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赋能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的供需匹配:内在机制、过程框架与实现路径
1
作者 朱红灿 郑恺迪 余莹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60,F0003,共11页
文章基于供需匹配理论,分析AI赋能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匹配的内在机制,从“识别-设计-供给-管理”的逻辑构建过程框架。基于分析提出一系列实现路径,包括技术嵌入场景、集成信息资源、强化需求牵引、深化人机协同等,旨在优化AI在场... 文章基于供需匹配理论,分析AI赋能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匹配的内在机制,从“识别-设计-供给-管理”的逻辑构建过程框架。基于分析提出一系列实现路径,包括技术嵌入场景、集成信息资源、强化需求牵引、深化人机协同等,旨在优化AI在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匹配中的赋能效果,推动形成智能化、响应迅速且贴近民生的高质量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 AI 赋能 供需匹配 内在机制 过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使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过程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冶凤 纪凤仪 +1 位作者 钟林生 吴必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38,共14页
已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缺少对使用者视角和使用过程的分析。基于现有文化服务研究成果,以旅游者这类重要的文化服务使用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从旅游者主体视角出发,对其生成的网络游记文本进行质性分析,使用框... 已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缺少对使用者视角和使用过程的分析。基于现有文化服务研究成果,以旅游者这类重要的文化服务使用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从旅游者主体视角出发,对其生成的网络游记文本进行质性分析,使用框架法构建理论框架以剖析旅游者使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过程。研究发现,可从使用客体、具身感知、意义生成三个阶段来理解旅游者使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过程。在旅游者使用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自然和生态系统作为使用客体,可分为地质地貌、生物生态、天气气象、人化自然、人文人工、复合对象,共6种类型;具身感知来自于旅游者视觉、体感、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感知;意义生成,即旅游者在使用文化服务过程中的具身体验、联想精神、信息流动、负面情感,且这些意义影响着使用客体功能的发挥。研究发现有助于提升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实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使用过程 旅游者 框架法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圈破裂过程与被动陆缘盆地地层样式
3
作者 田纳新 解习农 +2 位作者 李军 余笑航 杨光庆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7-870,共14页
岩石圈深部结构与被动陆缘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南海珠江口盆地、北大西洋被动陆缘为例,从被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与盆地充填耦合角度,揭示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沉积充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破裂... 岩石圈深部结构与被动陆缘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南海珠江口盆地、北大西洋被动陆缘为例,从被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与盆地充填耦合角度,揭示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沉积充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破裂过程经历了伸展、薄化、剥露、裂解四个阶段,空间上从陆到洋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带、远端带和洋陆过渡带。早期伸展阶段,发育以高角度正断裂为特征的孤立断陷;进入薄化和剥露阶段,细颈带和远端带发育以低角度拆离断裂为特征的拆离断陷;直到初始洋壳出现,被动陆缘区进入漂移期,以区域热沉降为特征。因此,基于岩石圈非瞬时破裂过程所建立的被动陆缘地层样式对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陆缘 地层样式 岩石圈破裂过程 破裂不整合 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制造模式转型之路(三-下):技术创新体系
4
作者 张根保 罗天洪 朱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7-137,173,共12页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技术创新要求,首先,给出了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创新流程和方法;其次,建立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包括共性技术创新、专有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再次,进行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功能...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技术创新要求,首先,给出了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创新流程和方法;其次,建立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包括共性技术创新、专有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再次,进行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最后,系统讨论了整机功能原理和布局结构技术创新、以精度和可靠性为代表的共性技术创新、以主轴和进给系统为代表的功能部件技术创新、高端数控系统的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分系统技术创新和制造现场管理的技术创新等,为高端制造模式企业的技术创新构建了系统性的运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制造模式 转型 框架 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制造模式转型之路(三-上):技术创新体系
5
