加工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针对细长轴外圆磨削中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对细长轴外圆磨削加工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建模仿真以及试验研... 形变是细长轴类零件外圆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而形变量的大小则是衡量细长轴外圆加工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针对细长轴外圆磨削中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对细长轴外圆磨削加工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建模仿真以及试验研究。首先,基于细长轴磨削加工的受力状态,建立了形变量分析模型,计算了最大形变量产生的位置;其次,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磨削加工中不同位置的形变量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得出了细长轴磨削加工的最大形变值及优化的检测位置,以提高试验和实际生产中形变的检测效率和测量精度;最后,设计了磨削加工试验,对上述理论模型和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磨削质量的影响规律,从而为细长轴外圆磨削用量的选取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拟仿真优化而确定的测量位置形变量误差均值为3.25%,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高砂轮转速和降低进给速度都会降低形变量和表面粗糙度,形变量均值最小为12.0μm,表面粗糙度均值最小为1.56μm。该研究可为细长轴磨削和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检测形变量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确定,以提高细长轴磨削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轴类外圆磨削 最大形变量产生位置 形变量模型 加工效率 表面粗糙度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务流程模型挖掘算法可靠性评价方法
6
作者 高庆鑫 刘聪 +2 位作者 张在贵 李会玲 曾庆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2-2840,共9页
流程模型挖掘算法能够从事件日志中挖掘流程模型,不同流程模型挖掘算法处理事件日志的能力不同。目前,大量涉及流程模型挖掘算法评价的工作大都是间接评价,而间接评价存在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将可靠性作为模型挖掘算法的重要直接评价... 流程模型挖掘算法能够从事件日志中挖掘流程模型,不同流程模型挖掘算法处理事件日志的能力不同。目前,大量涉及流程模型挖掘算法评价的工作大都是间接评价,而间接评价存在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将可靠性作为模型挖掘算法的重要直接评价指标,提出一种模型挖掘算法可靠性评价的方法,用于直接评价模型挖掘算法的性能。该方法对原始事件日志进行增量预处理以得到增量子日志集合;使用模型挖掘算法对增量子日志和原始事件日志进行处理,得到流程模型;最后,通过质量评估对业务流程模型挖掘算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基于公开的9个仿真事件日志和4个真实事件日志,从弱可靠性、噪声干扰可靠性和强可靠性3个方面对多个模型挖掘算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euristic Miner、Inductive Miner-infrequent、Inductive Miner和Alpha Miner可靠性值依次为4、3.2、2.4和1.6,可靠性值越高,算法的可靠性越强。可见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价算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挖掘 模型挖掘算法 事件日志 可靠性评价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rporating S-shaped testing-effort functions into NHPP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 with imperfect debugging 被引量:7
7
作者 Qiuying Li Haifeng Li Minyan L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90-207,共18页
Testing-effort(TE) and imperfect debugging(ID) in the reliability modeling process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For describing the S-shaped... Testing-effort(TE) and imperfect debugging(ID) in the reliability modeling process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For describing the S-shaped varying trend of TE increasing rate more accurately, first, two S-shaped testing-effort functions(TEFs), i.e.,delayed S-shaped TEF(DS-TEF) and inflected S-shaped TEF(IS-TEF), are proposed. Then these two TEFs are incorporated into various types(exponential-type, delayed S-shaped and inflected S-shaped) of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NHPP)SRGMs with two forms of ID respectively for obtaining a series of new NHPP SRGMs which consider S-shaped TEFs as well as ID. Finally these new SRGMs and several comparison NHPP SRGMs are applied into four real failure data-sets respectively for investigating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power of these new SRGM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i) the proposed IS-TEF is more suitable and flexible for describing the consumption of TE than the previous TEFs;(ii) incorporating TEFs into the inflected S-shaped NHPP SRGM may be more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compared with the exponential-type and the delayed S-shaped NHPP SRGMs;(iii) the inflected S-shaped NHPP SRGM considering both IS-TEF and ID yields the most accurat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than the other comparison NHPP SRG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ing-effort(TE) imperfect debugging(ID)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S-shaped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NH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Modeling by Fuzzy Nets
