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fer Function Based Recognition of Resonance Overvoltages Transformer Windings 被引量:1
1
作者 M. Florkowski J. Furgal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58-2563,共6页
Power transformer insulation systems are subjected to many stresses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due to lightning and switching.If the spectrum of incoming surge voltage matches the winding one,the corresponding resonance ... Power transformer insulation systems are subjected to many stresses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due to lightning and switching.If the spectrum of incoming surge voltage matches the winding one,the corresponding resonance will be excited.Therefore external transients occurring in power systems might trigger internal overvoltages with large maximum value in transformer windings.Overvoltages having such characteristic have been the root cause of many power transformer failures.The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nsitive zones in the transformer winding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overvoltages inside windings and frequency dependences of admittance of the power transformer.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may determine those regions in the frequency spectrum.The presented approach might be used both for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diagno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power transfo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绕组 谐振 过电压识别 传输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ntribution to the Analysis of Frequency Response and Impedance Measurements to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of Power Transformers
2
作者 Helvio J. A. Martins Cintia de Faria Ferreira Bruno Urbani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55-2661,共7页
This paper has an objective to show a developed quantitative criterion,based in two mathematical variables that explicit the deviation degree of a normal situation,applying simultaneously data from terminal impedances... This paper has an objective to show a developed quantitative criterion,based in two mathematical variables that explicit the deviation degree of a normal situation,applying simultaneously data from terminal impedances and frequency response.Based in more than 100-measured equipment,of different applications(step-up transformer,transmission transformer,etc.,),for a period of 10 years,the work presents some example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ology in Brazilian Electric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评估 诊断 频响 阻抗 传输函数 关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尼系数灵敏度的风光电网动态交互分析与稳定提升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生虎 陈东 +2 位作者 叶剑桥 齐楠 徐志雄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0-161,共12页
风电、光伏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间动态交互,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于阻尼系数灵敏度,研究了风光并网电力系统动态交互过程与稳定提升方法。首先,基于线性化表达验证了风光机组对SG暂态响应存在影响。其次,建立电力... 风电、光伏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间动态交互,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于阻尼系数灵敏度,研究了风光并网电力系统动态交互过程与稳定提升方法。首先,基于线性化表达验证了风光机组对SG暂态响应存在影响。其次,建立电力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模型,分析风光机组与SG间的动态交互过程。新定义风光机组向SG提供阻尼系数,以量化风光并网对电网振荡的影响。然后,提出阻尼系数对风光出力灵敏度的解析表达,作为内点法梯度信息,调整风光出力以改善电网稳定性。最后,仿真验证表明,调节风电(光伏)出力可提高光伏(风电)场站相关危险模式的阻尼,改善电网稳定性。以灵敏度作为梯度信息,可提高优化算法的计算效率与准确性,优化前后功角平均振幅分别为25.1589°、18.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并网 低频振荡 阻尼转矩 传递函数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李振兴 贾倩薇 +1 位作者 林龙剑 冷凤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发展需求,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结合实时数字仿真和物理动态模拟仿真的优点,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仿真方法。接口系统是混合仿真系统设计中的核心与难点。为了深入分析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对接口... 为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发展需求,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结合实时数字仿真和物理动态模拟仿真的优点,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仿真方法。接口系统是混合仿真系统设计中的核心与难点。