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量子点荧光法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
1
作者 江书庆 信建豪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4-1038,共5页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碳量子点溶液,以此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Fe^(3+)的检测方法,并用来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甘氨酸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溶液荧光效率为27.54%。Fe^(3+)溶液在...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碳量子点溶液,以此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Fe^(3+)的检测方法,并用来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甘氨酸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溶液荧光效率为27.54%。Fe^(3+)溶液在反应温度20℃、pH 1.00、作用时间4min时对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猝灭效果最佳,浓度在1.00×10^(-5)~7.50×10^(-4)mol·L^(-1)范围内,与荧光值Δ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2),用于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结果为98.4%,加标回收率在96.08%~102.4%范围内,检出限为6.72μmol·L^(-1)。该方法可实时、实地快速测定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葡萄糖酸亚铁 荧光探针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蓝色荧光碳点探针测定替加环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丽丽 蔡柔荧 +2 位作者 曹扬远 翁少煌 魏岚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构建基于N-CDs为荧光探针的简便、有效且灵敏度高的替加环素(TIGE)荧光检测体系,用于注射用TIGE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以一水柠檬酸和L-谷胱甘肽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合成了一种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CDs),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 构建基于N-CDs为荧光探针的简便、有效且灵敏度高的替加环素(TIGE)荧光检测体系,用于注射用TIGE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以一水柠檬酸和L-谷胱甘肽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合成了一种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CDs),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以N-CDs为荧光探针,进一步探讨N-CDs与TIGE的相互作用和猝灭机制。并用于注射用替加环素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当TIGE浓度在0.1~25μg·mL^(-1)范围内时,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F0-F)/F0与替加环素浓度(CTIGE)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方程为y=0.01923 CTIGE+0.07893,R^(2)=0.993。根据3σ/S计算得出本方法检测TIGE的检测限为0.092μg·mL^(-1)(n=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法 氮掺杂碳点 荧光探针 替加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扩散探针(TDP)茎流计在测算树干液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尚爱军 冯光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8-842,共5页
对树木个体蒸腾耗水的研究方法较多,如热技术法、同位素示踪法、风调室法、盆栽称重法、整树容器法和蒸渗仪法等。其中热技术法中的热扩散具有保持树木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基本不破坏树木正常生长状况,可以连续测定树干液流的优点,而且易... 对树木个体蒸腾耗水的研究方法较多,如热技术法、同位素示踪法、风调室法、盆栽称重法、整树容器法和蒸渗仪法等。其中热技术法中的热扩散具有保持树木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基本不破坏树木正常生长状况,可以连续测定树干液流的优点,而且易于野外操作及远程下载数据。目前利用热扩散探针(TDP)茎流计测量树干液流开始向精准化、普及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探针(TDP)茎流计 树干液流 精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掺杂ZnS量子点磷光体系的构建及用于Pb(Ⅱ)的传感识别
4
作者 董一帆 艾秋爽 +4 位作者 俞熙仁 张莉 梁经天 张大文 邱素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4-970,共7页
磷光发光寿命长,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有更宽的间距,并能有效避免来自系统和光散射的干扰,因此磷光传感技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采用反应釜水热法合成出水溶性的Mn^(2+)掺杂ZnS量子点,对合成出的量子点进行表征,从XRD衍射结果、高倍透... 磷光发光寿命长,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有更宽的间距,并能有效避免来自系统和光散射的干扰,因此磷光传感技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采用反应釜水热法合成出水溶性的Mn^(2+)掺杂ZnS量子点,对合成出的量子点进行表征,从XRD衍射结果、高倍透射电镜形貌图和TEM-mapping图中都可以得出结论,Mn^(2+)成功掺杂进ZnS晶格内部。该量子点在580 nm处出现明显的磷光发射峰,且远远高于420 nm处的荧光峰强度。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该量子点的磷光性质,发现当前驱体溶液pH为11、反应时间为30 min和Mn^(2+)掺杂比例为4%时,其量子点磷光特征峰最高。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该反应釜水热法能够有效将Mn^(2+)掺杂至ZnS量子点内部,而非表面,导致其主要以磷光发射为主,而非荧光,有利于提高传感技术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研究还发现Pb^(2+)能够选择性猝灭Mn掺杂ZnS量子点的磷光,并考察了缓冲液pH、体系反应时间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建立了一种高灵敏识别Pb^(2+)离子的磷光传感技术,其线性范围为0.02~20μmol·L^(-1),检测限低至6.6 nmol·L^(-1),同时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对该传感技术无明显干扰作用,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1.9%~114.1%,准确率在83.0%~109.8%之间,证实该传感技术可以用于湖水样品中Pb^(2+)的快速识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 水热合成法 磷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法制备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应用
