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etal powders on explosion of fuel-air explosives with delayed secondary igniters 被引量:6
1
作者 Yong-xu Wang Yi Liu +2 位作者 Qi-ming Xu Bin Li Li-feng Xi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85-791,共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level of fuel air explosive(FAE) with delayed secondary igniters, high energetic metal powders were added to liquid fuels mainly composed of ether and isopropyl nitrate.Metal powders’ 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level of fuel air explosive(FAE) with delayed secondary igniters, high energetic metal powders were added to liquid fuels mainly composed of ether and isopropyl nitrate.Metal powders’ explosive properti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s in FAE were studied by high-speed video,pressure test system, and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pure liquid fuels, the shock wave overpressure, maximum surface fireball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duration of the mixtur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adding high energetic metal powder. The overpressure values of the liquid-solid mixture at all measuring poi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liquid fuels.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the fireball was up to 1700C,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liquid fuels. After replacing 30% of aluminum powder with boron or magnesium hydride, the shock wave pressure of the mixture was further increased. The high heat of combustion of boron and the hydrogen released by magnesium hydride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blast effect of the mixtu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plosion performance of boron was better than magnesium hydride. It shows that adding high energetic metal powder to liquid fuel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xplosion performance of F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el air explosive Aluminum powder BORON Magnesium hydride Explosion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薛明帅 李建 +4 位作者 何桂标 范源麟 马善学 包鹏 王伯良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探究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激波诱导点火的影响规律,利用纹影法与阴影法对铝粉粒径为1.20、7.05μm及23.63μm的含铝煤油凝胶燃料在激波管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测得的压力信号和铝粉燃烧产物光信号,对比了含不同粒... 为探究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激波诱导点火的影响规律,利用纹影法与阴影法对铝粉粒径为1.20、7.05μm及23.63μm的含铝煤油凝胶燃料在激波管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测得的压力信号和铝粉燃烧产物光信号,对比了含不同粒径铝粉的凝胶燃料在激波诱导作用下的点火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铝粉粒径的增大,凝胶燃料雾化后云团的均匀性变差,点火延迟时间也随之增加,火球的持续时间以及火球表面的最高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粒径 含铝煤油凝胶燃料 激波诱导点火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有机物改性铝粉研究进展
3
