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油剂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邹积瑞 岳湘安 +3 位作者 李晓骁 邵明鲁 杨志国 安维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6,共13页
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在化学驱油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定量表征难题至今仍未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旋转液诱导驱油剂-原油体系乳化的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转速下的乳化油率,绘制其动态曲线... 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在化学驱油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定量表征难题至今仍未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旋转液诱导驱油剂-原油体系乳化的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转速下的乳化油率,绘制其动态曲线以确定表征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实验参数--乳化系数(EI)。乳化系数充分表征了驱油剂与原油乳化的起始乳化转速、起始乳化油率和乳化速度,能准确分辨和比较由驱油剂质量分数、驱油剂类型和原油性质变化引起的乳化能力差异。通过对比乳化系数发现:AEO9的乳化系数最大(1.184),SDS的乳化系数最小(0.320),驱油剂对CQ原油的乳化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AEO9>SDBS>SCS>Na_(2)CO_(3)>AEO5>SDS;随着驱油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乳化系数增大,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增强;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受原油性质的影响,由于SL原油中活性组分多,驱油剂对SL原油的乳化能力大于CQ原油。此外,多孔介质中表面活性剂-原油同注实验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乳化系数的驱油剂在多孔介质中具有更强的原位乳化能力,乳化系数作为驱油剂乳化能力表征和评价的参数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 乳化 驱油剂 乳化能力 乳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恢复力高低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2
作者 孟祥旭 李佳 +5 位作者 任德明 陈奎蓉 和艺云 王立贤 盛熙晖 王立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9-1699,共11页
旨在对民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恢复力高低组血清代谢组学进行研究,为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出发,选择28日龄民猪15头,体重相近、饲喂环境相同且攻相同蓝耳病毒,从中选取高恢复力组5头、低恢复力组5头,... 旨在对民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恢复力高低组血清代谢组学进行研究,为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出发,选择28日龄民猪15头,体重相近、饲喂环境相同且攻相同蓝耳病毒,从中选取高恢复力组5头、低恢复力组5头,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血清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聚类分析等筛选不同恢复力民猪血清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恢复力组间可筛选得到39个差异代谢物(P<0.05),进一步注释分析发现,鞘磷脂、靛玉红、花生四烯酸、L-苏氨酸可以作为潜在标志代谢物候选。通路分析发现,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可能通过影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炎症介质的产生来减轻炎症反应,最终影响恢复力。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筛选到鞘磷脂、靛玉红、花生四烯酸等蓝耳病恢复力相关标志代谢物,还在代谢物角度初步诠释了恢复力差异高低的可能机制,为蓝耳病的防控和高恢复力民猪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恢复力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根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3
作者 喻启坤 汤丽斯 +3 位作者 李雯 韩宇 李培英 孙宗玖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9,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狗牙根种质对干旱及旱后复水的适应性差异,采用自然干旱方式,对18份狗牙根种质干旱及旱后复水下的7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明确其抗旱及旱后恢复能力差异,筛选表现优异种质,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筛选抗旱及旱后恢复关键指标。结... 为探讨不同狗牙根种质对干旱及旱后复水的适应性差异,采用自然干旱方式,对18份狗牙根种质干旱及旱后复水下的7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明确其抗旱及旱后恢复能力差异,筛选表现优异种质,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筛选抗旱及旱后恢复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干旱第12 d,各种质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降低,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隶属函数分析发现供试种质干旱胁迫D值为0.056~0.725,旱后恢复D值为0.239~0.828;其中C136、C75、C92干旱胁迫D值较高,分别为0.725、0.670、0.537;而C121、C92、C136旱后恢复D值较高,分别为0.828、0.767、0.721;其中C136、C92、C100、C22的抗旱和旱后恢复能力均高于4个对照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叶绿素a含量与抗旱能力关联度高;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旱后恢复能力关联度高,可作为评价狗牙根抗旱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抗旱评价 旱后恢复能力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形状对混压式轴对称进气道波系及气动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白禄 邓文剑 +2 位作者 王占学 齐旻 李军府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2-112,共11页
设计一种巡航Ma=1.8的混压式轴对称进气道,分析进气道内“λ”波、肩部激波与二次激波的产生原因,研究壁面形状变化对进气道内波系结构及抗反压能力与总压恢复系数等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道内“λ”波与肩部激波的形成原因是... 设计一种巡航Ma=1.8的混压式轴对称进气道,分析进气道内“λ”波、肩部激波与二次激波的产生原因,研究壁面形状变化对进气道内波系结构及抗反压能力与总压恢复系数等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道内“λ”波与肩部激波的形成原因是唇罩近壁面激波边界层干扰及肩部倒角的设计;随着D(肩部倒角半径/喉道高度)的减小,“λ”波所占区域逐渐减小,肩部激波附近加速区数量减小,唇罩形状改变唇罩处低能流体区的大小,对“λ”波与肩部激波结构产生影响较小;在PR(压比)为4.5时,进气道喉道位置存在二次激波,D从0.61增加到1.22时,二次激波长度增大了11.58%;肩部倒角半径不同,进气道的抗反压能力不同,D从0.61增加到1.22时,进气道临界压比从4.19增加到4.63,喉道总压恢复系数也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进气道 激波边界层干扰 二次激波 抗反压能力 总压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的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
