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蒸馏改进轻量级神经网络的光伏最大功率追踪
1
作者 张智娟 沈哲平 薛琦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81-6788,共8页
针对神经网络最大功率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由于缺乏实用性改进而难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轻量级神经网络MPPT算法。其通过知识蒸馏算法减小神经网络复杂度及内存占用率,得到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 针对神经网络最大功率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由于缺乏实用性改进而难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轻量级神经网络MPPT算法。其通过知识蒸馏算法减小神经网络复杂度及内存占用率,得到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优化变步长扰动观察法来修正模型精度问题所带来的预测误差;算法前期通过轻量级模型预测最大功率点电压范围并快速追踪进入范围,后期通过优化扰动观察法不断更新范围上下限,最终使上下限收敛至最大功率点。之后在MATALB/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最后搭建实物模型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追踪效率更高,纹波电压抑制更稳定,并且在嵌入式设备中资源占用率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追踪(MPPT) 光伏组件 知识蒸馏 嵌入式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韧一体Cu/Sn/Ag致密三维网络状接头结构设计与制备
2
作者 张宏辉 徐红艳 +1 位作者 张炜 刘璇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5-632,共8页
为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耐高温、高可靠性芯片焊接需求,解决Cu/Sn/Ag体系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接头脆性大、韧性不足、孔隙率高等问题,通过电镀高纯度Cu@Sn核壳结构复合粉末和物理气相沉积镀覆Ag层,研究了Sn镀层厚度对接头强度和孔... 为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耐高温、高可靠性芯片焊接需求,解决Cu/Sn/Ag体系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接头脆性大、韧性不足、孔隙率高等问题,通过电镀高纯度Cu@Sn核壳结构复合粉末和物理气相沉积镀覆Ag层,研究了Sn镀层厚度对接头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以及镀覆Ag层厚度对TLPS接头抗氧化性能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镀层厚度为2~3μm时接头本体相孔隙率最低,抗拉强度达到86 MPa;Cu/Sn/Ag体系中Sn镀层厚度为2μm且镀覆Ag层厚度为1μm时,Cu_(3)Sn/Ag3Sn包覆Cu颗粒的三维网络状结构致密接头的弹性模量由Cu@Sn体系中的83 GPa降至Cu@Sn@Ag体系中的75 GPa;通过在Cu基板表面镀Sn和镀Ag等改性处理,提高了Cu/Sn/Ag预成型焊片与直接键合铜(DBC)基板的共面性,实现了焊接界面致密互连。以上结果为Cu/Sn/Ag系统TLPS制备耐高温接头技术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器件 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 Cu@Sn@Ag复合粉末 三维网络状结构 耐高温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皓靖 郭佩乾 +2 位作者 时珊珊 方陈 袁志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网特性、运行特性、需求特性、典型功能模式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总结与分析。首先,文中对国内外典型柔性互联工程的系统架构、电气参数与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计及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系统和含有重要交流负荷/新型直流负荷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特点,归纳了相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架形态、典型功能模式、组网方案和运行特性与技术需求。最后,结合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对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案、关键设备研发以及系统运行与控制保护多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台区 电力电子设备 柔性互联 新能源并网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系统多尺度动态分析的基于环节激励-响应关系的变换器并网设备级联多尺度建模方法
4
作者 黄谨 袁小明 王思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67-5479,I0012,共14页
随着变换器并网设备大规模接入系统,电网强度持续降低,除了设备网侧电流尺度控制,直流电压尺度控制也在系统动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系统中各并网设备相互作用时,设备内直流电压、电流等多尺度环节所包含的储能元件在相应控制调节下持续... 随着变换器并网设备大规模接入系统,电网强度持续降低,除了设备网侧电流尺度控制,直流电压尺度控制也在系统动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系统中各并网设备相互作用时,设备内直流电压、电流等多尺度环节所包含的储能元件在相应控制调节下持续交换能量,使得系统出现了多时间尺度振荡等动态问题,严重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建立表征动态现象背后设备各尺度环节参与多机相互作用功率交换机制的设备模型,是实现上述系统动态问题机制分析的基本需求。然而,现有的变换器并网设备建模工作对直流电压、电流多尺度环节参与多机系统动态的方式缺乏充分认识,模型难以表征各尺度环节在多机相互作用中调节功率的功能性角色。鉴于此,该文旨在提出表征直流电压、电流多尺度环节参与系统多机相互作用机制的变换器并网设备多尺度建模方法。首先,说明对变换器并网设备的多尺度结构及其参与系统动态的基本认识;其次,揭示设备直流电压、电流尺度环节各自根据功率或电流不平衡激励改变自身状态响应,进而调整内电势幅值和频率以参与系统动态的运行机制;然后,根据各尺度环节的激励-响应关系及其间的联系,建立表征各尺度环节在多机相互作用中功能性角色的设备模型。最后,结合仿真阐述各尺度环节参与系统多机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各尺度环节对系统多尺度动态的统一影响机制,可为系统动态分析和控制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多时间尺度动态 变换器并网设备 建模方法 多时间尺度环节 激励-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ddlebrook的舰船电力电子化推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
