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氦气成藏特征及其贫化主控因素
1
作者 王杰 安川 +5 位作者 马亮帮 姜海健 张威 陶成 王付斌 董勍伟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胜气田和大牛地气田的天然气中发现一定含量的氦气,但大牛地气田氦气平均含量仅为东胜气田的1/4左右,那么在盆地基底和构造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究竟是何因素造成二者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为此,基于天然气伴生氦气...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胜气田和大牛地气田的天然气中发现一定含量的氦气,但大牛地气田氦气平均含量仅为东胜气田的1/4左右,那么在盆地基底和构造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究竟是何因素造成二者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为此,基于天然气伴生氦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氦气成藏关键要素的系统分析,发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中氦气含量介于0.000 1%~0.15%,为低氦—中氦气田;上古生界氦气含量相对较高,纵向上从下往上氦气含量逐渐增加,显示出浅部相对富集的特征。大牛地古生界氦气为典型壳源氦,主要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太古宇—中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系,上古生界潜在氦源岩所生成的氦气成藏贡献很小。对比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与东胜气田上古生界氦气的发育地质条件与成藏特征,发现两者基底氦源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厚度及U、Th含量均相近,推测基底氦源岩不是造成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大牛地仅发育一条二级基底深大断裂,且在燕山—喜马拉雅期活动较弱,造成次一级断裂活动也较弱,氦气由基底氦源岩向上运移以及纵向输导和横向调整都缺乏有效通道;氦气与常规气成藏关键要素组合的时空配置不匹配,氦气仅靠扩散进入大牛地古生界气藏中,造成大牛地气田氦气含量偏低。大牛地气田氦气贫化的主要因素为基底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不发育且活动强度弱、氦气与常规气成藏要素组合不匹配、缺乏有效输导体系、氦气运移仅靠浓度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发育 氦气成藏要素 贫化主控因素 氦源岩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药剂喷施对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田间防效
2
作者 王振萍 李晓光 +4 位作者 张静 岳杨 温开智 金真 董本春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7期87-88,共2页
[目的]筛选苗期药剂喷施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效果。[方法]设置4种药剂各3种稀释倍数,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秧苗3个时期进行药剂喷施,比较各处理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效果。[结果]秧苗期药剂喷施防治干尖线虫病有一定防效。3个喷药时期... [目的]筛选苗期药剂喷施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效果。[方法]设置4种药剂各3种稀释倍数,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秧苗3个时期进行药剂喷施,比较各处理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效果。[结果]秧苗期药剂喷施防治干尖线虫病有一定防效。3个喷药时期中,在2叶1心期喷药病株率最高,病株率在3.24%~9.61%,防效在4.44%~60.17%;立针期喷施药剂,病株率在1.68%~6.40%,防效在43.39%~85.18%,立针期喷施药剂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效果较好。4种药剂中,喷施噻唑膦后稻株繁殖种子的百粒带虫量相对较少。[结论]立针期喷施噻唑膦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效果较好,具体用药浓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干尖线虫病 苗期防治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非平稳随机场正则化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约束反演方法
3
作者 戴前伟 郭泸遥 +5 位作者 武赟 熊哲贤 段旦 包中林 吴鸿飞 郝风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6-258,共13页
【目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反演的计算效率和分辨率问题始终是该领域的关键议题。为解决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反演中计算效率和分辨率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传统正则化方法对复杂地质结构估计的过度平滑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则化反演... 【目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反演的计算效率和分辨率问题始终是该领域的关键议题。为解决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反演中计算效率和分辨率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传统正则化方法对复杂地质结构估计的过度平滑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则化反演方法,旨在更真实地反映地下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特性。【方法】采用基于Matérn函数随机偏微分方程的构建法,通过引入矢量场及变程“椭圆”的形状参数,充分考虑地层的倾斜变化和物性分布的非平稳性,构建出满足非平稳假设的模型协方差矩阵,并以此作为正则化约束条件进行反演。通过从反演结果、残差值、视电阻率相对残差及不确定度这4个维度,对比分析了传统最平滑约束方法、基于平稳假设的协方差约束方法以及非平稳协方差约束方法的效果。此外,为验证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将其应用于新疆哈巴河县也尔克曼−金坝金矿勘探的实测数据处理中。