5
作者 张璐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6-91,共6页
文章将2010—202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使用泰尔指数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收敛模型考... 文章将2010—202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使用泰尔指数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收敛模型考察新能源产业链韧性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2)产业链自我恢复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两大子维度的发展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动能。(3)研究期内,全国和四大地区内部新能源产业链韧性差异逐渐缩小,且区域间差异是造成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4)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但不同地区的收敛速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链韧性 再组织能力 自我恢复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 链条控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水平连通地热井取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杰 王贵洋 +1 位作者 王鹏涛 王姝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9,共9页
高效取热技术是实现地热效益化开发的关键,建立了水平连通地热井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了连续开采和间歇开采工况下的出口流体温度和换热量,研究了注入温度、注入流量、水平段长度对系统换热性能和岩层温度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 高效取热技术是实现地热效益化开发的关键,建立了水平连通地热井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了连续开采和间歇开采工况下的出口流体温度和换热量,研究了注入温度、注入流量、水平段长度对系统换热性能和岩层温度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流量增加,地热井出口水温下降,但整个系统换热量提高;当注入温度较高时,可有效提高出口水温,但系统换热量降低较大;随着水平段长度增加,出口水温和换热量逐渐上升,换热性能提高;岩层温度恢复能力随注入流量和注入温度的增加而提高。综合考虑钻井成本、水泵功耗等因素,适量增加注入流量、降低注入温度、增加水平段长度能有效提高水平连通换热井的换热性能;虽然高的注入温度可提升岩层温度恢复能力,但不利于提高系统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 水平连通地热井 换热性能 取热量 地温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强化泡沫体系的性能与岩心流动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潇潇 王勃琛 郭程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解决现场泡沫驱出现的气窜问题,通过外加聚合物稳泡剂构建强化泡沫体系,可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实现泡沫性能的优化,以提高泡沫驱的应用效果。但强化泡沫体系在提高泡沫稳定性的同时也存在降低发泡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强化泡沫体系... 为解决现场泡沫驱出现的气窜问题,通过外加聚合物稳泡剂构建强化泡沫体系,可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实现泡沫性能的优化,以提高泡沫驱的应用效果。但强化泡沫体系在提高泡沫稳定性的同时也存在降低发泡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强化泡沫体系的适用条件。为此,开展了聚合物PAAO-1强化泡沫体系性能评价与岩心流动特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泡沫体系随聚合物PAAO-1浓度增加,泡沫体积减小、泡沫半衰期增大,泡沫综合指数始终大于无聚合物泡沫体系,确定聚合物PAAO-1使用浓度为1200 mg/L。强化泡沫体系平均泡沫直径大于无聚合物泡沫体系,需较强扰动作用或较高能量引入才能形成细腻、均匀的泡沫。驱替速度较低时,泡沫形成不充分,强化泡沫体系泡沫有效黏度较小,临界发泡渗流速度为0.12 m/d。强化泡沫体系液膜强度高,有效黏度最高达到435 mPa·s,对高渗透层的封堵能力强,不易发生气窜。在均质岩心中,强化泡沫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3.67百分点,与无聚合物泡沫体系相当;而在非均质岩心中,强化泡沫体系改变分液率及提高采收率幅度更高。强化泡沫体系适合渗流速度较大、渗透率范围较广以及非均质严重的油层条件,为现场合理选择泡沫驱油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泡沫 发泡性 稳定性 提高采收率 适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萍 杨荣荣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76,共5页
目的 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 目的 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并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认知、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平衡,神经因子,脑血流动力学,治疗后2个月跌倒风险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scale, 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血清神经生长因子(serum levels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serum levels of neuronal specific olase, NSE)、S100B蛋白(S100B)水平,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ulse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12 s、站起测验(chair rising test, CRT)≤10 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2级比例更高(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可行性较高,可改善患者认知、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分析与其调节机体血清神经因子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有关,最终降低跌倒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醒脑开窍针刺法 神经因子 脑血流动力学 认知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吸汽能力模型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德民 周金应 +2 位作者 李治平 谷丽冰 董志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6,共5页