5
作者 曾祥 王婉玲 +2 位作者 汪凯伟 张波 刘子龙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2,共4页
为了提高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捕获效率,采用静态化学腐蚀法制备1次锥角,研磨法制备2次锥角,然后使用基于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单光纤光镊系统对酵母菌细胞进行捕获实验;并采用界面层腐蚀法制备出了参数相近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分别测量了... 为了提高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捕获效率,采用静态化学腐蚀法制备1次锥角,研磨法制备2次锥角,然后使用基于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单光纤光镊系统对酵母菌细胞进行捕获实验;并采用界面层腐蚀法制备出了参数相近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分别测量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光纤探针对酵母菌细胞的捕获力大小。结果表明,混合法制备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具有更好的表面光滑度和对称性,其捕获效率比界面层腐蚀法制备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提高了20%。该研究对混合法制备双锥角型光纤探针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光纤探针 光捕获 静态化学腐蚀法 研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盲区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研制
6
作者 缪培贤 刘志栋 +4 位作者 陈大勇 史彦超 杨世宇 蔡志伟 杨旭红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为了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对运动平台姿态控制范围的要求,在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技术方案中选用测量盲区较小的标量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有效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可驻停或缓慢运动的平台。... 为了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对运动平台姿态控制范围的要求,在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技术方案中选用测量盲区较小的标量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有效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可驻停或缓慢运动的平台。首先,介绍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其次,分析标量原子磁力仪选用自激振荡型Mx光泵磁力仪或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时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分布情况;最后,在地磁场附近验证低盲区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技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当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测量40000 nT附近的矢量磁场时,其总场测量灵敏度小于1 nT/Hz1/2(@0.1 Hz),角度测量灵敏度小于0.1°/Hz1/2(@0.1 Hz),空间立体角测量盲区占比低于12%。本文所述矢量原子磁力仪具有动态连续测量、测量范围宽和测量盲区小的技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原子磁力仪 抽运-检测 磁场旋转调制法 测量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探针法的磁性微米线电阻特性研究
7
作者 熊心怡 张玉东 +2 位作者 高昕 杨轩 卫荣汉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共7页
微纳米尺度下,磁性样品的电阻率会受到温度、尺寸和外加磁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两线法测量样品阻值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且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影响实验结果。本文采用四探针法对磁性微米线样品的电阻特性进行研... 微纳米尺度下,磁性样品的电阻率会受到温度、尺寸和外加磁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两线法测量样品阻值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且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影响实验结果。本文采用四探针法对磁性微米线样品的电阻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光刻工艺制备两种不同尺寸的镍微米线,同时配合能够对温度和磁场进行精确控制的测量系统,研究环境温度和外部磁场对不同尺寸样品阻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镍微米线的阻值在-250℃以下的低温区几乎不随温度发生变化,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近似呈线性增加;在常温下,镍微米线的阻值随着外部磁场强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磁场强度达到了2000 Gauss后,样品阻值基本保持稳定。文章从微观电子输运角度,对磁性微米线电阻的温度效应、尺寸效应和磁阻效应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探针法 磁性微米线 电阻率 温度效应 磁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含水率DPHP-FBG传感器研究
8
作者 祝越 吴静红 +2 位作者 郭君仪 孙梦雅 贾立翔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49,共8页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双探针热脉冲方法(double probe heat pulse,DPHP),研发了DPHP-FBG传感器,用于延安黄土含水率的测定,并分析不同加热时间和不同加热功率对含水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DPHP-FBG方法...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双探针热脉冲方法(double probe heat pulse,DPHP),研发了DPHP-FBG传感器,用于延安黄土含水率的测定,并分析不同加热时间和不同加热功率对含水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DPHP-FBG方法可实现非饱和黄土含水率的精确测量,尤其适用于低含水率土体监测。恒定加热功率下,加热时间控制在16 s内时,测量误差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足够加热时间下,加热功率的影响较小,无需采用过高的加热功率,在加热时间为20 s时,30.15 W/m的加热功率即可实现高精度含水率的测量。DPHPFBG法能够实现土壤含水率的远程、实时、精细化监测,为原位土体水分场、土壤水分蒸发和冻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含水率 水分传感器 双探针热脉冲 光纤布拉格光栅法 延安黄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的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双晶面阵全聚焦降噪成像研究