【结果】理论模型结果表明,非平稳假设约束下4组试验的残差值介于20.47%~21.29%,优于平稳假设约束(残差值分别为21.25%及22.83%),优于传统最平滑约束方法(残差值为32.46%),且能更真实地反映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更清晰地识别地质边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非平稳假设约束方法在成像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传统Occam平滑约束方法,数据拟合残差提升达51.47%,显著增强对复杂地质结构的分辨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深部区域反演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体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基于非平稳假设的Matérn函数正则化反演方法为解决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反演中的计算效率和分辨率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对推动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非平稳假设 Matérn协方差函数 随机偏微分方程 矢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与阻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钦巧眉 毛劲 +5 位作者 程玲 杨祥龙 张奇 张文 姜俊 李培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共14页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致癌风险最高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污染范围覆盖花生、玉米、稻米、坚果等110多种农产品和食品,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该文介...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致癌风险最高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污染范围覆盖花生、玉米、稻米、坚果等110多种农产品和食品,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该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种类和毒性,全面评述了其检测技术与污染防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黄曲霉毒素智慧检测与源头阻控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在检测技术方面,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被广泛使用;新兴快速检测技术如免疫层析试纸条、纳米材料增强生物传感等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简便快捷,为现场筛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黄曲霉毒素防控贯穿农产品从田间种植到储运加工全链条,收获前可通过选育抗性品种、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及优化种植管理等抑制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产后环节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法等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阻控减控,其中功能生物菌剂源头阻控黄曲霉菌成为研究热点。未来通过融合智能检测技术,如基于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驱动预警与源头阻控技术如花生大豆诱导固氮提质增产生物耦合技术,实现更精准、高效、可持续的黄曲霉毒素控制,是促进微生物、土壤、化学和食品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和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有力途径。该综述为开展黄曲霉毒素检测与阻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检测 阻控 智慧检测 源头阻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电磁法电场梯度视电阻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志亮 汤井田 +1 位作者 周聪 肖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相比大地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观测场值强度大等优势,在矿产资源、工程勘查等领域应用广泛。定义适当的视电阻率公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综合电性变化,视...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相比大地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观测场值强度大等优势,在矿产资源、工程勘查等领域应用广泛。定义适当的视电阻率公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综合电性变化,视电阻率定义的研究一直是电磁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中基于水平电偶极子在均匀大地表面产生的电场的解析式,推导了水平电场分量Ex的频率梯度和空间梯度解析式,用其计算均匀大地地表场值梯度响应;同时,基于加权外推法计算一维电磁响应,并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计算场值的差分。将电场梯度解析值与电场差分值进行对比,验证了频率梯度和空间梯度解析式的正确性。基于均匀半空间场值梯度等效层状介质场值梯度,采用数值迭代的二分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电场梯度视电阻率。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定义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可以反映地电结构变化,用差分值代替场值梯度进行视电阻率计算能够达到精度要求;水平电场的空间梯度视电阻率可以像广域视电阻率一样在近区和远区分别收敛于一个接近模型底层和顶层电阻率的值,符合理论预期,但是频率梯度视电阻率测深曲线不收敛,无法正确反映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不具备测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电磁法 场值梯度 广域视电阻率 频率梯度视电阻率 空间梯度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于瑷玮 于强 +5 位作者 宋福荣 姜慧 毛劲 唐晓倩 张奇 李培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4,共9页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油加工中的高风险污染物,其全产业链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源头阻控、采购储运管控及加工端脱除等。源头阻控通过企业...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油加工中的高风险污染物,其全产业链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源头阻控、采购储运管控及加工端脱除等。源头阻控通过企业自建基地或订单种植模式,应用阻控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和促进结瘤固氮起耦合作用Aspergillus flavus/Aflatoxins and Rhizobia coupling(简称ARC)菌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实现。采购储运管控通过产地调研、样品检测和仓储参数优化降低污染风险。加工端脱除采用振动筛分、色选剔除、紫外降解、物理吸附及碱炼脱除等多技术联用实现毒素深度脱除。当前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管控技术面临源头阻控稳定性不足、在线检测技术短板及智能化应用缺失等挑战。未来需加强源头生物阻控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全产业链中应用,为花生油质量安全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全产业链 黄曲霉毒素管控 源头阻控 在线检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及化工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分析及其防控体系研究
