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自然资源状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军乔 史俊通 余青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系统地调查了蕨麻(鹅绒委陵菜的块根)的民间使用方法、资源分布规律、生长环境和生物学特性,为今后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该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蕨麻 自然资源 生物学特性 资源分布规律 生长环境 野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saccharide-rich extract of Potentilla anserina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free fatty acid-induced HepG2 cells and high-fat/sugar diet-fed mice
2
作者 Xiujun Lin Yimei Zheng +6 位作者 Yingying Yan Hongting Deng Shunxin Wang Yuanju He Yuting Tian Wenhui Zhang Hui Te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351-3360,共10页
Potentilla anserina L.(PA)belongs to the Rosaceae family,is a common edible pla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as of China.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upon which crude polysaccharide of PA(PAP)on fat accumu... Potentilla anserina L.(PA)belongs to the Rosaceae family,is a common edible pla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as of China.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upon which crude polysaccharide of PA(PAP)on fat accumulation in HepG2 cells stimulated by oleic acid(OA)and high fat high sugar induced mice.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PAP inhibited lipid accumulation in obese mice and ameliorated the degree of damage in OA-induced HepG2 cells.Specifically,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TG and TC levels were decreased in cells and mice serum,the aspartate transaminase and alamine aminotransferase contents were declined in liver of obese mice by PAP treatment.The expressions of adipogenic genes of SREBP-1c,C/EBPα,PPARγ,and FAS were inhibited after PAP treatment.Moreover,PAP increased the mRNA levels of CPT-1 and PPARα,which were involved in fatty acid oxidation.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d the PAP could alleviate the damage of liver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nd PAP treatment might provide a dietary therapeutic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lla anserina 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lipid accumulation HepG2 cells High fat di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蕨麻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
3
作者 白世俊 李军乔 +1 位作者 刘欣 吕博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105,共22页
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循环波动,对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动植物的分布和遗传结构具有很大的影响。蕨麻是青藏高原极富营养、药用和生态价值的特有植物资源,蕨麻和鹅绒委陵菜的分类关系及分布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分子谱系... 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循环波动,对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动植物的分布和遗传结构具有很大的影响。蕨麻是青藏高原极富营养、药用和生态价值的特有植物资源,蕨麻和鹅绒委陵菜的分类关系及分布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将为蕨麻遗传多样性形成机制及推断该物种迁移演化历史提供依据。以蕨麻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30个居群的810个个体进行了叶绿体trnL-trnF序列和核基因ITS测序,揭示遗传变异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分布格局,结合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发生学,分析该物种的遗传结构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揭示物种及物种内不同种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主要结论有:1)蕨麻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cpDNA trnL-trnF片段共检测到40种单倍型,16个为共享单倍型,占比40%,24个为居群特有单倍型,占比60%,遗传多样性h=0.7078,单倍型多样性Hd=0.8217,核苷酸多样性π=0.010641,总遗传多样性HT=0.849;nrDNA ITS片段共检测到128种单倍型,共享单倍型42种,占比32.8%,居群特有单倍型86种,占比67.2%,遗传多样性h=0.7633,单倍型多样性Hd=0.8168,核苷酸多样性π=0.003584,总遗传多样性HT=0.844。2)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序列分析结果为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都很高(cpDNA trnL-trnF:HT=0.849,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HS=0.640;nrDNA ITS序列:HT=0.844,HS=0.763,HT均大于HS)。蕨麻居群分为3个组:青海高原组、横断山脉组和藏南谷地组。蕨麻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3)蕨麻种群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cpDNA trnL-trnF序列和nrDNA ITS遗传多态性分析及地理分布模式检验,cpDNA trnL-trnF序列:遗传分化系数G_(ST)=0.246,N_(ST)=0.417,nrDNA ITS序列:G_(ST)=0.096,N_(ST)=0.522,N_(ST)均显著大于G_(ST)(P<0.001),表明蕨麻所有居群单倍型存在显著的谱系地理结构,两种方法的结果高度一致。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大部分遗传变异(59.69%)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分化水平很高(F_(ST)=0.40313)。4)共享单倍型和特有单倍型均由古老单倍型衍生而来。