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治理意蕴 被引量:5
1
作者 代玉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3,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胸怀天下,将社会进步、国家建设以及全球发展紧密结合,构筑起文化赋能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的立体格局。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培养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汇聚民心民...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胸怀天下,将社会进步、国家建设以及全球发展紧密结合,构筑起文化赋能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的立体格局。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培养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汇聚民心民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坚持文化领导权、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深化“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全球治理变革。以文资治,深入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治理意蕴,能够充分激发文化的治理效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好走向世界并为人类现代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社会治理 国家治理 全球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下“三共”社会治理格局:概念框架与运作机制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晓春 陈文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4,共7页
共建共治共享(简称"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指导下,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融合成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同打造社会事业的平台,治理社会事务,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形成共益、公益... 共建共治共享(简称"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指导下,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融合成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同打造社会事业的平台,治理社会事务,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形成共益、公益、私益合一的基本形态。其概念框架包括党领导一切、政府负责、依法治国等七个方面。其运行机制指"三共"社会治理格局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 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 概念框架 运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命型政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88
3
作者 唐皇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7,共11页
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议题,探寻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基础必须明晰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功能定位、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中国共产党具有使命型政党的典型特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一直是我们党推... 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议题,探寻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基础必须明晰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功能定位、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中国共产党具有使命型政党的典型特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一直是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使命与责任是重新理解中国共产党性质与功能的新视角。新时代对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求,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成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和根本手段,而优化使命政治,建设更加强大的使命型政党则是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支撑和目标指向,不断夯实着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的政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 使命型政党 执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底蕴与时代特色 被引量:4
4
作者 程之胜 高宏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3,共8页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底蕴源于应然的法治,即以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良法善治",强调法律至上、民主政治、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它是一套蕴含原则、价值、制度和行动等多要素的理论和实践系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底蕴源于应然的法治,即以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良法善治",强调法律至上、民主政治、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它是一套蕴含原则、价值、制度和行动等多要素的理论和实践系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时代特色则是以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坚持党对法治的全面领导,实现宪法之治,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有机结合、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之治,倡导社会自治和善用统筹综治,从而让权力依法运行,有效释放社会活力,保障我国现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中国梦"均得以实现的富民强国之治。它是实然的法治,是对近、现代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 法治 “四个全面” 国家法律 党内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促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少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3,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影响。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法治逻辑,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坚持管党治党方面采取一些法治化措施,形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进路。从实践路径上看,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权威,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影响。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法治逻辑,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坚持管党治党方面采取一些法治化措施,形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进路。从实践路径上看,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权威,影响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升其治理效能,并在推动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等方面与全面依法治国有共同要求。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规治党,实现党内法治,并发挥外溢法治功能。此外,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了衔接协调,表现为全面从严治党遵循法治标准,以宪法法律作为依据,在维护政党权威时确立了法制权威。全面从严治党构成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进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突出特色和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 依规治党 宪法工程 党内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法”字及其价值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莫纪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字出现的频次以及出现的部分所具有的价值特征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且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的关键词组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 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字出现的频次以及出现的部分所具有的价值特征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且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的关键词组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政策规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又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的重要论断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的分析结论。通过文本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科学和有效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精神和政策内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法”字 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法治新样态:理念、制度与行动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焕灵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2,共11页
教育法治建设以良法善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法的调整域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治体系恢宏图景不断绘就,彰显了政治性鲜明、人民性坚定、公正性保证的教育法治理念。... 教育法治建设以良法善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法的调整域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治体系恢宏图景不断绘就,彰显了政治性鲜明、人民性坚定、公正性保证的教育法治理念。现阶段,我国教育法律制度建设呈现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愈发明确、学校教育法律内容不断丰富以及社会主体教育权利义务日益明晰的新样态。与此同时,我国教育法治行动展现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依法治校深入开展以及法治保障不断强化的新气象。立足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教育法治建设应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加快推进教育法法典化的进程以及提升教育法治行动效能,努力开创依法治教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 教育法治 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 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0-21,共12页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中国传统法文化、法制度的全面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传承、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集古今中外法治文明之大成,特别是其以民为本理念具有良法善治的内在...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中国传统法文化、法制度的全面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传承、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集古今中外法治文明之大成,特别是其以民为本理念具有良法善治的内在品质,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和时代价值。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必定成为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人民为中心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民主与专政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喻中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8,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核心观点,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思想、理论、学说、观点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思想、理论、学说、观点的继承、发...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核心观点,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思想、理论、学说、观点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思想、理论、学说、观点的继承、发展和丰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民主与专政都要讲,两者不可偏废;民主要扩大,专政要强化;要强化专政,必须敢于斗争。这些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核心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核心观点对于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于实践中的民主与专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主 专政 全面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国家安全法治理论
10
作者 彭新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2,共8页
习近平国家安全法治理论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努力实现国家安全法治化;二是积极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定... 习近平国家安全法治理论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努力实现国家安全法治化;二是积极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三是全面推进国家安全法律实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依法防范、制止、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四是着力提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把法治应对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创新发展;五是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做好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国家安全法治理论为指导,持续推动国家安全法治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家安全法治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法》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当代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研究
11
作者 周启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0,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治国理政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基础之上的。国家观是马克思历史观中的重要内容。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和批判,不仅是实现其哲学观变革的必要步骤和确立实践唯物主义原则的必备环节,也是马克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治国理政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基础之上的。国家观是马克思历史观中的重要内容。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和批判,不仅是实现其哲学观变革的必要步骤和确立实践唯物主义原则的必备环节,也是马克思成就自己的社会学思想和政治学理论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早期对黑格尔国家观和法哲学的批判只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哲学立场,并为后续的社会批判寻求到可靠的哲学基地,那么,马克思在1845年之后的研究则展现出了他明显的政治目的和诉求。只有通过对马克思国家观的哲学基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国家的本质及国家消亡的过渡性分析,才能揭示出马克思关于国家问题的核心思想,从而展现出对现代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家治理 所有制 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媒体角色认知
12
作者 沈正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1,共7页
创造和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论述的一项重要思想内容,"两创"已成为中... 创造和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论述的一项重要思想内容,"两创"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继"二为""双百"之后提出的最新文化发展方针。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既要遵循和恪守文化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又要善于借助外在力量进行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新闻媒体在传统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无疑是文化创造和创新的重要推手,它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传统文化 两创 新闻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及其时代意义
13
作者 郭丽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源于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新变革、新矛盾、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前提,"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源于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新变革、新矛盾、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前提,"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 党的十九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思路和对策
14
作者 刘恩林 吴照柏 +2 位作者 但新球 程鹏 唐琪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3期5-8,41,共5页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十五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还不能很好地为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贯...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十五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还不能很好地为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 监测评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创新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