作者 吕优 刘文进 +4 位作者 陈浩楠 范玉琪 徐君 王宇辰 杨伯涵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71,共16页
铝(Al)粉作为固体推进剂常用金属燃料,其燃烧过程中易产生大尺寸团聚,导致燃烧不完全和两相流损失,影响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发挥。采用含氟有机物改性Al粉是提升其燃烧效率和减少团聚的有效方式之一。综述了单层有含氟有机物直接包覆Al粉... 铝(Al)粉作为固体推进剂常用金属燃料,其燃烧过程中易产生大尺寸团聚,导致燃烧不完全和两相流损失,影响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发挥。采用含氟有机物改性Al粉是提升其燃烧效率和减少团聚的有效方式之一。综述了单层有含氟有机物直接包覆Al粉、“桥连剂”强化的多层包覆Al粉、含氟有机物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包覆Al粉以及含氟有机物对于Al粉主要性能的提升机制等的研究进展,总结发现含氟有机物通过与Al粉表面的氧化层发生预点火反应(PIR)来改善Al粉的热氧化性能及燃烧性能,进而提升含Al粉推进剂的能量释放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其他功能材料对Al粉进行共包覆,能够进一步提升综合性能;但改性Al粉在实际应用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安全性能、成本控制以及与推进剂组分的相容性等。未来可以从新型含氟有机物的创制、改性Al粉的方法设计、制备工艺优化以及在推进剂等领域中的性能验证等方面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 固体推进剂 含氟有机物 表面包覆 金属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行甲板作业环境的干粉灭流淌火试验研究
4
作者 蒲晓亮 黄炼 +3 位作者 钟涛 李思宇 王艳真 张宇伦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对比不同的干粉灭火剂在舰船飞行甲板流淌火灾中的灭火效果,设计并搭建可模拟甲板风场和舰船摇摆的大尺度试验平台,分别用BC类普通干粉、ABC类超细干粉和ABC类普通干粉等3类灭火剂进行灭火试验。试验表明,超细干粉在风作用的环境下,... 为对比不同的干粉灭火剂在舰船飞行甲板流淌火灾中的灭火效果,设计并搭建可模拟甲板风场和舰船摇摆的大尺度试验平台,分别用BC类普通干粉、ABC类超细干粉和ABC类普通干粉等3类灭火剂进行灭火试验。试验表明,超细干粉在风作用的环境下,容易被吹散,灭火速度明显降低,而普通干粉粒子较大,在风作用环境下灭火效能优于超细干粉;BC类普通灭火剂应对A、B类组合火时存在复燃现象。综合对比,在舰船飞行甲板环境下,ABC类普通干粉灭火剂灭火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甲板 航空煤油流淌火 干粉灭火剂 超细干粉灭火剂 甲板风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硼合金/氟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5
作者 王姝雅 陈锦健 +2 位作者 李家豪 王建华 刘玉存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2,I0004,共8页
为提高铝镁硼合金粉在含能材料应用中的反应效率,以氟橡胶F_(2603)作为包覆物,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含有不同氟橡胶含量的铝镁硼合金/氟橡胶复合材料,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同步热分析TG-DS... 为提高铝镁硼合金粉在含能材料应用中的反应效率,以氟橡胶F_(2603)作为包覆物,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含有不同氟橡胶含量的铝镁硼合金/氟橡胶复合材料,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同步热分析TG-DSC、氧弹量热仪对改性复合粒子的粒度、形貌、热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包覆度较高;通过TG-DSC测试发现氟橡胶包覆引入的F原子对合金粉有明显的助燃作用,F_(2603)与铝镁硼合金粉质量配比为3∶20的铝镁硼合金/氟橡胶复合材料主放热峰比原料铝镁硼合金粉提前了164℃;F_(2603)与铝镁硼合金粉间的质量配比为2∶20时,得到的改性复合粒子的粒度均匀性和放热性能最好,其中值粒径为77.310μm,燃烧热达到了24.290k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铝镁硼合金粉 溶剂蒸发法 氟橡胶F_(2603) 高能金属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燃烧效率含卤氧化剂包覆硼粉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睿 杨丹锋 +2 位作者 张云龙 聂洪奇 严启龙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9,共12页
