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发作性变位性眩晕经颗粒复位治疗后残留症状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冯智英 李颖 +2 位作者 季伟华 邹静 李焰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经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残留头晕症状的特点,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在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残留头晕症状的特点和持续时间,分析相关因素。... 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经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残留头晕症状的特点,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在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残留头晕症状的特点和持续时间,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486例患者中,男性167例(34.4%),女性319例(65.6%),平均年龄(56.9±12.9)岁,平均病程(9.1±8.4)d。其中,281例(57.8%)患者在颗粒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症状,平均持续时间为(27.27±23.32)d(2~90d)。女性、病程长及复位次数≥3次者易残留头晕症状。结论尽早及有效的颗粒复位治疗可减少残留头晕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 颗粒复位法 头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复位手法治疗36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2
2
作者 庄建华 李焰生 +3 位作者 赵忠新 黄坚 王文昭 田国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颗粒复位手法 (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 0 0 3年 1~ 12月 ,对 36例后半规管BPPV进行PRM治疗。结果 经 1次PRM治疗后 ,2 8例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成功率为 77 8% ,其中病程在 1周内的... 目的 探讨颗粒复位手法 (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 0 0 3年 1~ 12月 ,对 36例后半规管BPPV进行PRM治疗。结果 经 1次PRM治疗后 ,2 8例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成功率为 77 8% ,其中病程在 1周内的 18例患者有 16例症状消失。 4例经 2次PRM治疗 ,2例经 3次PRM治疗后症状也消失 ,总治疗成功率为 94 4 %。 2例无效者行Semont锻炼 ,症状缓解 ,随访至今 ,3例复发 ,复发率 8 8% ,复发者再行PRM治疗仍有效。结论 PRM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 ,凡诊断明确均应给予PRM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耳石 颗粒复位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章燕幸 吴承龙 +1 位作者 钟芳芳 肖桂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及各种类型对管石复位术的反应。方法对563例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合并症及管石复位术治疗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3例患者,男196例(34.8%),女367例(65.2%),男女构成比比较,...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及各种类型对管石复位术的反应。方法对563例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合并症及管石复位术治疗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3例患者,男196例(34.8%),女367例(65.2%),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27~86岁。后半规管BPPV519例(92.2%),其中右耳受累311例(59.9%),左耳受累189例(36.4%),双耳受累19例(3.7%)。水平半规管BPPV 28例,前半规管BPPV 4例,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384例(68.2%)BPPV为特发性,179例(31.8%)为继发性,特发性与继发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患者中78例有偏头痛,47例有头部创伤史,31例有梅尼埃病,18例有前庭神经炎,5例曾患突发性耳聋。管石复位术后1周429例患者症状缓解,缓解率为76.2%,半年内复发者67例,复发率为11.9%。结论后半规管BPPV是最常见的类型,且右侧优势,女性好发。特发性BPPV为多,继发性BPPV中偏头痛、头部创伤和梅尼埃病是主要病因。管石复位术后症状缓解率较高,半年复发率达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耳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7
4
作者 区永康 郑亿庆 +3 位作者 陈玲 杨海弟 梁象逢 许耀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结果(1)后半规管BPPV94例(71.8%),随机分组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各47例。(2)水平半规管BPPV29例(22.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6例,另13例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换为水平向地性9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3)前半规管BPPV6例(4.6%),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4)混合型BPPV2例(1.5%),行上述相应半规管的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85.5%(112/131),3个月后92.4%(121/131)。结论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半规管 耳石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田从哲 刘佳 +1 位作者 陈向红 李进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侧和分型,其中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38例,有28例接受Barbecue翻滚法治疗,10例不适于翻滚或体位维持困难者接受Gufoni法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18例,采用Appiani法复位后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13例,再按Barbecue翻滚法治疗或Gufoni法进行复位,方向不能转换者5例,按李氏复位法进行复位;每种方法循环复位2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周后,治愈33例(58.93%,33/56),有效16例(28.57%,16/56),无效7例(12.50%,7/56),总有效率为87.50%(49/56);3个月后治愈42例(75.0%,42/56),有效8例(14.29%,8/56),无效2例(3.57%,2/56),复发4例(7.14%,4/56),总有效率为89.29%(50/56)。结论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HC-BPPV,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燕珍 黄静辉 余怀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 目的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手法治疗(Epley加Semont联合复位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经1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一次治疗有效率为83.3%,其中单纯组为78.3%,联合组为88.0%。无效患者继续重复相应手法治疗,至第三次复诊时统计总治疗有效率为93.8%,其中单纯组为91.3%,联合组为96.0%。随访3个月,共计有7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4.6%,其中单纯组为21.7%,联合组为8.0%。结论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 耳石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田从哲 荣桂源 +2 位作者 王平 高永平 李进让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及Semont法进行...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及Semont法进行复位治疗,评定其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改良李氏复位法40例,随访1周后总有效率92.5%(37/40),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87.5%(35/40),复发2例(5%);Semont法40例,随访1周后总有效率90%(36/40),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85%(34/40),复发3例(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李氏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疗效与Semont管石解脱法相近(P>0.05),且操作更简洁,过程迅速,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半规管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5
8