8
作者 Xingui, H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3年第4期25-31,共7页
Fuzzy technology is a newly developed discipline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In the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to many areas, such as process control, diagnosis, evalua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s... Fuzzy technology is a newly developed discipline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In the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to many areas, such as process control, diagnosis, evalua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scheduling, especially in simulation where accurate mathematical models can not or very hard be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fuzzy simulation, two fuzzy nets will first be presented, which are quite suitable for modeling the parallel or concurrent systems with fuzzy behavior. Then, a concept of active simul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in which the simulation model not only can show its fuzzy behavior, but also has a certain ability which can actively perform many very useful actions, such as automatic warning, realtime monitoring, simulation result checking, simulation model self-adapting, error recovery, simulating path tracing, system states inspecting and exception handling, by a unified approach while some specified events occur. The simulation model described by this powerful simulation modeling tool is concurrently driven by a network interpreter and an event monitor that all can be implemented by software or hardware. Besides, some interesting applications are given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hardware Computer software Decision theory Fuzzy sets Mathematical models MONITORING Parallel processing systems Petri nets process control Random processes SCHEDU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后续换相失败的电流偏差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娟 朱龙臻 +2 位作者 俎立峰 王先为 杨美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5-244,共10页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系统若发生后续换相失败,将严重影响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首先针对LCC-HVDC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电流偏差控制作用...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系统若发生后续换相失败,将严重影响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首先针对LCC-HVDC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电流偏差控制作用阶段易再次发生换相失败的问题,对电流偏差控制参数与换相失败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发现此阶段系统若不发生换相失败,逆变侧LCC直流电压和交流换相电压须满足一定的约束关系,且该约束关系受电流偏差控制参数的直接影响。然后,基于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一种电流偏差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可改善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对直流电压恢复速度和程度的控制要求,使系统更易满足直流电压与交流换相电压稳定运行约束关系,以降低后续换相失败概率。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平台CIGRE标准测试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参数整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故障恢复过程 后续换相失败 抑制措施 电流偏差控制 CIGRE标准测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业务流程的认知图谱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耀 李雨萌 宋苗苗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9-1705,共7页
针对目前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已有业务资源,进而导致开发效率低、能力弱等问题,通过研究业务资源之间的关联,提出一种基于业务流程的认知图谱。首先,通过正式文档抽取业务知识,提出建立知识层级的方法并修正;其次,通过代码... 针对目前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已有业务资源,进而导致开发效率低、能力弱等问题,通过研究业务资源之间的关联,提出一种基于业务流程的认知图谱。首先,通过正式文档抽取业务知识,提出建立知识层级的方法并修正;其次,通过代码特征挖掘与代码实体相似度判断构建代码网络表示模型;最后,利用实际业务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向量空间模型(VSM)、多样化排序和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对比。最终构建的基于业务流程的认知图谱在代码检索方面优于目前基于文本匹配的方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分别在前5准确率(precision@5)、平均精度均值(mAP)、归一化折扣增益值(?-NDCG)这3项指标上高过多样化排序的代码检索方法4.30、0.38和2.74个百分点,有效解决了潜在业务词汇识别、业务认知推理表示等多个问题,提升了代码检索效果与业务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谱 业务知识 网络表示模型 自然语言处理 软件开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编织工艺数字化建模方法
11
作者 王辉 周伟 +2 位作者 陈一哲 龙晚昕 王金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1,共7页