为了提升硼粉的点火燃烧性能,采用高能球磨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了4种微纳米B-Fe-Bi_(2)O_(3)@AP/PVDF复合物,根据其高热值和高燃烧效率的特点将四种复合物命名为μBHH_(c)、μBHC_(e)、nBHH_(c)及nBHC_(e),并对其形貌结构、热反... 为了提升硼粉的点火燃烧性能,采用高能球磨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了4种微纳米B-Fe-Bi_(2)O_(3)@AP/PVDF复合物,根据其高热值和高燃烧效率的特点将四种复合物命名为μBHH_(c)、μBHC_(e)、nBHH_(c)及nBHC_(e),并对其形貌结构、热反应性、点火延迟、质量燃速和凝聚相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μBHH_(c)和μBHC_(e)复合物在氩气中最大热值达9.7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66.2%;在氧气中最大热值达14.6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93.3%,空气中氧化峰温在750~760℃之间。n BHH_(c)和n BHC_(e)复合物在氩气中最大热值达9.9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68.9%;在氧气中最大热值达14.8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97.2%,空气中氧化峰温在595~600℃之间。各类复合物的最高燃烧温度达1954~2011℃,其中n BHH_(c)复合物的点火延迟最短(26 ms),且质量燃速最高(1.84 g·s^(-1));μBHC_(e)复合物的点火延迟最长(39 ms),质量燃速也最低(0.80 g·s^(-1))。各类复合物燃烧产物主要由B_(2)O_(3)、B_(4)C及少量未完全燃烧的硼组成,形貌包含5~10μm的球体及10~20μm的片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硼粉 表界面修饰 氧化剂/燃料一体化设计 点火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煤粉-氢气两相爆轰流场数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翁春生 倪晓冬 续晗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0,共11页
旋转爆轰发动机因其较高的热循环效率在航空航天领域备受关注。为了研究气固混合燃料在空气氛围中的旋转爆轰特性,在圆柱坐标系中建立了气固混合相燃料爆轰理论模型,并基于三维守恒元与求解元方法,对圆盘形燃烧室内的爆轰过程进行三维... 旋转爆轰发动机因其较高的热循环效率在航空航天领域备受关注。为了研究气固混合燃料在空气氛围中的旋转爆轰特性,在圆柱坐标系中建立了气固混合相燃料爆轰理论模型,并基于三维守恒元与求解元方法,对圆盘形燃烧室内的爆轰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气固混合相旋转爆轰波稳定传播时的流场结构,分析了爆轰流场的热力学参数分布特征、化学反应区分布以及旋转爆轰波后的波系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微米级煤粉在氢气辅助作用下可快速反应并支持旋转爆轰波的稳定传播,但因盘形燃烧室的扁平结构特征和非预混喷注方式,导致爆轰波波阵面呈现为不规则的曲面。煤粉和氢气射流穿透空气层的能力差异导致气固混合燃料的化学反应区发生分离,最终以双反应区的爆轰组织形式支持旋转爆轰波稳定传播。旋转爆轰波不规则的曲面结构使其在扁平的燃烧室中发生多次反射,进而在爆轰波后有规律地出现多道反射激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混合相爆轰 爆轰波 粉末燃料 煤粉 非预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金属粉末对FAE冲击波效应和热毁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蓓蓓 程扬帆 +2 位作者 蒋八运 沈兆武 甘小红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35,共13页
为了探究典型金属粉末对燃料空气炸药(fuel air explosive,FAE)冲击波效应和热毁伤性能的影响,采用20 L球形液体爆炸测试系统并结合比色测温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金属粉种类和含量下环氧丙烷(epoxypropane,PO)的燃爆特性、火焰结构及温... 为了探究典型金属粉末对燃料空气炸药(fuel air explosive,FAE)冲击波效应和热毁伤性能的影响,采用20 L球形液体爆炸测试系统并结合比色测温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金属粉种类和含量下环氧丙烷(epoxypropane,PO)的燃爆特性、火焰结构及温度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纯环氧丙烷的最佳质量浓度为780 g/m^(3),最大爆燃超压Δp_(max)=0.799 MPa,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_(max)=52.438 MPa/s。添加Al粉、Ti粉和Mg粉的环氧丙烷最大燃爆超压、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和最大火焰平均温度均随着金属粉末质量比(I)的增加而增大,而最大压力上升时间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最大燃爆超压和最大火焰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Al/PO、Mg/PO、Ti/PO,且当金属粉的质量比I=40%时,3种固-液混合燃料的?pmax值相较于纯环氧丙烷分别增加了12.00%、8.41%和11.54%;此外,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和燃烧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Mg/PO、Al/PO、Ti/PO,且当金属粉的质量比I=40%时,3种固-液混合燃料的(dp/dt)max值相较于纯环氧丙烷分别增加了41.91%、39.60%和45.29%。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高能金属粉末在改善环氧丙烷燃爆性能方面各有优势,在FAE的配方设计时,应根据毁伤性能指标合理选择金属粉末作为含能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空气炸药 环氧丙烷 金属粉 固-液混合燃料 毁伤性能 比色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燃料典型流化装置流量调节对流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廖俊 夏琨雄 +3 位作者 宋佳文 罗世彬 许德泉 冯彦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24,共14页
