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晸华 罗澜 +4 位作者 杨萍 李艳 邹德慧 高春记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3个血液研究中心共113例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对其中ETP-ALL/LBL及非ETP-ALL/LB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3例T-ALL/LBL患者中,13例诊断为ETP-ALL/LBL(11.5%),其中男性患者11例(84.6%),中位年龄28(18-53)岁。与非ETP-ALL/LBL患者相比,ETP-ALL/LBL患者在年龄、性别、纵隔大包块发生率、临床分期、IPI评分、白细胞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3例ETP-ALL/LBL患者中,9例(69.2%)获得完全缓解,ETP-ALL/LBL患者较非ETP-ALL/LB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在单纯化疗未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ETP-ALL/LBL组较非ETP-ALL/LBL组显示出更差的5年生存率(0 vs 7.1%,P=0.008),而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37.5%vs 40.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为影响T-ALL/LB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TP-ALL/LBL较其他类型T-ALL/LBL患者诱导化疗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诱导缓解后续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于提高ETP-ALL/LBL患者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英华 郭秀芬 +3 位作者 王冬梅 刘学东 郭素青 孟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初治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YA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临床及MICM分型特征,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11~45岁初治AYAs急淋患者的MICM分型、临床特征及疗效,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 目的探讨初治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YA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临床及MICM分型特征,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11~45岁初治AYAs急淋患者的MICM分型、临床特征及疗效,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AYAs急淋患者中,11~30岁者48例,31~45岁者52例,两组临床及MICM分型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50×109/L者38例,WBC与预后有关(P=0.006);初诊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睾丸白血病(TL)共2例,影响长期生存(P=0.000);普通B细胞急淋(common-B-ALL)58例、前B细胞急淋(pre-B-ALL)12例、早前B细胞急淋(pro-B-ALL)5例、成熟B细胞急淋(成熟B-ALL)1例、T细胞急淋(T-ALL)23例、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淋(My+-ALL)3例,CD10(+)ALL、CD10(-)ALL、T-ALL、My+-ALL组间长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细胞遗传学检查显示亚(假)二倍体6例、t(9;22)/bcr-abl 3例、t(4;11)/MLL-AF4 1例、超二倍体8例、t(12;21)/TEL-AML1 1例。亚(假)二倍体、t(9;22)/bcr-abl、t(4;11)/MLL-AF4预后较差(P=0.000);泼尼松预试验反应不良者11例、初治诱导化疗效果未达到完全缓解(CR)者9例,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初诊时外周血WBC及CNSL/TL、泼尼松预试验反应、初治诱导化疗效果、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对AYAs急淋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AYAs急淋具有相同的临床及MICM分型特征,年龄不是AYAs急淋的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青少年 年轻成人 临床特征 MICM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龚泉 吴颖 +4 位作者 黄亮 熊婕 曹阳 周剑峰 李春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897-2899,共3页
目的:比较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7种常见融合基因。结果:在233例成人ALL中62例融合基因检测阳性,其中BCR/ABL31例,MLL相关19例,E2A/PBX1、SIL/TAL1各5例,SET/CAN、TLS/ERG各1例,未检出TEL/A... 目的:比较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7种常见融合基因。结果:在233例成人ALL中62例融合基因检测阳性,其中BCR/ABL31例,MLL相关19例,E2A/PBX1、SIL/TAL1各5例,SET/CAN、TLS/ERG各1例,未检出TEL/AML1阳性病例;在215例初诊儿童ALL中35例检测阳性,其中BCR/ABL3例,E2A/PBX18例,MLL相关11例,SIL/TAL15例,TEL/AML16例,TLS/ERG2例,未检出SET/CAN阳性病例。成人ALL中BCR/ABL最为常见,而在儿童AL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L相关融合基因、E2A/PBX1、SIL/TAL1、TEL/AML1、SET/CAN、TLS/ERG等在成人和儿童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成人和儿童ALL融合基因表达各有侧重,在初诊时进行快速检测可进行较为准确的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迟昨非 吴斌 杨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93-4400,共8页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预后差,易早期复发,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非靶向性,为解决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机体损伤较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mpath-1H、...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预后差,易早期复发,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非靶向性,为解决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机体损伤较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mpath-1H、Dachzumab、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阻断Lmo2基因、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im)和Notch1等靶向基因治疗T-ALL进行综述,阐述其抗T-ALL细胞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试验,为T-ALL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免疫疗法 基因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干预骨髓基质细胞对Jurkat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玉婵 周思瑶 +3 位作者 唐荣芳 农庆伟 蒋端凤 王晓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Jurkat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小白菊内酯(PTL)对此作用的干预机制。