作者 张根保 罗天洪 朱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8,共14页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技术创新要求,首先,给出了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创新流程和方法;其次,建立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包括共性技术创新、专有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再次,进行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功能...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技术创新要求,首先,给出了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创新流程和方法;其次,建立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包括共性技术创新、专有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再次,进行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最后,系统讨论了整机功能原理和布局结构技术创新、以精度和可靠性为代表的共性技术创新、以主轴和进给系统为代表的功能部件技术创新、高端数控系统的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分系统技术创新和制造现场管理的技术创新等,为高端制造模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系统性的运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制造模式 转型 框架 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炳成 吴继飞 +1 位作者 于洪彦 陈建兰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3,共13页
可解释性是揭开算法决策“黑箱”的关键方法,也是提升消费者采纳及促进有效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从算法可解释性与购买情境匹配角度,通过四项实验探讨了不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 可解释性是揭开算法决策“黑箱”的关键方法,也是提升消费者采纳及促进有效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从算法可解释性与购买情境匹配角度,通过四项实验探讨了不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发现:(1)在不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对消费者采纳意愿的影响具有匹配效应,即对于体验购买,消费者更愿意采纳基于用户(vs.产品)的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对于实物购买,消费者更愿意采纳基于产品(vs.用户)的算法推荐解释框架。(2)如上效应受到加工流畅性的中介作用,即购买情境与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匹配(vs.不匹配)时,能够诱发消费者更高的加工流畅性,进而导致更高的采纳意愿。(3)该匹配效应受到决策风格的调节作用,即对于最优型决策主导的个体,在实物(vs.体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存在(vs.被抑制);对于满意型决策主导的个体,在体验(vs.实物)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存在(vs.被抑制)。本文从可解释性与购买情境匹配角度丰富了算法推荐系统及体验购买与实物购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有效运用解释策略提升算法推荐效果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解释框架 体验购买 加工流畅性 决策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情报预警预测智能化方法发展
7
作者 刘鑫 王侃 +2 位作者 戴礼灿 曹开臣 王良刚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9,共14页
系统性探讨了国内外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相关概念内涵及其演变过程,给出了契合新时期我国情与军情的战略情报预警预测定义。针对预警预测要求与活动特点,提出了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的基本环节与流程框架,归纳总结了实施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的认... 系统性探讨了国内外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相关概念内涵及其演变过程,给出了契合新时期我国情与军情的战略情报预警预测定义。针对预警预测要求与活动特点,提出了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的基本环节与流程框架,归纳总结了实施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的认知驱动类和数据驱动类智能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算法模型,能为战略情报分析领域研究人员开展研究提供工具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指导与参考。认知驱动类方法有可解释性和交互性方面的优势,数据驱动类方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效率方面更佳,两者结合在人机协同式的复杂战略情报预警预测分析任务中能发挥更好的效能。未来上述智能化方法将重点解决人机认知差异性度量、异构知识关联融合、弱隐微线索挖掘、证据链印证闭环等方面的问题,以满足预警预测领域的全面性、准确性、可信度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情报 预警预测概念 预警预测流程 智能化方法 求解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璃纤维纱团外观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8
作者 李吉国 景军锋 +2 位作者 程为 王永波 刘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251,共9页
为解决玻璃纤维(简称玻纤)纱团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缺陷人工检测效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图像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首先使用传统方法预处理图像,减少玻纤纱团塑... 为解决玻璃纤维(简称玻纤)纱团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缺陷人工检测效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图像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首先使用传统方法预处理图像,减少玻纤纱团塑料包装的反光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利用RGB与HSV色彩空间通道识别玻纤纱团型号标签;其次将疑似缺陷的玻纤纱团图像传入改进的MobileNetV2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缺陷判定。最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软硬件系统,以西门子S7-200 PLC作为硬件控制器,完成玻纤纱团检测过程中的自动传送与分拣,基于模型在线服务(EAS)架构设计了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检测准确率为97%,玻纤纱团品种分类正确率达99%,相机采集和检测处理速度满足工业实际需求,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并提高质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玻璃纤维纱团 缺陷检测 图像处理 模型在线服务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辅助喂食全过程意图识别的多模态安全交互方法研究