5
作者 徐成虎 李维波 +2 位作者 张浩 彭智明 方华亮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40,共9页
[目的]针对电力电子化装置占比增长的舰船直流推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基于Middlebrook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iddlebrook阻抗比稳定性判据,通过系统模型简化、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处理以及三相交流系统d... [目的]针对电力电子化装置占比增长的舰船直流推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基于Middlebrook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iddlebrook阻抗比稳定性判据,通过系统模型简化、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处理以及三相交流系统dq变换等,推演建立直流母线小信号输出阻抗、逆变器与电机的小信号输入阻抗模型;然后,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在确保系统稳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支撑电容取值;最后,搭建舰船直流推进系统仿真模型,开展支撑电容与直流母线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仿真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之后,明显提高了系统稳定裕度,进而降低了支撑电容取值,这将有利于缩减舰船直流推进系统变流器整体尺寸。[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电力电子化占比增长的综合电力系统电压振荡及其抑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化装置 舰船直流推进 稳定性分析 Middlebrook判据 小信号模型 支撑电容 粒子群算法 船舶推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单相非隔离电力电子变压器规避短路矢量的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
6
作者 王悦 孟令辉 +2 位作者 吕霄 徐寄望 舒泽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47-2559,共13页
相较于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PET),非隔离电力电子变压器(NI-PET)取消了中间级隔离DC-DC变换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变换级数少的优点。但该拓扑存在的直流电容短路路径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且对可用开关状态和矢量边界产生的影响尚不明确。因... 相较于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PET),非隔离电力电子变压器(NI-PET)取消了中间级隔离DC-DC变换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变换级数少的优点。但该拓扑存在的直流电容短路路径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且对可用开关状态和矢量边界产生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该文首先分析单相-单相NI-PET矢量边界与调制度、前后级相位差的关系;其次结合贯通牵引供电系统需求,提出一种适配既有牵引变压器的两相-单相非隔离电力电子变压器,并提出一种规避所提拓扑短路矢量的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3D-SVPWM)策略;最后结合Vv牵引变压器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拓扑应用于牵引供电系统的可行性,以及所提调制策略规避短路路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拓扑在保证系统输入输出特性良好的基础上,彻底取消隔离环节,降低了牵引供电系统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电力电子变压器 两相-单相 规避短路矢量 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构网型柔直受端换流站主动频率支撑研究
7
作者 孙承章 任永峰 +3 位作者 云平平 米玥 方琛智 贺彬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1-409,共9页
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受端换流站频率主动支撑和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构网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控制策略。首先,介绍构网型MMC的频率支撑原理,分析构网型MMC的一次调频特性;其次,在传统下垂控制的... 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受端换流站频率主动支撑和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构网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控制策略。首先,介绍构网型MMC的频率支撑原理,分析构网型MMC的一次调频特性;其次,在传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引入MPC算法,解决了传统下垂控制二次调频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控制方法可生成实时最优控制函数间接实现下垂系数的动态调整,使系统频率稳定追踪给定值起到二次调频的效果;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进行时域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模型预测控制 高压直流输电 虚拟同步发电机 二次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中低压柔性互联协调规划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寒梅 尹棠 +3 位作者 肖千皓 谭貌 苏永新 李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9,共13页
