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ng Effect of Exogenous Silicon on Soil Fertility in Paddy Fields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Yan-kun Wang Zhen-hua +3 位作者 Li Xue-cong Zhang Xing-wen Ren Hong-yu Jing Y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2期33-36,共4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preparations on the soil fertility of paddy fields,a pot experiment with Dongnong 427 was carried on.Different types of silicon preparations,including Si-50-G,Si-60...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preparations on the soil fertility of paddy fields,a pot experiment with Dongnong 427 was carried on.Different types of silicon preparations,including Si-50-G,Si-60-G,Si-RH,Si-50 and Si-60,were sprayed on the leaves of rice at the tillering stage,and CK was set in the control stage.The contents of alkali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 and available silicon in soil were determined in the tillering stage,booting stage and maturity stage of ri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aying different silicon preparations at the tillering stage could promote the activation and release of soil available nutrients in different deg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ilicon preparation alkali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effective silic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淑军 李冬初 +4 位作者 韩天富 黄晶 刘立生 王晓辉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2,共11页
[目的]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求量大,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旨在保障我国南方水稻的高产和土壤钾素高效利用。[方法]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内(始... [目的]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求量大,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旨在保障我国南方水稻的高产和土壤钾素高效利用。[方法]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内(始于2016年)。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和冬闲(CK)、氮磷钾肥和冬闲(F)、氮磷钾肥和冬种紫云英(CM)、氮磷钾肥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RCM)、氮磷减钾50%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50%KRCM)。在试验第3年(2019年)于水稻收获后调查分析水稻产量和钾素含量,以及耕层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计算水稻钾素吸收量、钾素生理效率和钾素表观平衡,并进一步探讨水稻产量和钾素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紫云英轮作显著提高水稻年产量,增幅以RCM、50%KRCM较高,分别为59.4%和59.7%。两者协同还田和紫云英单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相比化肥冬闲处理(F),增幅为53.1%~63.3%,在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减钾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和F处理相比,RCM、50%KRC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87.6%、41.1%和14.0%、12.1%,紫云英单独还田(CM)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缓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与RCM处理相比,50%KRCM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24.8%,缓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和CK处理相比,RCM处理显著提高了稻谷含钾量,增幅为6.7%,4个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稻草和稻谷吸钾量,钾素表观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M和50%KRCM处理的钾素盈余量高于CM处理,但50%KRCM处理的钾素盈余量比RCM处理降低了119.7 kg/(hm^(2)·a)。钾素盈余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钾素盈余量每增加1 kg/(hm^(2)·a),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0.25 mg/kg。施肥降低了钾素生理效率,CM、RCM和F处理的钾素生理效率比CK降低了10.3%~15.5%。土壤速效钾含量、植株总吸钾量、钾素表观平衡和水稻产量之间均显著正相关,植株总吸钾量每增加1 kg/hm^(2),水稻产量提高30.5 kg/hm^(2),钾素表观平衡每增加1 kg/(hm^(2)·a),水稻产量提高9.5 kg/hm^(2)。[结论]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稻谷产量,增加钾素盈余量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两者协同还田提升水稻产量和土壤供钾能力的作用优于紫云英单独还田。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减少钾肥施用量,显著降低钾素盈余量,但没有降低土壤钾素的供应能力,因此,可适当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紫云英 水稻 施钾量 产量 钾素盈余量 土壤钾素供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钾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
作者 廖炳钧 钟乐辉 +4 位作者 曾立龙 徐宏亮 杨亮 刘立人 聂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4-47,共4页
为探究适宜水稻生产的钾肥使用量,以“济优6553”为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和磷肥等量施用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和稻草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增幅逐渐变小。钾肥用量... 为探究适宜水稻生产的钾肥使用量,以“济优6553”为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和磷肥等量施用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和稻草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增幅逐渐变小。钾肥用量85%和115%处理的经济效益相近。在水稻生产上,推荐钾肥用量(K_(2)O)4.76~6.44 kg/667m^(2)可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同钾肥用量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镉累积综合管控措施的大面积应用效果及其稳定性
4
作者 谢峥嵘 曾红远 +1 位作者 李佰重 王伟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46-50,共5页