粉末燃料供应系统是实现粉末冲压发动机流量调节的最关键技术,供应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发动机性能,也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运用欧拉连续介质方法对粉末燃料典型流化装置流量调节对流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流量调节过程中等固... 粉末燃料供应系统是实现粉末冲压发动机流量调节的最关键技术,供应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发动机性能,也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运用欧拉连续介质方法对粉末燃料典型流化装置流量调节对流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流量调节过程中等固气比调节对流化的影响,分析粉末在存储罐、流化区域、出口管路上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等固气比调节的输出粉末质量流量变化规律、粉末分布、罐体气相压降判断粉末流化效果的优劣,进而完成粉末燃料典型流化装置流量调节对流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输入粉末质量流量的增大,粉末供应到达稳定供应状态的时长逐渐减小;输入粉末平均质量流通量在12732.4~16976.5 kg/(m2·s)的设计工况,到达稳定供应状态需要的时间短,是较为理想的输入粉末质量流量的设计工况;粉末燃料供应系统为欠阻尼系统,供应系统开机后推力增加的过程中,阻尼振荡频率随着输出粉末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到达稳定前,流化区域形成的旋流影响范围先增大再变小后保持稳定(或者消失),旋流具有稳定粉末供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冲压发动机 金属粉末燃料 气固两相流 欧拉法 流化 燃料供应系统 气力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燃烧特性及其对烧结烟气C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庭梁 王延江 +3 位作者 佘雪峰 李晓海 田祥正 薛庆国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5,113,共10页
本文采用热重分析试验开展焦粉和洗精末的燃烧特性分析,随后通过烧结杯试验探究不同燃料结构和粒度分布下燃料的燃烧行为对烧结烟气中CO排放的影响,从烧结CO生成机理分析出发,深入解析了固体燃料在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固体碳的反应机制,阐... 本文采用热重分析试验开展焦粉和洗精末的燃烧特性分析,随后通过烧结杯试验探究不同燃料结构和粒度分布下燃料的燃烧行为对烧结烟气中CO排放的影响,从烧结CO生成机理分析出发,深入解析了固体燃料在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固体碳的反应机制,阐述了烧结燃料结构与粒度分布变化导致料层内部温度及氧势变化对燃料燃烧产生CO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洗精末比例的逐渐提高,烟气中CO体积分数逐渐上升,尤其在洗精末配比超过50%后,CO体积分数由2.12%显著上升到2.60%,燃料粒级分布改善后烟气中的CO体积分数有较明显的下降,降幅约为39.5%。因此,适当的增加烧结燃料中洗精末的配比再配合燃料粒度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烧结烟气中C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料 燃烧特性 烧结烟气 CO 热重分析 焦粉 洗精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及其混合物的组成性能与爆炸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 徐颖 +2 位作者 杨荣周 何泽 余昌飞 《火炸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4-1123,I0003,共11页
为了研究生物质燃料的爆炸性,采用TG-DTG热重分析法,分析了几种常见生物质燃料(秸秆、木屑、花生壳)及其混合物的燃烧性能以及动力学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几种生物质燃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元素分析仪对该木粉+... 为了研究生物质燃料的爆炸性,采用TG-DTG热重分析法,分析了几种常见生物质燃料(秸秆、木屑、花生壳)及其混合物的燃烧性能以及动力学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几种生物质燃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元素分析仪对该木粉+花生壳粉混合燃料进行了元素分析,基于元素组成计算了其氧化反应所需氧元素的量,然后开展了爆炸试验。结果表明,木粉+花生壳粉(质量比1∶1)混合燃料的稳燃特性指数、可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较高,燃烧性能较好,且活化能适中,表面呈现多孔状且粗糙度较高,自由面较多,比表面积大,更易于燃烧。在直径40 mm、长200 mm、壁厚1.5 mm的钢管内,装40 g该混合燃料,充5 MPa氧气,能够被一发8号电子雷管成功起爆,基本不产生有毒气体,钢管被炸成不同尺寸的碎片,大部分碎片尺寸在50 mm以内。说明生物质燃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爆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生物质燃料 爆破 木粉 花生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Al@PVDF⁃OH复合燃料的制备及其燃烧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开天 朱权 +1 位作者 何伟 郭彦丽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5-1153,共9页
