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2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icagrelor early postoperative mono-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1
作者 Xule Wang Chunguang Qiu +1 位作者 Zhanying Han Wenjie Lu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45-145,共1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is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icagrelor early postoperative mono-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832 patients who choose... Objective The purpose is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icagrelor early postoperative mono-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832 patients who choose ticagrelor for anti-platelet therapy from August 2015 to December 2016 and underwent PCI with the second 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DES)was se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postoperative mono-antiplatele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DRUG-ELUTING S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赋能的专病管理平台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梅 张洪兵 +9 位作者 夏春秋 张雨琪 纪慧慧 石怡 段丽然 郭玲玉 刘京豪 李昕 董明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2,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肺癌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胸腔镜微创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首选术式,然而患者出...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肺癌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胸腔镜微创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首选术式,然而患者出院后的功能恢复仍需重点关注。传统随访模式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医疗资源消耗大、患者负担重等问题。基于人工智能(artifcial intelligence,AI)的专病管理平台为患者出院后随访开辟了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对463例肺癌术后患者实施AI平台随访,深入分析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旨在对潜在的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推进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方法利用AI平台整合科普视频、医护团队与AI助手协作管理,记录健康日志、评估健康状况、实施个性化干预,并通过Leicester咳嗽问卷监测患者术后康复状况。采用独立变量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肺癌术后咳嗽的原因。结果患者出院后7 d问题发生率最高,出院后14 d症状明显缓解。性别、吸烟史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咳嗽恢复的关键因素。女性出院后7 d内咳嗽多于男性(P<0.01),而老年患者出院后14 d内咳嗽发生率低于年轻患者(P=0.03)。通过AI平台实施阶段性干预,患者的咳嗽、疼痛和睡眠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AI专病管理平台在提升肺癌术后管理效率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分阶段管理术后咳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结合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有望实现更精细化、个体化的术后康复管理,并推动AI技术在多学科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术后管理 人工智能 专病管理 咳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鹏 许伊蒙 韩玮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05-1710,共6页
目的 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220例患者,排除术前肺部感染、资料不全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收集术... 目的 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220例患者,排除术前肺部感染、资料不全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收集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84例(38.2%)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多因素分析显示,高BMI(OR=1.12,95%CI:1.02~1.23,P <0.05)、术后3 d低白蛋白(OR=0.91,95%CI:0.83~0.99,P <0.05)、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OR=1.05,95%CI:1.01~1.09,P <0.05)、术后卧床时间长(OR=1.56,95%CI:1.22~1.99,P <0.05)以及术后发生肺部以外的并发症(OR=2.23,95%CI:1.05~4.75,P <0.05)是PD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AUC为0.82(95%CI:0.76~0.88),校准曲线显示拟合良好,内部验证后AUC为0.80(95%CI:0.71~0.88),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高BMI、术后白蛋白水平低、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及术后发生肺部以外的并发症是PD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管理专家共识
4
作者 王鸥 陈曦 +6 位作者 孙立昊 陈德才 陈丽萌 廖泉 刘建民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急重者危及生命,慢性者影响生活质量,需不断提高对此类情况的识别和处置水平。来自国内外科、内分泌科和肾脏科的专家,围绕手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急重者危及生命,慢性者影响生活质量,需不断提高对此类情况的识别和处置水平。来自国内外科、内分泌科和肾脏科的专家,围绕手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和生化表现、紧急救治和长期治疗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低钙血症 术后 管理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降噪耳机隔离术中噪声对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宋芬 刘晓杰 刘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4-710,共7页