为了深入分析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对接口系统各个组成环节进行建模得到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根据劳斯判据和奈奎斯特判据研究开环传递函数中不同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理论推导表明接口系统中滤波器截止频率、接口延时和阻抗模拟比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并通过所搭建的混合仿真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与理论推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实时仿真 开环传递函数 接口建模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壳体核电厂空间减震结构的竖向动力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文光 王宇端 张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为降低核电厂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基于该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简化三质点三自由度动力模型,进一步给出了结构响应传递函数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明确了结构质量比、阻尼比和频率比对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为降低核电厂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基于该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简化三质点三自由度动力模型,进一步给出了结构响应传递函数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明确了结构质量比、阻尼比和频率比对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完成了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的缩尺振动台动力试验。结果表明: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可减小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减震率为12.23%~27.84%。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响应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的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简化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双壳体空间减震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体核电厂 空间减震 传递函数 振动台试验 竖向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免频率二次跌落的风储联合调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唐飞 亓君锋 +6 位作者 谢家锐 郭宇涵 邓晖鹏 王嘉乐 陈墨 王丰 张琳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24-3835,I0007,共13页
风电高渗透电力系统中,风机释放转子动能参与频率响应改善系统频率稳定性,但存在欠响应支撑效果不足或过响应导致系统频率二次跌落现象。储能响应不受时空因素影响,通过整定储能响应参数,可提升风电频率响应的有效性。该文首先基于统一... 风电高渗透电力系统中,风机释放转子动能参与频率响应改善系统频率稳定性,但存在欠响应支撑效果不足或过响应导致系统频率二次跌落现象。储能响应不受时空因素影响,通过整定储能响应参数,可提升风电频率响应的有效性。该文首先基于统一结构模型分析系统频率二次跌落与风机控制策略之间的作用机理。其次,整定充分利用风机频率响应能力及避免系统频率二次跌落的风电机组频率响应系数。然后,引入频率稳定裕度概念,并基于关系矩阵整定的储能最小出力,等效扩展系统频率稳定裕度。基于以上分析,综合考虑时空因素对系统频率响应影响,提出一种多时间尺度下避免频率二次跌落的风储联合调频控制策略。最后,基于DIgSILENT搭建风电高渗透4机4区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不同风速下兼顾风机频率响应能力,同时避免频率二次跌落,提高全网频率安全稳定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高渗透电力系统 频率二次跌落 统一结构模型 风储联合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裂纹涡流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靳建辉 张卿 +2 位作者 韩博 杨世品 任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8,共9页
钢轨表面及上表面产生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通常以斜裂纹或多角度复杂裂纹的形态存在,对其检测和评估是个难题。基于此,采用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涡流检测方法(WPT-ECT),设计新的探头结构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检测和评估。首先,有... 钢轨表面及上表面产生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通常以斜裂纹或多角度复杂裂纹的形态存在,对其检测和评估是个难题。基于此,采用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涡流检测方法(WPT-ECT),设计新的探头结构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检测和评估。首先,有别于现有WPT-ECT方法,采用增大激励频率,而非串并联电容的方式,构造谐振电路;其次,根据复杂裂纹的特点,设计由两个八字形激励线圈和两个矩形接收线圈组成的方向性探头结构;最后,充分提取检测信号的特征,并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识别。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探头结构对任何角度的缺陷均敏感。同时,RBF算法对斜裂纹、T裂纹、Y裂纹和1.2 mm提离下的T裂纹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2.00%、95.27%、96.64%和8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接触疲劳裂纹 无线能量传输 涡流检测 特征量提取 径向基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仁 徐建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应用控制理论推导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条件,分析讨论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参数等因素,指出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应解决办法,为电动助力转向系... 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应用控制理论推导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条件,分析讨论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参数等因素,指出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应解决办法,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控制器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设计定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机构部件的许多参数很难改变,可以采用改变电子控制单元中助力增益的方法来使系统稳定工作,即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较小的助力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传递函数 稳定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宁 任尊松 +1 位作者 薛蕊 李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5,共11页