9
作者 刘伟达 杨宸旭 +6 位作者 王俊龙 刘梓昱 杨会敏 严宇 徐喆 廖静瑜 林莉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19,共7页
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信号噪声水平高,模态复杂而导致缺陷检测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降噪的一发一收纵波(TRL)双晶面阵全聚焦成像方法。在厚度76 mm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上加工深度10~70 mm、直径3.2 m... 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信号噪声水平高,模态复杂而导致缺陷检测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降噪的一发一收纵波(TRL)双晶面阵全聚焦成像方法。在厚度76 mm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上加工深度10~70 mm、直径3.2 mm的横通孔缺陷,选择中心频率2.25 MHz的TRL探头采集全矩阵捕获(FMC)数据。利用灰狼算法优化FMC信号VMD的惩罚因子系数和分解层数,根据模态分量的频谱能量分布和互相关系数重构全矩阵数据矩阵。建立三维空间的声束传播延时叠加法则,将FMC降噪信号进行全聚焦成像。研究表明,相比于原始FMC数据、经验模态分解降噪和小波包分解降噪的成像结果,VMD降噪成像的缺陷信噪比分别提高了4.69~6.85 dB、2.28~4.40 dB和2.29~4.47 dB,有效提升了焊缝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 变分模态分解 信噪比 双晶面阵 全聚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SE的异构探测器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10
作者 李特 郭强 战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0-1940,共11页
针对未来月球探测任务中探测器系统使用需求和综合设计难点,为有效解决各型探测器使用兼容、网络通联、维护保障等问题,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正向设计为指导,结合互操作性设计思想,提出基于“场... 针对未来月球探测任务中探测器系统使用需求和综合设计难点,为有效解决各型探测器使用兼容、网络通联、维护保障等问题,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正向设计为指导,结合互操作性设计思想,提出基于“场景分析-需求分析-功能与架构分析-架构设计”的系统架构开发流程。以典型任务场景下探测器系统互操作能力需求为输入,构建关键功能约束下的系统用例、活动、时序、状态等视图模型,通过权衡分析,形成探测器最小单元物理架构,为多种构型探测器架构和功能配置设计提供可行性方法,提升系统开发和验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异构探测器系统 互操作性 架构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刚度测试的技术与应用
11
作者 薛转转 胡欢 Oleksiy Penkov 《物理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70,共16页
细胞刚度的测量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理解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质及其功能,本文首先探讨了测量细胞刚度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组织工程、软骨病诊断、癌症诊断以及药物的开发,其次详细介绍了五种主要的测量技术... 细胞刚度的测量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理解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质及其功能,本文首先探讨了测量细胞刚度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组织工程、软骨病诊断、癌症诊断以及药物的开发,其次详细介绍了五种主要的测量技术:微柱阵列(MTFM)法、光镊(OT)法、磁镊(MT)法、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法、生物膜力探针(BFP)测量法,并展望了这五种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潜力及挑战。AFM以其纳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和皮牛顿级别的力分辨率,已成为细胞力学测量领域中一个强大和独特的工具。因此,本综述重点介绍了AFM技术及其相关计算模型–微球–细胞接触的赫兹模型在此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并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各类现有AFM仪器的种类与特点,以及它们在细胞力学测量中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刚度测量 疾病诊断 微柱阵列法 光镊法 磁镊法 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法 生物膜力探针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杆密实法处理筛余回填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广印 徐金涛 +3 位作者 刘松玉 王宇虓 杨泳 刘学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4-1510,共7页
为探究振杆密实法应用于筛余回填土地基的可行性,依托乌鲁木齐市白鸟湖医院建设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振杆密实法设备开展了筛余回填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使用压实度检测、重型动力触探和平板载荷试验及瑞利面波测试等原位测试方法对加固... 为探究振杆密实法应用于筛余回填土地基的可行性,依托乌鲁木齐市白鸟湖医院建设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振杆密实法设备开展了筛余回填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使用压实度检测、重型动力触探和平板载荷试验及瑞利面波测试等原位测试方法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处理后筛余回填土的压实度提高了12.13%~48.08%;处理范围内土层的动力触探击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较处理前平均提高2倍以上;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ak)为277 kPa,满足设计要求,土层平均波速由136 m/s提升至175 m/s,提高约29%.振杆密实法可以显著提升筛余回填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均匀性,为筛余回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砂坑 筛余回填土 振杆密实法 深层振动密实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仿真模拟在超声喷水无损检测用水套设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罗明 马兆庆 +2 位作者 吴君豪 蔡鹏 吴时红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7,共5页