研究在中方县泸阳镇轻中度镉污染稻田连续5 a开展修复治理工程,采取了石灰质复合材料调酸、镉砷同步钝化、增施有机肥和优化田间水分管理等措施,并对综合管控措施的大面积应用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综合管控措施实施后,示... 研究在中方县泸阳镇轻中度镉污染稻田连续5 a开展修复治理工程,采取了石灰质复合材料调酸、镉砷同步钝化、增施有机肥和优化田间水分管理等措施,并对综合管控措施的大面积应用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综合管控措施实施后,示范区稻米平均镉含量显著降低且稻米镉达标率在第2年之后持续稳定在88.6%以上;稻米砷、铅、汞的达标率均稳定维持在97.28%以上;土壤pH值显著提高了0.61~1.28;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降低,降幅为1.62%~13.78%;有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41.41%~51.17%;稻米镉富集系数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示范区土壤pH值提高是稻米镉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应用效果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配施对北方寒地珍珠红小豆产量的效能研究
5
作者 李佩珊 李文佳 +3 位作者 曲薇 孟卓异 彭博 王玉红 《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0-53,共4页
为解决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不合理造成北方寒地珍珠红小豆肥料供给不足和产量低等问题,于2021~2022年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不同肥料配比对红小豆产量性状的影响,并构建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及最佳施肥方案。研究... 为解决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不合理造成北方寒地珍珠红小豆肥料供给不足和产量低等问题,于2021~2022年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不同肥料配比对红小豆产量性状的影响,并构建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及最佳施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处理对珍珠红小豆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氮肥和磷肥对产量因子影响显著,钾肥对产量因子影响不显著,具体表现为磷肥>氮肥>钾肥;并通过氮磷钾三因子综合效能模型构建,确定红小豆产量大于1 750 kg/hm~2合理优化施肥模式,其中,N施用量76.071~81.203 kg/hm~2,P_(2)O_(5)施用量101.556~105.788 kg/hm~2,K_(2)O施用量63.275~69.242 kg/hm~2;各因素纯量N∶P_(2)O_(5)∶K_(2)O比例值1∶1.32∶0.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红小豆 氮磷钾肥配施 红小豆产量 肥料效应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年定位试验钾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施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聂军 谢坚 杨曾平 周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8-605,共8页
通过5年定位试验(2008 2012年),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植株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钾素平衡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施钾量(K2O)从低到高设K0(不施钾)、K1(早稻84kg/hm2、晚稻105 kg/hm2)、K2(早... 通过5年定位试验(2008 2012年),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植株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钾素平衡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施钾量(K2O)从低到高设K0(不施钾)、K1(早稻84kg/hm2、晚稻105 kg/hm2)、K2(早稻120 kg/hm2、晚稻150 kg/hm2)、K3(早稻156 kg/hm2、晚稻195 kg/hm2)和K4(早稻192 kg/hm2、晚稻240 kg/hm2)5个处理。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能促进水稻植株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尤其是稻草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早、晚稻的钾肥农学效应均以K2处理最高(早稻3.12 kg/kg、晚稻3.70 kg/kg);钾肥利用率以K1处理最高(早稻41.2%、晚稻76.4%),并随施钾量提高而降低;不同施钾量对土壤钾素含量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土壤全钾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处理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连续种植5年10季水稻后,K0、K1和K2处理的土壤钾素亏缺(K 127.1 kg/hm2、58.3 kg/hm2和10.8 kg/hm2),亏缺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K3和K4处理的土壤钾素盈余(48.0 kg/hm2和109.2 kg/hm2),盈余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经济效益上,早、晚稻产投比均以K2处理最高(早稻1.04、晚稻1.27)。综合考虑施钾的增产效应、经济效益和土壤钾素养分平衡等因素,建议该双季稻区早稻施钾量在K2O 120 156 kg/hm2、晚稻施钾量在K2O 150195 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用量 双季稻 产量 施钾效应 定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下基于东北水稻高产和钾素平衡的钾肥用量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侯云鹏 刘志全 +5 位作者 尹彩侠 孔丽丽 李前 张磊 王立春 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20-2031,共12页
【目的】通过5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东北稻区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钾肥用量对水稻产量、钾素利用率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为秸秆还田下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2019年在东北水稻主产区吉林省前郭县开展田间定位试... 【目的】通过5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东北稻区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钾肥用量对水稻产量、钾素利用率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为秸秆还田下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2019年在东北水稻主产区吉林省前郭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钾肥用量(K2O)处理,分别为0 (K0)、30 (K30)、60 (K60)、90 (K90)、120 (K120)和150 kg/hm^2 (K150),水稻收获后,测定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植株钾含量及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含量,并计算作物钾积累量、钾素利用效率和土壤-作物系统的钾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施钾可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不施钾相比,平均增幅依次为7.6%~14.5%、6.3%~10.9%,以K60和K90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不同施钾处理间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差异。钾素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K60、K90、K120和K150处理0—40 cm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高于K0和K30处理,全钾含量6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K90、K120和K150处理0—40 cm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在5年试验中,K0和K30处理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均表现为亏缺,K60处理农田钾素投入量和输出量基本平衡,当钾肥用量增加至90 kg/hm^2以上,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呈现盈余状态,并随钾肥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盈余率与钾肥用量、籽粒产量、土壤速效钾含量、钾素利用效率分别进行拟合得出,当盈余率为0时,钾肥用量为53.1 kg/hm^2,籽粒产量为10035 kg/hm^2,0—20和2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3.04和91.56 mg/kg,钾素表观回收率为40.4%,钾素农学利用率为21.2 kg/kg,钾素偏生产力为202.2 kg/kg。