9
作者 吕相谊 赵东辉 +2 位作者 丁嘉辉 杨俊友 王硕玉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1-362,共12页
为提高无法自主进食的弱机能人群面对被喂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提出一种面向辅助喂食行为的多模态安全人机交互框架及其全过程意图识别算法。首先,结合用户特征及安全性与灵活性需求,提出一种结合视、触、力、位与语言融合的多模... 为提高无法自主进食的弱机能人群面对被喂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提出一种面向辅助喂食行为的多模态安全人机交互框架及其全过程意图识别算法。首先,结合用户特征及安全性与灵活性需求,提出一种结合视、触、力、位与语言融合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框架并构建辅助喂食系统。其次,针对进食全过程包括对进食意图、菜品选择意图、动态喂食点估计与递送位姿计算、咀嚼意图等,提出一种基于视觉为主导的喂食意图全过程识别方法。选取有效刻画进食过程面部动态变化的特征点并设计融合口部纵横比与下颌纵横比识别算法,通过视线矢量分析用户菜品选择意图并基于面部实时位姿设计动态喂食点,从而形成全过程动态意图准确识别。同时,在辅助喂食虚拟映射系统中,结合大语言模型对交互全过程中的模糊意图、临时变更意图进行提问,形成反馈机制进而提升交互安全性。最终通过仿真与综合性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通过多模态交互框架可以有效提升辅助喂食过程的灵活性,同时结合大语言模型形成模糊意图与变更意图有效反馈,最终提升交互过程的安全性,该方法为弱机能人群的日常生活辅助喂食行为提供了新型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喂食 全过程意图识别 多模态交互框架 安全性与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10
作者 包水梅 王琦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4,共9页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体执行过程。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发现,该政策执行可能面临以下困境:政策文本模糊和前瞻性不足影响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研究生教育相关目标群体的认知偏差和参与不足影响政策...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体执行过程。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发现,该政策执行可能面临以下困境:政策文本模糊和前瞻性不足影响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研究生教育相关目标群体的认知偏差和参与不足影响政策执行过程;教育行政机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及产学研实践单位等政策执行组织的资源有限、联动性不足、选择性执行等问题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国家《学位法》立法进程滞后、功利主义教育观念、高校内部文化阻滞和外部评价压力等政策环境制约政策执行效力。未来亟待进一步优化政策顶层设计,提升研究生教育相关目标群体的认同与参与度,重组升级现存教育资源、提升政策执行组织间的联动性并加强培养质量监督与评估,通过扭转功利主义读研倾向、以《学位法》支持专业学位科学发展、树立公平的研究生教育理念等方式突破政策环境制约,从而助力该政策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分类发展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政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分类第3版》编码框架与使用流程简介
11
作者 姜岳 李杰 顾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I0001-I0004,共4页
在全球老龄化加速、慢性病共病负担激增的背景下,全科医疗面临健康数据碎片化、医防协同低效、资源错配三大核心挑战。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2020年12月发布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分类第3版》(ICPC-3)延续了对就诊原因、健康问题和诊... 在全球老龄化加速、慢性病共病负担激增的背景下,全科医疗面临健康数据碎片化、医防协同低效、资源错配三大核心挑战。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2020年12月发布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分类第3版》(ICPC-3)延续了对就诊原因、健康问题和诊疗流程进行系统性分类编码的优势,增加了功能相关等章节,并重新分类和提供编码框架。相比于其他疾病分类系统,ICPC-3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囊括初级卫生保健/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面临的复杂症状、未分化疾病和非疾病状况,突出了基层医疗的服务价值。ICPC-3特有的双轴分类法提升了其系统性和合理性,可与其他疾病分类方法互补,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本文系统介绍了ICPC-3的编码框架和使用流程,以期为ICPC-3在我国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分类第3版 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法 编码框架 使用流程 全科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孵化平台孵化机制研究述评--基于CIMO模型的知识框架
12
作者 王涛 罗开帆 于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60,共11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背景下,打造高质量创业孵化平台,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聚焦创业孵化平台这一新型创新主体,考虑创业孵化“全链条、全周期”特征,通过梳理1987—2023年发表在WoS和CNKI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背景下,打造高质量创业孵化平台,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聚焦创业孵化平台这一新型创新主体,考虑创业孵化“全链条、全周期”特征,通过梳理1987—2023年发表在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提炼并总结创业孵化平台孵化过程相关主题与理论视角,结合“情境—干预—机制—结果”CIMO模型构建系统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创业孵化平台孵化过程研究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经历了萌芽期、差异化发展期、跨学科整合期3个发展阶段,国内发文数量明显低于国外;②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运营评价、影响因素、孵化网络与要素流动、影响效应4个方面;③CIMO模型框架下,构建以“国家和区域、创业孵化平台要素类型”为情境、“常规措施和特殊措施”为干预措施、“资源编排、组织学习及价值共创”为运行机制、“软成果和硬成果”为结果的创业孵化平台孵化过程知识框架,并提出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孵化平台 孵化过程 知识框架 文献计量 CIM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蒸气加工法制备和修饰金属-有机框架膜