柔性互联技术是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配电网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优化的配电网中压与低压柔性互联协调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电力电子柔性互联设备(flexible interconnected de... 柔性互联技术是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配电网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优化的配电网中压与低压柔性互联协调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电力电子柔性互联设备(flexible interconnected devices,FID)的中低压柔性互联配电网潮流模型。然后,构建三层协调规划模型,上层以低压FID年运行成本及台区变压器负载率的年方差最小为目标,中层以中压FID年运行成本及从上级电网年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分别决策低压和中压FID的安装位置与容量,下层以各场景的从上级电网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运行,并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和二阶锥规划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求解。最后,采用含高比例DG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进行算例分析,通过柔性互联规划系统的年综合运行成本降低了19.01%,台区变压器负载率的年方差减少了82.59%,验证了所提规划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中低压柔性互联 协调规划 电力电子柔性互联设备 台区变压器负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L波段300W GaN脉冲功率模块
9
作者 董四华 刘英坤 +1 位作者 高永辉 秦龙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560,共6页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GaN器件技术的不断发展,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电子系统中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研制了一款小型化L波段300 W GaN脉冲功率模块。研发了满足高压脉冲工作条件的GaN HEMT芯片,采用负载牵引技术进行了器件大信号阻...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GaN器件技术的不断发展,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电子系统中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研制了一款小型化L波段300 W GaN脉冲功率模块。研发了满足高压脉冲工作条件的GaN HEMT芯片,采用负载牵引技术进行了器件大信号阻抗参数提取,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小型化匹配网络进行阻抗变换。基于高压驱动芯片和开关器件芯片设计了小型化高压脉冲调制电路。测试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990~1130 MHz、工作电压50 V、脉冲宽度100μs、占空比10%下,功率模块脉冲输出功率大于300 W,功率附加效率大于53%,功率增益大于38 dB。功率模块尺寸为30 mm×30 mm×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 负载牵引技术 高压脉冲调制 L波段 功率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专辑主编述评
10
作者 张波 李虹 +1 位作者 王硕 和军平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SiC、GaN新一代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在推动电力电子设备快速高频化、高效化和小体积化的同时,更容易干扰敏感负载、影响无线电通讯,乃至危害自身安全、可靠运行,从而给电力电子设备内外部的电磁兼容性能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功率... SiC、GaN新一代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在推动电力电子设备快速高频化、高效化和小体积化的同时,更容易干扰敏感负载、影响无线电通讯,乃至危害自身安全、可靠运行,从而给电力电子设备内外部的电磁兼容性能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功率开关器件的射频特性、磁性器件的宽频带电磁模型、开关电源电磁辐射机理、无线电能传输近场特性、新型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滤波器设计成为研究热点,并受到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持续关注。《电源学报》特别推出“电力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专辑,以期推进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分析与设计领域难点和热点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系统 电磁兼容性 宽禁带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励磁电感的SiC串联器件型中压双有源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润田 李楚杉 +2 位作者 姚文熙 李武华 何湘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32-3745,共14页
基于SiC串联器件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因具有开关损耗小、功率密度高、能量控制简单等优势,有望成为中压变换场景中实现高频隔离的优选方案。为保证SiC串联器件的可靠均压,各器件上并联大容值缓冲电容,然而该设计使变换器在传输功率较低时... 基于SiC串联器件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因具有开关损耗小、功率密度高、能量控制简单等优势,有望成为中压变换场景中实现高频隔离的优选方案。为保证SiC串联器件的可靠均压,各器件上并联大容值缓冲电容,然而该设计使变换器在传输功率较低时难以实现零电压开通,严重影响变换器的整体效率和串联器件的可靠运行。该文通过构建SiC串联器件型中压双有源桥变换器多模态运行模型并深入分析其运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励磁电感的无源软开关技术。所提技术可通过优化外接传输电感位置的方式实现中压侧等效励磁电感参数调节,从而在无额外控制前提下实现SiC串联器件的软开关范围扩展。最后,设计了4 kV/1 kV实验样机,实现了100 kW下运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软开关技术能显著地扩展变换器中SiC串联器件的软开关范围,在保证SiC串联器件均压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变换器在轻载运行时的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压器 双有源桥变换器 SiC MOSFET 串联器件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FSK调制的DC-DC变换器功率/数据复合传输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贺 谢志远 +2 位作者 曹旺斌 胡正伟 白宗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1-180,共10页