cpDNA trnL-trnF和nrDNA序列中央连接网状图呈以共享单倍型M4和H9位于中心,M_(1)、M_(3)和H_(2)、H_(10)、H_(11)、H_(12)位于主干位置的星状结构,其余共享单倍型和特有单倍型均由这些古老单倍型衍生而来,两者结果一致。5)蕨麻种群大小和范围发生过大规模扩张。利用cpDNA trnL-trnF和nrDNA序列进行歧点分析,前者歧点分布呈单峰曲线,表明近期群体大小和范围有大规模扩张发生;后者的歧点分布呈双峰曲线,反映基因谱系的高度复杂性,但Tajima’s D,Fu and Li’s D和Fu and Li’s F均为负值,且结果显著,且离差平方和(SSD)和扩张评估指数(H_(Rag))的统计检验不显著,表明蕨麻居群近期有扩张的可能。6)蕨麻存在3个冰期避难所,即东喜马拉雅区域、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及横断山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叶绿体trnl-trnF序列 核基因ITS 青藏高原 分子谱系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多糖提取物对牦牛酸乳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周文佳 翟佳宁 +2 位作者 杜鹏 刘丽波 李艾黎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采用超声辅助酶法从植物蕨麻中提取多糖,优化所得工艺参数为: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质量比2:1:0.5)添加量49U/g、超声时间100min、酶解pH 4.4,此时蕨麻多糖提取物(Potentilla anserina L.polysaccharide extract,PAPE)提... 采用超声辅助酶法从植物蕨麻中提取多糖,优化所得工艺参数为: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质量比2:1:0.5)添加量49U/g、超声时间100min、酶解pH 4.4,此时蕨麻多糖提取物(Potentilla anserina L.polysaccharide extract,PAPE)提取率高达(6.89±0.08)%;进一步探究PAPE对牦牛酸乳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PAPE可显著提升嗜热链球菌CICC 6038、保加利亚乳杆菌CICC 20247及发酵乳杆菌HY01的活菌数及产酸能力,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当PAPE添加量为2g/100 mL时,牦牛酸乳硬度达到(163.0±9.9) g,黏度为(182.9±1.6) g·s,稠度为(69.7±1.7) g·s,内聚力为(410.0±6.0) g,且具有较好的口感,感官评分为7.78;其抗氧化能力也显著上升,具体表现为对羟自由基、O_(2)^(-)·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较对照组均增加。本研究在改善牦牛酸乳品质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为PAPE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多糖提取物 牦牛酸乳 发酵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剪切辅助提取蕨麻多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魏鉴腾 申奥 +3 位作者 张丹阳 陈衍真 周万聪 王淑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3期115-124,共10页
目的研究料液比、剪切转速、剪切时间、剪切次数对蕨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评估其最佳提取率条件。方法以青海蕨麻为试材,采用高速剪切辅助提取技术,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蕨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 目的研究料液比、剪切转速、剪切时间、剪切次数对蕨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评估其最佳提取率条件。方法以青海蕨麻为试材,采用高速剪切辅助提取技术,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蕨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进行评价,测定蕨麻多糖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ine,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在料液比1:40(g/mL),剪切转速19000 r/min,剪切时间50 s,剪切次数3次条件下得到的蕨麻多糖提取率为(25.58±0.42)%,理论提取率为26.87%,差值较小,说明提取工艺参数可靠。体外抗氧化活性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蕨麻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且清除效果与多糖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蕨麻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蕨麻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多糖 高速剪切辅助提取技术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产地蕨麻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谭亮 李军乔 +6 位作者 李玉林 王环 杲秀珍 赵静 马家麟 冀恬 王虹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11,共17页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并对蕨麻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对青海蕨麻与其他食品的关键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间指标性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具有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低脂肪、极低钠、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多种矿物质的特点。与其他食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发现青海蕨麻中膳食纤维、维生素B_(2)、维生素C、Ca、K、Na质量分数高,脂肪、淀粉质量分数低,能量低。综合评价总排名前三位的蕨麻分别来自玉树州囊谦县、海南州贵南县和西宁市湟源县。研究发现不同青海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与当地海拔高度有一定相关性,并与不同海拔对应的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蕨麻品种、培育和遗传改良、生态适应性有关。本研究表明青海蕨麻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青海不同产地 营养成分分析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峰 李建科 +1 位作者 刘海霞 张建兵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3,共5页