【结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钾肥对水稻依然有明显增产效果。年施K2O 30 kg/hm^2,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年施K2O 6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且土壤钾素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处于稳定状态;年施K2O超过90 kg/hm^2后,虽然钾盈余量增加,但对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没有进一步增加的效果,水稻产量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以理论盈余率为0时钾肥用量的95%为置信区间,钾肥用量在50~56 kg/hm^2范围内既可保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又可维持土壤供钾能力,可作为东北稻区秸秆还田下水稻钾肥推荐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钾肥用量 水稻产量 钾素利用效率 土壤钾 钾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金正勋 郑冠龙 +5 位作者 朱立楠 孙璐璐 张忠臣 刘海英 徐振华 曲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4,共6页
水稻倒伏常发生于籽粒灌浆中后期,是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试验选用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性状及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超高产抗倒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水稻倒伏常发生于籽粒灌浆中后期,是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试验选用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性状及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超高产抗倒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 kg·hm-2时,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但施氮量为135 kg·hm-2时,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而提高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更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可极显著增加第1和第2节间长度,并降低茎秆抗折力,尤其是施氮量高时这种影响更大;增加氮肥施用量时,相应增加钾肥施用量和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将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特性;增加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明显提高茎秆全氮含量,而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植株钾的吸收和积累,提高茎秆钾含量;茎秆氮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呈负相关;茎秆钾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钾肥 施用方法 产量性状 抗倒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强盛 甄若宏 +3 位作者 丁艳锋 朱艳 王绍华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4-710,共7页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钾对水稻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应,增产率4.56%~14.77%;钾提高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植株吸氮量,以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积累...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钾对水稻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应,增产率4.56%~14.77%;钾提高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植株吸氮量,以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积累增量最大,但吸氮比例下降;钾促进了抽穗后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提高了氮素在不同器官分配量及叶片、穗分配比例,但降低了茎鞘分配比例;钾增强了植株对肥料氮吸收,基肥氮素利用率、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显著增长,但降低了植株氮生产效率;以180kghm-2K2O处理产量最高,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以及不同器官分配量最大,基肥氮素利用效率、植株对肥料氮吸收量和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最大,但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吸收比例、茎鞘氮素分配比例和植株氮生产效率最低;常规粳稻产量高于杂交粳稻,其氮素利用率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钾量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水稻钾素吸收利用对施钾量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2 位作者 朱艳 王绍华 曹卫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0-194,199,共6页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号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施钾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钾素累积、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提高了水稻产量和经济系数,以12 kg/667 m2K2O处理最高;施钾提高了水稻群体吸钾量及拔节期...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号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施钾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钾素累积、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提高了水稻产量和经济系数,以12 kg/667 m2K2O处理最高;施钾提高了水稻群体吸钾量及拔节期到成熟期吸钾比例;施钾使植株钾素快速累积的平均速率和最大速率增大,但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缩短;施钾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的钾素分配量及茎鞘分配比例,但降低了叶片分配比例,并以茎鞘分配量差异最大;随施钾量增加,水稻钾素回收效率、利用指数和植株钾生产效率降低,钾素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生理指数则先升后降,以钾素生理指数、生理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较高。常规粳稻的产量、拔节期到成熟期吸钾比例、钾素快速累积的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及钾素生理效率、生理指数、植株钾生产效率高于杂交粳稻,但群体吸钾量、移栽到拔节期吸钾比例、钾素快速累积的最大速率和平均速率、茎鞘钾素分配量及比例、钾素回收效率低于杂交粳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钾量 钾素吸收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肥用量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米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子臣 张岳芳 +3 位作者 周炜 陈留根 郭文善 郑建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以杂交晚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氮钾肥用量对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为杂交粳稻品质调优及肥料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N,0kg/hm2、9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3... 