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1
作者 Syed Ali Riza XU Ri-gan +6 位作者 LIU Qi Muhammad Hassan YANG Qiang MU Dao-bin LI Li WU Feng CHEN Ren-jie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3-769,共27页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re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portable smart devices,but lithium resources are dwindling and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which has to be catered for.Sodium ion batteries(SIBs),which ar...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re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portable smart devices,but lithium resources are dwindling and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which has to be catered for.Sodium ion batteries(SIBs),which are less costly,are a promising replacement for LIBs because of the abundant natural reserves of sodium.The anode of a SIB is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the battery but is less understood than the cathode.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anodes,including carbonbased,metallic and organic,which operate using different reaction mechanisms such as intercalation,alloying and conversion,and considers their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Strategies for modifying their structures by doping and coating,and also modifying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are discussed.In addition,this review also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the anode of SIBs and the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ion batteries anode Carbon material Metallic compound ORGAN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ect-rich N/O-co-doped porous carbon frameworks as anodes for superior potassium and sod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2
作者 BAI Ling LIU Qian +5 位作者 HONG Tao LI Hao-ran ZHU Fang-yuan LIU Hai-gang LI Zi-quan HUANG Zhen-do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4-1156,共13页
Carbon with its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xcellent chemical stability,and structure ability is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batteries.We developed a defect-rich porous carbon fra... Carbon with its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xcellent chemical stability,and structure ability is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batteries.We developed a defect-rich porous carbon framework(DRPCF)built with N/O-co-doped mesoporous nanosheets and containing many defects using porous g-C_(3)N_(4)(PCN)and dopamine(DA)as raw materials.We prepared samples with PCN/DA mass ratios of 1/1,2/1 and 3/1 and found that the one with a mass ratio of 2/1 and a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of 700℃ in an Ar atmosphere(DRPCF-2/1-700),had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ith an enormous pore volume and a large number of N/O heteroatom active defect sites.Because of this,it had the best pseudocapacitive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stor-age performance.A half battery of Na//DRPCF-2/1-700 maintained a capacity of 328.2 mAh g^(-1) after being cycled at 1 A g^(-1) for 900 cycles,and a half battery of K//DRPC-2/1-700 maintained a capacity of 321.5 mAh g^(-1) after being cycled at 1 A g^(-1) for 1200 cycles.The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achieved by DRPCF-2/1-700 outperforms most reported carbon materials.Finally,ex-situ Raman spectroscopy analysis result confirms that the filling and removing of K^(+)and Na^(+)from the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defec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capacity,superior rate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of the DRPCF-2/1-700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ct-rich porous carbon N/O-co-doping anode materials Sodium ion batteries potassium 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ile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anganese oxides as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5
3
作者 DENG Zhao HUANG Xing +2 位作者 ZHAO Xu CHENG Hua WANG Hong-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81-1492,共12页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using manganese oxides as anodes is attractive due to their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 and abundant resources.Herein,we report a facile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s...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using manganese oxides as anodes is attractive due to their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 and abundant resources.Herein,we report a facile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spherical MnO2 containing coherent amorphous/crystalline domained by a simple yet effective redox precipitation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Further,flower-like CoMn2O4 constructed by single-crystalline spinel nanosheets has been fabricated using MnO2 as precursor.This mild methodology avoids undesired particle aggregation and loss of active surface area in conventional hydrothermal or solid-state processes.Moreover,both MnO2 and CoMn2O4 nanosheets manifest superior lithium-ion storage properties,rendering them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LIBs and other energy-related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anese oxides nanostructures anode materials lithium ion batteries ELECTROCHEMIS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iO_2-B as anode material