传统电力线通信方案的硬件设计较为复杂。DC-DC变换器具有发送数据的潜能,可进行功率/数据复合传输。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四进制频移键控(QFSK)调制的电力电子开关调制方案,通过调制开关频率将数据信息嵌入原始脉宽调制(PWM)信号中,使得电... 传统电力线通信方案的硬件设计较为复杂。DC-DC变换器具有发送数据的潜能,可进行功率/数据复合传输。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四进制频移键控(QFSK)调制的电力电子开关调制方案,通过调制开关频率将数据信息嵌入原始脉宽调制(PWM)信号中,使得电压纹波携带数据的频率特征;再通过基于滑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解调方案实现数据接收,最终实现功率/数据的同步传输。首先,证明了PWM信号与电压纹波频率一致的关系;然后,给出数据调制与解调的方案;以负载突变工况为例,通过对Buck变换器建模,分析功率变换暂态过程对通信的干扰影响;最后,搭建由两个Buck变换器组成的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案可实现20 kbit/s的通信速率;并以光伏优化器为应用背景,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功率/数据复合传输 通信速率 四进制频移键控(QFSK)调制 电力电子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关键设计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饶宏 周月宾 +4 位作者 陈煜坤 杨柳 赵彪 易荣 盛俊毅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具有控制灵活性高、无换相失败问题和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点对点输电、背靠背联网和构建直流电网等场景。柔性直流换流阀通过功率器件的频繁开断来实现交、直流的电能转换,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具有控制灵活性高、无换相失败问题和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点对点输电、背靠背联网和构建直流电网等场景。柔性直流换流阀通过功率器件的频繁开断来实现交、直流的电能转换,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首先,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系统梳理并提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柔性直流换流阀的关键设计要求,对比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常用的功率器件及柔性直流换流阀拓扑,展望了柔性直流换流阀的发展趋势。此外,针对2种典型的未来应用场景,对比了不同的技术方案,可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应用于高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场景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电力电子器件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器件用液冷针翅散热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田小飞 王林山 +2 位作者 梁雪冰 郑逢时 胡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4-74,共11页
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轻量化、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需求,其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导致其热流密度越来越高,亟需高效散热来满足其使用要求。传统空气冷却散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散热能力较低,难以满足... 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轻量化、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需求,其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导致其热流密度越来越高,亟需高效散热来满足其使用要求。传统空气冷却散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散热能力较低,难以满足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需求,目前主要采用液体冷却散热器,其中液冷针翅散热器是最常用的高效散热器。本文介绍了液冷针翅散热器的结构、液体工质、材料和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液冷针翅散热器的流体通道结构、针翅结构对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液冷针翅散热器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器件 液冷 散热器 针翅结构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功率应用研究进展(特邀)
15
作者 鲁钝 傅文杰 +3 位作者 Mikhail Glyavin 唐相伟 胡旻 刘盛纲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19,共17页
微波功率应用是一种直接利用微波的功率和能量与物质互作用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毫米波功率源技术的发展,微波功率应用逐渐向毫米波频段发展。由于毫米波波长较短,在功率应用中展现出诸多独特特性,并发展出一系列独特应用。本文对毫米波... 微波功率应用是一种直接利用微波的功率和能量与物质互作用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毫米波功率源技术的发展,微波功率应用逐渐向毫米波频段发展。由于毫米波波长较短,在功率应用中展现出诸多独特特性,并发展出一系列独特应用。本文对毫米波在物理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聚变等离子体加热与诊断、材料加工与分析、生物效应应用等,对目前研究和发展中的主要瓶颈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子器件 毫米波 功率应用 聚变等离子体 材料加工与分析 生物效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调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文华 文森林 +2 位作者 彭修纲 陈卓凡 刘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493,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不对称的双向多电平逆变器,通过10个开关器件以及4个直流电压源在输出端产生17个电平,用较少的开关数量得到较多的电平,有利于提高电压波形质量,降低开关损耗。与其他同类型逆变器相比,在输出相同电平数下,该拓扑开关电压... 提出一种新型不对称的双向多电平逆变器,通过10个开关器件以及4个直流电压源在输出端产生17个电平,用较少的开关数量得到较多的电平,有利于提高电压波形质量,降低开关损耗。与其他同类型逆变器相比,在输出相同电平数下,该拓扑开关电压应力更低,更具有优势,降低了逆变器成本。