目前在利用水平井进行稠油注蒸汽热采时,都认为蒸汽在注入过程中是均匀扩散到地层中的,简单的利用Max-Langenheim公式计算加热区面积。通过对地层的吸汽能力进行研究,得出了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的吸汽能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热传递的... 目前在利用水平井进行稠油注蒸汽热采时,都认为蒸汽在注入过程中是均匀扩散到地层中的,简单的利用Max-Langenheim公式计算加热区面积。通过对地层的吸汽能力进行研究,得出了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的吸汽能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热传递的影响,还考虑了蒸汽内能和摩擦损失能量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型开发了一套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分析软件(HHTS)。用所开发的软件对辽河油田冷42块油藏进行了计算,为稠油热采和水平井热采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实际研究表明,蒸汽在注入过程中并不是均匀扩散到地层中,而是呈现某种数学分布,注汽速度与油藏参数、地层的吸汽能力和蒸汽的物性参数有关,即蒸汽的注入压力和注入流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变量,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平井 热采 吸汽能力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体系在不同渗透率级差双管模型中的驱油效果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其伟 郭平 +2 位作者 李雪松 李梅 李淑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2,共4页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泡沫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泡沫虽然具有较好的封堵调剖能力,但泡沫的调剖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渗透率级差小于11.4∶1的条件下,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封堵调剖能力,能够大...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泡沫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泡沫虽然具有较好的封堵调剖能力,但泡沫的调剖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渗透率级差小于11.4∶1的条件下,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封堵调剖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当渗透率级差大于11.4∶1时,泡沫体系的调剖能力逐渐变差;当渗透率级差达到17∶1左右时,泡沫调剖及提高采收率的能力都较差,低渗模型的动用程度较低,主要通过提高高渗模型的采出程度来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 采收率 渗透率级差 调剖 封堵能力 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液对煤岩抑制性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记华 王济君 +1 位作者 袁野 刘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1-956,共6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NaCl,KCl,CaCl2,HCOONa和HCOOK)和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的盐溶液对晋城3号煤层煤岩样品膨胀性、滚动回收率、渗透率和钻杆腐蚀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煤层中钻进时,即使是使用...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NaCl,KCl,CaCl2,HCOONa和HCOOK)和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的盐溶液对晋城3号煤层煤岩样品膨胀性、滚动回收率、渗透率和钻杆腐蚀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煤层中钻进时,即使是使用清水作为钻井液,也会给煤储层带来伤害;盐溶液可以有效抑制煤基质吸附膨胀甚至使之收缩,在同类型盐溶液中,其抑制效果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技术和经济成本的考虑,HCOONa和HCOOK对煤岩抑制性较好,腐蚀性低,最优加量均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溶液 煤岩 抑制性 膨胀性 滚动回收率 渗透率 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宗文 吴雪霞 +2 位作者 张爱冬 田守波 查丁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39-44,共6页
以10份不同基因型的茄子高代自交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茄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发芽后幼苗受低温伤害及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5℃和20℃条件下,9号材料均表现出了很强的种子活力,是所有实... 以10份不同基因型的茄子高代自交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茄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发芽后幼苗受低温伤害及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5℃和20℃条件下,9号材料均表现出了很强的种子活力,是所有实验材料中唯一可以在10℃下萌发的茄子材料;10号材料总体上种子活力较强,在15℃和20℃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号和6号材料在15℃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2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后的冷害指数和恢复能力显示9号是所有茄子材料中耐低温性最强的,10号材料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低温 种子萌发 冷害指数 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泡沫驱油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余婷 杨旭 +3 位作者 董雅杰 吴小玲 郭丽 闫秀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3-1247,共5页
采用Ross-Miles法,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得到泡沫体系CX35,再将CX35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了泡沫驱油剂ZX35。利用泡沫仪、界面张力仪和岩心驱替装置考察了ZX35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Ross-Miles法,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得到泡沫体系CX35,再将CX35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了泡沫驱油剂ZX35。利用泡沫仪、界面张力仪和岩心驱替装置考察了ZX35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m(CX35)∶m(石油磺酸盐)∶m(甘油)=1.0∶0.7∶0.3时,ZX35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和低界面张力,起泡高度可达95 mm以上,稳泡能力达到0.946。ZX35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耐油性能,当溶液矿化度为8×10~4 mg/L时,ZX35的泡沫高度为103.3 mm,稳泡性能仍大于0.950。在15 d内,ZX35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当ZX35含量为0.3%(w)时,驱油效果最突出,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7.52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油剂 低界面张力 起泡性能 Ross-Miles法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参数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雷光伦 程明明 +2 位作者 高雪梅 刘建英 杨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从三叠系长6油藏产出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较强驱油能力的优势菌株G1-1,并对其进行了驱油能力测试。研究了注入参数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通过岩心模拟驱油实验优选出最佳微生物注入段塞为0.3~0.45PV,最佳注入速度为现场水驱速度0.4... 从三叠系长6油藏产出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较强驱油能力的优势菌株G1-1,并对其进行了驱油能力测试。研究了注入参数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通过岩心模拟驱油实验优选出最佳微生物注入段塞为0.3~0.45PV,最佳注入速度为现场水驱速度0.48m/d。采用分段塞注入增油效果最佳,采收率增值可达15.24%。