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间温度与焊后热处理冷却速率对P91钢焊缝金属冲击韧性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徐晓龙 李文清 +3 位作者 刘梓申 杨飞 毛兴贵 蒋勇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8,共8页
在不同道间温度(250,300℃)下对P91钢进行8层16道埋弧焊,并对焊缝金属进行760℃×2 h焊后热处理,冷却速率分别为55℃·h^(−1)和约20℃·h^(−1)(随炉冷却),研究了道间温度与焊后热处理冷却速率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 在不同道间温度(250,300℃)下对P91钢进行8层16道埋弧焊,并对焊缝金属进行760℃×2 h焊后热处理,冷却速率分别为55℃·h^(−1)和约20℃·h^(−1)(随炉冷却),研究了道间温度与焊后热处理冷却速率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道间温度为250℃时,随着焊后热处理冷却速率由约20℃·h^(−1)提高到55℃·h^(−1),焊缝金属晶界处碳化物含量及其聚集程度降低,冲击吸收能量明显提高(幅度约68%),波动程度明显降低,自腐蚀电位提高,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当焊后热处理冷却速率约为20℃·h^(−1)时,随着道间温度由250℃升高到300℃,碳化物含量及其聚集程度降低,冲击吸收能量略微提高,波动程度略微降低,自腐蚀电位提高,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P91钢埋弧焊的道间温度和焊后热处理冷却速率应分别控制在250℃和55℃·h^(−1),此时焊缝金属的冲击吸收能量最大,其波动程度最小,自腐蚀电位最大,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1耐热钢 埋弧焊 焊后热处理 冲击韧性 碳化物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和准则研究
2
作者 谷文斌 蒋文春 +3 位作者 王金光 徐彤 李军 涂善东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2,共13页
针对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温度均匀性难以控制和残余应力难以消除的问题,提出单加热和主副加热两种局部热处理方法,并建立工艺准则和理论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仅需焊缝性能恢复,对消除残余应力要求不高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加热... 针对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温度均匀性难以控制和残余应力难以消除的问题,提出单加热和主副加热两种局部热处理方法,并建立工艺准则和理论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仅需焊缝性能恢复,对消除残余应力要求不高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加热带宽度(HB)为6t,梯度控制带宽度(GCB)为2HB。对于既考虑焊缝性能恢复又兼顾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HB至少为3√Rt;当内壁不保温,仅外壁保温时,HB应大于5√Rt,GCB为2HB。当单加热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带宽度过宽,推荐采用主副加热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本研究可为大型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提供理论和实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设备 局部焊后热处理 加热带 梯度控制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时效对Al-6.7Zn-1.8Mg-0.2Cu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胡莎莎 邱诚 张大童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采用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对3.2 mm厚度的Al-6.7Zn-1.8Mg-0.2Cu铝合金挤压板材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时效热处理,即人工时效(artificial ageing,AA)120℃×24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 采用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对3.2 mm厚度的Al-6.7Zn-1.8Mg-0.2Cu铝合金挤压板材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时效热处理,即人工时效(artificial ageing,AA)120℃×24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硬度试验和拉伸试验等对焊后接头和时效接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6.7Zn-1.8Mg-0.2Cu高强铝合金FSW接头抗拉强度为470 MPa,焊接系数为80.0%,断后伸长率为10.1%.采用焊后AA能有效提高接头的强度,其抗拉强度为525 MPa,相比焊态接头提高11.8%,达到母材(base material,BM)的89.6%,断后伸长率为8.5%.FSW过程中受摩擦热影响热力影响区(thermo-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TMAZ)和焊核区(nugget zone,NZ)的析出相溶解随后冷却再析出,其中析出相主要是η'相,在热影响区(heat-affected zone,HAZ)主要发生GP区(Guinier-Preston zone)的溶解和η'相的粗化,在不同热输入下析出相逐渐由溶解转变为粗化.焊后时效使得GP区析出和发生GP区向η'相的转变,在HAZ处已存的η'相转变成粗大的η相.接头硬度曲线呈明显W形,FSW接头断裂在NZ,焊后时效接头断裂在HA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Al-6.7Zn-1.8Mg-0.2Cu铝合金 焊后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Fe-Cr-Mo-C耐磨堆焊合金组织和磨损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二虎 崔丽 +3 位作者 邵蔚 贺定勇 许一 于金满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0,共9页