13
作者 张耀辉 班宇杰 杨维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0-2086,共17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配位连接而成的一类高度有序的多孔材料。作为分离膜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开发高效的MOF膜制备和修饰方法对获得连续、致密、结构可调控的MOF膜至关重要。相比传统液相合成过... 金属-有机框架(MOF)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配位连接而成的一类高度有序的多孔材料。作为分离膜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开发高效的MOF膜制备和修饰方法对获得连续、致密、结构可调控的MOF膜至关重要。相比传统液相合成过程,蒸气加工方法可大幅节省溶剂及前体用量,有效避免竞争性体相成核,降低后处理过程中因溶剂分子移除造成的膜层开裂风险,兼具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系统总结了蒸气加工法用于MOF膜的直接合成与合成后修饰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蒸气加工方法对MOF膜分离性能的调控和强化作用,并展望了蒸气加工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在MOF膜放大制备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蒸气加工 直接合成 合成后修饰 分离 渗透率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专业接口一体化协同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万齐 王立新 +4 位作者 魏强 解亚龙 刘红峰 黄成峰 聂现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7,共11页
铁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专业交叉广泛、参建单位众多,使得铁路工程在实体和功能上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时空关系紧密联系的专业接口。为提升铁路工程专业接口管理效率,促进参建单位间的协调配合,解决专业接口不协同问题,基... 铁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专业交叉广泛、参建单位众多,使得铁路工程在实体和功能上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时空关系紧密联系的专业接口。为提升铁路工程专业接口管理效率,促进参建单位间的协调配合,解决专业接口不协同问题,基于铁路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思想,构建包含组织协同、过程协同和信息协同的管理体系框架,并通过整合各专业资源,设计了专业接口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接口信息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提出的管理体系框架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职责和目标,提出了组织制度协同、目标协同和关系协同,以及过程协同管理流程和信息协同管理机制,实现了专业接口的有效管理。铁路工程专业接口一体化协同管理体系框架为铁路工程接口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通过该体系结合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并促进专业间的协调与配合,为铁路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专业接口 一体化协同管理 组织协同 过程协同 信息协同 体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数字化转型价值五维度分析与项目过程优化
15
作者 蔡立春 蔡伟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实验室作为技能培育、科研创新及产品开发的核心场所,正随全球数字化技术与方法的快速发展,迈向更加成熟且智能化的新阶段。然而,众多实验室在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时仍面临挑战,常迷失于复杂的未来展望中。数字化项目作为实现... 实验室作为技能培育、科研创新及产品开发的核心场所,正随全球数字化技术与方法的快速发展,迈向更加成熟且智能化的新阶段。然而,众多实验室在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时仍面临挑战,常迷失于复杂的未来展望中。数字化项目作为实现实验室数字化愿景的关键,其管理常聚焦于技术架构优化、成本控制及快速交付,而忽视对核心需求背后多维度成因的深入分析,导致部分项目虽执行高效,但在价值创造上表现不佳。该研究基于丰富的实验室数字化实践案例,融合数字化五维度理论,提出了一种简明普适的实验室数字化转型分析框架,并对数字化项目全生命周期下的项目过程进行精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五维度 实验室数字化 转型分析框架 项目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xSTS的会话类型Web服务匹配判定框架
16
作者 张驰 金咏琪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9,共8页
针对当前会话类型Web服务匹配模型信息不足的问题,提出蕴含多层次、多概念和多策略的Web服务匹配框架。该文构造涵盖语法、语义和行为协议的SxSTS模型,以完整准确地描述Web服务;定义包含强、弱、迹三种内部变迁处理策略和涵盖完全匹配... 针对当前会话类型Web服务匹配模型信息不足的问题,提出蕴含多层次、多概念和多策略的Web服务匹配框架。该文构造涵盖语法、语义和行为协议的SxSTS模型,以完整准确地描述Web服务;定义包含强、弱、迹三种内部变迁处理策略和涵盖完全匹配、包含匹配、部分匹配和不匹配四种匹配标准的Web服务匹配框架;通过SxSTS同步积中有无死锁设计匹配判定算法,实现对匹配类型的自动判定。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类型Web服务 匹配框架 SxSTS模型 内部变迁处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逻辑与国际比较研究
17
作者 孔锋 孙慧颖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1,共9页
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1)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 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1)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治理体系效能与社会韧性,治理过程呈现以灾前预防为核心的全过程综合防御,治理工具随风险情境与治理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2)演进逻辑呈现为基于外部情境响应的动态调适、内部治理需求的价值选择、内外驱动下的耦合机制三方驱动。(3)通过梳理国内外防灾减灾规划,发现仙台减灾框架对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具引导价值,尤其在风险理解、治理体系建设、韧性投资、应急准备与恢复方面。完善中国防灾减灾规划需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理念,注重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加强全过程的韧性建设,增强治理工具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救灾 国家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规划历程 演进逻辑 国际比较 仙台减灾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物探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午阳 魏新建 李海山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8,共19页