4
作者 王新宇 谢科予 +3 位作者 李劼 赖延清 张治安 刘业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06-410,共5页
TiO2-B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s,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 TiO2-B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s,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calcining temperature, molar ratio of K2O to TiO2 and calcining tim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O2-B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ining time exert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The TiO2-B is obtained with good crystal structure and suitable size by using K2Ti4O9, which is prepared at 950 ℃for 24 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x(K2O)/x(TiO2)=1:3.5. The TiO2-B delivers all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231.6 mA.h/g. And the rate caoacitv is 73.2 mA-h/g at 1 675 mA/g, which suggests that TiO2-B i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the lithium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TiO2-B solid state method anode mater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锡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倩 李常林 +4 位作者 王硕然 黄娜 王文培 马红周 翁雅青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5,共11页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人们对清洁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发新型储能材料刻不容缓。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丰富,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成为继锂离子电池之后最具前景的二次电池。电池的负极材料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二硫化锡...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人们对清洁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发新型储能材料刻不容缓。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丰富,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成为继锂离子电池之后最具前景的二次电池。电池的负极材料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二硫化锡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高理论比容量、易于调控的形貌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等特点,引发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对二硫化锡的结构以及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钠化机理进行了总结,概括了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一些方法,最后对二硫化锡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二硫化锡 钠化机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锂电池负极新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肖高 郑明珠 +1 位作者 毛诗钰 李晓慧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面,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备可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容量和倍率性能等优势。该文对基于生物质构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稻壳、玉米秸秆、棉花和果壳等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基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讨论了未来生物质在储能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化工新型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农林废弃物 应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基ZnO/NiO@C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7
作者 李培枝 雷盼 +2 位作者 杨晓武 张康 王晨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MOF衍生的ZnO/NiO@C多孔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通过氮气吸附/脱附...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MOF衍生的ZnO/NiO@C多孔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通过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一定数量的介孔,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ZnO/NiO@C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89.7 mAh/g,循环400次后的可逆比容量为1078.0 mAh/g,容量保持率为72.4%。此外,通过不同倍率的充放电实验,电极的比容量可以恢复到初始倍率的75.28%,测试结果表明ZnO/NiO@C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较好的倍率性能,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是由于其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降低了电荷的传递阻力,促进了离子的扩散,提高了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MOF 金属有机骨架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e_(2)/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8
作者 何锡凤 王福洋 马洁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0-1146,共7页