三维旋转式编织工艺按角轮缺口数分为三角形、四角形和六角形编织工艺,其中三角形编织工艺研究较少。为探索基于三角形编织工艺的预制体结构,基于Python语言和CATIA开发编织工艺软件,获得预制体几何结构。角轮和交换轮交替旋转,驱动携... 三维旋转式编织工艺按角轮缺口数分为三角形、四角形和六角形编织工艺,其中三角形编织工艺研究较少。为探索基于三角形编织工艺的预制体结构,基于Python语言和CATIA开发编织工艺软件,获得预制体几何结构。角轮和交换轮交替旋转,驱动携纱器在底盘中运动,使纱线相互交织形成预制体。对角轮、交换轮、携纱器的编号和运动状态进行数字化编码,研究不同旋转状态下携纱器的交换规律。携纱器轨迹与编织节点高度共同确定了织物空间拓扑结构,采用三次B-spline曲线对纱线空间轨迹进行拟合,建立预制体的参数化几何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三角形编织工艺获得的预制体结构紧凑,织物几何模型与试验样件一致性较好,验证了建模方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预制体 编织算法 细观结构模型 工艺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对纠正对比学习的问句相似性判别
12
作者 王浩畅 冯臻旸 郑冠彧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26-3731,共6页
为解决对比学习在难例问句的相似性判别上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对纠正对比学习的问句对相似性判别方法。利用预训练模型与双向LSTM结合进行捕获语义特征;采用自注意力机制关注关键信息并利用平均池化策略压缩特征构建句向... 为解决对比学习在难例问句的相似性判别上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对纠正对比学习的问句对相似性判别方法。利用预训练模型与双向LSTM结合进行捕获语义特征;采用自注意力机制关注关键信息并利用平均池化策略压缩特征构建句向量;引入样本对对比学习并结合标签误差设计带有惩罚项的对比损失函数,纠正难例相似度得分,增强语义空间的可分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线模型相比在问句相似性判别上获得了更好的F1值以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判别 对比学习 句向量 语义表征 预训练模型 自注意力机制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排放区下新能源车购买使用意向形成过程分析
13
作者 秦焕美 许宁 +2 位作者 于滨海 薛运强 王虹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626-9635,共10页
随着燃油车数量日益增多,空气污染也日益加剧,因此近年来管理部门开始设置对燃油车设置排放污染物限值,促进人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的区域,即低排放区。为了解低排放区下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使用意向,以燃油车通勤... 随着燃油车数量日益增多,空气污染也日益加剧,因此近年来管理部门开始设置对燃油车设置排放污染物限值,促进人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的区域,即低排放区。为了解低排放区下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使用意向,以燃油车通勤者为调查对象,基于自调整行为变化阶段模型将人们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分为目标意向、行为意向、实施意向和意向形成4个阶段,并且基于各意向阶段提供促进购买使用意向提升的辅助干预措施。最终得到不同意向阶段的辅助干预措施需求度,建立了辅助措施干预前后两个低排放区下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意向形成过程模型,得出提供辅助干预措施后,能够更好地解释低排放区下人们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意向形成过程,同时分析了提供辅助干预措施前后影响人们各阶段意向的重要性因素变化。研究结果可为管理部门设置低排放区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低排放区 新能源汽车 结构方程模型 心理决策 辅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加工机床几何误差补偿研究综述
14
作者 杨建军 司林林 +1 位作者 林守金 林鑫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4-187,共14页
齿轮的加工精度是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关键瓶颈,高性能齿轮加工机床是实现齿轮高精度加工的选择。齿轮加工机床结构和运动的复杂性增加了其几何误差补偿的难度。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多轴通用机床的几何误差补偿技术并结合齿轮加工机床... 齿轮的加工精度是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关键瓶颈,高性能齿轮加工机床是实现齿轮高精度加工的选择。齿轮加工机床结构和运动的复杂性增加了其几何误差补偿的难度。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多轴通用机床的几何误差补偿技术并结合齿轮加工机床几何误差补偿发展现状,对齿轮加工机床几何误差补偿技术展开综述,总结几何误差的来源,介绍多体系统理论、旋量理论、微分运动矩阵及变流理论4种可应用于几何误差建模的理论,分析采用激光干涉仪和球杆仪对直线轴及旋转轴进行几何误差测量与辨识的方法,概述通过NC数据修改对几何误差进行补偿的方法,为齿轮加工机床几何误差补偿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加工机床 几何误差溯源 几何误差建模 几何误差测量与辨识 几何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首都“两区”建设成效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思远 殷阿娜 王殿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4,共6页
论文从首都“两区”建设成效评价这一新的视角,构建了包括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框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效应显现。初期建设趋势明显,测度结果与首... 论文从首都“两区”建设成效评价这一新的视角,构建了包括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框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效应显现。初期建设趋势明显,测度结果与首都“两区”建设目标指向一致。(2)动态建设成效显著。三个系统成效均趋于增长,2022年比2019年增长39.09%,水源涵养系统增长12.46%,生态支撑系统增长47.36%,绿色发展系统增长1.33%。(3)系统间建设成效强弱不均,生态支撑系统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绝对值+393.96,绿色发展系统建设成效次之,绝对值+1.88,水源涵养系统建设成效较弱,绝对值+0.29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工程提升涵水蓄水能力、立足水资源承载节约集约用水、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进程三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两区”建设 成效评价 模型测度 层次分析法 系统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测度的模糊分支时态逻辑模型检测
16
作者 刘子源 马占有 +3 位作者 李霞 高滢囡 何娜娜 黄瑞祺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6-683,共8页