通过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物探)领域中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总结了智能物探的优势和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物探技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2次浪潮中开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 通过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物探)领域中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总结了智能物探的优势和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物探技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2次浪潮中开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得益于物探领域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硬件算力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深度学习框架,智能物探技术从早期的机器学习发展为目前的深度学习,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2)目前智能物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标签集的构建、去噪、断裂检测、层位与层序解释、地震相分类和异常体检测、岩性识别与油气藏开发、地震反演成像等方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克服了人工交互操作和人工经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助力打破传统物探技术瓶颈。(3)智能物探技术的发展面临着缺少公开的标签数据集、缺少解决地球物理领域问题的智能化框架及尚未形成适用于地球物理领域共享的智能化开发平台等难题,可以从解决数据基础、构建智能平台、开展网络架构基础性研究及与应用场景结合等方面着手解决;此外,智能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还包含智能地震成像方法研究,储层成像方法研究,油气大数据挖掘、智能风险评估与智能决策以及超算软件装备研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物探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标签数据集 深度学习框架 智能处理与解释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展与对策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海燕 张惠远 +4 位作者 冯骥 李圆圆 张英博 郝海广 张哲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0-2117,共8页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行业发展,并在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也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共识。《生物多样性公约》一直将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行业发展,并在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也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共识。《生物多样性公约》一直将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作为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通过梳理历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决议关于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要求,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第六次、第十次和第十五次大会的成果、目的和愿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公约》对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要求不断细化,强调从政府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践框架。作为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工作,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多个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不断强化经济社会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发展,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使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取得积极进展。建议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注重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交流,持续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提供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发展历程 实践框架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20
作者 林精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4,共23页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尤甚。这部文学史,率先确立在帝国进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文学史观,搭建正视俄罗斯文学是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史框架,运用在俄国文化变迁历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方法。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冷战”时代西方政治正确话语的文学史,是大多局限于用官方意识形态指导文学史编纂的苏联体制内学者所不能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文学史》 帝国进程中的文学史观 欧洲文化影响下的文学史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