方法采集2013年10月—2014年3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FAB分型及MICM分型确诊为ALL并经治疗后缓解的6例患者髂...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Jurkat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小白菊内酯(PTL)对此作用的干预机制。方法采集2013年10月—2014年3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FAB分型及MICM分型确诊为ALL并经治疗后缓解的6例患者髂后上棘骨髓液,体外分离培养BMSCs。Jurkat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建立BMSCs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设置Jurkat细胞组、BMSCs组、BMSCs+Jurkat细胞组、BMSCs+Jurkat细胞+PTL 4μmol/L组、BMSCs+Jurkat细胞+PTL 8μmol/L组、BMSCs+Jurkat细胞+PTL 12μmol/L组、BMSCs+Jurkat细胞+PTL 16μmol/L组。黏附实验检测共培养24 h和48 h后各组黏附率,ELISA测定各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BMSCs V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各组培养24 h和48 h后,黏附率与PTL浓度呈负相关(r=-0.95、-0.91,P<0.05)。各组s VCAM-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Jurkat细胞组、BMSCs+Jurkat细胞+PTL 4μmol/L组、BMSCs+Jurkat细胞+PTL 8μmol/L组和BMSCs+Jurkat细胞+PTL 12μmol/L组s VCAM-1表达水平高于BMSCs组(P<0.05),各加入PTL组s VCAM-1表达水平低于BMSCs+Jurkat细胞组(P<0.05),各加入PTL组s VCAM-1表达水平与PTL浓度呈负相关(r=-0.994,P=0.001)。各组BMSCs VCAM-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组与BMSCs+Jurkat细胞+PTL 16μmol/L组BMSCs VCAM-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加入PTL组BMSCs VCAM-1 mRNA表达水平与PTL浓度呈负相关(r=-0.994,P=0.001)。结论 PTL可以通过降低VCAM-1的表达抑制BMSCs对Jurkat细胞的黏附,减弱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RKAT细胞 小白菊内酯 骨髓基质细胞 黏附 VCAM-1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梁英 贺艳娟 +3 位作者 邹浪 何群 祝焱 李晓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981-3984,共4页
目的探讨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PEG-Asp)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于湘雅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成人(年龄>14岁)ALL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PEG-Asp组(28例... 目的探讨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PEG-Asp)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于湘雅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成人(年龄>14岁)ALL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PEG-Asp组(28例)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组(17例)。PEG-Asp组采用含PEG-Asp的VDPAP化疗方案,L-Asp组以L-Asp替代PEG-Asp组成VDLP方案化疗,余化疗药物剂量及用药方式同PEG-Asp组。化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指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确诊后化疗第1天为起点,随访至2014-10-10或死亡。记录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结果 PEG-Asp组近期疗效优于L-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p组PLT降低水平高于PEG-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FS、OS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8、0.50,P>0.05)。L-Asp组PLT降低水平高于PEG-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发生率低于L-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损害、心脏损害、感染、出血及清蛋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Asp治疗成人ALL近期疗效优于LAsp,且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及APTT延长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天冬酰胺酶 成年人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C预处理方案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5
7
作者 翁建宇 杜欣 +6 位作者 凌伟 吴萍 吴穗晶 罗成伟 郭荣 陆泽生 刘晓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以FABC预处理进行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相关临床预后因素。方法:2004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FABC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马法兰,环磷酰胺,足叶乙... 目的:探讨以FABC预处理进行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相关临床预后因素。方法:2004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FABC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马法兰,环磷酰胺,足叶乙甙或替尼泊甙)治疗23例成人高危ALL患者,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于+14~+21d获完全供者植入,骨髓获CR或CRi,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12(4~43)d和12(5~44)d;aGVHD及c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7.8%和84.2%。中位随访21(4.4~70.5)个月,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1.7%(5/23),复发率为17.4%(4/23);死亡(8/23)原因:复发3例,肺部真菌感染2例,移植相关性微血管病、巨细胞病毒肺炎和cGVHD各1例。3年的预期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是(54.4±14.6)%和(51.9±14.1)%。预后分析显示:cGVHD是DFS独立有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0.062(95%可信区间0.007~0.584,P=0.015)。结论:FABC预处理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成人高危ALL安全有效的方法,cGVHD是长期无病生存的独立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高危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穿刺活检在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与B1型胸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璐 石怀银 +1 位作者 刘梅 韦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B1型胸腺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粗针穿刺活检在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连续诊断的34例T-LBL和10例B1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纵隔粗针穿刺活检获取标本,并经手... 