采用常规水热法在二维材料MXene(Ti_(3)AlC_(2))上原位生长多孔纳米立方体CoSe_(2),调控制备活性位点多、结构稳定的CoSe_(2)/MXene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XPS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不仅有效抑制M... 采用常规水热法在二维材料MXene(Ti_(3)AlC_(2))上原位生长多孔纳米立方体CoSe_(2),调控制备活性位点多、结构稳定的CoSe_(2)/MXene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XPS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不仅有效抑制MXene薄片的重新堆积,还可缓解CoSe_(2)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将CoSe_(2)/MXene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进行性能测试,表现出优秀的循环性能,在0.2 A/g电流密度时,复合材料循环100圈后的比容量仍可达497.3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CoSe_(2)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李培枝 雷盼 +3 位作者 张玉书 张康 鄢长灏 王晨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9-1515,共7页
以纳米硅和人造石墨为活性物质、黏土为黏结剂、导电炭黑为导电剂,经球磨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了三维硅碳负极材料。采用SEM、Raman光谱、XRD、XPS、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 以纳米硅和人造石墨为活性物质、黏土为黏结剂、导电炭黑为导电剂,经球磨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了三维硅碳负极材料。采用SEM、Raman光谱、XRD、XPS、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恒电流充放电和倍率测试,考察了硅掺杂量(以人造石墨质量计,下同)对三维硅碳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掺杂量为20%时制备的三维硅碳负极材料Si/C-2形成了有序稳定的三维骨架结构,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Si/C-2电极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54.7和1816.5 mA·h/g;在0.1、0.2、0.5和1.0 C倍率下,Si/C-2电极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816.5、1386.5、872.2和566.3 mA·h/g,当倍率恢复到0.1 C时,容量保持率为91.6%;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Si/C-2电极循环100圈后具有1757.5 mA·h/g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96.8%。黏土在高温煅烧下形成了骨架结构,且热解炭包裹在硅的表面,阻止了纳米硅和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有利于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的稳定形成,减少了电解液的消耗,同时三维骨架结构的存在有效缓解了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对其电化学性能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纳米硅 三维结构 电化学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基炭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秀春 杨晋伟 +7 位作者 李凌澍 霍慕逸 陈林 杨自强 俞佳 张兆华 刘宇昊 张传祥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8,共12页
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在低速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被看好,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发展意义重大。煤沥青因具有碳含量高、芳化度高等特征,是硬炭负极材料的优质前驱体,但直接高温热解会... 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在低速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被看好,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发展意义重大。煤沥青因具有碳含量高、芳化度高等特征,是硬炭负极材料的优质前驱体,但直接高温热解会产生石墨化的倾向,表现为碳层间距小,活性位点少,储钠容量低。因此,以煤沥青为原料,利用兼具活化和催化作用的NaCl为模板剂,经800℃炭化制备沥青基硬炭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低温氮气吸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探究炭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借助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等探究煤沥青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结果表明:NaCl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引入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促进局部石墨片层的形成,并使其封闭孔体积显著提高;当NaCl与煤沥青的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煤沥青基多孔炭PN2具有163 m^(2)/g的比表面积,具有高斜坡比容量和高平台比容量的电化学特征,在50 mA/g电流密度时可逆比容量为229.6 mAh/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2 A/g时,仍能保持99 mAh/g的可逆比容量,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200圈循环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79.51%;机理分析表明,煤沥青基多孔炭的储钠机制可归因于扩散行为和电容行为的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钠离子电池 多孔炭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煤基碳纤维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杰 孙明福 +4 位作者 于继图 李龙 孟卫波 梁浩 邢宝林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以褐煤、煤系腐植酸和煤沥青为原料,聚丙烯腈为助纺剂,三苯基膦为掺杂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磷掺杂煤基碳纤维,重点研究磷原子掺杂对煤基碳纤维微观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褐煤、煤系腐植酸和煤沥青经静电纺丝法可成功制备... 以褐煤、煤系腐植酸和煤沥青为原料,聚丙烯腈为助纺剂,三苯基膦为掺杂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磷掺杂煤基碳纤维,重点研究磷原子掺杂对煤基碳纤维微观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褐煤、煤系腐植酸和煤沥青经静电纺丝法可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柔性的磷掺杂煤基碳纤维。所制备的磷掺杂煤沥青基碳纤维P-CTP-CFs相互交织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其平均直径为144.0 nm,比表面积为50.3 m^(2)/g,同时含有大量无定形碳和C—O、C=O、O—C=O、吡啶氮、吡咯氮、石墨氮及P—C/P—N、P—O、P=O等杂原子官能团。磷掺杂煤沥青基碳纤维P-CTP-CFs用作锂离子电池自支撑负极材料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0 mA/g的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达到944.9 mAh/g,在1000 mA/g大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仍有273.6 mAh/g。且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保持率可达到86.2%,显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柔性负极材料。磷掺杂煤沥青基碳纤维优异的储锂特性与其特殊的三维网状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杂原子官能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碳纤维 磷掺杂 静电纺丝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基硬炭负极材料的硝酸氧化梯度调控及储钠性能研究
12
作者 梁可盈 郭凯君 +3 位作者 王潇潇 卫贤贤 冯国红 谢莉婧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1,共14页