聚偏氟乙烯(PVDF)等氟聚物可有效抑制铝粉的团聚并提高铝粉的反应活性。但氟聚物与被氧化铝覆盖的Al颗粒表面之间亲和性较差,氟聚物直接包覆在Al表面对团聚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为增强氟聚物与铝粉间的相互作用,改善铝粉燃烧性能,研究... 聚偏氟乙烯(PVDF)等氟聚物可有效抑制铝粉的团聚并提高铝粉的反应活性。但氟聚物与被氧化铝覆盖的Al颗粒表面之间亲和性较差,氟聚物直接包覆在Al表面对团聚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为增强氟聚物与铝粉间的相互作用,改善铝粉燃烧性能,研究采用微波辅助反应的方法得到了羟基化改性的PVDF-OH,利用溶剂/非溶剂法将PVDF-OH包覆在铝粉表面得到了Al@PVDF-OH复合燃料,并进一步制备了复合固体推进剂。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对PVDF-OH的分子结构与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高速摄像机和氧弹量热仪等设备对Al@PVDF-OH复合燃料的微观结构组成及其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制备得到的PVDF-OH有着较高的羟基含量,微波功率240 W下处理1 min时制备得到的PVDF-OH最佳。Al@PVDF-OH复合燃料的燃烧性能优于包覆PVDF的Al@PVDF复合燃料与加热改性处理PVDF-OH(H)的Al@PVDF-OH(H)复合燃料,在PVDF-OH含量为15%时最佳。与纯Al相比,PVDF-OH含量为15%的Al@PVDF-OH复合燃料的燃烧热值由19140 kJ·kg^(-1)增加到24912 kJ·kg^(-1);与AP混合后的燃烧测试结果表明,Al@PVDF-OH复合燃料燃烧性能相较于Al有明显改善,点火延迟时间由77 ms缩短至70 ms,燃速由195.7 mm·s^(-1)提高到225.7 mm·s^(-1)。基于Al@PVDF-OH复合燃料的固体推进剂与铝基固体推进剂相比,其燃烧热值由13281 kJ·kg^(-1)增加到14020 kJ·kg^(-1);燃速由1.281 mm·s^(-1)提高到1.915 mm·s^(-1),凝聚相燃烧产物D90由74.324μm降至52.74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铝粉 微波辅助 固体推进剂 燃烧性能 复合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粉末燃料爆轰及其推进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浅舒 续晗 +3 位作者 倪晓冬 熊凯 郭佳敏 翁春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51-2972,共22页
粉末燃料因其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作为爆轰推进动力系统的燃料或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气固两相粉末爆轰的燃料种类进行分类,并以指导粉末爆轰推进技术应用为导向,回顾粉末燃料在氧化剂氛围以及气体燃料/氧化剂氛围... 粉末燃料因其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作为爆轰推进动力系统的燃料或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气固两相粉末爆轰的燃料种类进行分类,并以指导粉末爆轰推进技术应用为导向,回顾粉末燃料在氧化剂氛围以及气体燃料/氧化剂氛围中起爆特性和传播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二者进行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归纳,概括影响气固两相爆轰起爆和传播特性的因素以及重要的研究结论。从应用前景、推进性能、难点与挑战等角度对两相爆轰发动机研究进行综述,在总结发动机数值和实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燃料 爆轰发动机 非均相爆轰 混合爆轰 起爆与传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基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掺混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鑫磊 何景轩 +3 位作者 黄礼铿 董新刚 杨玉新 张璞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301,共9页