本实验对蕨麻中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和测定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100℃,时间3.5h,蕨麻多糖提取率为8.78%。同时,采用改良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参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 本实验对蕨麻中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和测定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100℃,时间3.5h,蕨麻多糖提取率为8.78%。同时,采用改良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参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蕨麻中多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在10.8~75.6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24C+0.0052,R2=0.9987,得到蕨麻多糖含量为9.26%,精密度为0.829%(n=6),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3%。此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是蕨麻多糖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多糖 提取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蕨麻多糖水解单糖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夏莲 孙志伟 +2 位作者 白新伟 索有瑞 尤进茂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为柱前衍生试剂,探讨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下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条件。实验采用58.5 cm×50μm i.d.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55 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46),柱温20℃,分离电压22 ... 以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为柱前衍生试剂,探讨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下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条件。实验采用58.5 cm×50μm i.d.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55 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46),柱温20℃,分离电压22 kV,进样10 s。该法不加任何添加剂,9种单糖可高效、快速基线分离,实现了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蕨麻 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 毛细管区带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蕨麻多糖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杰 陶蕾 +1 位作者 王吉鸿 王瑞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51-159,共9页
应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蕨麻多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 design模型对提取参数无水乙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料液比和超声功率进行了优化,选取最优条件,并通过红外色谱、气相色... 应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蕨麻多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 design模型对提取参数无水乙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料液比和超声功率进行了优化,选取最优条件,并通过红外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初步探讨蕨麻多糖的化学结构,体外活性实验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蕨麻多糖最佳工艺条件在乙醇质量分数为31%,硫酸铵质量分数19%,料液比1∶22(g∶mL),超声功率240 W的条件下,蕨麻多糖提取率达到(9.04±0.12)%。红外光谱分析证实提取产物为多糖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蕨麻多糖是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0∶1.69∶10.61∶2.66。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在测试范围内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的蕨麻多糖抗氧化活性优于传统水提蕨麻多糖。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技术是一种可靠高效的多糖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超声波 双水相 蕨麻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正丁醇部位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卜婧 张永亮 +2 位作者 李灵芝 龚海英 李建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细胞内钙超载被认为是诱发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关键因素。文中研究蕨麻正丁醇部位(n-butanol extract of Potentilla anserina L,NP)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所致... 目的细胞内钙超载被认为是诱发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关键因素。文中研究蕨麻正丁醇部位(n-butanol extract of Potentilla anserina L,NP)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所致钙超载的实验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尼莫地平干预组以及NP高、中、低剂量干预组。通过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蕨麻正丁醇部位对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保护作用。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通过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钙依赖中性蛋白酶1(Calpain 1)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缺氧3 h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MAP2被水解,细胞骨架形态的被破坏,[Ca2+]i显著升高,Calpain 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骨架发生破坏。NP各剂量干预明显抑制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MAP2水解,减轻细胞骨架形态的破坏,且显著降低缺氧神经元[Ca2+]i(P<0.05);并且下调了Calpain 1在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急性缺氧3 h可使神经元细胞内发生钙超载,NP可有效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细胞钙超载,而发挥神经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正丁醇部位 海马神经元 缺氧 钙超载 钙依赖中性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蕨麻中的微量元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建刚 宋淑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5-257,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不同产地蕨麻中Ni、Mn、Ti,Cu、B、Ba、Fe、Zn、Na、Ca、Mg和K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用HNO3-H2O2为消解液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方法RSD值均在5%以下,加标回收率96...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不同产地蕨麻中Ni、Mn、Ti,Cu、B、Ba、Fe、Zn、Na、Ca、Mg和K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用HNO3-H2O2为消解液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方法RSD值均在5%以下,加标回收率96.6%~113%;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各元素互不干扰,可实现多元素的同时测定;青海产蕨麻中微量元素含量较甘肃产蕨麻高,说明元素含量与蕨麻化学生态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 蕨麻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樊星 蔡捡 +3 位作者 刘金平 李莹 张小晶 曾晓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80,共9页