氧化处理是提高沥青基硬炭储钠性能的有效策略。沥青中含氧官能团可由其氧化程度进行调控,通过影响炭化过程中材料微晶形貌的演变,最终影响其衍生硬炭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基于煤沥青前驱体的分子特性,建立了硝酸液相氧化策略,揭示了预氧... 氧化处理是提高沥青基硬炭储钠性能的有效策略。沥青中含氧官能团可由其氧化程度进行调控,通过影响炭化过程中材料微晶形貌的演变,最终影响其衍生硬炭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基于煤沥青前驱体的分子特性,建立了硝酸液相氧化策略,揭示了预氧化处理对煤沥青基硬炭的结构演变及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氧化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4 h,沥青与硝酸质量比为1∶6)下所得材料展现出扩大的层间距及丰富的孔结构。该材料在30 mA/g的电流密度下可提供240.6 mAh/g的可逆比容量,较原始沥青提升了3倍,首次库仑效率从53.22%提升到85.08%。最后通过建立“氧化程度-微晶结构-储钠性能”的多维关联模型,揭示了硝酸液相氧化处理对煤沥青基硬炭储钠容量的作用机制,证明了硝酸氧化处理对改善沥青基硬炭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硝酸氧化 钠离子电池 硬炭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生物聚合物衍生硬炭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储钠性能
13
作者 刘冬旭 宋皓炜 +3 位作者 刘鹏 姚青荣 王仲民 邓健秋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14,共6页
生物质衍生硬炭材料具有可逆容量高、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优点,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的负极材料之一。本工作以天然生物聚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采用一步炭化法分别制备出硬炭负极材料。XRD结果表明,几种... 生物质衍生硬炭材料具有可逆容量高、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优点,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的负极材料之一。本工作以天然生物聚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采用一步炭化法分别制备出硬炭负极材料。XRD结果表明,几种天然生物聚合物经炭化后均形成具有高度无序结构的无定形硬炭材料。其中,纤维素微观形貌呈棒状,比表面积为3.04 m^(2)·g^(-1),平均孔径为6.84 nm,这种结构有利于钠离子储存,从而使纤维素衍生硬炭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充电容量达288.8 mAh·g^(-1),首次库仑效率高达90.1%,而在5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经历500圈充放电循环后充电容量仍达213.0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6.6%。本工作可为开发高性能生物质硬炭负极材料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硬炭 生物聚合物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柔性Sn–CNFs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储能研究
14
作者 刘超群 刘擎 迟彩霞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9,共5页
基于合金化反应的锡基钠离子负极材料因其高理论容量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粒子聚集以及体积膨胀使锡基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有待提升。因此,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将锡纳米片嵌入到氮掺杂的碳纳米纤维中,制备... 基于合金化反应的锡基钠离子负极材料因其高理论容量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粒子聚集以及体积膨胀使锡基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有待提升。因此,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将锡纳米片嵌入到氮掺杂的碳纳米纤维中,制备了具有柔性无粘结剂的Sn-CNFs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活性材料的锡可以提供高的理论容量,氮掺杂的碳纤维可以有效地提升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Sn-CNFs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2 A/g、0.5 A/g、1.0 A/g、2.0 A/g时,可逆放电容量分别为788.7 mAh/g、596.2 mAh/g、483.8 mAh/g以及367.9 mAh/g,即使当电流密度增加到5.0 A/g时,仍然保持了264.7 mAh/g的可逆容量。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60圈后仍然具有626.6 mAh/g,容量保持率为87%。本研究可为设计新型柔性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柔性 锡基 钠离子电池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硬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预处理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文浩 韩文佳 +4 位作者 陈安祥 周世晋 王晓龙 陈仪玮 李霞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1-212,共12页
生物质基硬碳因成本低廉、碳源丰富而广泛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但由于生物质前驱体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局限,直接碳化制备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电性能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生物质前驱体进行预处理,调整和优化... 生物质基硬碳因成本低廉、碳源丰富而广泛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但由于生物质前驱体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局限,直接碳化制备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电性能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生物质前驱体进行预处理,调整和优化生物质前驱体的组分和结构,增强其电化学性能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预处理角度出发,首先总结了近年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预处理工艺、作用以及机理,然后综述了化学法、物理法与生物法等三种生物质基硬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者在生物质基硬碳材料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应用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硬碳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微晶石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吴鹂霄 燕溪溪 +4 位作者 张素娜 徐一鸣 钱佳颖 乔永民 王利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5-3625,共11页
现有的阳极技术已接近性能极限。微晶石墨作为阳极材料中常用的石墨类材料的一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的负极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课题。采用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水热... 现有的阳极技术已接近性能极限。微晶石墨作为阳极材料中常用的石墨类材料的一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的负极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课题。采用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水热合成法,通过高温煅烧,成功制备了磷掺杂的微晶石墨负极材料。通过磷酸水热法对微晶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实现了磷元素的有效掺杂,并确保了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掺杂元素的稳定附着和均匀分布。结果表明,磷掺杂能够显著提升微晶石墨的化学活性,初次放电比容量实现501.56 mAh/g,在3C高倍率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21.98 mAh/g,相较于原样提升了大约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阳极材料 微晶石墨 磷掺杂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e_(2)/MXene超结构钾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臻 吴邦军 +3 位作者 王重权 许冠南 刘争 张业龙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5,122,共5页