单齿辊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高温磨粒磨损问题。为了提高其服役寿命,采用药芯焊丝电弧焊制备Fe-Cr-Mo-C耐磨堆焊合金,并分析不同Cr含量(14wt.%、18wt.%、23wt.%)和焊后热处理对Fe-Cr-Mo-C耐磨堆焊合金微观组织和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 单齿辊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高温磨粒磨损问题。为了提高其服役寿命,采用药芯焊丝电弧焊制备Fe-Cr-Mo-C耐磨堆焊合金,并分析不同Cr含量(14wt.%、18wt.%、23wt.%)和焊后热处理对Fe-Cr-Mo-C耐磨堆焊合金微观组织和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Cr-Mo-C耐磨堆焊合金主要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M_(7)C_(3)碳化物组成。随着Cr含量从14wt.%增加到23wt.%,M_(7)C_(3)碳化物面积分数从48.9%增加到57.2%,而其尺寸则从27.9μm减小至23.7μm;随着Cr含量的增加,堆焊合金的耐磨性提升,这是因为随着Cr含量的增加,堆焊合金中碳化物硬质相的含量增加,并且硬质相组织细化,提高了合金抵抗磨粒的切削能力,从而提高了合金的磨损性能。然而,900℃下进行焊后热处理使三种堆焊合金中M_(7)C_(3)碳化物的面积分数分别降低至41.4%、48.9%、50.8%,而碳化物尺寸分别增加至32.1μm、27.3μm、26.4μm,使得堆焊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下降。研究焊后热处理对Fe-Cr-Mo-C耐磨堆焊合金组织和磨损性能的影响为单齿辊修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Mo-C堆焊合金 M_(7)C_(3)碳化物 磨粒磨损 焊后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影响
5
作者 范金琦 崔旭华 +1 位作者 马慧娟 胡志力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300,共8页
研究了时效时间对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焊后热处理对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搅拌摩擦焊接头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时效时间为18 h时,其抗拉... 研究了时效时间对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焊后热处理对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搅拌摩擦焊接头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时效时间为18 h时,其抗拉强度可达430.3 MPa,断后伸长率为13.7%。在相同的时效时间内,搅拌摩擦焊拼焊板的抗拉强度与母材相当,但是断后伸长率较低。FSW试样和FSW-W-18 h试样的几何必需位错密度分别为5.49×10^(14)和1.06×10^(13)m^(-2)。经过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后,焊缝区域的几何必需位错密度减少了1个数量级。FSW试样焊缝中以粗化的θ′相居多,FSW-W-18 h中主要析出相为θ″相,θ″相在不显著增加材料脆性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了2219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FSW试样的断裂模式为解理加韧性断裂的混合断裂模式,解理断裂降低了材料的塑性。FSW-W-18 h拼焊板拉伸试样的断裂模式以韧性断裂为主,同时伴随着二次裂纹的扩展和交互,使材料在断裂前承受了更多的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焊后热处理 析出相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优化相位相干加权因子全聚焦成像实验分析
6
作者 汪翔 王强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798,共10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存在粗大的柱状晶组织以及在整体上呈现出各向异性和不均匀性导致的超声衰减严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优化相位相干加权因子的全聚焦成像算法(OPCF-TFM),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OPCF-TFM算法...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存在粗大的柱状晶组织以及在整体上呈现出各向异性和不均匀性导致的超声衰减严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优化相位相干加权因子的全聚焦成像算法(OPCF-TFM),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OPCF-TFM算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奥氏体不锈钢试块焊缝区内部的ϕ1 mm横通孔缺陷的位置。该算法与全聚焦成像算法相比,缺陷的定位误差平均值可以降低0.1308 mm,缺陷的宽度误差平均值可以降低0.1308 mm,缺陷的信噪比可以提升-0:648~4:387 dB不等,表明OPCF-TFM算法检测奥氏体不锈钢的焊缝区更有优势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全聚焦算法 信号后处理 相位相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船用高强钢大厚板焊接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信 刘勇 王斌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以某型起重船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焊接后热作为焊接残余应力消除措施,研究结构的残余应力情况及消除措施的有效性。首先采用焊态和经过焊接后热的两组试板进行焊接残余应力检测并对比,结果表明焊态的试板焊接纵向残余应力最高达552.5 M... 