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用菌种与油层有良好配伍性,控水稳油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采收率 注入参数 驱油能力 岩心流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的培养、特性及活性恢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曦 李亚峰 +3 位作者 武利 杨继刚 李倩倩 陈金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3-797,共5页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通过调整运行条件诱导培养反硝化聚磷菌(DPB)颗粒污泥,实现反硝化过程和聚磷过程的有效结合。经过3个阶段的培养,DPB颗粒污泥对COD、TP、氨氮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通过调整运行条件诱导培养反硝化聚磷菌(DPB)颗粒污泥,实现反硝化过程和聚磷过程的有效结合。经过3个阶段的培养,DPB颗粒污泥对COD、TP、氨氮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系统具备缺氧条件下同步反硝化聚磷的能力。获得的DPB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0~2.0mm,平均沉速为50~70m/h,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沉降性能,有利于减小污泥处理负荷,提高脱氮除磷效率。DPB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明显提高,其中多糖和蛋白质分别为从原接种污泥的21.58、11.22mg/g提高到56.32、34.15mg/g;搁置30d后的DPB颗粒污泥,可在SBR重启30d内恢复原有活性及反硝化聚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颗粒污泥 沉降性能 活性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61
16
作者 张风华 谢礼立 范立础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9,共12页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 ,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 ,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 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 ,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 ,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 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 ;围绕这3个准则 ,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 ,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 ,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 ;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 3个方面评价准则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 ;最后 ,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 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指标体系 灰色 关联分析 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冰雪灾害恢复的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炳山 张剑 +3 位作者 李建娟 刘英 陈李花 范春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4,91,共7页
通过冰雪灾害后的冻害调查和多次恢复调查,探讨了桉树冻害评价指标与恢复能力的相关性及其对桉树耐寒性评价的适用性,从灾后恢复水平评价了多种桉树和无性系的耐寒性,总结了不同种类和无性系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年龄和不同恢复... 通过冰雪灾害后的冻害调查和多次恢复调查,探讨了桉树冻害评价指标与恢复能力的相关性及其对桉树耐寒性评价的适用性,从灾后恢复水平评价了多种桉树和无性系的耐寒性,总结了不同种类和无性系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年龄和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恢复能力和恢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冰雪灾害 冻害指标 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77
18
作者 张风华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64,共8页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列举出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6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 地震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短脉冲雷达接收机保护装置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国靖 刘国治 +3 位作者 潘泉 张洪才 秋实 王宏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6-240,共5页
探讨现代技术条件下军用雷达接收机保护技术发展的新需求、高功率微波短脉冲雷达接收机保护装置的组成原则和在实验的基础上空间隔离设计与接收机前端限幅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高功率微波短脉冲雷达接收机保护装置的系统结构 ;对接收... 探讨现代技术条件下军用雷达接收机保护技术发展的新需求、高功率微波短脉冲雷达接收机保护装置的组成原则和在实验的基础上空间隔离设计与接收机前端限幅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高功率微波短脉冲雷达接收机保护装置的系统结构 ;对接收机前端限幅控制电路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 ,采用常断PIN开关限幅控制电路是解决雷达接收机响应速度指示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短脉冲 设计 雷达接收机 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致密气提高采收率的储集层干化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烈辉 熊钰 +5 位作者 赵玉龙 唐洪明 郭晶晶 贾春生 雷强 王秉合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基于广义水锁伤害机理及水锁解除方法研究,研制用于提高致密气采收率的干化剂并对其基础性能、注入方式、干化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室内实验研制出适用于不同类型致密储集层的干化剂体系,研究了干化剂的化学效应、热效应、抗盐作用、抗盐... 基于广义水锁伤害机理及水锁解除方法研究,研制用于提高致密气采收率的干化剂并对其基础性能、注入方式、干化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室内实验研制出适用于不同类型致密储集层的干化剂体系,研究了干化剂的化学效应、热效应、抗盐作用、抗盐配方以及干化反应延迟作用机理与方法,测试了超临界CO_(2)对干化剂体系的溶解与增溶特性,提出了干化剂超临界CO_(2)溶解注入方法,分析了超临界CO_(2)与基质微孔中地层水作用机理,对比研究了干化前后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特征,在建立核磁共振和激光刻蚀模型联合表征方法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了干化剂对不同产状束缚水的干化效果,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评价了干化效应对气体微观渗流能力影响,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干化效应等对气井产能及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干化可大幅降低致密储集层含水饱和度,提高井筒附近或压裂缝附近气体渗流能力,可在储集层干化基础上发展新的致密气增采工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储集层干化 提高采收率 水锁解除 干化剂 渗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