水套在超声喷水穿透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设计出具有良好耦合效果的水套,减少水流紊流对声波耦合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探头套几何模型、物理建模、数值求解的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探头水套进行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在无整流装置下,从... 水套在超声喷水穿透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设计出具有良好耦合效果的水套,减少水流紊流对声波耦合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探头套几何模型、物理建模、数值求解的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探头水套进行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在无整流装置下,从入水口射入的水流撞击探头套内壁,产生严重紊流,进入出水管后,紊流状态仍然保持,水流流线方向杂乱。增加整流装置后,探头套内紊流得到很好的抑制,使得进入出水管的水流流线方向趋向一致,这种现象随着整流片增多而效果越加明显。本文为后续模拟水流经过出水口后的水柱状态,特别是随着初始水流速度加大后的水柱状态,以及利用有限元多物理场模拟功能,在加入声场后,模拟紊流状况下声场的变化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超声喷水穿透 探头水套 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常见肝UGTs活性与抑制体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验证
14
作者 张静 李航 +1 位作者 张雪侠 刘帅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90-1996,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评价体系,用于评估人肝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及药物对人肝UGTs的抑制作用,并验证该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选择了人肝微粒体UGTs酶6种主要亚型的6个探针底物,在优化的温孵条件下通过测定其...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评价体系,用于评估人肝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及药物对人肝UGTs的抑制作用,并验证该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选择了人肝微粒体UGTs酶6种主要亚型的6个探针底物,在优化的温孵条件下通过测定其代谢产物生成反映人肝微粒体UGTs酶的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测定利用经过确证的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进行。同时应用已知抑制剂对所建立的温孵体系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符合生物分析要求;在本实验温孵体系下,已知的UGT抑制剂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准确可靠的体外评价体系,该方法可应用于评估药物对UGTs酶的体外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人肝微粒体 探针底物法 抑制作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位降法的缺陷区域多探针检测
15
作者 薛河 宁硕 +4 位作者 张雨彪 张顺 杨超 武军 王欣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9,共8页
油气管道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制造过程、环境复杂等因素容易产生缺陷,造成管道破裂等事故,因此对管道的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直流电位降法研究裂纹缺陷对电位场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多探针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对含有缺陷的... 油气管道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制造过程、环境复杂等因素容易产生缺陷,造成管道破裂等事故,因此对管道的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直流电位降法研究裂纹缺陷对电位场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多探针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对含有缺陷的平板试样进行电位分析,缺陷区域的电位差明显高于无缺陷区域,通过多探针的检测范围对试样区域进行划分后,提出了多探针缺陷区域检测方法。检测到区域存在缺陷后,对缺陷影响因子k进行计算,无缺陷区域k值基本在0.8~1.2之间,而缺陷周围的k值都超过了2,根据k值的分布可以得到缺陷的大致位置和尺寸。并搭建了多探针检测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缺陷附近的电势差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与有限元结果相符。缺陷区域电势差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无缺陷区域k值在0.75~1.2之间,缺陷区域k值基本大于1.5。通过k值分布对缺陷位置和尺寸进行分析,与实际尺寸相差在3~5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位降法 缺陷检测 多探针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振杆密实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常辉 刘松玉 +3 位作者 杜广印 庄仲旬 杨泳 何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气动振杆密实法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一项全新技术。采用自行研制的气动振杆密实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单一激振力、气体射流协同激振力两种条件下的模型试验,评价了土体加固效果,研究了振杆贯入过程中土体水平向土压力、土颗粒垂直振... 气动振杆密实法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一项全新技术。采用自行研制的气动振杆密实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单一激振力、气体射流协同激振力两种条件下的模型试验,评价了土体加固效果,研究了振杆贯入过程中土体水平向土压力、土颗粒垂直振动速度和土体中气体压力值的变化规律。试验发现,处理后各深度土层的密度均有明显提高,湿陷系数降低;增设气体射流后,100 mm深度以下土层密度进一步提高,水平向土压力最大提高20.4%,同时放大了振杆密实法引起的土体振动响应。