针对硼基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超声速燃烧组织难题,建立气-固两相掺混燃烧方法,开展典型工况(26 km,Ma=6.0)的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了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流动燃烧特性,仿真分析了粉末燃料喷注速度、燃料颗粒粒径以及凹腔结构对燃烧室内气-固两... 针对硼基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超声速燃烧组织难题,建立气-固两相掺混燃烧方法,开展典型工况(26 km,Ma=6.0)的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了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流动燃烧特性,仿真分析了粉末燃料喷注速度、燃料颗粒粒径以及凹腔结构对燃烧室内气-固两相掺混燃烧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燃料点火温度是影响燃料掺混燃烧效率的关键因素,当粉末喷注于气相燃烧高温区时,可显著提高燃烧效率;合理的喷注速度有利于增强颗粒与燃气和来流的掺混程度,使得颗粒燃烧更充分;当颗粒粒径从5μm提高至20μm时,射流穿透深度显著增加,粒径5μm时粉末燃烧效率最高,随着粒径增大颗粒点火的难度提高,不利于燃料充分燃烧释热;凹腔结构形成的回流区可以形成较好的点火区域,对于粉末燃料及富燃燃气和超声速来流的掺混起到较好的增益效果,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 硼基粉末燃料 燃烧组织 掺混燃烧 凹腔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度级配的硼基粉末燃料装填特性和流动性
15
作者 张力锋 杨建伟 +4 位作者 吕玺 李晓航 石川 郝茂森 游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阐明粒度级配对粉末燃料装填特性和流动性的影响规律,提高粉末冲压发动机工作性能,以硼基粉末燃料为对象,研究了颗粒物性和级配方式等对粉末燃料装填特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并利用粉末供给系统验证了级配粉末的流化输运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阐明粒度级配对粉末燃料装填特性和流动性的影响规律,提高粉末冲压发动机工作性能,以硼基粉末燃料为对象,研究了颗粒物性和级配方式等对粉末燃料装填特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并利用粉末供给系统验证了级配粉末的流化输运性能。结果表明,大粒径颗粒间隙中填充小粒径颗粒能够提升装填密度,但却会降低其流动性;多级级配粉末中的小粒径颗粒流动性较差时,预混装填方式的级配颗粒装填密度高于分批装填方式,反之则分批装填方式更好;团聚造粒制备的硼基粉末燃料粒度分布均有分形分布特征,分形级配的方式也可以提高颗粒装填密度,提升幅度约15.7%,分形级配后分形维数为2.33,装填密度为0.957g/cm^(3),装填率为53.8%,并保持较好的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粉末冲压发动机 粉末燃料 硼粉 流化输送 装填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FeB/316L不锈钢双极板对PEMF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坤 吴懋亮 +1 位作者 段林浩 吴国强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76,共4页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双极板起到分配隔离氢气和氧气、支撑膜电极组件(MEA)、收集电子和传递热量的作用。把316L不锈钢粉末与钕铁硼(NdFeB)磁粉均匀掺杂,通过三维(3D)打印制成燃料电池复合金属双极板,钕铁硼磁粉掺杂的质量分...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双极板起到分配隔离氢气和氧气、支撑膜电极组件(MEA)、收集电子和传递热量的作用。把316L不锈钢粉末与钕铁硼(NdFeB)磁粉均匀掺杂,通过三维(3D)打印制成燃料电池复合金属双极板,钕铁硼磁粉掺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0%、35%和50%。通过设置不同励磁强度和温度条件,研究在磁场作用与无磁场作用下PEMFC的工作性能差异。磁场可以优化PEMFC的工作性能。钕铁硼质量分数为50%的316L不锈钢极板燃料电池,工作性能表现较好,相比于未掺杂钕铁硼的316L不锈钢极板燃料电池,最高输出功率密度提高14.03%,极限电流密度提高12.54%。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钕铁硼质量分数为50%的316L不锈钢极板燃料电池在60℃下的工作性能提升最明显,70℃下的工作性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316L不锈钢 钕铁硼(NdFeB)磁粉 复合金属双极板 三维(3D)打印 磁场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工艺研究
17
作者 周伍喜 史顺亮 +2 位作者 向新 黄维 雷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采用团聚-烧结法制备了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粉末,并利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制备了涂层,研究了粉末微观结构和热喷涂氧燃比(λ)对涂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喷涂粉末的松装密度... 采用团聚-烧结法制备了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粉末,并利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制备了涂层,研究了粉末微观结构和热喷涂氧燃比(λ)对涂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喷涂粉末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增加,微观结构趋于致密;在热喷涂氧燃比固定为1.09的条件下,当喷涂粉末的烧结温度为1 295℃时,制备的涂层综合性能较好,显微硬度为(1 135.8±40.7)HV_(0.3),孔隙率为1.1%±0.1%;在喷涂粉末的烧结温度固定为1 295℃的条件下,当热喷涂氧燃比为1.0时,制备的涂层综合性能最好,其显微硬度为(1 145.8±39.6)HV_(0.3),沉积效率为48.8%,孔隙率为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材料 Cr_(3)C_(2)-WC-NiCoCrMo粉末 烧结温度 超音速火焰喷涂 氧燃比 显微硬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胡春波 李超 +1 位作者 孙海俊 武冠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采用高能金属或硼粉为燃料,兼具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可调、比冲高及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尤其是固体/粉末或液体/粉末燃料组合冲压发动机,粉末燃料的加入不仅可大幅提高传统冲压发动机的...