基于4种不同精细化程度的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形式统一的系统相邻部件间功率流传递函数,给出了车辆一系悬挂、二系悬挂、轮轨间以及钢轨和轨枕间的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模型的精细化和弹性化对于各部件间功... 基于4种不同精细化程度的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形式统一的系统相邻部件间功率流传递函数,给出了车辆一系悬挂、二系悬挂、轮轨间以及钢轨和轨枕间的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模型的精细化和弹性化对于各部件间功率流传递特征的影响。以精细化程度最高的模型为研究对象,讨论车辆悬挂参数和部件惯性参数的改变对部件间功率流传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车辆低频传递特性,但对中、高频传递特性的表达与复杂精细模型相差较大;位于激励源附近位置的轮对和钢轨,在其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能量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簧下质量的变化对轨枕至道砟的传递特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 功率流传递函数 悬挂参数 惯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长骨振动的在体测试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盛友 唐丽 《声学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振动分析技术用来诊断骨病和估计骨折愈合程度的可行性已得到证实。测试时常用的激振方式有电动、人工和超声等,拾振装置有传声器、力传感器和加速度计等。文章采用医用叩诊锤激振、双加速度计拾振,在不同情况下在体测试了人体长骨的振... 振动分析技术用来诊断骨病和估计骨折愈合程度的可行性已得到证实。测试时常用的激振方式有电动、人工和超声等,拾振装置有传声器、力传感器和加速度计等。文章采用医用叩诊锤激振、双加速度计拾振,在不同情况下在体测试了人体长骨的振动。通过分析测试信号的功率谱及传递函数,发现骨组织中振动传播具有方向性,拾振器的质量、测点及激振点位置对测试结果有影响。实际应用中应选用质量较小的拾振器,且应尽量保持待测肢与对照肢的测试条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骨折 愈合程度 疾病诊断 在体测试 人体长骨 振动 功率谱 传递函数 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磊 刘国福 +1 位作者 罗晓亮 朱金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简要阐述了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在核电子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针对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分别介绍了周期图法和Burg法这两种功率谱估计方法。通过实验,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出Burg法更适用于核信号功率谱... 简要阐述了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在核电子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针对前置放大器功率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分别介绍了周期图法和Burg法这两种功率谱估计方法。通过实验,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出Burg法更适用于核信号功率谱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功率传递函数 功率谱评估 周期图法 Burg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干涉仪系统传递函数校准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乔 顾元元 +1 位作者 柴林 张蓉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4,共4页
波前功率谱密度 ( PSD)被用于评价 ICF激光驱动器光学元件在中频区域的波前误差。目前主要采用大口径相移干涉仪检测 ICF光学元件的波前畸变 ,通过傅里叶变换获得波前的 PSD分布。相移干涉仪在较高空间频率分量的测量上存在失真效应 ,... 波前功率谱密度 ( PSD)被用于评价 ICF激光驱动器光学元件在中频区域的波前误差。目前主要采用大口径相移干涉仪检测 ICF光学元件的波前畸变 ,通过傅里叶变换获得波前的 PSD分布。相移干涉仪在较高空间频率分量的测量上存在失真效应 ,因此需对干涉仪的空间频率传递函数进行校准 ,采用位相比较法测量大口径相移干涉仪的系统传递函数。为此 ,利用衍射光学元件的制造工艺 ,设计、制作了标准的透射和反射位相元件 ,比较理论计算值与实测 PSD值 ,分别获得了大口径相移干涉仪透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波前功率谱密度 系统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阻尼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无功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辉 陈耀君 +5 位作者 赵斌 刘盛权 杨东 杨超 胡姚刚 梁媛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25,共7页
引入无功-转速型传递函数,推导了双馈风电场无功功率对系统贡献的阻尼系数大小和性质的表达式,并基于分析获得的提供系统正阻尼条件,优化设计无功功率环附加阻尼控制策略抑制次同步振荡。以双馈风电场接入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为例,基于... 引入无功-转速型传递函数,推导了双馈风电场无功功率对系统贡献的阻尼系数大小和性质的表达式,并基于分析获得的提供系统正阻尼条件,优化设计无功功率环附加阻尼控制策略抑制次同步振荡。以双馈风电场接入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为例,基于Dig SILENT/Power Factory仿真平台对双馈风电场无功功率附加阻尼控制时的系统运行性能进行仿真比较。理论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推导的阻尼系数表达式以及得到的正阻尼范围条件可以有效分析双馈风电场无功功率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作用,提出的风电场无功功率附加阻尼控制策略能在全次同步频段内提供最优正阻尼,且抑制效果优于有功功率附加PSS阻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无功功率 次同步振荡 传递函数 阻尼 附加阻尼控制 优化 双馈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传递函数法的试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振升 杨学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4-37,共4页
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的传递函数法采用了注入高频信号获得故障信息的手段。大量仿真计算结果显示 ,该方法对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具有一些其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 ,故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线路模拟试验来进一步探讨论证。文中介绍了传递函... 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的传递函数法采用了注入高频信号获得故障信息的手段。大量仿真计算结果显示 ,该方法对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具有一些其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 ,故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线路模拟试验来进一步探讨论证。文中介绍了传递函数法试验线路模型 ,并对试验结果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等手段进行了分析 ,将分析结果与已经获得的结论进行对比 ,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从而用试验手段证明了传递函数法在配电网接地故障中是切实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接地故障定位 传递函数法 试验 电力系统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机总动力预测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吉权 王福林 邱立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分析了BP神经网络用于预测时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的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BP神经网络结构的特点,依据Z变换理论,提出了这一类预测问题可选用y=x作为传递函数,并分析指出了在BP神经网络中,以y=x作为传递函数与y... 