目的探讨降噪耳机隔离术中噪声对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食管或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年龄≥18岁... 目的探讨降噪耳机隔离术中噪声对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食管或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年龄≥18岁,性别不限,ASAⅠ-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手术中使用降噪耳机来降低噪声强度,对照组不进行噪声隔离,记录术中平均噪声强度和噪声强度≥70 dB的术中时间比例。观察并比较的主要结局指标是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测量的术后24 h恢复质量,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48 h的QoR-15评分;术后拔管即刻、离开复苏室时、术后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测量的静息和运动诱发疼痛评分,术中与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消耗量;术后48 h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估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显著升高[(123.43±5.92)vs.(119.75±6.62),t=3.211,P=0.002]。观察组术后拔管即刻静息VAS评分[1(0,3)vs.2(2,3),Z=-3.755,P<0.001]与运动VAS评分[2(1,3)vs.3(2,3),Z=-2.959,P=0.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离开复苏室时、术后24 h、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显著降低[(0.23±0.05)vs.(0.27±0.06),t=3.515,P=0.01],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48 h内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0±2.57)vs.(6.63±3.23),t=2.313,P=0.022]。结论在全身麻醉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降噪耳机进行术中噪声隔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缓解术后疼痛和降低镇痛药物总消耗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全身麻醉 术后恢复质量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腹部肌肉内部分层分析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石鑫 梁重霄 +1 位作者 张蓓 王继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1,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肌肉脂肪浸润的基础上,利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将肌肉内部按照不同的密度范围划分成不同的亚分区,进一步研究肌肉密度改变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9月于吉林大... 目的本文旨在肌肉脂肪浸润的基础上,利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将肌肉内部按照不同的密度范围划分成不同的亚分区,进一步研究肌肉密度改变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OLT的145例患者,以患者腰3椎体水平最大层面的CT平扫图像作为原始数据,利用Neusoft Fatanalysis软件对图像进行相关肌肉参数的测量。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检验。利用RIAS软件进行临床特征提取及分析建模,分别建立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C)3种机器学习模型,并绘制不同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F1分数、准确率。结果采用肌肉分层分析前的7种临床特征建立LR-C、SVM-C、RFC-C 3种机器学习模型,其中RFC-C模型测试集的AUC值为0.803、灵敏度0.588,特异度0.778。采用肌肉分层分析后的16种临床特征建立的LR-CS、SVM-CS、RFC-CS模型中,LR-CS及SVM-CS模型测试集的AUC值较高,均为0.852,灵敏度分别为0.765、0.706,特异度分别为0.889、0.926,通过对比肌肉分层分析前后各模型测试集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F1分数、准确率后发现,肌肉分层分析后预测模型的参数均有所提升。通过对比各预测模型的决策分析曲线和校正曲线,发现LR-CS及SVM-CS模型对于预测OLT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具有良好效能。结论在肌肉脂肪浸润的基础上,利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将肌肉内部按照不同的密度划分成不同子区,对于OLT患者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脂肪浸润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儿术后谵妄的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可 王庚 郭向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7,共4页
患儿术后谵妄(POD)发病率可高达80%,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与多项不良事件密切相关,甚至会造成患儿远期认知功能受损。目前对患儿POD研究关注度相对不足,故而识别和防治难度较大。高效可靠的评估工具是当前筛查患儿POD的主要手段,但仍... 患儿术后谵妄(POD)发病率可高达80%,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与多项不良事件密切相关,甚至会造成患儿远期认知功能受损。目前对患儿POD研究关注度相对不足,故而识别和防治难度较大。高效可靠的评估工具是当前筛查患儿POD的主要手段,但仍需与苏醒期躁动、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等仔细鉴别。患儿POD的潜在危险因素有很多,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诱发因素叠加患儿的谵妄易感性共同导致了POD的发生。掌握患儿POD特点、对可能的危险因素加以避免或提早干预是制定集束化防治策略、改善预后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苏醒期谵妄 儿童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慢性术后疼痛过渡期疼痛服务的介绍及启示
8
作者 俞小玲 钱维明 +1 位作者 余良梦 陈洁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0-635,共6页
慢性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负担。国外过渡期疼痛服务模式通过术前评估与预康复、术中及术后早期多模式镇痛以及出院后持续性干预,实现了慢性术后疼痛管理的前瞻性和持续性。文章综述了国外过渡期疼痛服... 慢性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负担。国外过渡期疼痛服务模式通过术前评估与预康复、术中及术后早期多模式镇痛以及出院后持续性干预,实现了慢性术后疼痛管理的前瞻性和持续性。文章综述了国外过渡期疼痛服务模式的内容、实施方法和效果,探讨其在提升慢性术后疼痛管理效率方面的贡献,并基于国内疼痛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关启示和建议,以期为国内慢性术后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期疼痛服务 术后疼痛 护理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9
作者 程虎 李雪燕 +3 位作者 程逍 亚力·亚森 吴建江 王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3-818,共6页