以某型起重船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焊接后热作为焊接残余应力消除措施,研究结构的残余应力情况及消除措施的有效性。首先采用焊态和经过焊接后热的两组试板进行焊接残余应力检测并对比,结果表明焊态的试板焊接纵向残余应力最高达552.5 MPa,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经后热的试板纵向残余应力最大为385.3MPa,与焊态相比降低了167.2 MPa,下降约30%;同时获取了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进一步对起重船导向基座结构的焊缝进行后热并进行应力检测,其纵向焊接残余应力最大值为310.8 MPa,远低于母材屈服强度。本文研究表明:起重船高强钢大厚板在焊态时焊接残余应力较大,需采取措施消除残余应力;采用焊接后热可以大幅降低高强钢大厚板的焊接残余应力水平,焊接后热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操作便捷性,在起重船建造过程中建议考虑对大厚板焊缝进行后热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船 高强钢 焊接残余应力 后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桥式起重机多轴疲劳寿命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广辉 孙淼 +2 位作者 吕世宁 李仕华 高有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768-10775,共8页
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是典型的焊接结构,在日常服役时主梁焊缝区域经常出现疲劳裂纹。为保证起重机的服役安全,基于多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危险裂纹区域的多级子模型;在二级子模型上建立热-结构耦合焊接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分析了焊接的全... 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是典型的焊接结构,在日常服役时主梁焊缝区域经常出现疲劳裂纹。为保证起重机的服役安全,基于多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危险裂纹区域的多级子模型;在二级子模型上建立热-结构耦合焊接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分析了焊接的全过程,通过模拟焊后热处理分析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合多轴临界面法构建了以应变幅值作为多轴损伤参量的疲劳分析方法,评估了危险裂纹区域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将结构整体疲劳问题转化成局部焊接位置的疲劳问题,不仅增加了计算效率,还能考虑疲劳细节处更多的影响因素,为起重机焊缝部位的疲劳寿命评估和延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裂纹 多级子模型 焊后热处理 残余应力 多轴临界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工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相贯节点残余应力的影响
9
作者 傅一晟 刘永健 +3 位作者 姜磊 霰建平 李昊天 肖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9,共19页
为研究焊接工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相贯节点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建立的热力顺序间接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拱肋相贯节点的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文献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对湘渝高速双堡... 为研究焊接工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相贯节点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建立的热力顺序间接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拱肋相贯节点的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文献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对湘渝高速双堡桥拱脚处拱肋相贯节点进行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对比了不同焊接热输入和焊接速度以及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等不同焊接工艺对拱肋相贯节点不同位置的残余应力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焊接热输入和焊接速度下拱肋相贯节点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变化规律表现为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热输入呈正相关关系,与焊接速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减小和焊接速度的提高,拉压残余应力整体减小,拱肋相贯节点经过焊前预热150~200℃以后,残余应力的峰值应力总体降低4%以上,但焊前预热对残余应力分布基本没有影响,更高的焊前预热温度能更有效地降低残余应力的峰值应力;拱肋相贯节点经过550~650℃保温温度下保温4 h的焊后热处理以后,焊接残余应力总体降低幅度在40%以上,更高的保温温度能更有效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相贯节点可通过减小焊接热输入和提高焊接速度的焊接工艺、焊前预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管混凝土拱桥 焊接残余应力 预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同质异态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川川 李菊 +3 位作者 李晓红 金俊龙 张传臣 季亚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85,共5页