最后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所得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调制策略在理论上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电力电子 电压应力 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WM混合调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实践教学装置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峰 蒋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更好达到光伏并网逆变原理教学目标,基于模拟和数字控制技术研制一台通用光伏并网逆变实践教学装置。装置集成了DC/DC、DC/AC、通信和上位机显示等单元。利用SG3525为核心的升压电路和DSP TMS320F28335为核心的逆变电路作为教学装置... 为更好达到光伏并网逆变原理教学目标,基于模拟和数字控制技术研制一台通用光伏并网逆变实践教学装置。装置集成了DC/DC、DC/AC、通信和上位机显示等单元。利用SG3525为核心的升压电路和DSP TMS320F28335为核心的逆变电路作为教学装置的通用主电路,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单、双极性混合控制策略,完成课程中直流升压、逆变等多种实验。通过教学装置的操作、训练,显著提升学生对升压开关变换电路的原理、特性以及单相SPWM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电力电子 SPWM调制 教学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货架电子设备的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18
作者 赵锦辉 陈希有 +1 位作者 金鑫 于峰权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2,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为金属货架上的微功耗电子设备以准无线方式供电或充电的技术。该技术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高频发射电源连接到货架层板以提供电能,接收电路使用集总元件,可以内置到电子设备中。通过分析电场耦合,建立了单接收及双接...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为金属货架上的微功耗电子设备以准无线方式供电或充电的技术。该技术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高频发射电源连接到货架层板以提供电能,接收电路使用集总元件,可以内置到电子设备中。通过分析电场耦合,建立了单接收及双接收系统的电路模型,并分析了功率效率传输特性。仿真及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收设备可在货架平台内的任意位置获得稳定的电功率。接收设备数量增加时,系统的传输效率得以提高。六接收设备时,单个功率仍能在500 mW以上,足以驱动显示牌类的微功耗电子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货架 微功耗电子设备 准无线电能传输 单发多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化受端省级电网宽频谐振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晖 郭瀚临 +2 位作者 张文嘉 祁万春 谢珍建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9-165,207,共8页
电力系统宽频谐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受非同步机电源的控制器动态特性、输电网络的网架结构及元件参数影响较大,在次同步频段、超同步频段和高频段均有分布。江苏电网作为典型的受端省级电网,“十四五”期间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 电力系统宽频谐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受非同步机电源的控制器动态特性、输电网络的网架结构及元件参数影响较大,在次同步频段、超同步频段和高频段均有分布。江苏电网作为典型的受端省级电网,“十四五”期间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提升至68000 MW,占比达到34.8%;省外来电总量预计达到45440 MW,约占2025年最大负荷的30%。综上,高度电力电子化将成为未来江苏电网的主要形态,宽频谐振问题将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制约因素。首先,提出了阻抗分析法,与特征值分析法、时域仿真分析法进行比较,阐述了阻抗分析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次,在IEEE 39节点的典型系统中论证了阻抗分析法在大电网对宽频谐振进行分析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阻抗分析法在江苏电网的应用,总结得出“十四五”江苏电网宽频谐振稳定特性及相应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化 受端省级电网 阻抗分析法 s域节点导纳矩阵 宽频谐振稳定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序时变幅频旋转矢量及其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上投影瞬时值间关系的特征及仿真分析
20
作者 王巧 袁小明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随着电力电子化并网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的大幅增加,电源侧的输出特性明显区别于传统以同步发电机为代表的电源输出特性,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尤其是网络不对称故障分析面临新的挑战。然而现有的故障分析方法基本未认识到设... 随着电力电子化并网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的大幅增加,电源侧的输出特性明显区别于传统以同步发电机为代表的电源输出特性,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尤其是网络不对称故障分析面临新的挑战。然而现有的故障分析方法基本未认识到设备内电势的时变幅频特征,仅有的基于时变幅频信号提出的时变幅频对称分量法也仅是1组数学化的分解公式,无明确的物理内涵作为方法支撑。针对此,通过分析正/负序时变幅频旋转矢量投影三相瞬时值间关系的特征,诠释了时变幅频对称分量法的物理本质。首先,研究时变幅频内电势旋转矢量的产生机制;然后,基于正/负时变幅频旋转矢量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上投影瞬时值特性建立描述各相的旋转相量概念及正/负序三相旋转相量图;最后,基于上述旋转矢量投影等效三相旋转相量的过程建立时变幅频对称分量法的物理内涵,由此将不对称故障点电压等效为正/负序旋转相量,并结合仿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故障分析方法为时变幅频内电势激励下网络不对称故障分析提供了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化并网设备 正/负序时变幅频旋转矢量 正/负序三相旋转相量 物理本质 不对称故障点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