7
作者 杜怡景 姜玉 +2 位作者 袁英 苏婧 檀文炳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2,共5页
详细论述了污染源识别方法、企业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选取、污染物监测与分析,风险评估方法等。通过对比与分析,建立从识别污染源,选取企业优控污染物,企业场地风险评估分级到分级治理措施的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旨在为在产企业提... 详细论述了污染源识别方法、企业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选取、污染物监测与分析,风险评估方法等。通过对比与分析,建立从识别污染源,选取企业优控污染物,企业场地风险评估分级到分级治理措施的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旨在为在产企业提供科学的地下水污染环境管理体系与防控措施,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工业 地下水污染 污染源识别 风险评估 修复技术 防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市艾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8
作者 李豪雷 黄显章 +1 位作者 崔建新 于毅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为明确南阳市艾田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采用扫网法对艾田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艾草夏秋季节共收集到害虫和天敌昆虫70579头,隶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脉翅目、螳螂目、直翅目,共6目32科... 为明确南阳市艾田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采用扫网法对艾田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艾草夏秋季节共收集到害虫和天敌昆虫70579头,隶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脉翅目、螳螂目、直翅目,共6目32科。优势害虫类群为叶蝉科、蚜科、长蝽科、叶甲科、薪甲科;优势天敌类群为茧蜂科、盲蝽科、瓢甲科。艾每年收获3~4茬,刈割艾田夏季昆虫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秋季逐渐降低。未刈割艾田昆虫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未刈割艾田主要优势害虫种群为叶蝉科的蒙奥小叶蝉(Austroasca mitjaevi),于6月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下旬。刈割艾田的蒙奥小叶蝉在7月中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下旬;其蚜虫类害虫的优势种艾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yomogifoliae)于7月中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初才逐渐消减。总体来看,刈割对推迟艾田蒙奥小叶蝉暴发有一定作用,未刈割艾田的蚜虫危害程度轻于刈割艾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田 昆虫 群落稳定性 蒙奥小叶蝉 害虫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组农药组合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秦亮 奚家智 徐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95-98,共4页
为研究代森锰锌80%WP和氯溴异氰尿酸50%WP等7种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本研究以桃树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药剂为对照(CK),设计了2组农药组合处理区Ⅰ(代森锰锌80%WP 700倍+氯溴异氰尿酸50%WP 1500倍+中生菌素3%WP 600倍+噻唑... 为研究代森锰锌80%WP和氯溴异氰尿酸50%WP等7种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本研究以桃树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药剂为对照(CK),设计了2组农药组合处理区Ⅰ(代森锰锌80%WP 700倍+氯溴异氰尿酸50%WP 1500倍+中生菌素3%WP 600倍+噻唑锌30%SC 750倍)和处理区Ⅱ(喹啉铜33.5%SC 1500倍+噻霉酮3%ME 1500倍+四霉素0.3%AS 500倍+噻唑锌30%SC 750倍),测定该病害的病叶率、病情指数、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处理区Ⅰ和处理区Ⅱ的病叶率分别是3.41%和4.49%,病情指数分别是0.51和0.91,病叶防效分别为71.75%和62.80%,病指防效分别为83.28%和70.16%。说明交替施用药剂对防控桃细菌性穿孔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为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细菌性穿孔病 田间防效 农药组合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全球肝移植研究年度盘点——技术突破、精准管理与未来挑战
10