对TC17(α+β)和TC17(β)钛合金进行线性摩擦焊及焊后热处理试验,运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观察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变化,采用轮廓法测试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热处理对接头的微观组织、残余应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对TC17(α+β)和TC17(β)钛合金进行线性摩擦焊及焊后热处理试验,运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观察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变化,采用轮廓法测试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热处理对接头的微观组织、残余应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焊缝区发生了相变及动态再晶界过程,形成亚稳定β相;两侧热力影响区初生α相严重变形,针状α相完全溶解。经过热处理,亚稳定β相分解为稳定的α+β相,板条状α相在晶界析出,针状α相在晶粒内部析出,变形α相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轮廓法测试结果表明,接头沿振动方向的应力呈双峰分布,接头热力影响区处拉应力峰值达到最大约360 MPa,焊缝中心拉应力值约140 MPa,经过热处理,接头沿振动方向拉应力值降低至50 MPa以下。经过热处理后接头微观组织更加均匀,并且接头残余应力得到消除,接头拉伸及疲劳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残余应力 焊后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1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组织和性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庭祥 冯伟 +4 位作者 陈波 张庆素 周宝金 刘鑫 刘满雨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4,112,共9页
采用丝级埋弧焊方法制备1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利用SEM、EBSD、XRD和TEM等微观分析方法研究了焊后热处理温度(500~620℃)对1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组织演变的影响,并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评估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 采用丝级埋弧焊方法制备1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利用SEM、EBSD、XRD和TEM等微观分析方法研究了焊后热处理温度(500~620℃)对1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组织演变的影响,并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评估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1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对比焊态(as welded,AW)先升高后降低,熔敷金属热处理后比AW韧性降低.1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在540℃热处理时获得较好强韧匹配效果,抗拉强度1030MPa,屈服强度970 MPa,-40℃冲击韧性58 J.1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在500~620℃热处理过程中M/A组元中的A逐渐分解为碳化物和铁素体,M在620℃热处理时生成逆转变奥氏体并保留至室温.碳化物对于位错具有钉扎作用,但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碳化物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减弱,位错通过滑移和攀移不断减少.熔敷金属析出的碳化物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强于位错滑移的软化作用时,熔敷金属强度提高,碳化物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弱于位错滑移的软化作用时基体组织软化,熔敷金属强度降低.析出的碳化物导致位错塞积,产生的应力集中区域成为裂纹源,使热处理态熔敷金属韧性低于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Pa级高强钢 熔敷金属 焊后热处理 埋弧焊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焊后热处理对Q690DR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丛元 李鹏江 +7 位作者 罗永智 李义民 陶彦文 朵元才 张伟 王志刚 潘静 杨洋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9,共9页
由于氢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对高强储氢容器进行开发及应用,Q690DR作为新近开发的低合金高强钢,是储氢压力容器制造的优选材料,为此采用焊条电弧焊组对焊接了6组Q690DR试板,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模拟焊后热处理(SPWHT),探究热处理温度... 由于氢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对高强储氢容器进行开发及应用,Q690DR作为新近开发的低合金高强钢,是储氢压力容器制造的优选材料,为此采用焊条电弧焊组对焊接了6组Q690DR试板,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模拟焊后热处理(SPWHT),探究热处理温度对Q690DR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焊态试样和热处理试样均成型良好、无缺陷,焊态试样焊缝区主要为细小的贝氏体组织,经SPWHT后,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三个区域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回火组织。经过对比,610℃,SPWHT后,试件焊缝金属平均晶粒尺寸为0.032 mm,纯焊缝金属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均值分别为806 MPa和851.5 MPa,焊缝金属-40℃平均冲击吸收能量为90 J,各项力学性能优异,完全满足要求。研究结果可为Q690DR钢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DR钢 模拟焊后热处理 焊条电弧焊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Alloy33堆焊层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蕾 刘宝剑 +7 位作者 王军杰 类成龙 杨斌 王天先 武靖伟 邵光娟 孔凡红 张雪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5,共7页
