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土体固结中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方诗圣 王建国 王秀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基于Biot固结理论 ,采用状态变量法研究了层状饱和多孔介质轴对称固结问题 .通过引入状态变量 ,利用Laplace Hankel变换和矩阵理论提出了层状饱和多孔介质Biot轴对称固结问题状态变量法的一般解析表达式 ,并利用该解析解对层状饱和多孔... 基于Biot固结理论 ,采用状态变量法研究了层状饱和多孔介质轴对称固结问题 .通过引入状态变量 ,利用Laplace Hankel变换和矩阵理论提出了层状饱和多孔介质Biot轴对称固结问题状态变量法的一般解析表达式 ,并利用该解析解对层状饱和多孔土体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文中数值算例给出了层状饱和多孔土体在固结中孔隙水压力沿水平径向和沿深度的分布 ,以及随固结时间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饱和多孔介质 BIOT固结 孔隙水压力 状态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两相介质动力模型的饱和土体—地下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相宝 李亮 +1 位作者 崔智谋 吴丽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应用流固耦合两相介质动力模型孔压单元模拟场地饱和土体,进行了饱和土体-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输入的最后时刻结构的两侧底角区域应力值最大;土体的孔隙压力和竖向位移主要集中在结...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应用流固耦合两相介质动力模型孔压单元模拟场地饱和土体,进行了饱和土体-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输入的最后时刻结构的两侧底角区域应力值最大;土体的孔隙压力和竖向位移主要集中在结构下方的区域,结构两侧土体的孔压与竖向位移呈对称分布;场地土体的竖向位移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体系最大地震反应出现的时刻对应于输入地震动的最大加速度出现的时刻。表明了流固耦合两相介质动力模型孔压单元在饱和土体-地下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研究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体-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 流固耦合两相介质动力模型 孔压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液体的可压缩性对非饱和孔隙介质弹塑性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松岩 俞茂宏 赵均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26,共7页
首先在多相孔隙介质的混合物理论框架内探讨了如何利用固-液两相孔隙介质模型描述介质的非饱和问题。其次,讨论了一个实用的描述孔隙液体可压缩性的方法,并建立了小变形条件下固-液两相孔隙介质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最后,采用俞茂宏统... 首先在多相孔隙介质的混合物理论框架内探讨了如何利用固-液两相孔隙介质模型描述介质的非饱和问题。其次,讨论了一个实用的描述孔隙液体可压缩性的方法,并建立了小变形条件下固-液两相孔隙介质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最后,采用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针对一个具体的结构例子,分析了孔隙液体的可压缩性对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孔隙介质 弹塑性 孔隙液体 可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度对波在土层交界面的反射、透射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伟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9,共7页
把均匀流体概念引入Biot两相多孔介质动力理论中,用Biot的两相多孔介质模型模拟不完全饱和土层,给出SV波、P波从不完全饱和土层入射到弹性土层时,在土层交界面上反射、透射系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与完全饱和相比,饱和度发生很小的变化就... 把均匀流体概念引入Biot两相多孔介质动力理论中,用Biot的两相多孔介质模型模拟不完全饱和土层,给出SV波、P波从不完全饱和土层入射到弹性土层时,在土层交界面上反射、透射系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与完全饱和相比,饱和度发生很小的变化就会对交界面上反射、透射系数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后应该重视饱和度变化对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流体 Biot两相多孔介质动力理论 饱和度 界面效应 岩土工程 土体 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两项不混合/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反透射系数特征研究
5
作者 周东勇 印兴耀 宗兆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84-2696,共13页
弹性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特征,在岩性划分、流体识别、储层边界判识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本文研究上层为含两项不混合黏性流体孔隙介质、下层为含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理论.首先根据两种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能... 弹性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特征,在岩性划分、流体识别、储层边界判识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本文研究上层为含两项不混合黏性流体孔隙介质、下层为含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理论.首先根据两种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能量守恒得到边界条件,再将波函数、位移、应力与应变关系代入边界条件,推导出完全连通孔隙情况下,第一类纵波入射到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方程.通过建立砂岩孔隙介质模型,分别分析不同孔隙流体类型、不同含油饱和度及不同入射角情况下,各类波的反透射系数特征.研究表明,第二、三类纵波反透射系数数值比第一类纵波小多个数量级,且两者对入射角的变化不敏感,但对孔隙流体性质、含油饱和度的变化较敏感,而横波反透射系数特征恰好与此相反;第一类纵波反透射系数特征比较复杂,入射角、孔隙流体的性质及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都对其产生影响.不同孔隙流体弹性物性的差异、孔隙介质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及不同入射角引起垂向和切向应力分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各类波的反透射系数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可以为研究储层含油气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流体孔隙介质 含两项不混合流体孔隙介质 黏性流体 反透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