作者 蒋勇 冯啸 +1 位作者 刘炜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近年来肝移植领域在供者扩展、技术创新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机械灌注技术通过动态修复与评估供肝质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边缘供肝利用率。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优化与常温灌注技术结合,进一步缓解供者短缺问题,但其... 近年来肝移植领域在供者扩展、技术创新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机械灌注技术通过动态修复与评估供肝质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边缘供肝利用率。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优化与常温灌注技术结合,进一步缓解供者短缺问题,但其推广仍受技术门槛的限制。异种移植在基因修饰猪肝脏领域取得临床前突破,但伦理与免疫屏障问题亟待解决。肝癌肝移植领域聚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辅助治疗及复发预测模型的开发,推动精准治疗。对于围手术期管理,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人工肝支持及血管并发症防控策略的优化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针对儿童、高龄及合并多重疾病受者的个性化治疗为特殊人群的肝移植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肝移植研究应聚焦多学科交叉、个体化治疗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推动全球肝移植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来源 机械灌注 劈离式肝移植 异种移植 肝癌肝移植 围手术期管理 并发症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区海洋可控源电磁场传播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李超帆 李刚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7-1578,共12页
浅水区海洋可控源电磁场的传播较为复杂.本文基于可控源电磁理论和渐进空间域空气波表达式,利用矢量相减的方法分离电场并进一步开展可控源电场传播规律的探索研究.数值实验表明,可控源电场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全反射、半波损失及多路径... 浅水区海洋可控源电磁场的传播较为复杂.本文基于可控源电磁理论和渐进空间域空气波表达式,利用矢量相减的方法分离电场并进一步开展可控源电场传播规律的探索研究.数值实验表明,可控源电场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全反射、半波损失及多路径传播下波场干扰抵消现象,在浅水区尤其需要考虑界面多重反射的影响.此外,根据波场传播规律分析结果,进行海底电性结构探测时,需压制在海水及空气-海水界面传播为主的空气波这类强干扰波的影响.进行水下目标体定位时,由于目标体多出现在于海水中,因此近场情况下需压制海底界面导波,远场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地利用能量较强的空气波和界面多次反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区 海洋可控源电磁场 波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在果蔬中的内化机制及污染源的追踪与防控策略
12
作者 王翠 石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21-427,共7页
沙门氏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综述了沙门氏菌的内化机制研究、食品污染源的追踪方法及防控策略。首先,探讨了沙门氏菌通过气孔、根部组织和损伤部位等途径内化进入果蔬的机制,以及鞭毛、菌毛等细菌学相关... 沙门氏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综述了沙门氏菌的内化机制研究、食品污染源的追踪方法及防控策略。首先,探讨了沙门氏菌通过气孔、根部组织和损伤部位等途径内化进入果蔬的机制,以及鞭毛、菌毛等细菌学相关因素、植物和环境因素对内化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内化过程及内化后存活规律与机制。在食品污染源追踪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溯源技术等追踪手段,并分析了污染源追踪的过程、验证与应用。最后,该文提出了一系列防控策略,包括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环节的卫生管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及时发现与处理污染食品,有效隔离与消毒污染源,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响应机制,以及加强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期降低沙门氏菌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内化机制 果蔬 食品污染源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色防控措施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分析
13
作者 应俊杰 应铮峥 +6 位作者 沈颖 刘晓彤 张治军 张娟 项加青 顾慧芬 黄俊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21-1226,共6页
果蝇是杨梅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为害严重制约浙江杨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探索经济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并融合统防统治以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为害,本文于2023年在仙居县官路镇西陈村开展了不同绿色防控措施对田间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试验... 果蝇是杨梅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为害严重制约浙江杨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探索经济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并融合统防统治以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为害,本文于2023年在仙居县官路镇西陈村开展了不同绿色防控措施对田间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统防统治措施在杨梅成熟采摘前、中期预防控制果蝇效果较好,施药后7、14 d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100.0%和90.3%,但在杨梅成熟采摘中、后期则相对防治效果减弱,施药后21 d仅为19.2%。罗幔杨梅设施栽培技术融合统防统治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7、14、21 d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98.4%和79.6%,基本全程控制了杨梅成熟采收期的果蝇发生为害。食源诱杀技术融合统防统治在杨梅成熟采摘前、中期可以起到较好的增效作用,施药后7、14 d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100.0%和95.2%;但在杨梅果蝇大发生的情况下,杨梅成熟采收盛期至采收末期7 d期间单瓶平均诱杀果蝇成虫135.7头,施药后21 d相对防治效果仅为43.6%,未有效控制杨梅成熟采摘中、后期的果蝇暴发为害,需进一步优化技术措施。同时,对当前杨梅果蝇防控存在的问题和供试防控技术措施相对的优势、劣势以及推广应用前景作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果蝇 绿色防控 统防统治 食源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性诱芯和性迷向剂防控番茄潜叶蛾效果评价