以杂交晚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氮钾肥用量对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为杂交粳稻品质调优及肥料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N,0kg/hm2、9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360 kg/hm2)和施钾量(K2O,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kg/hm2、180 kg/hm2)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常优1号的稻米加工、外观、营养、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的各项特征值均有极显著影响,钾肥用量对各项米质性状及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和回复值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氮钾交互效应对精米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和RVA谱的峰值黏度和回复值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而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下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稻米食味值下降;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或钾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滞性变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施钾量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谱 杂交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钾素平衡状况及合理施钾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成林 袁家富 +6 位作者 佀国涵 刘威 赵书军 苏章峰 李金华 谢媛圆 马朝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1,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钾素的输入、输出特征、平衡状况以及不同施钾量对直播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入总量为134.3kg/hm^(2),主要由化肥、饲料、降雨及...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钾素的输入、输出特征、平衡状况以及不同施钾量对直播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入总量为134.3kg/hm^(2),主要由化肥、饲料、降雨及灌溉水等带入,分别占输入总量的46.3%、10.3%、5.5%和34.8%;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由饲料和灌溉水输入的钾大幅增加。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出总量为119.4 kg/hm^(2),主要由水稻籽粒、商品虾、渗漏以及排水带出,分别占输出总量的26.5%、5.0%、41.2%和27.3%,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以上4种途径钾输出均大幅增加。两种模式下钾表观平衡均出现盈余,且稻虾共作模式系统钾的盈余量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同等施钾量条件下,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产量、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平均提高了14.1%、14.2%和5.6%,且水稻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实现的。中稻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施钾量分别达到47.3 kg/hm^(2)(即K_(2)O施用量57.0 kg/hm^(2))和21.6 kg/hm^(2)(即K_(2)O施用量26.0 kg/hm^(2))时能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钾素平衡,而K_(2)O施用量分别达到82.2和85.0 kg/hm^(2)时水稻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直播水稻 钾素平衡状况 施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量对寒地粳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辛柳 赵宏伟 +3 位作者 雷万钧 邹德堂 刘化龙 王敬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100,共8页
以东农425、东农427和松粳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寒地粳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钾肥用量处理下,水稻株高增加,重心上移,基部第1、2节间长缩短,第3节间长伸长,各节间粗度、充实度、茎壁厚、抗折力和弯曲力矩都增加... 以东农425、东农427和松粳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寒地粳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钾肥用量处理下,水稻株高增加,重心上移,基部第1、2节间长缩短,第3节间长伸长,各节间粗度、充实度、茎壁厚、抗折力和弯曲力矩都增加,倒伏指数减小,抗倒伏能力增强,茎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多,产量增加。基部各节间抗折力与节间粗度、充实度、茎壁厚和茎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和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第1、2节间抗折力与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第3节间抗折力与节间长相关性不显著。东农425和东农427在K2O施用量为75 kg/hm2抗倒伏性最好,松粳6号在K2O施用量为100 kg/hm2抗倒伏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钾肥用量 抗倒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增施硼、锌和磷酸二氢钾肥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周宏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14期44-45,共2页
水稻叶面喷施硼肥、锌肥和磷酸二氢钾肥,可有效地加快水稻的生育进程,促进分蘖,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增加千粒质量,增强水稻的抗逆性,从而达到促早熟和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水稻 增施 磷酸 二氢 钾肥 应用效果分析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Zinc rice effect analysis 增产增收 叶面喷施 生育进程 抗逆性 结实率 促早熟 质量 增强 锌肥 硼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类型土壤大豆施钾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兴梅 王伟利 +2 位作者 何淑平 曾玲玲 洪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2-455,共4页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上大豆施用钾肥的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黑土、白浆土上施钾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钾肥用量有利于大豆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从而增强光合作用,为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两种土壤...