设置基株、母株、若干克隆片段被分别局部遮光处理,通过测定根、茎、叶的数量性状和生物量,分析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母株、子株、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局部遮光对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根系深度有显... 设置基株、母株、若干克隆片段被分别局部遮光处理,通过测定根、茎、叶的数量性状和生物量,分析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母株、子株、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局部遮光对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根系深度有显著影响(P<0.05),局部遮光均可提高母株的株高、叶片长度和总叶面积,不同遮光部位或遮光强度对母株叶宽、单叶面积和根长的影响不同;2)局部遮光对子株叶长、叶面积有显著影响,克隆片段遮光是影响子株叶片大小的主要因素,母株遮光次之;3)局部遮光对克隆片段子株数和新增子株数有显著影响(P<0.05),局部遮光可显著增加基株的克隆片段数(P<0.05),母株遮光对匍匐茎伸长和新克隆片段形成有重要的影响;4)局部遮光对基株根、茎、叶含水量及叶和根生物量累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2个以上克隆片段或遮母株可显著增加基株根生物量累积,但基株完全遮光使根生物量显著低于CK;5)局部遮光对基株茎、叶、根生物量分配比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光对叶分配比影响最大,对茎分配比次之,对根分配比较小;6)局部遮光对基株地上生物量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光部位对基株茎根比和茎叶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全遮光显著增加基株的茎根比和茎叶比。综上所述,局部遮光对克隆植物鹅绒委陵菜的母株、子株、克隆片段和基株形态塑性和生物量配置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绒委陵菜 克隆植物 遮光 形态可塑性 生物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各极性部位抗缺氧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赤 张岭 +3 位作者 董培 李广策 朱毅 李灵芝 《天津药学》 2008年第4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蕨麻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缺氧活性。方法:采用常规液-液萃取法分离蕨麻不同极性部位,并通过小鼠常压缺氧模型研究各部位的抗缺氧活性。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乙醇总提物、水溶部位、乙醇部位、正丁醇部位和石油醚部位使小鼠在常... 目的:研究蕨麻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缺氧活性。方法:采用常规液-液萃取法分离蕨麻不同极性部位,并通过小鼠常压缺氧模型研究各部位的抗缺氧活性。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乙醇总提物、水溶部位、乙醇部位、正丁醇部位和石油醚部位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分别延长了33.83%、45.50%、38.61%、36.91%和67.52%,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水溶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还能同时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P<0.05)。结论:蕨麻乙醇总提物、水溶部位、乙醇部位、正丁醇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均具有抗缺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建宇 李灵芝 +2 位作者 龚海英 李怡 张新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9-622,共4页
目的观察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对缺氧诱发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损伤实验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蕨麻醇提物干预组,通过HE染色、双苯并咪唑-碘化丙锭... 目的观察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对缺氧诱发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损伤实验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蕨麻醇提物干预组,通过HE染色、双苯并咪唑-碘化丙锭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细胞镜下结构的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缺氧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蕨麻醇提物干预组可有效减轻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肿胀变形、细胞质空泡化及DNA凝集等损伤变化,并可显著降低P5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蕨麻能有效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损伤,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P53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心肌 细胞凋亡 缺氧 蛋白质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珠富集法开发蕨麻SSR标记引物 被引量:8
15
作者 富贵 李军乔 +2 位作者 包锦渊 白世俊 韦梅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微卫星序列(SSR)因具有分布广、共显性遗传、稳定、多态性丰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研究中。利用EcoRⅠ,MseⅠ2种内切酶酶切蕨麻基因组,酶切片段与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AG)15、(GT)15杂交,然后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富集、含有SS... 微卫星序列(SSR)因具有分布广、共显性遗传、稳定、多态性丰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研究中。利用EcoRⅠ,MseⅠ2种内切酶酶切蕨麻基因组,酶切片段与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AG)15、(GT)15杂交,然后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富集、含有SSR片段的基因组片段被吸附,再经洗脱、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完成微卫星序列的收集。共获得有效克隆236个,随机挑选其中80个进行测序,结果显示68条序列(85%)为唯一序列,挑选出其中40条含有SSR位点的序列,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5成功设计出40对引物,经初步筛选,最终获得多态性丰富,可稳定扩增的SSR引物20对,扩增成功率达50%。