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切除术半肝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临床结果比较的Meta分析
1
作者 李秦屹 张显赫 +4 位作者 葛子强 孙心雨 于永波 邰国凯 王志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4年第12期948-956,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在肝切除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HHO)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HO)的临床结果。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发表的比... 目的:系统评价在肝切除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HHO)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HO)的临床结果。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发表的比较肝切除术应用HHO与THO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 5.4和State17PM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包括6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HO在减少术后第1、3、7日血清AST(MD=-104.75,95%CI:-134.45~-75.06,P<0.05)、ALT(MD=-155.37,95%CI:-182.90~-127.85,P<0.05)、TBIL(MD=-6.28,95%CI:-8.07~-4.48,P<0.05)的升高水平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MD=-66.21,95%CI:-116.49~-15.94,P<0.05)方面优于THO。THO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优于HHO(MD=13.94,95%CI:4.77~23.12,P<0.05)。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在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比、并发症发生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切除术中应用HHO较THO对患者肝功能损害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但在患者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比、并发症发生比方面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 血流阻断 血流阻断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性肝癌手术治疗中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法血流阻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鸿宇 邵冰峰 +2 位作者 周元 张玲 张一心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LC)手术治疗中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SHIO)与Pringle法血流阻断(PM)的应用情况。方法 152例PLC患者随机分为SHIO组、PM组各76例。SHIO组、PM组均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分别采用SHIO、PM法阻断血流,记录两组术... 目的观察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LC)手术治疗中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SHIO)与Pringle法血流阻断(PM)的应用情况。方法 152例PLC患者随机分为SHIO组、PM组各76例。SHIO组、PM组均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分别采用SHIO、PM法阻断血流,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检测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B)。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HIO组手术时间(204. 9±65. 75) min,术中失血量(401. 3±182. 8) m L,输血2例。PM组手术时间(192. 6±66. 8) min,术中失血量(362. 5±205. 3) m L,输血3例,肝门阻断时间为8~45(18. 66±10. 6) min。与PM组比较,术后第3、5天SHIO组血清ALT水平降低(P <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切除术中SHIO、PM法血流阻断均可减少术中出血,二者术中出血量无差异。但肿瘤切除术中采用SHIO法对肝功能损害更小,患者肝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半血流阻断 pringle血流阻断 血流阻断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总胆红素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肿瘤切除术 HBV相关原发性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门静脉染色联合肝叶血流阻断在右叶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海敏 朱庆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肝叶血流阻断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染色在右叶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粤北人民医院行右叶解剖性肝切除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采取肝叶血流阻断... 目的探讨肝叶血流阻断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染色在右叶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粤北人民医院行右叶解剖性肝切除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采取肝叶血流阻断,对照组采取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均进行门静脉染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总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汁漏、出血、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肝静脉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叶血流阻断联合门静脉染色在右叶解剖性肝切除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叶 解剖切除 血流阻断 门静脉染色 第一阻断pring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腹下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曾新桃 吴硕东 田雨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一定气腹压力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47.9岁。均以持续入... 目的探讨在一定气腹压力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47.9岁。均以持续入肝血流阻断法(CPM)阻断入肝血流,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33-2.00kPa(1015mmHg),迅速完成切肝,监测术后第1、3、5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出院后随访半个月。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225min,平均手术时间138.8min(标准差48.7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5-45min,平均阻断时间32.0min(标准差6.0min);术中出血量200-1500ml,平均出血量575.0ml(标准差562.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住院时间6.0d(标准差2.2d)。出院后随访半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所有患者均无发热、黄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腹腔积液;术后2周复查肝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一定的气腹压力范围内,入肝血流阻断时间适当,CO2气腹下入肝血流阻断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超声刀 血管瘤 持续血流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全肝血流阻断法在严重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俞景奎 李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0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术式改良 血流阻断 严重损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在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小辉 文武 +6 位作者 万仁华 单人锋 熊远鹏 罗来辉 刘惟棋 宋胜江 董晓渊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5期49-5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在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大肝癌患者133例,根据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将其分为IPM组(应用间歇性Pringle法)5... 