为了研究焊后热处理对Alloy33堆焊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自动钨极氩弧焊堆焊(TIG)实现2.25Cr-1Mo母材上Alloy33耐蚀层的堆焊,堆焊后研究了堆焊层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其耐蚀层微观组织为奥氏体+少量碳化物,热处理态Alloy33堆焊层碳化物... 为了研究焊后热处理对Alloy33堆焊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自动钨极氩弧焊堆焊(TIG)实现2.25Cr-1Mo母材上Alloy33耐蚀层的堆焊,堆焊后研究了堆焊层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其耐蚀层微观组织为奥氏体+少量碳化物,热处理态Alloy33堆焊层碳化物较焊态多,并采用ASTM G28—2024 A法、ASTM A262—2015 C法、ASTM A262—2015 E法及GB/T 15260—2016 C法4种腐蚀方法研究了耐蚀层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Alloy33耐蚀层焊态和热处理态条件下在弱氧化性介质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在强氧化性介质中根据实际工况选择Alloy33堆焊层经历的热处理状态,在强还原性类介质的容器中,应避免选择Alloy33材料。该研究为后续耐热合金钢堆焊Alloy33堆焊工艺和晶间腐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5Cr-1Mo母材 Alloy33耐蚀层 焊后热处理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12Cr1MoVG钢焊接接头裂纹分析及其控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陈忠兵 赵彦芬 +3 位作者 赵建仓 王淦刚 鲁立 刘文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137-143,共7页
通过理化检验、电镜观察和有限元计算,研究厚壁12Cr1MoVG钢接头裂纹性质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裂纹起裂于热影响区粗晶区,由粗晶区向细晶区扩展并终止于细晶区;裂纹区域可观察到宏观裂纹、微裂纹和空穴3种不同缺陷形貌。根据裂纹产生的时... 通过理化检验、电镜观察和有限元计算,研究厚壁12Cr1MoVG钢接头裂纹性质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裂纹起裂于热影响区粗晶区,由粗晶区向细晶区扩展并终止于细晶区;裂纹区域可观察到宏观裂纹、微裂纹和空穴3种不同缺陷形貌。根据裂纹产生的时间、位置、过程和形貌特征,可以判断该裂纹为焊接再热裂纹。三通母材混晶组织降低接头塑性储备,焊后热处理温度场不合理使接头存在较高残余应力,是该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厚壁12Cr1MoVG钢,优化热处理工艺以提高接头应力集中处材料临界塑性变形能力c,工程中采取措施降低该处的塑性变形量p,使c p,以有效避免接头再热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1MoVG钢 厚壁件 焊接接头 焊后热处理 再热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金属焊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3
15
作者 黄本生 黄龙鹏 李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18-121,共4页
随着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日益广泛,异种金属焊接在工程应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从焊接工艺、组织特征、力学性能、稀释和碳迁移、应力/应变状态、腐蚀性能及焊后热处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在异种金属焊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随着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日益广泛,异种金属焊接在工程应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从焊接工艺、组织特征、力学性能、稀释和碳迁移、应力/应变状态、腐蚀性能及焊后热处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在异种金属焊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得出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和性能极其不均匀、熔合区为最薄弱环节的结论。指出异种金属焊接今后的研究重心将偏向新焊材的研制、接头抗腐蚀性能的提高、轻合金异种材料的焊接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焊接 焊接工艺 力学性能 碳迁移 焊后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焊铝锂合金焊接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永 胡捷 +2 位作者 胡国平 李德富 李彦利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1期16-18,39,共4页
介绍有关可焊铝锂合金焊接研究的进展。分析铝锂合金的可焊性、0 14 2 0合金的焊接、80 90合金焊接、Weldalite 0 49合金焊接方面的研究成果。铝锂合金焊接时 ,容易产生气孔、破裂和导致焊接系数降低 ,焊接前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以... 介绍有关可焊铝锂合金焊接研究的进展。分析铝锂合金的可焊性、0 14 2 0合金的焊接、80 90合金焊接、Weldalite 0 49合金焊接方面的研究成果。铝锂合金焊接时 ,容易产生气孔、破裂和导致焊接系数降低 ,焊接前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以获得低气孔率、高强度的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可焊性 焊后热处理 热破裂 表面处理 铝锂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手工自蔓延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辛文彤 马世宁 +1 位作者 李志尊 张保元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6,共4页