对20对引物扩增结果做了初步分析,扩增出多态性位点共338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性信息含量(PIC)、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2440、0.8996、0.1768和0.3078。20对SSR引物为蕨麻遗传变异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微卫星 磁珠富集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鹅绒委陵菜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盛海彦 李军乔 +1 位作者 杨银柱 李红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匍匐茎草本植物鹅绒委陵菜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子、叶片数、分枝密度、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呈二次曲线变化;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4%左右的生境最为适宜;其复叶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反应可用Yiel...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匍匐茎草本植物鹅绒委陵菜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子、叶片数、分枝密度、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呈二次曲线变化;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4%左右的生境最为适宜;其复叶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反应可用YieldDensity曲线描述;其小叶间隔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遵循Logistic曲线变化。克隆植物构型的可塑性有可能促进其对斑块性分布土壤水分资源的利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鹅绒委陵菜 表型可塑性 蔷薇科 匍匐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冬梅 朱兴一 +2 位作者 王秋霜 毕阳 邱昭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7-130,共4页
利用琼脂打孔扩散法研究蕨麻水提取物、6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6种常见食源性污染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pH值和热处理对蕨麻60%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6种食源性污染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60%乙醇提取物... 利用琼脂打孔扩散法研究蕨麻水提取物、6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6种常见食源性污染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pH值和热处理对蕨麻60%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6种食源性污染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6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在pH值为7时60%乙醇提取物对6种食源性污染菌的抑制效果均达到最大;加热对蕨麻6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与温度和时间均有关,在121℃加热30min时,抑菌活性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提取物 抑菌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中多糖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耀光 马富花 苟如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植物多糖,块根可入药。通过两种提取方法,将蕨麻中提取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索氏提取仪提取甘南蕨麻中多糖含量为14.34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甘南蕨麻中多... 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植物多糖,块根可入药。通过两种提取方法,将蕨麻中提取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索氏提取仪提取甘南蕨麻中多糖含量为14.34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甘南蕨麻中多糖含量为24.25 mg/g。因此,超声法提取蕨麻中多糖含量明显高于索氏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 蕨麻 多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产10种委陵菜植物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与含量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闵运江 张银萍 +2 位作者 高琼 张晓雷 周守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6-179,共4页
采用单因素分析后再用正交设计研究了4因素4水平的委陵菜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并用最佳条件提取了安徽产委陵菜属10种植物的总黄酮,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适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40%,固液比1g:100mL,提取3次的... 采用单因素分析后再用正交设计研究了4因素4水平的委陵菜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并用最佳条件提取了安徽产委陵菜属10种植物的总黄酮,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适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40%,固液比1g:100mL,提取3次的效果最佳。安徽产10种委陵菜植株全株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36%±0.466 8%~10.61%±0.898 4%,其中以三叶委陵菜黄酮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陵菜属 黄酮 提取 正交设计 黄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10种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谦 李艳 +1 位作者 李佳琦 刘冬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为了探究10种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价值,通过田间引种栽培试验,测定其叶面积指数、滞尘量、日释氧固碳量及日吸热量。结果表明:蓝花棘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为6.66;斑叶堇菜的周滞尘量可达到2.41g/m2,滞尘效果明显;鹅绒委陵菜的日释氧... 为了探究10种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价值,通过田间引种栽培试验,测定其叶面积指数、滞尘量、日释氧固碳量及日吸热量。结果表明:蓝花棘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为6.66;斑叶堇菜的周滞尘量可达到2.41g/m2,滞尘效果明显;鹅绒委陵菜的日释氧固碳量及吸热量均是10种野生地被植物中最大,表现出了优良的生态效益价值。综合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鹅绒委陵菜、斑叶堇菜、蓝花棘豆等地被植物具有较高的滞尘、固碳释氧、吸热等生态效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地被 生态效益指标 鹅绒委陵菜 斑叶堇菜 蓝花棘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