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液伺服系统位置和力模糊切换控制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炳微 邵俊鹏 韩桂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04,共6页
由于电液伺服系统位置控制和力控制在控制方法和控制参数上都有所不同,在进行力控制和位置控制切换时将产生跳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修正因子的模糊切换控制方法。对电液伺服力—位置综合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位置... 由于电液伺服系统位置控制和力控制在控制方法和控制参数上都有所不同,在进行力控制和位置控制切换时将产生跳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修正因子的模糊切换控制方法。对电液伺服力—位置综合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位置控制系统和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液压缸接触到受力物体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力控制,在脱离受力物体时则采用PID进行位置控制以保持液压缸位置不变。采用基于修正因子的模糊切换控制方法来削弱切换时产生的跳变。最后在电液伺服系统综合实验台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切换控制方法有效地削弱了切换时产生的抖动和跳变,保证了两种目标控制之间的平滑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位置控制 力控制 模糊控制 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水稻插秧机仿形系统控制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秀芝 贾全 +1 位作者 尚涛 袁瑞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8-1292,共5页
研究了一种高速水稻插秧机电液控制仿形系统.对于仿形过程的升降和中立两个阶段,提出将力位切换的控制方式运用到插秧机仿形系统的设计上来.根据仿形系统在不同阶段的性能要求,分别运用M 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仿形系统在升降阶段的... 研究了一种高速水稻插秧机电液控制仿形系统.对于仿形过程的升降和中立两个阶段,提出将力位切换的控制方式运用到插秧机仿形系统的设计上来.根据仿形系统在不同阶段的性能要求,分别运用M 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仿形系统在升降阶段的位反馈式控制模型和中立阶段的力反馈式控制模型以及二者切换时的力位切换控制模型.并且,为了提高仿形系统的控制性能,采用模糊PID算法来对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研究表明,仿形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可以显著地提高其在不同工作阶段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水稻插秧机 仿形系统 电液控制 力位切换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正反馈的力与位移切换控制加载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晓晶 王贞 +2 位作者 吴斌 周惠蒙 阿拉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1-75,81,共6页
为了结合力控制与位移控制两种不同试验加载控制模式的优点,并在拟动力试验中实现两种模式的自动切换,提出了基于位移正反馈的力与位移切换控制方法。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切换控制过程,然后从数值模拟和试验角度分别验证了该方法的可... 为了结合力控制与位移控制两种不同试验加载控制模式的优点,并在拟动力试验中实现两种模式的自动切换,提出了基于位移正反馈的力与位移切换控制方法。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切换控制过程,然后从数值模拟和试验角度分别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实现力与位移控制模式之间自动而平滑的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正反馈 位移控制 力控制 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传感器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应黎明 杭翠翠 +1 位作者 舒乃秋 王东晖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2,共8页
针对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的位置/速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开路故障问题,提出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故障检测与系统容错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滑模观测器模型,获得系统输出电流与速度信号的预测值,利用预测值与系统实际输出值的残差分析... 针对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的位置/速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开路故障问题,提出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故障检测与系统容错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滑模观测器模型,获得系统输出电流与速度信号的预测值,利用预测值与系统实际输出值的残差分析并检测系统的传感器故障,在故障被检测的情况下,针对电流传感器,提出了一种V/f控制算法以实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平滑切换;针对位置/速度传感器,提出一种反电动势直接计算法以实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平滑切换,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在线检测故障并实现故障前后系统平滑切换与容错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位置/速度传感器 电流传感器 故障诊断 容错控制 滑模观测器 反电动势直接计算法 平滑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urbo PMAC的LED焊线机位置/力分段切换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小洪 陈佳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为实现对高速焊线机接触力的控制,并为焊线质量一致性提供保障,以Turbo PMAC作为LED焊线机运动控制平台,在分析Turbo PMAC伺服输出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Turbo PMAC的LED焊线机位置/力分段切换控制方法,并优化运动轨迹曲线,给出位置控... 