目的分析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B1型胸腺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粗针穿刺活检在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连续诊断的34例T-LBL和10例B1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纵隔粗针穿刺活检获取标本,并经手术标本病理诊断确认。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粗针穿刺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 T-LBL患者以小于30岁为主(73%),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3.3:1。B1型胸腺瘤平均年龄43岁(40岁以上占50%),男女比2:3。T-LBL患者均有胸闷、气短、咳嗽等临床症状;B1型胸腺瘤患者中3例出现胸闷气短症状,2例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影像学特征:两组患者均为前纵隔单发肿物,肿块>10cm者在T-LBL患者中占88%,在B1型胸腺瘤患者中仅占50%。T-LBL患者全部可见肿瘤侵犯引起的胸腔或心包腔积液,而B1型胸腺瘤无此特征。病理学特征:T-LBL的瘤细胞在纤维组织中呈"列兵样"浸润性生长(65%),有骨骼肌组织侵犯(41%)和肿瘤性坏死(21%),而B1型胸腺瘤无此特征。所有B1型胸腺瘤均保留胸腺小叶结构,可见粗大纤维间隔,但仅3%的T-LBL保留胸腺小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B1型胸腺瘤均可见完整的细胞角蛋白网,但T-LBL的细胞角蛋白网破坏。T-LBL和B1型胸腺瘤出现周围脂肪组织浸润的比例有差异,分别为59%和20%。结论 T-LBL与B1型胸腺瘤在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上有明显差异,以病理学特征的改变最具鉴别意义。密切联系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提高纵隔粗针穿刺活检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纵隔肿瘤 胸腺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合并肾脏浸润^(18)F-FDG PET/CT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新立 刘艳 +1 位作者 程兵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0-472,共3页
前体淋巴细胞恶性肿瘤以T细胞来源为主,而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ymphoblastic lymphoma,B-LBL)仅占约10%,常累及皮肤或骨骼,纵隔受累少见。B-LBL与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可归为一类,骨髓中淋巴母... 前体淋巴细胞恶性肿瘤以T细胞来源为主,而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ymphoblastic lymphoma,B-LBL)仅占约10%,常累及皮肤或骨骼,纵隔受累少见。B-LBL与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可归为一类,骨髓中淋巴母细胞比例≥25%时为B-ALL,比例在5%~25%时应诊断为B-LBL骨髓浸润[1]。肾脏淋巴瘤少见,且多为继发性。本研究观察B-LBL/ALL肾脏浸润的18 F-FDG PET/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 前体B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家斌 周立涛 +4 位作者 丁邦和 王春玲 何正梅 张丽娟 于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87-3389,共3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够浸润全身任何器官,其中乳腺浸润非常罕见。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本文报道1例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免疫组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TCR)单克隆重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够浸润全身任何器官,其中乳腺浸润非常罕见。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本文报道1例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免疫组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TCR)单克隆重排的检测、白血病免疫表型等方法对该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提示B细胞恶性肿瘤,IgH单克隆重排阳性,免疫表型为B-淋巴细胞系表达,结合骨髓涂片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B细胞型)白血病。给予化疗加局部放疗,取得良好疗效。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者,应重视血液学检查,以减少因检查不足而延误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乳腺肿块 首发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萍英 杨永耿 +1 位作者 马颖才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894-1896,共3页
机体对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活力、多样性及效应功能是HBV感染后转归的关键,因此,HBV在体内持续存在及复制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关乙型肝炎并发血液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例成... 机体对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活力、多样性及效应功能是HBV感染后转归的关键,因此,HBV在体内持续存在及复制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关乙型肝炎并发血液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例成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相关认知损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玲珑 曾献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期恶性肿瘤,随着个体化化疗的应用,治愈率日渐提高。但由于儿童时期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化疗药物可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患儿神经认知功能,且作用方式复杂。本文对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化疗相关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期恶性肿瘤,随着个体化化疗的应用,治愈率日渐提高。但由于儿童时期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化疗药物可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患儿神经认知功能,且作用方式复杂。本文对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化疗相关认知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神经功能、MRI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化学治疗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