研究了不同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对手工自蔓延焊接接头组织形态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试验发现当退火温度大于300℃时能够达到元素的扩散激活能,随着温度的升高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增加,冲击韧性增强,母材和焊缝合金在靠近熔... 研究了不同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对手工自蔓延焊接接头组织形态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试验发现当退火温度大于300℃时能够达到元素的扩散激活能,随着温度的升高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增加,冲击韧性增强,母材和焊缝合金在靠近熔合线处的显微硬度差距减小,熔合区组织更加均匀.通过对元素EDS能谱线扫描发现主要元素在熔合区的浓度由热处理前的突变转变为梯度过渡的形式,提高了熔合区的连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自蔓延焊接 焊缝组织 性能 焊后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残余应力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演变 被引量:38
18
作者 蒋文春 王炳英 巩建鸣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8,115,共4页
利用有限元法,对Q345R钢焊后热处理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焊态残余应力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具有较高的应力水平,远离焊缝热影响区,应力逐渐降低.热处理后,残余应力降低了近60%,最大值位于热影响区浅表区域.热处理不仅使应力降低,同时使得... 利用有限元法,对Q345R钢焊后热处理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焊态残余应力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具有较高的应力水平,远离焊缝热影响区,应力逐渐降低.热处理后,残余应力降低了近60%,最大值位于热影响区浅表区域.热处理不仅使应力降低,同时使得应力发生再分布,母材热处理后应力增加.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使得应力释放,高温下残余应力基本降为0.在降温过程中,材料屈服强度增加,导致应力回升,热处理态残余应力主要在降温过程中产生.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最大残余应力降低,超过600℃后保持不变,因此热处理温度在600℃左右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残余应力 焊后热处理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板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冰 张建勋 +1 位作者 巩水利 刘川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2,共3页
首先对50mm厚TA15钛合金平板分别采用堆焊和对焊两种方法进行电子束焊接,然后采用盲孔法测量了热处理和未热处理情况下焊接试件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测量发现,对接焊和堆焊试件上表面纵向应力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呈现较大的拉应力,且对接焊... 首先对50mm厚TA15钛合金平板分别采用堆焊和对焊两种方法进行电子束焊接,然后采用盲孔法测量了热处理和未热处理情况下焊接试件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测量发现,对接焊和堆焊试件上表面纵向应力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呈现较大的拉应力,且对接焊试件的纵向应力大于堆焊试件;上表面横向残余应力幅值较低,且整体呈现压应力分布.下表面的横纵应力整体上为压应力,且横纵应力的分布和大小非常接近.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造成各试板的横纵应力趋于一致,整个试板上的应力趋于均匀化,且堆焊试件的均匀化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接 厚板 钛合金 焊后热处理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接头焊后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桂枝 李丰博 +2 位作者 王洋 张聪惠 宋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概述了焊接接头的后处理工艺,分析了焊后热处理、化学处理及机械处理的原理及处理效果,并重点阐述了机械处理的各种强化技术。焊后热处理可以调整残余应力场、改善焊后组织;化学处理可达到增强工件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等特性的目的;焊... 概述了焊接接头的后处理工艺,分析了焊后热处理、化学处理及机械处理的原理及处理效果,并重点阐述了机械处理的各种强化技术。焊后热处理可以调整残余应力场、改善焊后组织;化学处理可达到增强工件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等特性的目的;焊后机械处理可以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细化晶粒、提高表面硬度,从而显著延长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增强耐磨性、提升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接头 焊后热处理 化学处理 机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