针对较大尺寸的钾离子在钾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导致负极扩散动力学缓慢并伴随着剧烈的体积变化问题,制备了NbTe_(2)纳米针垂直生长在MXene纳米片上的三维超结构NbTe_(2)/MXene。结果表明,该三维超结构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针对较大尺寸的钾离子在钾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导致负极扩散动力学缓慢并伴随着剧烈的体积变化问题,制备了NbTe_(2)纳米针垂直生长在MXene纳米片上的三维超结构NbTe_(2)/MXene。结果表明,该三维超结构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可逆比容量仍达到306.8 mAh/g,容量保持率为68.4%,平均每圈容量损耗率仅为0.21%。即使在20 A/g的大电流密度下仍展现出139.8 mAh/g的可逆容量。该超结构具有比表面积大、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和多活性位点等诸多优势,能够提高钾离子电池的性能,为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MXene NbTe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负极用立方体ZnSe/SnSe@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8
作者 雷云平 李爱民 +2 位作者 冯丽 董雅倩 张耀辉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7,共7页
以氯化锌、四氯化锡和氢氧化钠为原料,聚乙二醇-4000为添加剂,通过室温水热反应制备纳米立方体ZnSn(OH)6前驱体,采用盐酸多巴胺包碳处理和高温硒化工艺制备立方体ZnSe/SnSe@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氯化锌和四氯化锡物质的量比(1∶1,1∶2,2... 以氯化锌、四氯化锡和氢氧化钠为原料,聚乙二醇-4000为添加剂,通过室温水热反应制备纳米立方体ZnSn(OH)6前驱体,采用盐酸多巴胺包碳处理和高温硒化工艺制备立方体ZnSe/SnSe@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氯化锌和四氯化锡物质的量比(1∶1,1∶2,2∶1)条件下制备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以及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氯化锌与四氯化锡的物质的量比为1∶2和2∶1时,复合材料中存在聚集的纳米颗粒,未发现碳均匀包覆的立方体颗粒,当氯化锌和四氯化锡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立方体形态规则,均匀分散,表面被一层碳均匀包覆;复合材料的物相均为ZnSe和SnSe的复合相,且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当氯化锌和四氯化锡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40圈后,复合材料的质量比容量仍可维持在410 mA·h·g^(−1),库伦效率约为94.6%,明显高于采用物质的量比为1∶2和2∶1的氯化锌和四氯化锡制备的复合材料,且在1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其质量比容量依然能够达到330 mA·h·g^(−1),库伦效率接近100%,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与氯化锌和四氯化锡物质的量比为1∶2和2∶1相比,物质的量比为1∶1的氯化锌和四氯化锡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阻抗和较快的离子扩散速率,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体ZnSe/SnSe@C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空心立方体ZnMn_(2)O_(4)/rGO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
19
作者 张琳 蔡强浩 +2 位作者 代汉文 汪燕鸣 王飞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8-1077,共10页
ZnMn_(2)O_(4)是一种潜在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仍需提高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通过简便的室温微乳液法和后续煅烧制备了边长约200 nm的ZnMn_(2)O_(4)空心立方体,由粒径30~50 nm的纳米颗粒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 ZnMn_(2)O_(4)是一种潜在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仍需提高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通过简便的室温微乳液法和后续煅烧制备了边长约200 nm的ZnMn_(2)O_(4)空心立方体,由粒径30~50 nm的纳米颗粒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了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将ZnMn_(2)O_(4)与氧化石墨烯(GO)混合并热处理后得到ZnMn_(2)O_(4)/rGO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结构、储锂性能和机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ZnMn_(2)O_(4)/rGO在0.1和4 A·g^(−1)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193和620 mAh·g^(−1),在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700次放电比容量保持806 mAh·g^(−1)。其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源于ZnMn_(2)O_(4)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协同作用,较小的二次立方体/一次纳米颗粒尺寸利于Li^(+)的短距离扩散,空心结构提供了材料锂化时体积膨胀的空间而使立方体保持结构完整;rGO不仅构建了材料的三维电子传输网络加快电子传输速度,而且也能缓冲嵌/脱锂时的体积变化而维持材料结构稳定。本研究为高性能金属氧化物类负极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ZnMn_(2)O_(4) 还原氧化石墨烯 微乳液法 储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电池正极用高熵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镒民 刘雪枫 +2 位作者 丁丽香 张海军 雷文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2-5060,共9页
高熵材料因其多元组分间的协同效应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高性能储能材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高熵材料在碱金属二次电池正极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高熵氧化物、高熵普鲁士蓝及高熵合金等做为... 高熵材料因其多元组分间的协同效应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高性能储能材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高熵材料在碱金属二次电池正极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高熵氧化物、高熵普鲁士蓝及高熵合金等做为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及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时,不仅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而且具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基于此,综述了近年来高熵正极材料在碱金属二次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材料的性能特点,并对高熵材料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材料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钾离子电池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