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采用高能金属或硼粉为燃料,兼具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可调、比冲高及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尤其是固体/粉末或液体/粉末燃料组合冲压发动机,粉末燃料的加入不仅可大幅提高传统冲压发动机的比冲等性能,还能改善并增加其原有功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导弹动力装置之一。针对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并以此梳理出粉末燃料供给、发动机燃烧组织、发动机点火等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主要关键技术,同时对发动机技术提出了高性能粉末燃料研究、冲压空气作为驱动流化气可行性研究、发动机快速响应和环境适应潜力及工作可靠性研究等几点研究展望。通过对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相关研究技术进行综述梳理,明确了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发展高性能冲压发动机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 粉末燃料供给 发动机燃烧组织 发动机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剂对燃烧法合成CeO2纳米粉体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红苗 刘静 +4 位作者 杨学敏 汪丽娜 莫流业 楼辉 郑小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9-311,317,共4页
通过燃料-硝酸盐低温燃烧法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铈粉体.考察了新型燃烧剂甘油和甘露醇对二氧化铈纳米粉体的影响,通过TG-DTA对凝胶的分解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RD、氮气吸脱附和SEM对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甘露醇制备的CeO2... 通过燃料-硝酸盐低温燃烧法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铈粉体.考察了新型燃烧剂甘油和甘露醇对二氧化铈纳米粉体的影响,通过TG-DTA对凝胶的分解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RD、氮气吸脱附和SEM对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甘露醇制备的CeO2晶粒较小(10.1 nm),比表面积较大(87.1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燃烧剂 纳米粉体 二氧化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下镁铝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秀友 李葆萱 +3 位作者 王玉玲 王英红 胡松启 刘宏成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78,共5页
通过调节氧化剂含量、粒度级配,或加入KP、用硼粉替换部分镁铝及改变催化剂含量,研究了镁铝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速随着AP、KP粒度的减小而增加;随A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调节氧化剂含量、粒度级配,或加入KP、用硼粉替换部分镁铝及改变催化剂含量,研究了镁铝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速随着AP、KP粒度的减小而增加;随A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KP含量的降低而增加。压强指数随AP粒度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粒度不同的配方随AP含量增加,压强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催化剂含量对压强指数的影响规律也同AP粒度有关;KP的粒度变化对压强指数几乎无影响。硼粉替换部分镁铝对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影响规律与氧化剂的粒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燃料 推进剂燃烧 性能研究 固体 压强指数 压下 AP粒度 影响规律 推进剂燃速 催化剂 粒度级配 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 变化趋势 粒度变化 氧化剂 含量 硼粉 减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