针对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的验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测度的模糊分支时态逻辑模型检测算法。首先,在模糊决策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模糊分支时态逻辑的语法和语义。然后,给出模糊分支时态逻辑模型检测算法,该算法将模型检测... 针对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的验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测度的模糊分支时态逻辑模型检测算法。首先,在模糊决策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模糊分支时态逻辑的语法和语义。然后,给出模糊分支时态逻辑模型检测算法,该算法将模型检测问题转化为矩阵运算,具有计算方式简洁、复杂度较低的优点。最后,通过医疗专家系统的实例说明了该模型检测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决策过程 模糊测度 模糊分支时态逻辑 模型检测 矩阵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磁环境复杂度计算与评估
17
作者 马艳艳 林强 李旭辉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3,共7页
针对电子设备工作时面临的电磁环境复杂度量化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模型。分析了与电磁环境复杂度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复杂度评估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评估电磁环境复杂度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每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电磁... 针对电子设备工作时面临的电磁环境复杂度量化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模型。分析了与电磁环境复杂度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复杂度评估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评估电磁环境复杂度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每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电磁环境复杂度定量表现形式。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基于决策理论的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实例直观展现特定区域内的电磁环境复杂度。结果表明,该模型为复杂电磁环境提供了一种清晰明了的评估与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层次分析法 复杂度 评估模型 指标 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PA和Bow-Tie模型的地面无人平台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8
作者 肖扬 苏波 +2 位作者 纪超 杨德真 周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53-161,共9页
随着地面无人平台(Unmanned Ground Vehicles,UGVs)在复杂作业环境中的潜在应用和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确保其自主行为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提出一种结合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和Bow-Tie模型的地面... 随着地面无人平台(Unmanned Ground Vehicles,UGVs)在复杂作业环境中的潜在应用和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确保其自主行为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提出一种结合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和Bow-Tie模型的地面无人平台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围绕遥控操作地面无人平台系统安全,通过STPA方法识别UGV系统中的不安全控制行为及其潜在风险,并利用Bow-Tie模型分析从损失致因场景到可能事故后果的事件链,得到风险传播路径和风险扩散路径。最终,基于Bow-Tie分析结果确定主被动安全分级控制措施,并通过自主安全控制器实现了系统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无人平台 自主安全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 Bow-Tie 主被动安全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JH-2模型的氟金云母本构关系开发与模拟
19
作者 马廉洁 于学荞 +1 位作者 韩智斌 潘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7-842,849,共7页
基于JH-2理论模型,建立了针对脆性材料有限元仿真改进的JH-2离散化模型,以此为本构模型对DEFORM软件的用户端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对工程陶瓷的切削力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氟金云母车削试验,对比了JH-2离散化模型和J-C理想化模型的仿真效... 基于JH-2理论模型,建立了针对脆性材料有限元仿真改进的JH-2离散化模型,以此为本构模型对DEFORM软件的用户端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对工程陶瓷的切削力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氟金云母车削试验,对比了JH-2离散化模型和J-C理想化模型的仿真效果,分析了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三种工艺参数对切削力仿真的影响并验证了JH-2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切削力仿真值与试验值变化趋势相同且精度良好,相比于J-C理想化模型,JH-2离散化模型模拟的脆性材料加工形貌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在针对工程陶瓷的有限元研究中,改进的JH-2离散化模型相对于J-C模型在理论分析和仿真预测上均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H-2模型 脆性材料 DEFORM软件 二次开发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可靠安全壳泄漏率测量软件的构建方法
20
作者 滑永振 李建发 +2 位作者 陈广恒 张瑞 刘红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8-882,共5页
测控软件作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软件质量成为影响核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当前硬件可靠性工程已经较为成熟,相对而言软件可靠性更难以保证,并且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测控软件发生故障,往往... 测控软件作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软件质量成为影响核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当前硬件可靠性工程已经较为成熟,相对而言软件可靠性更难以保证,并且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测控软件发生故障,往往直接影响工业生产活动,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安全壳泄漏率测试软件产品的工程经验,结合大量学者的软件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基于研发流程控制、可靠性设计的高可靠测控软件构建方法。该构建方法可以为高可靠测控软件的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工业 测控软件 可靠性 研发流程控制 可靠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