分析了BP神经网络用于预测时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的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BP神经网络结构的特点,依据Z变换理论,提出了这一类预测问题可选用y=x作为传递函数,并分析指出了在BP神经网络中,以y=x作为传递函数与y=a+bx作为传递函数等价的结论,同时指出了网络结构应为两层网络。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分别以单极性S型函数和y=x作为传递函数,对于具有增长趋势的农机总动力预测问题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以y=x作为传递函数的BP神经网络在外推效果、训练样本的数据处理区间影响方面明显优于S型传递函数的BP神经网络,并且克服了S型传递函数的BP神经网络在预测问题中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总动力 预测 传递函数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流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加福 刘小宁 +1 位作者 许留伟 廖燕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6-98,108,共4页
为在设计核聚变装置EAST纵场电源控制器时,确保电源系统的稳定度和准确度满足设计要求,从大电流系统数学模型着手,建立了系统的传递函数,结合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控制器参数的变化对电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当负载为大的电感时,若... 为在设计核聚变装置EAST纵场电源控制器时,确保电源系统的稳定度和准确度满足设计要求,从大电流系统数学模型着手,建立了系统的传递函数,结合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控制器参数的变化对电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当负载为大的电感时,若使用强的积分效果,很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故在满足系统准确度的前提下,可使用P控制作为这类负载的调节器,同时对于并联电源,均流参数的选择必须保证系统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场电源 传递函数 控制器 稳定性 截止频率 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功率互补对的混合滤波器组的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治宇 林茂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9-392,39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满足近似完全重构的两通道混合滤波器组(HFB)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由数字共轭正交滤波器组的完全重构特性推导出的功率互补对来分解输入信号带宽,保留了数字共轭正交滤波器组的功率互补特性和无损特性,克服了传统的HFB在0 ... 提出了一种满足近似完全重构的两通道混合滤波器组(HFB)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由数字共轭正交滤波器组的完全重构特性推导出的功率互补对来分解输入信号带宽,保留了数字共轭正交滤波器组的功率互补特性和无损特性,克服了传统的HFB在0 频率点和低频区域混叠误差较大的缺点.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模拟滤波器的参数,并利用逆傅里叶变换实现了数字综合滤波器的设计,保证了近似完全重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HFB在输入信号带宽内所有频率点上都具有小于-104 dB的混叠误差,能满足16 bit有效位数模数转换系统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重构 混合滤波器组 混叠 模拟滤波器 带宽 无损 低频 输入信号 仿真结果 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传输控制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久和 慕小斌 +1 位作者 张百乐 张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6,共8页
建立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EL功率模型。基于EL功率模型和无源控制理论,通过光伏阵列MPPT的最大功率计算光伏并网逆变器期望最大输出功率,利用阻尼注入方法设计了光伏并网逆变器无源功率控制器。该无源功率控制器可使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功... 建立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EL功率模型。基于EL功率模型和无源控制理论,通过光伏阵列MPPT的最大功率计算光伏并网逆变器期望最大输出功率,利用阻尼注入方法设计了光伏并网逆变器无源功率控制器。该无源功率控制器可使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功率有效跟踪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的功率,进而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同时可实现网侧单位功率因数、电流低谐波。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L功率模型的无源功率控制器可实现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EL功率模型 最大功率传输 无源功率控制器 能量存储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传递函数故障定位法的判据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伊贵业 杨学昌 吴振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9期29-33,共5页
针对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 ,提出了传递函数故障定位法。阐述了应用于配电网故障定位的传递函数法的原理 ,给出了单相和三相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定位的传递函数公式。重点分析了依据传递函数波形的频率、相位和幅值特征进行故障定... 针对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 ,提出了传递函数故障定位法。阐述了应用于配电网故障定位的传递函数法的原理 ,给出了单相和三相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定位的传递函数公式。重点分析了依据传递函数波形的频率、相位和幅值特征进行故障定位的判据 ,从理论公式的数值计算和实际线路仿真两方面论证了判据的可靠性 ,从判据在实际的分支辐射状配电网中的应用论述了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传递函数 单相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脑电图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勇 高小榕 +2 位作者 杨福生 高上凯 马信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5,共7页
高分辨脑电图是一种由头皮测量到的电位估算出皮层电位分布的方法 ,本研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首先证明了当整个头部的外表面电位分布都己知时 ,在介质电导率各向同性头模型下 ,由于皮层和头皮之间的区域是无源区 ,因此... 高分辨脑电图是一种由头皮测量到的电位估算出皮层电位分布的方法 ,本研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首先证明了当整个头部的外表面电位分布都己知时 ,在介质电导率各向同性头模型下 ,由于皮层和头皮之间的区域是无源区 ,因此皮层电位是惟一确定的。其次 ,考虑到在实际中只能够测量到头皮上有限个电极上的电位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来寻找电位从皮层表面到头部外表面的空间传递系数 ,并根据它来判断利用高分辨率脑电估算出的皮层电位可信度比较高的区域。最后 ,本研究在三层各向同性同心球模型下 ,推算出皮层的点电位传递到头部外表面电位的空间传递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脑电图 惟一性 空间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