目的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Ⅲ或Ⅳ级,手... 目的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Ⅲ或Ⅳ级,手术类型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联合手术。根据术中是否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HA组(n=82)与对照组(n=124)。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切皮前、术后6、24、48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损伤标记物ta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A组术后7 d内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6 h IL-6、IL-8、TNF-α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IL-6、IL-8、TNF-α、tau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IL-6、TNF-α和tau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B心脏手术患者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能够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及脑损伤标记物浓度,降低PO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术后谵妄 血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alpha功率在认知储备与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谵妄间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张绍刚 周田田 +2 位作者 陈一林 童建华 安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2-917,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alpha功率在认知储备与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谵妄(POD)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收集接受全身麻醉的非心脏手术患者234例,男126例,女108例,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评估术前认知储备,记录术中额叶... 目的探讨术中alpha功率在认知储备与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谵妄(POD)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收集接受全身麻醉的非心脏手术患者234例,男126例,女108例,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评估术前认知储备,记录术中额叶EEG数据,并采用多锥度方法估计功率谱。主要结局为术后3 d内POD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中介分析探讨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及alpha功率的中介作用。结果有64例(27.4%)患者术后3 d内发生POD。低认知储备(OR=2.59,95%CI 1.41~4.77,P=0.003)、术中低alpha功率(OR=1.74,95%CI 1.53~2.21,P<0.001)、高ASA分级(OR=13.26,95%CI 2.37~74.04,P=0.003)、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OR=1.10,95%CI 1.06~1.21,P<0.001)及高年龄调整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OR=1.60,95%CI 1.07~2.39,P=0.021)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ASA、教育水平、抑郁史、ACCI、衰弱、MMSE、血红蛋白、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theta功率及beta功率协变量后,低认知储备对POD的总效应为14.3(95%CI 3.8~24.6,P=0.013),直接效应为12.1(95%CI 1.1~23.4,P=0.018),通过alpha功率的间接效应为2.3(95%CI 0.3~4.8,P=0.026),占总效应的16.1%(95%CI 7.6%~30.1%,P=0.025)。结论低认知储备与术中低alpha功率异常均为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alpha功率在POD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认知储备 脑电图 alpha功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病人术后核心症状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葛娇宇 王锦毓 +2 位作者 梁冠冕 王杉珊 潘红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04-2513,共10页
目的:调查胃癌病人术后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运用网络分析法探究胃癌病人术后症状网络特征及核心症状,并对核心症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便利抽取2024年1月—2024年4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胃外科住院的269... 目的:调查胃癌病人术后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运用网络分析法探究胃癌病人术后症状网络特征及核心症状,并对核心症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便利抽取2024年1月—2024年4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胃外科住院的269例胃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胃肠模块进行调查;采用R软件对胃癌病人术后症状进行网络分析,并确定核心症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核心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病人术后发生率最高的3个症状为睡眠不安(85.9%)、疲乏(85.1%)、疼痛(83.3%)。症状网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好,节点的可预测值为13.1%~60.0%,苦恼表现出最大的可预测性。呕吐(rs=2.424)、疲乏(rs=1.159)、苦恼(rs=0.780)是强度中心性最大的3个节点,为核心症状。年龄、性别及手术方式是发生呕吐的主要影响因素;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 2002)评分、血红蛋白及前清蛋白是发生疲乏的影响因素;学历、合并术后并发症是发生苦恼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分析法探究胃癌病人术后的症状网络,发现呕吐、疲乏和苦恼是胃癌病人术后核心症状。提示医护人员要尽早识别核心症状,切断症状间关系,并对核心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预见性干预,提高症状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 核心症状 网络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2
作者 谢思宁 蒋忱冠 +4 位作者 李享佳卉 韩如泉 杨舟 李秉心 石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psychic dysfunction,PN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招募2020年1月—202... 目的探究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psychic dysfunction,PN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招募2020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以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为靶点的DBS手术。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并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尔顿抑郁与焦虑量表、3 min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判定患者术后3 d内是否出现PND(结局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PN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216例PD患者。DBS术后3 d内出现PND 77例(35.6%),其中包括出现抑郁或其程度加重24例(31.2%),出现焦虑或其程度加重16例(20.8%),认知功能评级下降13例(16.9%),出现谵妄表现24例(3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硬脑膜开放方式、硬脑膜开放时间、术中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分改善率、术后颅内气体体积在PND患者与非PND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68,95%CI:1.077~5.657,P=0.033)、术后颅内气体体积(OR=1.217,95%CI:1.096~1.351,P<0.001)是PD患者DBS术后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术中UPDRS-Ⅲ评分改善率为其保护性因素(OR=0.894,95%CI:0.863~0.925,P<0.001)。