为实现对高速焊线机接触力的控制,并为焊线质量一致性提供保障,以Turbo PMAC作为LED焊线机运动控制平台,在分析Turbo PMAC伺服输出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Turbo PMAC的LED焊线机位置/力分段切换控制方法,并优化运动轨迹曲线,给出位置控制模式与力矩控制模式相互快速切换程序。优化后的轨迹曲线能够保持软着陆,实现对接触力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PMAC LED焊线机 位置 力分段切换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臂与环境交互的位置/力切换抑制振动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汤奇荣 王文瑞 +4 位作者 张崇峰 邹怀武 钟楼 李宁 马晓龙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26,615,共9页
当机械臂执行位置/力的混合跟踪任务时,位置控制一般用于机械臂的自由运动阶段,力控制一般用于约束运动阶段。这种位置/力切换的控制结构既能实现与环境接触前对机械臂位置的精确控制,也能保证接触后对期望控制力的准确跟踪。由于开关... 当机械臂执行位置/力的混合跟踪任务时,位置控制一般用于机械臂的自由运动阶段,力控制一般用于约束运动阶段。这种位置/力切换的控制结构既能实现与环境接触前对机械臂位置的精确控制,也能保证接触后对期望控制力的准确跟踪。由于开关系统本身存在的切换不稳定性,机械臂在以一定的速度与环境接触时,机械臂执行器会在环境表面振动甚至弹跳。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半主动阻尼阻抗学习方法,该方法主要包含两部分:基于位置/力切换控制的半主动阻尼控制器;基于一种逆秩拟牛顿法(broyden fletcher goldfarb shanno,简称BFGS)的阻抗学习算法,根据学习到的环境参数调节半主动阻尼,实现机械臂在接触面的振动抑制和平稳过渡。在仿真及实验中,应用提出的方法让机械臂与不同环境交互,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抑制接触过渡阶段的超调力,并防止机械臂在切换过程中的振动,实现了柔顺接触和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力混合跟踪 切换控制器 半主动阻尼 逆秩拟牛顿法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地面开关过分相技术的系统方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鹏程 《铁道机车车辆》 2017年第3期72-75,103,共5页
首先阐述了电气化铁路过分相的来由,简要介绍了地面开关过分相技术优势。在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并阐述了一种新型地面开关过分相技术的列车位置检测(计轴信号)、逻辑控制、开关执行、继电保护... 首先阐述了电气化铁路过分相的来由,简要介绍了地面开关过分相技术优势。在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并阐述了一种新型地面开关过分相技术的列车位置检测(计轴信号)、逻辑控制、开关执行、继电保护等4个核心子系统的技术设计方案,以及中性段长度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该新型地面开关过分相技术完全适应中国电气化铁路,解决了接触网中性区快速带电,列车持续保持动力的难题,有效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提升运营效率、节约旅行时间;同时也解决了在长大坡道或重载线路上采用传统过分相方案可能造成列车非正常停车或滑坡问题,具备推广使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开关 过分相 列车位置检测 逻辑控制 开关执行 继电保护 中性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MATLAB的滑模模糊阻抗力位切换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杰 罗铭 吴孝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1-35,共5页
为提高电液伺服系统在不同工况下位置跟踪和力跟踪性能,并减小力位切换时的力位跟踪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模糊阻抗的力位切换控制策略。在自由空间中采用滑模控制提高系统位置跟踪性能,在接触空间采用基于位置的模糊阻抗控制提高液压... 为提高电液伺服系统在不同工况下位置跟踪和力跟踪性能,并减小力位切换时的力位跟踪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模糊阻抗的力位切换控制策略。在自由空间中采用滑模控制提高系统位置跟踪性能,在接触空间采用基于位置的模糊阻抗控制提高液压缸从自由空间到接触空间的接触力稳定性。在建立AMESim模型基础上,与MATLAB/Simulink建立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对电液伺服系统有良好的力位跟踪能力,有效减小了力位切换过程中力位跟踪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模糊阻抗控制 力位切换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控差动缸系统带负载力补偿量速度/位置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成宾 权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0-426,共7页
为提高泵控差动液压缸系统运动过程的平稳性及控制精度,提出了带有负载力补偿量的速度/位置复合伺服控制策略,确定了速度前馈控制量计算模型和负载力补偿量计算模型。为实现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的平稳切换,对切换参数及切换时机进行了研... 为提高泵控差动液压缸系统运动过程的平稳性及控制精度,提出了带有负载力补偿量的速度/位置复合伺服控制策略,确定了速度前馈控制量计算模型和负载力补偿量计算模型。为实现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的平稳切换,对切换参数及切换时机进行了研究,以实际位置相对目标位置的差值作为切换参数。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和物理试验模型,对系统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都表明,采用速度/位置复合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泵控差动缸系统的速度和位置的同时控制,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差动缸的运动平稳性。为便于比较,还对泵控差动缸系统单独的位置伺服控制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控制策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控差动缸 速度/位置复合控制 无扰切换 负载力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