14
作者 张红岩 帕提玛·乌木尔汗 +7 位作者 马召 梁天宇 吾古子汗·哈斯木江 王惠卿 芦屹 付文君 王青风 马德英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理化诱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理化手段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利用信息素、灯光、粘虫板等。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性信息素产品在田间的表现效果,本研究于新疆伊犁地区伊宁市,选用不同企业及科研单位研制的4种性诱芯(Y-ZJ... 理化诱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理化手段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利用信息素、灯光、粘虫板等。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性信息素产品在田间的表现效果,本研究于新疆伊犁地区伊宁市,选用不同企业及科研单位研制的4种性诱芯(Y-ZJ、Y-ZD、Y-NK、Y-ZZ)(表1)及3种性迷向剂(M-ZJ、M-CBT、M-NK)(表2)进行田间应用效果评价。根据最高诱集量、日均诱集量、持效期、单价对性诱芯进行评分,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Y-ZD、Y-ZZ、Y-ZJ、Y-NK、Y-CK。60 d后,Y-ZD幼虫防效、潜叶防效、蛀果防效最高,分别为23.54%、4.33%,14.81%。3种产品的平均迷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NK(93.68%)、M-ZJ(93.54%)、M-CBT(86.13%);平均幼虫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M-NK(85.27%)、M-ZJ(80.90%)、M-CBT(66.43%);平均潜叶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M-NK(88.74%)、M-ZJ(79.17%)、M-CBT(60.82%)。结果表明,在田间使用性诱芯诱杀防效较低,仅可用于监测,Y-ZD效果较好。3种性迷向剂(M-ZJ、M-CBT、M-NK)平均迷向率均达85%以上;平均幼虫防效达65%以上;平均潜叶防效达60%以上,M-NK迷向效果最好,推荐使用,亩防治成本为12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性诱芯 性迷向剂 交配干扰 田间防效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实践探索——以邹平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燕 杜超 +4 位作者 刘军 林靖华 王龙飞 胡丙鑫 郭二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是“双碳”背景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邹平市为例,评估研究区域内重点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用清单网格化的方式识别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双高值区域,构建碳...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是“双碳”背景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邹平市为例,评估研究区域内重点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用清单网格化的方式识别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双高值区域,构建碳污一体化清单;运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手段开展碳汇空间研究,识别碳汇重点区域与重点种类;针对重点行业,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措施库,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分级指数法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性,提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建议。结果显示:2020年邹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约为5867万t,热电联产、炼焦、铝冶炼加工等为重点行业;全市在韩店镇、魏桥镇、长山镇、高新街道等重点区域存在4处碳污高排放物网格,电解铝、焦化等重点企业集中了大部分碳污排放;2020年邹平市平均植被碳汇强度为364 t/(km^(2)·a),年植被碳汇量为45万t,碳汇主要集中在九户镇、码头镇、魏桥镇和临池镇,耕地和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系统类型,在各管控单元中应根据区域行业特点与植被碳汇类型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工艺升级改造、林地碳汇提质增效等措施。本研究提出的减污降碳协同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技术路径,为减污降碳协同要求结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源头防控 分级指数法 准入清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智化转型技术路径探索
16
作者 刘常永 王勇 +4 位作者 杜谨宏 王成 齐硕 刘通浩 王军霞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固定污染源监测是生态环境精准化管控的基础,亟须进行数智化转型,以更好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当前,固定污染源监测面临着监测技术与需求不匹配、造假问题突出而技术防控能力薄弱、监测数据应用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感知-监管... 固定污染源监测是生态环境精准化管控的基础,亟须进行数智化转型,以更好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当前,固定污染源监测面临着监测技术与需求不匹配、造假问题突出而技术防控能力薄弱、监测数据应用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感知-监管-应用”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智化转型技术路径。在感知方面,形成“天-空-地-厂-口”立体感知技术体系;在监管方面,建设覆盖监测点位、设备、样品、数据传输、管理平台等的穿透式监管技术体系;在应用方面,推动企业、区域、行业三级协同应用。通过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智化转型,获取更加满足管理需求的监测感知数据,并保证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加强数据应用以提升监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数智化转型 技术防控 立体监测 穿透式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枝枯病防治药剂筛选及林间效果测定
17