结论DBS术后PD患者具有较高的PND发生率,性别、术后颅内积气量和PD运动症状改善程度可影响PND发生风险,提示针对性别进行个体化管理、提升手术技巧并加强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监测在优化DBS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罐综合灸在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郑晓英 李德越 +3 位作者 王继坤 赵滨滨 吕学丽 任莹莹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火龙罐综合灸对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某中医院120例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 目的探讨火龙罐综合灸对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某中医院120例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火龙罐综合灸。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后1个月的癌症疲乏、中医证候评分和疗效等。结果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癌症疲乏量表得分为(20.01±0.48)分,低于对照组的(27.44±0.54)分;中医证候评分为(5.69±1.05)分,低于对照组的(7.26±1.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火龙罐综合灸能有效改善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的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综合灸 甲状腺癌术后 癌因性疲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14
作者 张绍刚 孙振全 +2 位作者 李陆军 童建华 樊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布比卡因脂质体复合布比卡因组(LB组)和地塞米松复合布比卡因组(BD组),每组44例。LB组给予布比卡因脂质体199.5 mg与布比卡因50 mg,BD组给予布比卡因112.5 mg与地塞米松6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 ml。两组均行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注射20 ml,隐神经阻滞注射10 ml。记录首次镇痛时间,术后6、12、24、48和72 h静息和活动时(踝关节屈伸活动)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和曲线下面积(AUC)。记录术后0~12 h、>12~24 h、>24~48 h和>48~72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D组比较,LB组首次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AUC明显减小(P<0.05),术后>24~48 h和>48~72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比卡因脂质体可有效延长布比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脂质体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王一品 于冬冬 李晓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胸腰椎压缩骨折... 目的观察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手术术后仍残余腰背痛的40例患者,采取电脑随机软件分组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予口服美洛昔康胶囊并进行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在口服美洛昔康胶囊及腰背肌抗阻训练的同时给予红元丸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DX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VAS评分、DXA数值、JOA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术后骨密度及腰背肌肉力量,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元丸 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后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后并发症风险
16
作者 刘鑫 杨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5-609,共5页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高级别反流患儿常需接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尽管手术成功率达92%~98%,但术后并发症(如持续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对侧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梗阻、术后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功能障碍等)仍...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高级别反流患儿常需接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尽管手术成功率达92%~98%,但术后并发症(如持续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对侧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梗阻、术后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功能障碍等)仍不容忽视,在某些情况下患儿仍需要再次手术。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笔者的临床体会,对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行系统阐述,供读者参考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输尿管反流 手术后并发症 泌尿系疾病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
17
作者 石金云 陈荣 +2 位作者 李文媛 纪木火 李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模型其性能。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行非心脏手术的905例老年患者围术期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既往合并症、术前认知功能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记录单等... 目的采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模型其性能。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行非心脏手术的905例老年患者围术期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既往合并症、术前认知功能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记录单等共102个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变量纳入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变量,应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自适应增强算法(Adaboost)和神经网络(NN)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POD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精确度-召回率(PR)曲线的平均精度(AP)、Brier评分等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引入Shapley加性解释(SHAP)对最优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分析。结果有155例(17%)患者发生POD,经LASSO回归分析后,确定10个特征变量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4种机器学习模型中,RF的AUROC最高为0.90(95%CI 0.86~0.93),AP为0.8,Brier评分为0.086。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显示,对POD贡献度最高的是手术时间。结论在应用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D预测模型中,RF的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外科手术 术后谵妄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Shapley加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术后医院感染经济损失——一项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研究