研究揭示了气体射流在土体加固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探讨了气动振杆密实法加固湿陷性黄土机理,为推广气动振杆密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杆密实法 气体射流 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循环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尼亚孜海尼木·肖开提江 马倩 +2 位作者 包安明 塞米热·吾斯曼 姜展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对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从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2个方面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地表温度、河网密度、土壤类型、... 对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从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2个方面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地表温度、河网密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均GDP及人口密度等11个指标,构建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2000、2010及2020年3个时间点进行流域生态脆弱性(EVI)研究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以中度脆弱与轻度脆弱为主,占总面积的85.53%,整体上生态脆弱性有所改善。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区域生态脆弱性状况的主要因子。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脆弱性具体解释力的值分别为0.592、0.721和0.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熵权法 地理探测器 驱动力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EM法的黄土地基振杆密实过程大变形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常辉 刘松玉 +2 位作者 杜广印 郁培阳 吴燕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采用粒子有限元方法(PFEM)及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对振杆密实法加固砂质黄土地基的大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振杆贯入过程中周围土体的位移场、应力场、速度场以及塑性体应变等分布规律,揭示了砂质黄土地基深层振动密实机理.... 采用粒子有限元方法(PFEM)及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对振杆密实法加固砂质黄土地基的大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振杆贯入过程中周围土体的位移场、应力场、速度场以及塑性体应变等分布规律,揭示了砂质黄土地基深层振动密实机理.结果表明: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获得的地面垂直振动速度峰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验证了粒子有限元方法的可靠性;垂直激振的振杆能够同时引起土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位移场、应力场和速度场的变化;在距振源水平距离5R(R为振杆半径)范围内,土颗粒以半梭形向外扩展并趋于密实,同时水平应力大幅增加并产生预压效果;以塑性体应变作为加固范围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土体径向加固范围随振杆贯入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大,最大径向加固范围约为3.2R,且振杆底端以下1R~2R范围亦有密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有限元 振杆密实法 大变形 数值模拟 砂质黄土 结构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束偏转法的原子力显微镜探针一致性装配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宝良 梁文峰 +1 位作者 杨铁 于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为解决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系统更换探针后光路调整复杂耗时、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通过精密控制探针与探针夹装配位置来实现更换的探针相对AFM系统原光路位置的一致,进而实现免去AFM系统换针后调整光路... 为解决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系统更换探针后光路调整复杂耗时、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通过精密控制探针与探针夹装配位置来实现更换的探针相对AFM系统原光路位置的一致,进而实现免去AFM系统换针后调整光路步骤。该系统的光路一致性组件采用光束偏转法对探针位置与偏转进行放大与监测,并使用高精度位移与角度调节平台进行探针相对于探针夹的方位调整。通过实物搭建对探针一致性效果进行了验证,并对紫外光(Ultraviolet,UV)胶水固化过程导致探针位置偏移影响;探针不同偏移量时产生的探测器噪音对AFM系统成像质量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由该系统装配的探针平均位置精度接近1.1μm;并且在AFM系统中更换一致性探针仅需8 s。该系统实现了高精度且质量稳定的探针一致性装配,极大地简化了AFM系统重新校准光路的操作步骤,其与自动换针装置配合可有效提升工业计量型AFM的操作与测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探针装配 光束偏转法 微米级位移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石英SiO_(2)纯度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聪 任兵建 +1 位作者 罗悦 韦朝海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89,共8页
为解决高纯石英SiO_(2)纯度检测结果存在准确度低和精确度差的缺陷,拟构建高纯石英SiO_(2)纯度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通过设计预处理过程耦合响应曲面法获取优化的测试操作参数,并分析高纯石英中杂质的主要种类以及杂... 为解决高纯石英SiO_(2)纯度检测结果存在准确度低和精确度差的缺陷,拟构建高纯石英SiO_(2)纯度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通过设计预处理过程耦合响应曲面法获取优化的测试操作参数,并分析高纯石英中杂质的主要种类以及杂质类别对检测结果精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F酸剂量、样品质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大于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化学分析法适用于纯度为99.0%~99.9%的高纯石英样品,相对标准偏差(DRS)≤5%,仪器分析法适用于纯度为99.99%的高纯石英样品,DRS≤20%。因此,构建的检测方法适用于高纯石英中SiO_(2)纯度检测,具有低检出限和灵敏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石英 二氧化硅 分析方法 响应曲面法 探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