目的对比分析在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大肝癌患者133例,根据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将其分为IPM组(应用间歇性Pringle法)59例、区域组(应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7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切除肝段及附加胆囊切除术情况、输血及中转开腹情况、住院时间)、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3个月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除肝段数及附加胆囊切除术情况、输血及中转开腹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PM组肝血流阻断时间长于区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区域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ALT、AST、TBIL、PT均升高,ALB均降低(P均<0.05)。IPM组术后5 d的TBIL高于区域组、ALB低于区域组(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大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间歇性Pringle法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均安全、有效,但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有助于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术 间歇性血流阻断 区域性血流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权 郑聪 +2 位作者 周浩栋 余正平 陶崇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4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乐清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乐清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人肝血流阻断法进行血流阻断,对照组患者行全人肝血流阻法进行血流阻断。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7.43±121.23)mL]及术中输血量[(1.2±0.6)U]少于对照组[(445.23±145.56)mL、(2.2±0-8)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LT[(42.33±7.44)mmol/L]、AST[(48.56±11.42)mmol/L]、TBIL[(108.23±43.25)μmol/L]、DBIL[(42.34±14.23)]xmol/L]、PET[(134.33±45.34)×10^9/L]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73.23±14.26)mmol/L、(88.34±13.27)mmol/L、(182.35±81.28)μmol/L、(88.34±21.34)μmol/L、(201.24±36.34)×10^9/L],ALB、Hb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轻肝功能损害,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外科手术 选择性血流阻断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保留健侧肝动脉血流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柳新 方哲平 +3 位作者 李剑锋 杜学峰 陈斌 蔡秀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留健侧肝动脉血流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腔镜肝切除时采用选择性保留健侧肝动脉血流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甲组)及10例腹腔镜肝切除时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乙组)病...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留健侧肝动脉血流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腔镜肝切除时采用选择性保留健侧肝动脉血流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甲组)及10例腹腔镜肝切除时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乙组)病人资料,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幅度及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术后ALT升高幅度:甲组(8.16%±7.54%)<乙组(19.72%±13.20%)(t=-2.494,P=0.022);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甲组[(7.0±2.2)d]<乙组[(9.9±1.4)d](t=-3.560,P=0.002)。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时选择性保留健侧肝动脉血流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优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选择性血流阻断 血流阻断 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楚理家 代安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1期3911-391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切除术中应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法分为对照组(Pringle全肝入...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切除术中应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法分为对照组(Pringle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和观察组(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1 d与术后7 d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1 a内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 a,观察组复发率为28.00%(28/100),对照组复发率为30.00%(30/100),两组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患者肝切除术中接受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获得的预后相当,且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切除术 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 pringle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黄氏方法"在腹腔镜肝切除第一肝门血流阻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传海 余继海 +2 位作者 马金良 周毅 王一帆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Pringle法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LH)术的标准肝脏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改良的黄氏方法来进行腹腔镜下体内Pringle法.方法我们收集并分析了本中心连续接受LH的患者的数据,以验证这种新的技术的有效性.2020年1月至2021年... 目的Pringle法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LH)术的标准肝脏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改良的黄氏方法来进行腹腔镜下体内Pringle法.方法我们收集并分析了本中心连续接受LH的患者的数据,以验证这种新的技术的有效性.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纳入了27名患者,分析其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包括患者一些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肝门阻断时间、输血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05.44±65.79)min,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23.44±13.6)5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2.99)d;在我们的研究中没有患者需要中转开腹手术,没有患者死亡.结论"改良黄氏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腹腔镜下体内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围手术期结果良好,中转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pringle 血流阻断 改良黄氏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振国 郭见光 郝金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6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血流阻断技术 动脉血供 切除术 血流阻断 时限 血流阻断 血流 常温下 硬变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