18
作者 张丽伟 狄佳 +4 位作者 陶源 冯诚怿 朱丽丽 金丹 江淑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5,共8页
目的了解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学损失,为预防与控制机器人术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某院2019年4月—2023年4月于胸外科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 目的了解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学损失,为预防与控制机器人术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某院2019年4月—2023年4月于胸外科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两组各纳入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经济损失。结果共纳入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921例,发生医院感染51例(医院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870例(非医院感染组)。通过1∶1 PSM后,两组各纳入31例。PSM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合并情况、美国麻醉医师(ASA)分级4个协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M后以上协变量在两组间分布都达到均衡(均P>0.05)。PSM后医院感染组住院期间总费用中位数为88711.72元,非医院感染组为78509.46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202.26元,主要增加的费用为药费、护理费、实验室诊断费等,西药费差值最高达8839.12元,其中以西药费中的抗菌药物费用差值占比最高,达73.55%。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患者日均住院费用差值为502.38元;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日数为(21.59±10.62)d,非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日数为(13.92±9.2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造成了一定的直接经济损失,护理费、实验室诊断费、西药费(主要为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上升,且延长患者住院日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感染 医院感染 经济损失 达芬奇机器人 胸外科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肺炎患者口咽标本代谢组学研究
19
作者 陈碧贞 李紫梦 +3 位作者 蒋雅昕 魏婷妤 贾锐 史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80,共9页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胃癌术后肺炎(POP)与非POP患者口咽代谢物特征,为揭示其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口咽拭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最终纳入...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胃癌术后肺炎(POP)与非POP患者口咽代谢物特征,为揭示其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口咽拭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最终纳入胃癌POP组和非POP组各30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HPLC-MS/MS)技术进行检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结果POP组与非POP组术前与术后、POP组术前与术后、非POP组术前与术后的代谢物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分图上未显示出明显的分离趋势,但差异代谢物筛选发现,POP组术前抗坏血酸、硫辛酸相对丰度较非POP组术前低;POP组术前5’-腺嘌呤核苷酸等相对丰度较术后低,丁二酸、苯乙醛等相对丰度高;苯丙氨酸等代谢通路存在差异。结论胃癌POP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具体代谢通路异常所致的代谢物含量改变,可能与POP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肺炎 口咽代谢物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手术后肺炎临床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20
作者 郭艳 李占结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511,共6页
目的分析手术后肺炎临床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手术后肺炎的进一步监测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2023年手术后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后肺炎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占比变化趋势及手术... 目的分析手术后肺炎临床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手术后肺炎的进一步监测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2023年手术后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后肺炎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占比变化趋势及手术后肺炎发生时间和病原体分布,以及各科室手术后肺炎发病率。结果2014—2023年全院共有653609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手术例次数为676245次,其中有2934例次发生手术后肺炎,手术后肺炎发病率为0.43%。手术后肺炎患者平均年龄为(59.76±16.53)岁,男性占比68.58%;手术后肺炎发病率由2014年的2.00%降至2023年的0.10%,VAP占比由2014年的9.92%上升至2023年的9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手术后肺炎发生在术后7、10、30 d内的分别占65.81%、78.80%、95.64%,发生率居前三的科室分别为心脏大血管外科(5.277%)、神经外科(2.114%)和胸外科(1.130%);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7.58%)。结论手术后肺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VAP患者应作为后续改进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心脏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则是手术后肺炎的重点关注科室,手术后10 d内应作为手术后肺炎的重点关注时间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手术后肺炎 临床分布 变化趋势 呼吸机相关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