作者 邢娟丽 王馨笛 +4 位作者 张乐宜 路莉 张桂芳 员艳宁 李娟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6期698-702,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发病率最高的外周前庭性疾病,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虽然复位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老年患者患病率较高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各方面机能已进入衰退阶段,对治疗的反应较差,且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发病率最高的外周前庭性疾病,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虽然复位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老年患者患病率较高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各方面机能已进入衰退阶段,对治疗的反应较差,且有复发的趋势。基于此,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在诊疗过程中重视并实施言语鼓励、行为支持、心灵交融等从生理到心理的一系列的综合性多角度的人文关怀服务措施,提高老年BPPV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老年患者 复位治疗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娟 朱小明 李晓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确诊的48例离地性眼震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滚转试验(roll test)、低头仰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等方法判断侧别... 目的探讨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确诊的48例离地性眼震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滚转试验(roll test)、低头仰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等方法判断侧别,通过Gufoni法、Barbecue法、Head shaking法(向左右快速甩头)以及强迫侧卧体位法(FPP)法多方法运用判断耳石位置以及手法复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床边手法复位治疗,首诊时31例经Gufoni法、Head shaking法转为向地性眼震,予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30例症状缓解,1例减轻;17例未转为向地性眼震,予以前庭抑制剂、Barbecue翻滚法及FPP法治疗。第3天复诊时,转为向地性眼震的31例患者中,30例无眩晕及眼震,仅1例仍有两侧向地性眼震,Barbecue翻滚法复位后眩晕及眼震消失;另17例未转为向地性眼震患者中,10例转为向地性眼震者再行Barbecue翻滚法复位症状缓解,1例Gufoni法复位眩晕及眼震即刻消失,1例Gufoni法复位后仍存在两侧离地性眼震,予以Head shaking法习服及FPP法,5例未诱发出眩晕及眼震。1周后随访时,所有患者眩晕消失,残留程度不一的头昏症状。结论离地性眼震HC-BPPV的诊治,最重要的是通过眼震变换明确耳石位置,多方法运用可提高即刻复位效果,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离地性眼震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耳方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索有军 龚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8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评价塞耳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纳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塞耳方外治联合Epley法复位的为治疗组,单纯采用Epley法复位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0天、1个月及3个月后... 目的:评价塞耳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纳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塞耳方外治联合Epley法复位的为治疗组,单纯采用Epley法复位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0天、1个月及3个月后的有效率以及眩晕症状积分差异。结果:塞耳方联合Epley法复位治疗组在治疗10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5),并且治疗组在治疗10天、1月及3月眩晕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塞耳方外治能够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塞耳方 手法复位 EPLEY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
11
作者 梅仕俊 张长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5期1167-1168,共2页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耳石复位技术对某院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就诊的4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进行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耳石复位技术对某院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就诊的4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进行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治疗1周后,40例患者中痊愈32例(80.0%),改善5例(12.5%),无效3例(7.5%),一次性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耳石复位法对大多数后半规管BPPV患者有效,护理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配合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复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氏复位法治疗水平离地性眼震BPPV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世桢 李进让 +4 位作者 王志斌 吕霞 田丛哲 崔丽萍 田师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究李氏复位法对水平离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7月确诊的43例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和30例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均采用李氏... 目的探究李氏复位法对水平离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7月确诊的43例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和30例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均采用李氏手法复位治疗,将每次门诊治疗计算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进行2次相同复位法治疗,中间间隔5至10分钟,3天后及1周后复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天及1周的向地眼震患者复位有效率分别为83.7%和95.3%,离地性眼震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6.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氏复位法对治疗离地性眼震HC-BPPV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操作简便,过程迅速,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离地性眼震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凤 庄博 +1 位作者 张玲 王维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2-604,共3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临床上以成人多见,儿童发病者相对较少。儿童患者由于其认知发育与教育程度尚未完善,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临床上以成人多见,儿童发病者相对较少。儿童患者由于其认知发育与教育程度尚未完善,对病情的描述与体会欠准确,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寰枢关节半脱位 耳石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华艳 施平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4,共2页
目的:研究颗粒复位手法(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18例后半规管BPPV分成2组,复位组进行PRM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复位治疗。结果:复位组58例,对照组60例。治疗第4... 目的:研究颗粒复位手法(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18例后半规管BPPV分成2组,复位组进行PRM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复位治疗。结果:复位组58例,对照组60例。治疗第4天随访成功率分别为48.3%和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8天,两组的成功率为86.2%和23.3%。两组差异显著。结论:PRM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凡诊断明确均应给予PRM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颗粒复位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