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刺血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永红 吕琳 +6 位作者 韦金育 李凤珍 陈红 李萍 谢爱泽 李延 董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3-125,共3页
以卵清蛋白致敏原,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对动物模型给予穴位刺血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豚鼠鼻痒、喷嚏、鼻溢变化,治疗前后鼻分泌EC、MC细胞学、鼻粘膜病理学变化;并与二丙酸氯地米松治疗及空白组对照比较。结果显示,... 以卵清蛋白致敏原,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对动物模型给予穴位刺血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豚鼠鼻痒、喷嚏、鼻溢变化,治疗前后鼻分泌EC、MC细胞学、鼻粘膜病理学变化;并与二丙酸氯地米松治疗及空白组对照比较。结果显示,模型动物有典型的变应性鼻炎行为,鼻分泌物镜下见大量的EC和MC,MC脱颗粒现象明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5%、75%,鼻粘膜呈炎性破坏。治疗后穴位刺血组和二丙酸氯地米松组豚鼠鼻痒、喷嚏、鼻溢缓解和消失,鼻分泌物EC、MC显著减少,阳性检出率降为25%和12.5%,鼻粘膜炎性破坏得以基本恢复。推论穴位刺血治疗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改善鼻粘膜炎症介质细胞(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变应性鼻炎 鼻炎 穴位刺血 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薏苡仁鼻饲联合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影响的临床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静莎 郭义 耿连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10-514,518,共6页
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遵循随机对照试验原则进行设计,收集了56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例,以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薏苡仁鼻饲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GCS评分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手十二井穴放血、薏苡仁鼻饲有改善重... 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遵循随机对照试验原则进行设计,收集了56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例,以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薏苡仁鼻饲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GCS评分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手十二井穴放血、薏苡仁鼻饲有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意识状态的作用趋势,有升高s TBI患者收缩期血压的作用趋势。本研究在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十二井穴放血 薏苡仁鼻饲 重型颅脑创伤 GCS评分 PB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胃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洪青 王洪洲 +1 位作者 初晓红 荆振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刺血疗法对胃癌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刺血疗法...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刺血疗法对胃癌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刺血疗法,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NRS评分、奥施康定最终滴定剂量、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疼痛强度差,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奥施康定的每日平均消耗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两组都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两组均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复方苦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胃癌痛能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程度,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复方苦参注射液 穴位注射 胃癌 癌性疼痛 NRS评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天推督调脊手法、刺血和穴位注射三联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戴李国 何育风 +1 位作者 黄锦军 雷龙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周天推督调脊手法、刺血和穴位注射三联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周天推督调脊手法、刺血和穴位注射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 目的:探讨周天推督调脊手法、刺血和穴位注射三联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周天推督调脊手法、刺血和穴位注射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92%和8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两组患者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分量表,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评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三联疗法治疗颈性眩晕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周天推督调脊手法 刺血 穴位注射 常规推拿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