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上大豆施用钾肥的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黑土、白浆土上施钾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钾肥用量有利于大豆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从而增强光合作用,为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两种土壤上施钾量(x)与产量(y)呈二次回归关系,黑土:y∧=2516.1+6.6307X-0.0242X2(R2=0.8475);白浆土:y∧=2 453.1+4.2819X-0.0140X2(R2=0.9836)。根据施钾量与产量的关系,结合肥料的经济效益,黑土上种植大豆的最高施钾量应控制在140kg/hm2以下,白浆土上最高施钾量不宜超过150kg/hm2。钾肥具有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的趋势。钾能提高大豆的蛋脂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钾量 黑土 白浆土 钾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两熟区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杂交稻冈优72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孙永健 杨志远 +4 位作者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赵建红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8,共12页
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 “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 “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 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研究其对成都平原两熟区水稻产量、 养分分... 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 “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 “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 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研究其对成都平原两熟区水稻产量、 养分分配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管理模式和磷钾肥配施对稻米品质、 稻株各营养器官养分分配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水氮管理模式对稻谷产量、 整精米率、 直链淀粉、 蛋白质及RVA谱影响明显高于磷钾配施处理,而磷钾肥配施对垩白度、 垩白粒率、 胶稠度的调控作用显著。W2N1相对于W1N1及W3N2水氮管理模式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3.02%和28.21%,为本试验最优的水氮管理模式,且与施磷量P2O5 90 kg/hm^2、 施钾量K2O 90~180 kg/hm^2 配施组合能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利于成熟期籽粒氮、 磷、 钾素及稻株总养分累积量的增加,达到水肥耦合促产的目的,而且能提高整精米率、 胶稠度、 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 垩白粒率、 直链淀粉及消减值,改善米质。W1N1模式与P90K90配施为宜;旱种相对于淹灌下的水氮优化管理模式,不利于产量及米质的提高,但与P90K180配合对稻谷的产出及米质的改善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可为生产中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模式 磷钾肥配施 杂交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粳稻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于林惠 李刚华 +6 位作者 徐晶晶 杨娟娟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凌启鸿 丁艳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调查研究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大于6.7hm2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探讨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量的80%左右来自抽穗后... 调查研究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大于6.7hm2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探讨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量的80%左右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抽穗后叶片的干物质积累呈表观输出,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呈表观输入;抽穗后氮素的转运贡献率也主要来自叶片。机插粳稻对氮的吸收量随产量升高而增加,增加量主要来自抽穗后;随着产量提高,抽穗至成熟期氮积累量和积累比例均上升,对磷钾的吸收量上升但吸收比例却有下降的趋势;成熟期氮收获指数在0.51~0.61之间,磷收获指数在0.75左右,钾收获指数接近0.20;高产机插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为2.0~2.1kg,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0∶0.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机插 氮磷钾 精确施肥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4
18
作者 李成亮 何园球 +1 位作者 王艳玲 刘晓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系数分别为41.2%~54.8%、66.3%~88.2%和10.3%~10.9%。N、P和K增产效应的变异系数规律与其增产效应相反,说明养分对双季水稻增产效应越高,其稳定性越好。双季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稳定性均表现为早稻优于晚稻。氮磷钾肥的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磷肥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钾肥使用提高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然而水稻生物量的输出却与之相反,两者的平衡决定着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变化。氮磷钾肥对土壤pH值影响则不一致,氮肥(尿素)的长期使用降低土壤pH值,而磷肥(钙镁磷肥)的使用减缓了土壤pH值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水稻 氮肥 磷肥 钾肥 增产效应 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殷文 马晓燕 +1 位作者 黄新平 蔡宏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68-369,共2页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时间的推移 ,泰兴市作物缺钾症状日趋明显 ,部分地区试验结果表明 :氯化钾作基肥一次施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土壤钾素已成为“最小养分”。泰兴市水稻作物氯化钾的最佳用量为 2 17.5kg/hm2 。
关键词 钾肥 水稻 施用量 增产效应 农艺性状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甜瓜产量的效应 被引量:25
20
作者 周军 张立新 +1 位作者 司立征 高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135,共4页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建立了阎良地区的甜瓜肥料效应函数。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甜瓜的最佳经济产量为40 879 kg/hm2,氮、磷、钾肥料最佳施用量为N 116.25 kg/hm2,P2O564.35 kg/hm2,K2O 129.00kg/hm2,N、P2O5、K2O质量比为1∶0.55∶1.11。...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建立了阎良地区的甜瓜肥料效应函数。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甜瓜的最佳经济产量为40 879 kg/hm2,氮、磷、钾肥料最佳施用量为N 116.25 kg/hm2,P2O564.35 kg/hm2,K2O 129.00kg/hm2,N、P2O5、K2O质量比为1∶0.55∶1.11。氮、磷、钾肥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对甜瓜增产和增效作用为钾肥大于氮肥,氮肥大于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氮磷钾配比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