作者 刘云 付翠翠 +5 位作者 亓玉昆 张玉娇 刘在哲 张伟 吴云霄 王清海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91-95,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等8种杀菌剂对侧柏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occulat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对N.occulatum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012~0.0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等8种杀菌剂对侧柏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occulat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对N.occulatum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012~0.0197 mg·L^(-1),0.0203~0.0760 mg·L^(-1),0.0132~0.1799 mg·L^(-1)。林间药效试验中30%咪鲜胺水乳剂16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为61.13%;其次为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600倍液防治效果为55.15%。30%咪鲜胺水乳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可以控制侧柏枝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枝枯病 药剂筛选 林间药效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无煤柱开采采空区群漏风检测及防治技术
18
作者 吴祖玉 唐明云 +2 位作者 高世强 骆鑫 方领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8,共9页
针对无煤柱开采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与相邻采空区漏风自燃问题,采用能位测定和示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集一矿360606工作面采空区群各密闭墙漏风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608(06)采区进风系统的能位高于回风系统,360606工作面采空区与上... 针对无煤柱开采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与相邻采空区漏风自燃问题,采用能位测定和示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集一矿360606工作面采空区群各密闭墙漏风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608(06)采区进风系统的能位高于回风系统,360606工作面采空区与上覆采空区和其相邻采空区均存在漏风通道,-550 m西翼胶带石门(北)密闭墙是主要漏风源,-415 m西大巷密闭墙、-415 m辅助回风上山密闭墙、-415 m井底车场绕道密闭墙、360608运输巷密闭墙、360606回风隅角和360606工作面柔模墙取气孔为漏风汇。根据360606工作面及其与相邻采空区漏风通道的特点,提出注氮灌浆堵漏、设置风帘等防治措施。应用结果表明:针对360606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进行综合防治后,沿空留巷与回风侧采空区CO及O_(2)浓度均处于正常范围,有效控制了360606工作面采空区漏风,保障了360606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采空区漏风 漏风防治 能位测定 示踪技术 漏风源 漏风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乡市一季稻种植区福寿螺的危害、防控现状及对策
19
作者 李开来 邹高峰 +3 位作者 李伟 万自学 杨海君 银晓 《作物研究》 2025年第3期242-249,259,共9页
为确保宁乡市一季稻田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有效防控,2023年采用样方法和访查法对宁乡市29个乡镇(街道)一季稻田福寿螺的分布、危害及防控现状开展实地调查。结果显示:除沩山乡外,其余28个乡镇均存在福寿螺,平均密度8.82头/m^... 为确保宁乡市一季稻田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有效防控,2023年采用样方法和访查法对宁乡市29个乡镇(街道)一季稻田福寿螺的分布、危害及防控现状开展实地调查。结果显示:除沩山乡外,其余28个乡镇均存在福寿螺,平均密度8.82头/m^(2),其中重度、中度、轻度危害的乡镇分别有8、18、2个,资福镇(46.12头/m^(2))和大成桥镇(28.47头/m^(2))为危害严重区域。四大流域中,乌江流域中游福寿螺的密度最高(46.15头/m^(2)),沩水流域次之,楚江与靳江流域的危害程度呈上游至下游递增的趋势。宁乡市一季稻田福寿螺的防控以化学法(39.38%)和综合法(21.23%)为主,其中85.22%的化学防控采用杀螺胺类药剂。直播稻田的受害风险显著高于插秧和抛秧田。建议重点加强资福镇、大成桥镇及乌江中游的福寿螺防控;在水稻种植方式上,宜采取插秧或抛秧方式。调查结果可为宁乡市一季稻田福寿螺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福寿螺 危害 防控 宁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综述
20
作者 田霄鸿 徐虎 +1 位作者 刘荣志 张晴雯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保障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基于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期间,组织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面临机制不明和应用基础型研究不够、土壤固碳技术创新不足... 保障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基于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期间,组织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面临机制不明和应用基础型研究不够、土壤固碳技术创新不足、农田污染治理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理论与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和难题,从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农业水土资源持续利用、农业减排固碳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土壤污染防治与健康、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生物资源利用与多样性等领域展开对策性研讨交流,综述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利于更好地挖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和更有效地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安全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土壤固碳技术 农田污染治理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土壤污染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